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

對於熊大縝關於未來飛機、汽車等一系列工廠選址方面的彙報,楊震聽的可謂相當仔細。儘管他並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但後來越皺越深的眉毛,卻表示出了他對於選址方面的不滿。只不過他並沒有打斷熊大縝的談話而已。

直到熊大縝說完,楊震才道:“你們本着儘可能的利用孫吳境內日軍原有的基建基礎,大幅度的縮短工期,以便這些工廠儘快的投產。這個想法,倒是不錯。在東北,我們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基建的工期受氣候的影響太大。”

“按照你們儘可能的利用孫吳境內日軍原有的基建設施,我們的工程所需時間可以大大的節省。但你們有沒有過相對長遠的考慮?難道你們的目光,還只限制於眼下的環境和根據地內?”

“將彈藥工廠設置在那裡,我沒有意見。彈藥生產設備,相對於鍊鋼和有色金屬冶煉都設備還是比較輕的。將來在搬遷的時候,相對容易的若。你們選擇的有色金屬冶煉廠和鋼廠的位置,我也沒有太大的意見。”

“但是將汽車、飛機以及坦克等工廠放在孫吳,說實話我不同意。原因很簡單,我們現在的敵人是日軍,但不代表他們會是我們唯一的敵人。將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部門以及我們今後軍工發展最重要部門的汽車、飛機和坦克工廠放在與其他國家只有一江之隔的地方,你們自己考慮一下是不是適合?”

“如果我們有一天與江北翻臉,這麼近的距離,對方都不用出兵。只要一頓遠程炮火,就可以將我們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這些工業毀於一旦。這些工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你應該清楚。如果我是我們的對手,也會選擇這些目標作爲第一打擊力量的。”

“而且就我所知,這世上除了那些國土面積過於狹小的國家之外,沒有一個國家會將自己的命脈部門,放在國境線邊上。而且還是放在一個不確定,將自己利益放在了高於一切位置上,翻臉猶如翻書一樣的鄰居邊上。”

“在當今世界上,國與國之間沒有純粹的兄弟情誼。所謂的國際關係,不外乎相互利用而已。今天江北可以爲了自身的利益,支援我們抗戰。但過幾年,他們在認爲我們的壯大已經威脅到他們的地步時候,一樣對我們不會太客氣。”

“不要和我說什麼國際主義,這個理由也就能拿出來騙騙人,糊弄一下那些天真的人。沒有利益的事情,沒有人會去做的。美國人是這樣,江北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必須眼光要放長遠一些,不能只看眼下的得失。”

“的確,在我們中間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一個想法。你看我們現在的發展,沒有江北的大力支持,根本就無法發展到現在的規模。而且我們又沒有得罪他們,他們也不至於對我們下手吧。”

“但老熊,論起國際形勢來說,你是大學生畢業,眼光應該比我們中間的一些人看的長遠一些。如果說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與江北有着舊怨,那麼當年作爲一個人口不過百萬,軍隊只有幾萬人的芬蘭又何嘗得罪過江北?不是說打就打?”

“所以我認爲在工業佈局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考慮。那麼多的大型工廠,要搬一次家,並不是我們個人家搬家那麼簡單。不僅耗資巨大,而且費時、費力。所以,我們在選擇工廠佈局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的是交通和能源的情況,更要考慮今後國防的發展。”

這些話裡面表達出來的意思,楊震還是第一次與李延平和郭邴勳之外的人講起。儘管他不想讓太多的人知道自己內心之中對江北的真實想法,但這些工廠選址的事情,卻是涉及到百年大計。如果話不講透,恐怕沒有人會在眼下的情況之下,相信自己的。

不過好在對於眼前的這三個人,楊震還是相當信任的。儘管知道自己的話,可能會給三人帶來震撼,甚至會引起一些內心中的波動。但楊震相信面前的這三個人,應該明白自己的苦心。

楊震的話,讓幾個人都愣住了。楊震雖然沒有直接挑明,但是語氣之中卻也明白的指出他對江北的並不信任。這個意思一說出來,明顯讓幾個人有些不知所措。畢竟抗聯眼下與江北,可算是關係密切。

能從當初發展到現在的地步,除了部隊英勇善戰、指揮得力之外,與江北在衆多方面的扶持也有很大的一部分關係。這個時候,他這個作爲全軍最高軍事統帥的人,表面上顯得與江北很親密,口口聲聲老大哥、老大哥的叫着。內心之中卻對江北如此防範,反倒讓人很難理解。

與一頭霧水,心裡面震撼無比的熊大縝和張鎮華相比,王光宇在初期的震驚過後,心裡接受程度還是相對較高一些。畢竟作爲軍事指揮員,雖然對那些國際形勢分析不懂,但王光宇從軍事分析上還是很贊同楊震意見的。

畢竟孫吳距離只隔着一條寬度並不是很寬的黑龍江的江北,實在是太近了。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抗聯與江北翻臉。那麼位於孫吳的重工業基地,將會在第一時間遭受到最致命的打擊。打蛇打七寸的道理,王光宇還是很明白的。

這幾年的經歷讓他明白,在現代戰爭之中,軍事工業基礎就是一個國家進行一場戰爭的命脈,也是七寸。這些飛機制造廠、坦克製造廠、重武器製造工廠,可以說是抗聯今後的命脈。一旦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對於目前工業基礎還相當薄弱的抗聯來說,絕對是致命的。

一號說的沒有錯,以孫吳距離江北的距離,江北甚至不用出動遠程轟炸機。僅僅動用遠程炮火,就可以將孫吳的工業基地毀於一旦。如果直接出兵的話,在冬季甚至不用架橋和動用渡船,直接就可以從江面上過江。冬季的黑龍江冰層厚度,絕對可以承受坦克的重量。

雖說作爲日軍進攻江北的一個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日軍在孫吳修建的工廠設備大多都處於地下或是半地下狀態,防空與防炮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但距離江北過近,卻依舊顯得很危險。江北一旦下決心出兵,朝發夕至都用不上。

在抗聯目前已經獲得大發展,之前朝不保夕的狀態已經得到緩解,並打下了一大片根據地的情況之下。對於江北來說,其東部邊境的形勢目前已經得到大致緩和。但江北在其遠東軍區部署的幾十萬重兵,成百上千的坦克和飛機的數量,卻並未明顯削弱。

這一點在王光宇以軍事眼光看來,這其中就多少有些耐人尋味。沒有人能夠保證,其部署的龐大兵力只對付日本人,而不會在有一天在需要的時候落在自己頭上。這作爲一名軍事指揮員,王光宇很多事情必須要考慮。

雖說眼下抗聯與江北徹底翻臉的可能幾乎是微乎其微,但對於王光宇這樣一個實際上已經開始承擔一個戰略區任務的指揮員來說,他知道自己必須時刻的清醒。將所有的可能性,都要算計在內。包括也許成爲未來假想敵的現在的盟友。

至於楊震對於江北方面的態度,他早就從在拿下僞滿黑河境內後,一號不僅一力否決了東北局將原有日軍修建的專門針對江北的各個要塞全部炸燬,以換取江北方面的信任。甚至還特地交待軍區作戰部,將所有的要塞都進行一個詳細的測繪後,全部封閉保持原樣。

一些江北方面並未發現的秘密要塞和倉庫,一號甚至直接標爲絕密。絕密兩個字代表着什麼?也就是說這幾個要塞羣的所有一切情報,除了軍區的幾個常委之外,別人是無權調閱的。而且就連軍區的幾個常委想要調閱,也只能自己親自動手,不能假手秘書或是警衛員。

而且就算軍區和東北局的常委想要調閱,必須經過楊震這個軍區一把手的簽字。其閱讀也只能在資料的保管地,隻言片語都不能帶出軍區機要室,那個駐守了社會部一個加強連擔任警備的秘密資料儲備地點。

這些要塞羣,雖然沒有派駐部隊和部署兵力,但完整無缺的保留下來,其中蘊含的意味是什麼,就只得考慮了。想到這裡,王光宇意味深長的看了看面無表情的楊震,卻是什麼都沒有說,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了沉默。

相對於私下裡與楊震保持一致的王光宇,熊大縝的表情可就是豐富的多了。只是這個傢伙不會考慮其他的事情,對於他來說更多考慮的是怎麼樣才能將這些工廠儘快的建立起來,並迅速的投入生產。

楊震否決了將幾個大型工廠設置在基建設備最完整的孫吳,卻是讓熊大縝有些頭疼的道:“一號,重新選址到是並不困難,但我們在時間上耽擱不起。從目前根據地內各地的情況來看,只有選擇基建相對完整的多,同時基礎也好的多的孫吳才能將這些工廠儘快的投產。”

“而且美國的設備今年六月之前,即將全部運到。如果不能儘快的將這些設備安裝進入廠房,這些設備長期間閒置,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一號,從先選址並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一切從新開始,單單一個基建項目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費用。”

“而這卻恰恰是我們耽擱不起的,所以我希望您能慎重的考慮一下。一號,您的眼光之長遠,這一點我信服。但是您認爲我們與江北在目前的形勢之下,能夠出現什麼意外嗎?而且正是因爲孫吳背靠江北,恰恰可以後路無憂。”

第四十一章 龍入大海 (8)第二百零五章 送別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學習的東西太多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五章 盲目樂觀的日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戰役(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心似箭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一十五章 自作孽的大阪師團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226章 連皮毛都算不上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三百八十八章 全國人民在關注着我們第九十章 楊震的異樣平靜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一百六十章 東京的火海第七十三章 十一師團的夢魘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四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價未必有那麼大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色關門嘴子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軍的嘗試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戰役(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四百零五章 個性主官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二百零二章 軍分區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二百四十二章 糧食之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三百二十六章 無力再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開山的心思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開山的心思第三百零九章 對手外加最好的學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準備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二百二十九章 這次手槍沒有卡殼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四十四章 不要讓悲劇重新上演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
第四十一章 龍入大海 (8)第二百零五章 送別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學習的東西太多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五章 盲目樂觀的日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戰役(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後一個伏擊圈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心似箭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一十五章 自作孽的大阪師團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九章 無線電干擾飛機第二百八十四章 嚴格保密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226章 連皮毛都算不上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自己送上門的情報第三百八十八章 全國人民在關注着我們第九十章 楊震的異樣平靜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槍引起的感嘆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一百六十章 東京的火海第七十三章 十一師團的夢魘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四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價未必有那麼大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血色關門嘴子山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軍的嘗試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戰役(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四百零五章 個性主官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二百零二章 軍分區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二百四十二章 糧食之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三百二十六章 無力再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開山的心思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彈是個寶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開山的心思第三百零九章 對手外加最好的學生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準備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二百二十九章 這次手槍沒有卡殼第三百五十三章 鐵原戰場的僵持第四十四章 不要讓悲劇重新上演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強買強賣一次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第三百三十八章 國之利器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