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

這並不是這些老帥沒有戰略眼光,而是在他們看來,除非馬上取得全國政權。否則中國戰場上,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面臨的主要是陸戰。現在全軍基本上即無工業能力,也無相應的財力來維持一支哪怕處於基本態勢的海軍。

一支小規模的海軍,也對戰局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倒分散了本身就高度緊張的人力和物力外加財力。與其在這方面耗費大筆的資金和精力,還不如集中精力搞好已經逐漸壯大的航空兵。

眼下全軍都面臨着擴編,那裡都需要大量合格的軍事幹部。這個時候抽調一片幹部,去蘇聯學習海軍,無異於是緣木求魚。與其將一批幹部浪費在還原不需要的地方,還不如踏踏實實的考慮當前的問題。

相對於對楊震爲人已經有一定了解的挺進軍兩位老帥,比較溫和的語氣,副總指揮反對的態度異常的堅決。這位性情剛烈、爲人耿直,說話從來不會繞彎子的副總指揮,對楊震的這個建議,提出了相當強烈,甚至話說的有些過頭的批評。

而對於楊震的這個想法,就連對楊震一直很支持的主席和老總,也在沒有搞明白楊震究竟在想什麼的情況之下,也沒有貿然的發表意見,更沒有輕率的下結論。至少在明白楊震心中真正想法之前,主席和老總都沒有草率得表示對任何一方的支持。

只是對楊震已經很熟悉的兩個人,卻不約而同的感覺到在研究這個議題的時候。面對幾位老帥的堅決反對,一言不發始終保持沉默。即不爲自己這個想法做任何的解釋,卻固執堅持己見的楊震,心中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在會議散會之後,主席將楊震留了下來。在主席的住處,兩個人整整的談了一夜。在接下來的幾天之內,雖然沒有參加接下來的地方政權調整,但楊震也沒有返回東北。而是白天被老總逼着去抗大上課。晚上回來,接着被主席和老總找去談話。

楊震知道說服主席與老總,在現在這種情況之下支持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件事情再難,楊震知道爲了中國海軍的未來,自己也要去做。好在主席和老總,雖說並不知道楊震的全部意圖,但在經過幾天的說服工作之後,最終還是表示了有限度的支持。

中央同意這些人,主要由抗聯部隊之中抽調。中央在從新四軍以及山東軍區,協助他們調撥一批幹部。將原來冀中軍區撤到晉察冀和太行休整的部隊之中,以及冀南軍區部隊中,給他們協調兩個團,去蘇聯該學海軍。如果蘇聯方面需要增加人員,則由中央統籌考慮。

這是中央在眼下的局勢之下,在這件事情上能做出的最大讓步。主席的最終拍板,讓楊震心中的一塊石頭徹底落地。當然主席也不清楚楊震在後來,會搞出那麼大的動作,甚至可以說讓全世界都大跌眼眶,堪稱驚天動地的動作。

與之前諸位老帥的判斷不同,楊震壓根就沒有想過,將軍艦的來源放到美國人身上。別說美國人不會給自己一艘軍艦,就是真的給了,也像幾位老帥說的那樣,即無處安置,也無法通過日本海軍的封鎖線。

他堅持選派一批幹部去蘇聯學習海軍,調派一批部隊去蘇聯學習水兵,是爲了戰後的考慮。他將搞軍艦的目光,放在了蘇聯人身上,當然還有眼下無限張狂的日本海軍身上。不過花錢去買,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因爲中國人,無論是那一個方面,都沒有那個財力。

儘管他獲得這批軍艦的手段,實在有些太那個。但不管怎麼說還真的在讓他短時間之內,硬生生的搞出了一支規模還不算小的,在二戰後的亞洲幾乎可以說稱得上第一。就算放到整個世界範圍之內,在德意日海軍全軍覆滅之後,也足可以擠進前十名的海軍。

只不過他搞軍艦的手段,實在是有些不光彩罷了。就算主席和老總對這個年輕的將領再欣賞,也實在無法接受這麼膽大包天外加相當不要臉的行爲。正應了主席對他的評價,給他一根竹竿,他真的敢把天捅一窟窿。

而且這次他不僅真的將天捅了一個窟窿,甚至還將地踹了一個大坑。他不僅將蘇聯本就在戰爭之中損失慘重的海軍,幾乎都快要連鍋端了回來。回來的時候還順手牽羊,將日本海軍殘存的那點軍艦都給搶了回來。

並將整個日本本土的造船業,基本拆卸了一個精光。將日本海軍與造船廠的所有工程技術人員,全部抓了回來。也就是說楊震將日本在國際上處於中上水平的造船業,幾乎整個都搬遷到了中國。

當然主席現在還不知道,在三年後他最欣賞的這個年輕將領,會給他搞出這麼驚天動地,讓世界瞠目結舌的事情來。要是知道楊震心中的全盤想法,不知道主席會不會直接將他這個最欣賞的年輕將領,扣在延安不放回東北,好好給他上一堂政治教育課?以免他捅的窟窿太大,甚至到了中央也沒有辦法給他擦屁股的地步?

不過雖說過程不太容易,但該談完的事情都已經談完,中央在延安給楊震與袁芷若,舉行了一個規模不大的婚禮。只不過這個婚禮規模雖說不大,但是級別卻是相當的高。主席親自當證婚人,老總當主婚人,中央領導人只要在延安的幾乎都參加了。十年後的十大元帥,則出席了六個。

只不過熱鬧總是短暫的,在婚禮的第三天,儘管老總希望楊震在多留一段時間,給抗大的學員多上上課。但東北方面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在等着他,也只能放與袁芷若返回東北。不過主席與老總,都相當愉快的答應楊震,在陝甘寧邊區周邊形勢緩和之後去東北視察工作。

離開延安之後,楊震先抵達大同,找需要暫時留在晉北的各級指揮員談話。而在楊震抵達大同的當天,抗聯在晉北的部隊已經完成與晉綏和晉察冀部隊,對陣地和防區的交接陸續開始回撤。

楊繼財在太原拆遷回來的西北鍊鋼廠的設備,已經開始陸續向東北轉運。其餘的所有設備,全部轉到了陝北境內,準備重新建廠。在重慶方面批准了換防計劃之後,原計劃建立的第二鋼廠已經無法實現,這批設備只能運回東北。

只是相對於返回東北之後,開始進入休整之後的部隊來說。同樣返回東北的楊震,卻沒有多少時間享受新婚燕爾的生活。只帶袁芷若回了一趟家,與父母一同吃一頓飯後,便投入了大戰過後千頭萬緒的忙碌之中。

關內過來的部隊要安置,新兵要訓練、裝備要補充、幹部的調配,這一系列的事情讓東北軍區幾個最高指揮員,忙的天昏地暗。尤其是楊震雖說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移交給了李延平和郭炳勳。但是所有的問題,卻需要他最終拍板。

同時他還要與蘇聯方面談判,研究從抗聯抽調人員去蘇聯學習海軍的事情。還要不斷的與皮爾遜、羅斯兩個傢伙,交涉美英對抗聯援助的事情。尤其是眼下急需的軍工原料,遲遲不到位讓楊震很是頭疼。

一場大戰下來,損失的裝備是天文數字。再加上爲擴編做準備,眼下抗聯僅僅自動步槍的缺口,即便將庫存全部拿出來,也足足有十五萬餘支的不足,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的缺口數量也不少。

如果再加上還要保留一定的庫存,這個缺口的數量就更大了。通過豐收者行動,抗聯從南滿日軍工業基地搶回了大批的設備和工人,可以說產能已經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基本的原料還需要外購。

在經過近兩年的全力建設,從美國購買的那個二手鋼鐵廠,雖然已經開始進入試生產。但只能生產普通的鋼材,還無法生產軍工所需的特種鋼。尤其是在缺乏鎳鉻等金屬原料的情況之下,除了木料之外,幾乎所有的原材料還需要依賴美援。

美英答應的原材料和設備遲遲不到位,讓抗聯軍工製造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最起碼戰損的裝備,遲遲得不到補充。重裝備的遲遲不到,讓抗聯戰損的坦克和飛機,也遲遲得不到補充。

而皮爾遜與羅斯兩個傢伙,滿口答應催促國內加快援助速度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催促抗聯加大對日空襲力度。全然不顧抗聯的轟炸機部隊眼下急需休整,以及轟炸機數量嚴重不足的現狀。

這兩個快要火上房的傢伙,如此的急迫原因很簡單。美國人在中太平洋戰場,又吃了一次大敗仗,日本人的炸彈,都已經落到了美國的夏威夷。而更加不幸的是在南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攻入了澳大利亞。

在中途島、新喀里多尼亞羣島,外加澳大利亞被打的很慘的美英澳三國,都在一定程度上慌了手腳。中途島丟了,夏威夷也就在日本人的炮口之下。而澳大利亞一旦丟了,預示着整個南太平洋戰場徹底的失敗。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更是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反攻基地。

就在此次會戰正甜之際,美日兩國海軍圍繞太平洋中部的一個小島中途島,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海空大戰。在這場海戰原本應該決定美日兩個命運的海戰之中,美軍參戰兵力卻是損失慘重。

參戰三艘航母中的約克城號與企業號被擊沉,大黃蜂號遭受到重創,護航軍艦損失五分之一。而日本海軍此戰之中,僅僅被擊沉了一艘蒼龍號航母,重巡洋艦三隈號以及一艘驅逐艦,外加三艘潛艇。

此戰之中遭到重創,幾乎失去了絕大部分航空母艦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短時間之內已經無力再戰。此戰之中美軍損失的兩艘航空母艦,在加上此戰之前損失的列剋星敦號、蘭利號航母,美軍太平洋艦隊只剩下了一艘黃蜂號航母還算完整。

而中途島一戰的慘敗,導致美軍在整個中太平洋戰場,完全處於被動的態勢。而在中途島被日軍攻佔之後,日本人的刺刀已經捅到了夏威夷的情況之下。在中太平洋戰線,美軍只能集中兵力固守夏威夷羣島。

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七十章 最應該做的不是檢討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八十三章 形勢變化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二百零一章 風雲驟起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調建制第二百一十二章 難堪的第一天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這個任務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間精確轟炸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梅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日軍出乎楊震意料的反應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三百七十五章 他似乎沒有弱點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六十八章 奔襲(1)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一百一十四章 秘書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二百六十章 強光震撼彈第三百六十七章 後續影響的隱患第四百七十三章 疏漏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六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二十五章 都在撐着最後一股氣第二百八十六章 順勢而爲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損失慘重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一百二十一章 這個惡人我來做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六十二章 把不可能變爲可能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MG三四機槍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會是一個機遇嗎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三百五十章楊震的思維與眼光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徵兵辦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四百五十五章 喝一聲精彩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一百章 那就是敵人第三百五十九章一聲輕嘆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235章 楊震的目的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二十章 計劃(5)第237章 皮爾遜的眼光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
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七十章 最應該做的不是檢討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八十三章 形勢變化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六十八章 最瞭解楊震的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二百零一章 風雲驟起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調建制第二百一十二章 難堪的第一天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這個任務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間精確轟炸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梅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日軍出乎楊震意料的反應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三百四十六章 最嚴厲的處罰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三百七十五章 他似乎沒有弱點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六十八章 奔襲(1)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一百一十四章 秘書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二百六十章 強光震撼彈第三百六十七章 後續影響的隱患第四百七十三章 疏漏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六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二十五章 都在撐着最後一股氣第二百八十六章 順勢而爲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六十二章 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損失慘重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一百二十一章 這個惡人我來做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六十二章 把不可能變爲可能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四百四十八章 無恥之極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MG三四機槍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會是一個機遇嗎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三百五十章楊震的思維與眼光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問心無愧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徵兵辦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颶風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四百五十五章 喝一聲精彩第二百零七章 楊震也有坑人的時候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一百章 那就是敵人第三百五十九章一聲輕嘆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235章 楊震的目的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二十章 計劃(5)第237章 皮爾遜的眼光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