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

對於楊震來說,管他是什麼冷戰還是熱戰,只要對中國人有好處就行。這些佩八轟炸機,既然性能還算可以,那麼用來做上一筆交換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至少美國人爲了瞭解蘇聯人最新的戰略級別飛機技術,不會吝嗇的一點點東西都不出的。

只是除了對日轟炸之外直到四三年,楊震在整個戰線上卻拒絕有任何的大動作。無論美英怎麼催促,卻就是不肯按照美英的意思發起攻擊。甚至美國人以中斷所有的援助爲威脅,他也一直沒有大的行動。

心有餘、但力不足,是楊震遲遲未發動新的攻勢最大的原因。四二年的會戰部隊傷亡太大,部隊即便經過長時間的整補,卻至四二年底還未能恢復元氣。尤其是四一年底、四二年初補充的新兵傷亡近半,更是讓人心疼。

這個傷亡數字,讓楊震始終在實施任何軍事行動的時候,都相當的謹慎。也讓楊震下定決心,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在戰略上整體採取守勢。除了戰備值班機動部隊之外,全軍進入全面長時間的休整期間。

全軍上下這段時間,除了調整編制、補充部隊之外,無論是老部隊,還是新部隊,都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步兵戰術、炮兵戰術、裝甲兵戰術,步炮協同、步坦協同、地空協同作戰。一遍、兩遍,甚至無數遍。

新兵也不在全部集中之後,進行統一的訓練。而是編成一個新兵團之後,開訓一個新兵團。楊震已經打定主意,在部隊沒有訓練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之前,絕對不在發起任何的主動攻擊。

但兵員補充,卻依舊是他最頭疼的問題。新區動員的速度,遠未達到理想的目標。此次會戰因爲作戰目標,主要是四平一線,在人口相對密集一些的南滿,收復的新區並不是很多。無法從根子上滿足需要。

雖然搶佔了整個熱河,但熱河的人口有限。加之去年挺進軍動員一批新兵,再加上北遷的部分居民,本就不多的人口數量,就變得更加的稀少。這就造成了部隊補充兵員,遲遲達不到滿足的需要。

關內儘管給動員來很大一批補充兵員,但這些數量對於抗聯擴編和補充需要來說,依舊還顯得不足。因爲擴軍不單單是步兵,還是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都急需大量的人員來擴編。特別是正在擴充的轟炸機部隊,需要補充的新兵不僅要求數量,還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

爲了給部隊補充最急需的,東北人民政府甚至將四二年將新區所有的僞滿師道學校,僞滿國中未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的男性畢業生。老區的所有師範學校的男性畢業生,以及未考中大學的國高學生。

經過甄別之後全部調撥給了航空兵部隊,主要是補充進入轟炸機部隊。這才勉強滿足了四二年下半年,航空兵主要是轟炸機部隊擴編的急需。同時東北人民政府與航空兵部隊聯手,在每一個地區都創建了航空俱樂部。

航空兵出訓練人員、教練機,地方挑選一批有文化的青年,進入這些俱樂部學習飛行,作爲航空兵的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所有的男青年只要具有僞滿國中畢業生資格,體檢合格就必須要進入這個俱樂部。

你未來是不是進入部隊是一碼回事,但是現在課餘時間或是業餘時間,必須要學習飛行,掌握一定的飛行技術。這是結合蘇聯、美國等航空發達國家經驗的一個辦法,利用民間資源節省部分的時間和壓力。

爲此抗聯特地從美國進口了一大批的初級、中級教練機,每個縣都安排了五架。並挑選了一批因傷或是其他原因無法重返戰場的空地勤人員,到各個縣任武裝部的副部長以及航空科長、教育幹事。

中央爲了保證抗聯的補充需要,以及擴編需要的兵員,同時爲了減輕關內各個根據地的負擔,減輕羣衆的壓力。在陝甘寧邊區、晉察冀、太行等幾大根據地,從地方政權和各個直屬機構身上大動手術。各個地區、縣採取精兵簡政的辦法,精簡了一大批的年輕幹部和工作人員調撥給東北。

在四二年下半年華北大旱已經成定局,整個山西境內已經到處都是河南難民,冀魯豫、冀南區大量地區開始斷糧。河南境內的老百姓聽說東北能吃飽飯,改變了歷史上的逃荒路線,全部進入旱情略微好一些的山西。

中央又動員進入山西的難民向北進入晉北,由抗聯抽調大批的卡車轉送東北地區。爲了保證這些難民能夠順利的抵達東北,在整個山西、河北境內都遭受到嚴重旱災,無力負擔涌入山西難民的情況之下。

抗聯出動全部的輕型飛機,就連部分教練機都抽調出來。並集中了一批戰鬥機掩護,甚至一次性出動六十多架運輸機和轟炸機,不斷的向太行區、太嶽區空投糧食。爲難民向東北中轉,做好物資上的準備。

而晉察冀邊區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抗聯向察哈爾、熱河調集了大批的卡車運送糧食。爲了轉運難民、部隊以及糧食,楊震就連作戰部隊的汽車也抽調了相當一部分。而且晉察冀距離熱河近在尺咫,進入熱河的難民第一批利用公路送往通遼,在用火車轉送至三江平原。

其實今年不僅僅是河南,晉察冀、太行和冀魯豫的旱災一樣嚴重。尤其是自開春以來,就已經開始春旱的晉察冀缺糧問題尤爲嚴重,根據地內老百姓去富裕一些的冀中平原討飯。討來乾的給傷員,稀的自己墊吧一些肚子。

大批實在過不下去的老鄉略微一動員,都向察哈爾方向涌來。甚至熱河境內,也涌入了大量的關內百姓。要知道旱災可不僅僅眷顧的是根據地和國統區,敵佔區也一樣的嚴重。大批淪陷區的老百姓,在日僞政權根本就無力救災,也不想救災,大批的向北進入熱河。

挺進軍返回的部隊,甚至不得不留下相當一部分,在察哈爾境內開荒種地自給自足或是就食。但察哈爾境內也一樣地瘠民貧,很難養活太多的軍隊。再加上進入察哈爾境內,等待轉運的難民,察哈爾境內的糧食也相當的吃緊。

整個四二年軍區和東北政府爲了安置這些難民,調集糧食和物資支援關內的旱情,消耗了很大的一部分精力。好在從難民之中又動員了一部分的新兵,總算在四二年底滿足了部隊的擴編需要。

只是儘管到四二年底部隊已經實現滿編,但技術兵種的擴編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缺口依舊很大。部隊擴編進度緩慢,特別是技術兵種擴充緩慢,也是楊震在整個四二年下半年,以及四三年上半年,始終沒有大動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按照楊震下一步的作戰方案和意圖,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讓他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待日軍在東南亞、太平洋戰場上的血再多流一些。特別是日本海軍,現在流的血還不夠。日本本土的那幾艘龐然大物,不解決對自己是一個相當大的威脅。

眼下大和艦雖說調往了克魯特,但是長門級的兩艘長門號與陸奧號戰列艦,扶桑級的兩艘扶桑號和山城號,眼下都在本土待機呢。尤其是剛剛建成不久的武藏號戰列艦,現在就在柱島海軍基地。

這些軍艦大部分沒有去海底常駐之前,楊震是不會進行下一步的計劃。日軍海軍在圖們江口外那次瘋狂的炮擊琿春,琿春境內縱深落下三百八十毫米以上炮彈幾百發。以及接下來的對北朝鮮抗聯控制區幾次炮擊,讓楊震可謂是印象深刻。

一發四百六十毫米炮彈落下來地動山搖,一座小山灰飛煙滅。這些軍艦留在日本本土,讓楊震在執行下一步作戰計劃的時候,猶如芒刺在背。下一步作戰計劃無論是南滿還是朝鮮,日本海軍的問題都必須解決。所以楊震無論美英再催促,堅決不採取行動。

除了整訓部隊、調整編制,提高部隊各級指揮員的能力和水平之外。楊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重點放在了軍工上,再不就是與李延平換班去延安向中央彙報情況。甚至基本上每兩個月,楊震都要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在延安。

楊震去延安主要時間,都是在與主席、副主席,以及總司令或是軍委幾個主要負責人開閉門會。或是常常與主席單獨談話,一談就是一整夜。除了部分與李延平同去延安開會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他自己去延安,就連袁芷若都只是偶爾陪同,他去延安這麼多回談了什麼誰都不清楚。

每次從延安回來,他也不是與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開一夜的會。就是與李延平、郭炳勳等軍區常委,一開會就是一整夜。這些會議從來不做記錄,所以同樣也沒有人知道這些會議的內容是什麼。

於此同時,集寧至通遼的鐵路線,正在抓緊時間進行修建。通遼至集寧的公路,楊震親自拍板調了七個工兵團,以及幾百臺工程機械,採取劃分路段分別施工的辦法,正在全力的搶修和進行硬化。

抗聯的大批防空部隊,也陸續的開始開向華北進駐。延安、張家口、大同,都佈設了雷達。華北各個根據地內,也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哨。而抗聯的後勤和工兵也陸續的進入各個根據地,開始秘密勘察地點。

同時抗聯出動五架起降距離短的輕型聯絡飛機,從冀魯豫軍區向山東軍區運輸了一批大功率電臺,以及聯絡參謀人員。並通過太行和冀魯豫軍區,向山東軍區轉送了一批彈藥。並將山東軍區主要負責人接出來送往延安,最終轉來東北治療。

四二年十月份,副總指揮與軍委參謀長,帶着除了太行和晉察冀之外,其餘的幾個大區主要負責人抵達東北考察。從軍工產業到各個訓練基地,從航空兵、裝甲兵部隊,到所有的軍事學校,甚至師一級的教導隊,都看得相當的仔細。關內來東北整訓的部隊,更是考察的重中之重。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268章 保密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三百三十六章 遼西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裝備精良的僞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失落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十六章 你前面打的太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與親情第一百零六章動作一定要快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戰後的插曲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一百零四章 遇襲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鐵錘第三百零七章 三個如果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潰的日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矇住的西山福太郎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第五百五十七章 嚴重的損失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二百四十四章 時候未到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九十二章 總動員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三百七十七章飛機和坦克的改裝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矇住的西山福太郎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軍貢獻的威脅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第八十七章 楊震的新對手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267章從善如流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249章 袁芷若的身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一百二十六章東進(5)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興山要塞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傷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一百一十二章 堅守八個小時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百二十師團的撤離方案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三百六十六章失落的楊震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九章 以己度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爭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三章 整訓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戰天津(一)
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退維谷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268章 保密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三百三十六章 遼西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裝備精良的僞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失落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十六章 你前面打的太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與親情第一百零六章動作一定要快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戰後的插曲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一百零四章 遇襲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鐵錘第三百零七章 三個如果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潰的日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矇住的西山福太郎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第五百五十七章 嚴重的損失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調整目標第二百四十四章 時候未到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三百九十二章 總動員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三百七十七章飛機和坦克的改裝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矇住的西山福太郎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軍貢獻的威脅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第八十七章 楊震的新對手第238章 趁火打劫的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267章從善如流第四十三章 補給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249章 袁芷若的身世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一百二十六章東進(5)第一章 形勢發展的要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興山要塞第二十一章 行動(1)第二百一十七章 獵殺是需要耐性的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傷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一百一十二章 堅守八個小時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百二十師團的撤離方案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三百六十六章失落的楊震第一百七十三章 陳翰章眼中的機會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九章 以己度人?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爭第三百八十三章他們可真敢要價第三章 整訓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戰天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