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勝於無

當然楊震要求蘇聯太平洋艦隊協助培訓一批遠程飛行員的要求,並沒有得到擔心惹怒日本人的蘇聯方面的多少協助。在這個方面蘇聯人只提供了一批海上定位的六分儀,並在兩個月的時間之內,爲抗聯培養了二十個機組加上四十名導航員。

這二十個機組和四十名導航員,在蘇聯境內的所有學習經歷,除了學習利用儀表飛行以及海上用六分儀定位之外。其餘所有的課程就是駕駛伊爾四轟炸機,按照其最大活動半徑,在已經一片雪白的鄂霍次克海上空飛行了幾個來回。

所有的實戰訓練,也就是將堪察加半島沿海一個荒蕪人煙的小島當成目標,每架飛機投擲了幾枚炸彈。至於其他的,再沒有學到什麼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些航空兵人員就回國了。其速度之快,出乎人的想象。

對於蘇聯在這方面的敷衍舉措,楊震倒是沒有怎麼太意外,也沒有過於追究。本身就缺乏遠程轟炸經驗,海上遠程長途飛行經驗也不足的蘇軍,培養出來的飛行員也只能應急而已。

其真實作戰能力,與七七事變之後多次從濟州島起飛進行跨海轟炸的日本海軍航空兵,可是差的太遠了。受過特殊訓練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這方面的經驗還是相當豐富的。相比較之下,蘇聯方面差的太遠。

楊震也沒有指望他們自身都實力不強的情況之下,能夠給抗聯培養出來多少人才來,實際上被選派去的這二十名飛行教官,都是中隊長一級的幹部。而在松花江大空戰之後,就在地面上接受過被俘的日本海軍航空兵遠程轟炸機飛行員和導航員的訓練。

對於楊震來說,蘇聯人願意提供地方訓練那是最好,不願意也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因爲在美國人大量的援助抵達之前,抗聯手中航程能夠抵達日本本土的轟炸機數量並不多。即便是培養出來大批的飛行員,但是沒有轟炸機也是枉然。

而且蘇聯人的遠程導航能力,長途飛行轟炸的能力,與英國相比相差太多。這一點從蘇德戰爭爆發以來,蘇聯人爲數不多的對德轟炸的失敗經歷,就可以完全看出來。第一次空襲不過出動了十四架伊爾四轟炸機,中途倒是迷航了一多半,只有六架抵達柏林上空。

就這還是專門在海上飛行的海軍轟炸機飛行團,換了原本應該執行戰略轟炸任務的空軍之後,表現非但沒有改進,反倒是顯得則更差。經常是出動了十餘架的轟炸機,只有寥寥幾架找到了目標,剩下的不知道都飛到什麼地方去了。而遭受的戰損比率,遠遠的高於他們轟炸取得的成果。

發動機故障和飛機自身的原因,以及被草木皆兵的自己高炮部隊和戰鬥機部隊攔截,引起的戰損又遠遠高於在敵軍防空火力下的損失。甚至達到一次出動十二架佩八遠程重型轟炸機轟炸柏林,只有四架飛抵目標的戰例出現。

剩下的不是因爲迷航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就是被自己人給打了下來。更多的是因爲發動機的故障墜毀在中途。蘇軍的遠程轟炸戰術,以及實際的訓練水平在楊震的眼中,簡直可以說就是低能。

大清洗帶來的後果,不單單是蘇軍的大腦被打碎,更可怕的軍事觀念和訓練上的影響。而這一切,在戰場上是需要用鮮血來彌補的。蘇軍對德轟炸,已經是他們的飛行員和航空兵做到了極限,但是除了向德國人顯示自己抵抗下去的決心之外,其轟炸成果幾乎沒有。

幾次行動從第一次開始到因爲戰局的影響,而徹底停止行動的十餘次空襲,沒有一次哪怕是勉強算的上成功。所有參戰航空兵,不分海空軍在行動之中出現迷航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

蘇軍對德轟炸的戰例,已經表明了以蘇軍現在的能力,要想完成海上長途飛行轟炸,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楊震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只是聊勝於無而已,內心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提出這個要求只不過是去進行一定的實際操作,以便爲未來指揮對日轟炸取得一些相關的經驗而已。畢竟海上長途飛行,與陸地上長途飛行有着很大的區別。在沒有參照物,蘇制轟炸機儀表落後的情況之下,經驗還是相當重要的。

只是經過地面訓練,以及在陸地試驗型飛行,很難滿足海上飛行需要。而這卻恰恰是對於作爲島國的日本,展開轟炸的最前提條件。而抗聯四周不靠海,想要取得這個經驗只能暫時指望蘇聯人。

蘇聯人願意幫這個忙那是最好,不願意幫也不用去強求。如果蘇聯人真的可以,楊震倒是希望他們能夠再提供一批伊爾四轟炸機,以補充抗聯的遠程轟炸機數量還有些不足的現狀。至於其他的,他倒是沒有太過於指望。

早在當初簽署協議的時候,蘇聯人能不能完全遵守關於這方面的協議,楊震也沒有太在乎。即便是那位里亞貝舍夫中將,沒有太多的猶豫便同意將這條列入其中。但在楊震看來,想要一向視違約如吃飯一樣的蘇聯人完全遵守這個協議,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籤不籤是一碼回事,執行不執行,對於蘇聯人來說就是另外一碼回事了。雖然在戰爭形勢的逼迫之下,蘇聯人不會向以前一樣翻臉猶如翻書。但是有些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蘇聯利益的情況之下,他們壓根就不會當做一回事。

不過楊震沒有想到,蘇聯人雖說只給培養了二十個機組外加四十名領航員,但是卻將蘇聯因爲戰爭停產的最新式的中型轟炸機葉爾二轟炸機,到年底還倖存的六十餘架連同所有圖紙一起全部轉交給了抗聯。

強行從抗聯手中換走了,全部還有戰鬥力的一百二十架蘇二輕型轟炸機。對於這筆交易,其實楊震很是不滿意。葉爾二轟炸機四千餘公里的航程,兩千公里以上航程一噸的載彈量的確是遠遠的滿足了抗聯的需要。

但是這種飛機的可靠性,實在是太差了。尤其是發動機的可靠性,簡直就和一堆垃圾一樣。蘇聯方面運抵過來的第一批六架轟炸機,在抵達抗聯試飛的時候,就有四架因爲發動機的故障趴窩。

剩下的兩架,還有一架在起飛五分鐘之後兩個發動機全部失靈,一頭直接栽向地面。好在當時飛行的高度不高,這些飛機發動機不咋地,但是機體卻是相當的結實。幾名空勤人員,只是受了一點輕傷。

這樣的轟炸機楊震哪裡敢要,這不是送自己的飛行員上天參戰,而是直接讓他們去下地獄。但蘇聯人以趕回所有抗聯在蘇聯留學生爲要挾,逼迫抗聯同意交換。在不想因爲這件事情,引發太大爭議,以及美國人答應給予一定補償的情況之下,楊震最終還是答應了交換。

蘇聯人在丟掉了所有對德轟炸的前進基地之後,這些遠程轟炸機也失去了所有的作用。而且這些葉爾二轟炸機,對機場跑道的要求比較高,無法作爲前線轟炸機使用。蘇軍便拿出來和抗聯交換,更符合眼下蘇軍情況,可以作爲前線轟炸機使用蘇二輕型轟炸機。

當然楊震最終點頭,還是因爲美國人答應,協調英國人再給予抗聯性能不低於七十架巴特爾輕型轟炸機作爲補償,楊震根本就不想做這筆交易。英國這種輕型轟炸機,性能在蘇二輕型轟炸機之上,如果能得到一批自然是好事,可以有效緩解抗聯A二零攻擊機的壓力。

其實楊震雖然不太喜歡蘇二輕型轟炸機,因爲這種飛機的裝甲有些過於薄了,自衛火力也很差。但是其操縱性能良好,以及對機場極低的要求。與蘇軍SB系列轟炸機相比,航程要遠上不少不說,載彈量也並未少多少。

最關鍵的是操縱性與保養性,以及對前線機場的適應能力,遠遠的優於SB系列轟炸機。目前作爲前線支援戰術轟炸機使用,性能依舊不算是落後。對於抗聯來說拿伊爾四轟炸機和DB三這樣的航程兩千多公里的轟炸機,去做前線轟炸機實在是浪費。

而A二零攻擊機的數量,目前又始終不足。蘇二輕型轟炸機,雖說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總歸還是聊勝於無。將這一百二十餘架飛機抽調走,將會削弱抗聯航空兵本就不強大的對地支援能力。

對日轟炸,對於楊震來說是必須的。但是現在楊震很清楚,在留英人員返回之前,只能是象徵性的。執行對日戰略轟炸,抗聯現在是即是飛機數量不足,飛行員與導航員的數量也不足。

而且伊爾四和DB三轟炸機的航程雖夠,但是飛行儀表太簡陋。自衛能力太差不說,如果從牡丹江和佳木斯起飛,到日本本土大航程的載彈量只有七百五十公斤。想要等到對日轟炸真正的全面鋪開,真正的達到規模,還是要等美英答應的轟炸機到位。蘇制轟炸機,至少目前承擔不了這個任務。

別說這些性能極爲不可靠的葉爾二轟炸機,就是蘇軍目前性能最好的遠程轟炸機,伊爾四轟炸機都滿足不了自己要求的對日轟炸規模。但在美英援助到來之前,畢竟這些蘇制轟炸機還得撐一陣子,最起碼也要撐到美英援助的到來。

爲了美英兩國證明自己配合他們作戰的決心,以換取更多的裝備,楊震不想在這個時候將那些可以對日本本土進行戰術轟炸的飛機改行。雖說這些蘇制轟炸機不能真正承擔起對日戰略轟炸的主力,但是隔三差五意思、意思還是可以的。

而且他還需要這些大航程的轟炸機,在下一階段作戰之中對日軍華北方面軍,甚至華中日軍,主要是交通線展開一定的戰略規模空襲,以遏制關內日軍的調動,爲下一階段作戰目標達成創造條件。

在這兩種飛機數量有限的情況之下,更無法轉爲對前線支援。在這個前提之下,楊震自然是不願意拿着這些性能大致還能滿足抗聯需要前線戰術轟炸機,去更換那些可靠性極差的所謂遠程轟炸機。

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他的土豪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第三百一十五章 吃撐到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戲一定要做足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一百八十章 日軍之間的矛盾與算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三百五十四章 噩耗與慎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三百八十七章 軸承之困第五十六章 被困(2)第三百六十五章 影響之過度反應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二百九十章 穿插(二)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三十二章絕望的和知鷹二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4)第七十四章 這纔是真正的你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也會有的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四百四十二章 對他就這麼有信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七十六章 清風店(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四十八章 假想敵中隊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五百三十二章 一副暴發戶的做派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算盤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四十七章 你們是種子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236章 不幹點什麼對不起自己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二百七十三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245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視了一點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三百三十三章 談話之束星北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三十二章 毀滅 (4)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楊震的苦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會是一個機遇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九十六章 第二個試驗場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百一十七章 日軍新式機槍的威脅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六章 顧慮第二百六十章 強光震撼彈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堅守八個小時第十五章 反坦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
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他的土豪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第三百一十五章 吃撐到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戲一定要做足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一百八十章 日軍之間的矛盾與算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三百五十四章 噩耗與慎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三百八十七章 軸承之困第五十六章 被困(2)第三百六十五章 影響之過度反應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二百九十章 穿插(二)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三十二章絕望的和知鷹二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4)第七十四章 這纔是真正的你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也會有的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四百四十二章 對他就這麼有信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七十六章 清風店(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四十八章 假想敵中隊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五百三十二章 一副暴發戶的做派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算盤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四十七章 你們是種子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九十八章餘波中的對等報復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236章 不幹點什麼對不起自己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二百七十三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245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二百八十章 判斷失誤?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視了一點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三百三十三章 談話之束星北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三十二章 毀滅 (4)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七十九章 敢這麼做的底氣第五十七章 戰至一兵一卒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楊震的苦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這會是一個機遇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九十六章 第二個試驗場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一百九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四百一十七章 日軍新式機槍的威脅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六章 顧慮第二百六十章 強光震撼彈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三百零六章 詭異的日軍援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堅守八個小時第十五章 反坦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戰術與打法的不同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