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整訓

雖說楊震的這種做法,經常有把下面具體研究的人員逼瘋的趨勢。但有一點的好處,那就是沒有出現過瞎指揮的情況。除了在時間上經常逼的過緊之外,倒也沒有出現外行干涉內行的事情發生。

這種高腰防刺膠鞋,在配發部隊之後相當的受到部隊的歡迎。不僅是抗聯的部隊,就連皮爾遜和羅斯這兩個傢伙,也分別搞到幾雙整天的穿在腳上不脫下來。顯然這兩個傢伙,雖說不太滿意有些土氣的面料和外形。但是對於這種鞋子穿着之後的舒適程度,還是相當滿意的。

而在熱帶地區作戰美軍,因爲熱帶高溫多雨的氣候,而因爲軍靴的事情大傷腦筋之後。經過皮爾遜的推薦,這款抗聯生產的有些土氣的軍鞋又被美軍相中,作爲熱帶作戰的制式軍鞋配發。

在美軍之中,主要是熱帶地區作戰的美軍之中。這款中國人制造的輕便軍鞋,遠比美製作戰靴更受歡迎。財大氣粗的美國陸軍還有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四二年底一次性,就下達了三百萬雙的訂單。只是可惜的是,這個訂單是眼下的東北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的。

東北人民政府主席,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筆的訂單飛走,心疼的心都快要流血了。最終經過協商,東北方面提供原始設計,並提供五十萬雙的成品,其餘的美國人自行生產。東北人民政府不向美國人收取專利費用,但是美國人要提供尼龍生產技術和工藝標準。

而絨衣的配發,改變了關內外所有部隊脫下棉衣即穿冬裝,或是在冬裝之前沒有過度厚衣物的窘迫境地。也可以在春秋兩季,讓幹部和戰士在穿棉衣已經開始炎熱,或是穿着單衣已經開始冷的情況之下,在未配發冬裝之前增強身上軍裝的保暖性。

所有出關的部隊之中,擁有武裝帶的寥寥無幾。所以這次連同原來的皮質腰帶一同乾脆全部取消,每人與抗聯的幹部和戰士都是一樣,清一色的加強帆布腰帶。換上合體得多軍裝的關內部隊,一下子從內到外精神了許多。

其實對於關內出關的部隊來說,最關鍵的是身體素質普遍都處在營養不良的狀態。與幾乎所有的幹部戰士虛弱的身體相比,軍裝甚至武器裝備上遇到的問題還都是小事。關內部隊抵達東北之後,抗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大量的醫務人員,爲關內部隊檢查身體。

在去年華北大掃蕩之後,整個華北部隊的整整一個冬季處境異常艱難,就連黑豆都無法滿足需要。再加上今春開始的大旱,無論是幹部還是戰士,傷病員才能給二兩黃豆作爲營養品,吃一個雞蛋都需要分區領導特批。全軍上下黑豆糊糊加上玉米棒子磨成的粉狀物,是部隊的日常主食。

全軍上下從首長到戰士,無一不是面黃肌瘦,營養不良是普遍的現象。甚至相當一部分的人員,包括醫護人員在內,都因爲嚴重的影響不良而出現了夜盲症的症狀。因爲長時間的營養不良,胃腸功能紊亂也是常見疾病。

此次會戰之後,總體的形勢雖說有一定的緩解。但因爲主要糧棉產地冀中平原,卻始終未能恢復,糧食匱乏的形勢並未從根本上緩解。收復的地區不僅破壞嚴重,而且也正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

此次會戰結束之前,冀南、冀魯豫兩地,包括晉察冀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出現旱情,太行山區的形勢也不是很樂觀。雖然恢復了去年大掃蕩之前的態勢,但也沒有能夠徹底的緩解缺吃少穿的境地。雖然在入夏之後,有了野菜可以緩解部分糧荒,但是那玩意根本就沒有什麼營養。

關內部隊無論是晉察冀還是太行幾大區,調來東北整訓的部隊,平均每個團只有五天的乾糧。位於晉東南的部隊,甚至還沒有出山西就斷糧了。戰後殘破的晉察冀,也無力滿足那麼多的部隊的補充需要。

好在楊震早就已經想到這些,在會戰結束之後,不僅在晉北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還準備了兩個汽車團,專門用來轉運關內部隊。以盡肯能的減少長途行軍,帶來的糧食和體力的消耗。才避免出現關內部隊,到了大門口卻無力邁進去的情況。

而此次會戰之中,傷亡慘重的華北方面軍,尤其是駐山西的第一軍。將山西境內的所有的據點,絕大部分收縮回主要的城市。除了同蒲和正太鐵路上的主要據點之外,大部分的鄉村據點已經放棄。

即便是正太鐵路上也改爲主要採取鐵甲車巡邏的方式,原有的封鎖線也已經是有名無實。關內部隊主要是晉東南的太行軍區部隊,開往晉北的途中除了部分小規模的戰鬥之外,基本上沒有遭遇到太大的敵情。否則一旦戰鬥進入僵持,就是困也把這些部隊困死了。

營養不良,幾乎是所有關內出關部隊的現象,全軍上下找不出一個哪怕是稍微胖一點的人。很多部隊甚至抵達東北之後,不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整訓,而是要先恢復身體。否則這些部隊大部分的幹部和戰士,根本就承受不了大運動量的訓練。

爲了讓關內部隊恢復元氣,每支部隊抵達東北之後,都是先檢查身體、進行治療。然後以小運動量訓練,加上大量的營養補充,以恢復這些部隊的身體素質。至於大運動量的戰術訓練,只能暫時放在後面。

關內部隊普遍營養不良的情況,楊震在此次會戰之中就已經發現。晉綏軍區部隊在晉北戰場配合作戰的時候,甚至一個長途奔襲都做不了。幾十公里的行軍,大量的掉隊。不是因爲幹部和戰士貪生怕死,而真的是嚴重的營養不良,引起的身體虛弱。

相對還好一些的晉綏部隊,晉察冀去年留守的部隊情況更加的嚴重。北嶽區的一個團,在晉東北配合作戰,到了夜間部隊基本上喪失了行動能力。王光宇緊急派出軍醫檢查之後才發現,嚴重的影響不良,讓這個團從團長、政委到下面的戰士,清一色的都得了夜盲症。

全團官兵有一個算一個,渾身上下看不到廋骨嶙峋,女兵甚至被餓的連月經都停了。在抵達晉北之後全團僅有的糧食,便是六十斤的黑豆和每人一個土豆。而且這個土豆,什麼時候吃,還得團長同意之後。基本身體素質別說作戰,就是長途行軍都很吃力。

在晉北自身也無力短時間之內提供所需糧食的情況之下,王光宇緊急命令所有進入晉北的抗聯部隊,每人從每天配給的口糧之中節省二兩糧食。同時向北嶽部隊移交了大批的罐頭和壓縮餅乾,以儘可能在短時間之內恢復北嶽部隊的體力。

所有繳獲的日軍牛肉罐頭和餅乾,抗聯一個都不許動,全部移交給北嶽區部隊。想方設法的抽調了一批醫護人員,爲北嶽區的部隊檢查身體。這才讓北嶽區的部隊,短時間的恢復體力。否則這些部隊就連擔任後方警戒,都已經力不從心了。

所以在會戰結束之後,定下來關內部隊出關整訓的時候,楊震就親自安排軍區衛生部長,根據這個情況制定一套營養恢復的標準。並讓後勤部安排一個副部長,放下其他的工作,全力籌集所需的物資。

針對關內幹部和戰士,普遍營養不良的身體素質,東北人民政府和抗聯後勤部,特地調撥了大量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以及部分的細糧,爲關內部隊補充營養、調理身體。每頓飯兩和麪饅頭,都一向是管夠的。一個月下來原來的菜色不見了,個個都是紅光滿面。

不過在身體大致恢復之後的大訓練量,也讓第一次接觸到抗聯訓練方式的關內部隊吃足了苦頭。天天風雨不誤的五公里早操,整天的戰術訓練,晚上還要政治與文化學習。就連睡覺之前,還要進行武器保養訓練。

隔三差五的,還要來一次長途拉練。緊急集合更是三天兩頭,便搞上一次。雖說實彈訓練,讓很少有足夠子彈訓練的部隊很是過癮。但這麼大的訓練量,的確讓第一次來東北整訓的部隊着實有些難以適應。

尤其如此大規模的訓練量,是讓一些身體基本素質差的戰士,更是有些吃不消。出操對於所有當過兵的人都不陌生,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誰看到過扛着幾十公斤的九二式重機槍和六零迫擊炮出操的?

而戰術訓練對這些關內部隊來說,雖然並不陌生。但所有的戰術,卻又都經過了部分的調整的同時,又增加了很多的科目。從步兵戰術到班排戰術,幾乎都有一定的變化。尤其是班組和連排戰術,變的有些讓一些老兵甚至都陌生起來。

所有的各級戰術訓練,基本上都要重頭開始不說。原有的戰術,還要一遍遍的加練。等於是同時進行兩種戰術訓練,這個力度不可謂不大。訓練量幾乎等於在關內的時候,一倍甚至是幾倍。

只不過在看到抗聯方面兄弟部隊,強度還要超過自己的訓練之後,關內的部隊也就沒有什麼抱怨了。人家打了那麼多的大勝仗,訓練強度的還要超過自己,那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大家都是軍人,人家能受得了的,自己爲什麼就受不了?

尤其是在知道當初的挺進軍,在東北整訓期間,也是這麼訓練下來的時候,此次帶隊出關的各級幹部,在頭皮發炸之餘,也都賭了一口氣。都感覺到自己如果在這個時候落後、叫苦,都有些丟不起這個人,今後在老戰友面前擡不起頭來。人家都行,自己怎麼就不行?

其實也不用太多的教育,誰都知道這麼大強度的訓練,以及大量新式戰術訓練。都是爲了面對強敵的時候,能讓自己在戰場上儘可能的生存下來。只不過對於這麼大的訓練量,初次接觸的關內部隊只不過有些適應而已,並不是完全的拒絕這種近似乎不人道的訓練。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不用說大家也都懂得。再加上在副總指揮抵達東北之後,召集了所有在東北整訓部隊團以上幹部,專門開了一個調整會之後,僅有的怨言也就都煙消雲散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京是臺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227章一個煙霧彈而已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三十五章 逼日軍狗急跳牆第一百零一章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七十四章 提前渡江南下第五章史上最黴的穿越(5)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四百四十一章 國崎登不是傻子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時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一百四十三章陶淨非的感慨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二章 炮火支援就可以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翻盤的可能第三百章 我不是田登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五章史上最黴的穿越(5)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四百七十九章我沒有那麼大胃口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三百章 把你的想法都說出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二百三十章 救援(四)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三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計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二百九十二章 摟草打兔子中的意外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廂情願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敵情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三百八十五章 他是一隻雄鷹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二十章 暫停攻擊的原因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戰湯原(8)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誰述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四百七十四章 這就是性格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
第四百五十二章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京是臺絞肉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227章一個煙霧彈而已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難改變的作戰模式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三十五章 逼日軍狗急跳牆第一百零一章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七十四章 提前渡江南下第五章史上最黴的穿越(5)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四百四十一章 國崎登不是傻子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時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一百四十三章陶淨非的感慨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二章 炮火支援就可以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三百二十二章 無翻盤的可能第三百章 我不是田登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五章史上最黴的穿越(5)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四百七十九章我沒有那麼大胃口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三十四章 膽寒第五百八十章重炮進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六十六章 過於輕敵第三百章 把你的想法都說出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二百三十章 救援(四)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四百二十七章 固執與墊背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三百九十五章 瘋狂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離伏擊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計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二百九十二章 摟草打兔子中的意外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廂情願第九十四章 蘇聯人低頭的原因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三百四十九章 層層扒皮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敵情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三百八十五章 他是一隻雄鷹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二十章 暫停攻擊的原因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戰湯原(8)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誰述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四百七十四章 這就是性格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