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飲鴆止渴的牧達夫

當初運輸船數量有限的情況之下,爲一次性儘可能多的撤走部隊,撤離的時候將除了步兵炮和部分山炮之外,所有重武器全部留下的軍主力在撤離後,留下的超大規模炮羣,可謂在作戰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些炮兵在之前戰鬥之中,爲第四軍堅守葫蘆島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牧達夫也明白這些炮羣,也成了敵軍的眼中釘、肉中刺。只是他沒有預料到,敵軍採取辦法從海上拔掉他們奪取葫蘆島的這根刺。不過這一戰雖說他損失掉了絕大部分炮兵,但是也變相給他提了一個醒。

現在自己的炮兵已經大部被擊毀,敵軍這個時候加強攻勢,看起來倒也不缺乏正當的理由。但作爲眼下葫蘆島戰場,這幾千日軍殘兵敗將的最高指揮官牧達夫大佐。卻依舊以他高級參謀的一貫敏感性,認爲敵軍的此次動作,至少不會在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尤其是抗聯在遼東半島,實施那次登陸作戰的前車之鑑,就擺在自己面前。船小、船少,似乎並不足以阻擋敵軍,在自己身後實施登陸的藉口。敵軍之前在遼東半島實施的登陸,就是主要依靠機帆船,橫穿了整個遼東灣之後完成,並打了整個關東軍一個措手不及。

眼下遼東半島已經無任何懸念,關東軍已經失去增援遼東半島的力量。也就是說敵軍登陸遼東的艦隊,現在幾乎可以說全部的騰出手來。估摸着眼下正是閒着沒有什麼事情,正在尋找下一個目標。

如果敵軍在自己身後,有模有樣的給自己來一場複製的話,那麼自己可就真的不妙了。葫蘆島作爲一個深入渤海內面積不大的小半島,一面瀕臨連山灣、一面面對錦州灣。而這兩個海灣,都只不過是整個遼東灣深入南滿兩個狹小的海灣。

在兩翼的興城和錦州,都已經在敵軍手中的情況之下。敵軍根本不用航行太遠,不管是在興城上船,還是在錦州登船,只需航行僅僅十幾公里,就可以在葫蘆島任何一個區域實施登陸作戰。

所以儘管王光宇在葫蘆島正面,加強了攻擊力度。逼着牧達夫大佐,將手中最後一點預備隊也全部調了上去。但這位牧達夫大佐,手中卻依舊扣着兩個完整建制的步兵中隊,外加一個工兵中隊,以及山炮和迫擊炮各一箇中隊,放在葫蘆島沿海地區適合登陸的地點,做好反登陸準備。

要說這位牧達夫大佐,倒也算是一個人才。在前沿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連續被突破的情況之下,手中居然還保留了一定的機動部隊,準備做反登陸的準備。但是他卻沒有想到,他想到的他的對手一樣會想到。

王光宇在爲這個團選擇登陸地點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挑選地圖上,看起來適合登陸的地點。因爲他知道遼東半島一戰的結果,在加上艦隊出現在葫蘆島外海,敵軍肯定會有所防範。這一戰到現在,抗聯的十八般武藝都已經拉了出來,可謂是已經打草驚蛇。

敵軍肯定會在葫蘆島自己控制區域內,適合登陸的地點做一些準備的。從之前戰局來看,日軍指揮官考慮的問題還是很全面的。危險已經出現,他不會一點準備都沒有的。如果硬碰硬自己雖說不怕,但是搞出太大的傷亡來,總歸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是英雄,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可就未必會有什麼好處了。既然第一個吃螃蟹的頭籌,被陶淨非給奪取了。那麼自己如果按部就班再去吃螃蟹,搞不好會被螃蟹反咬一口。

所以,王光宇索性決定乾脆來了一個黑虎掏心。他與負責指揮這支海軍小艦隊的林慕楓,仔細的商議了一下。乾脆將強行登陸的地點,直接選擇了葫蘆島的碼頭處,也是整個葫蘆島延伸到海里面最南端的最適合登陸地點。

而作爲在副團長任上,被抗聯最早選派去蘇聯學習海軍,時間還要早於李明峰帶領的趕赴蘇聯,學習加上協助蘇聯海軍作戰的隊伍的林慕楓。在去年剛一回國,就被任命爲東北軍區邊防艦艇大隊長兼政委。

此次南下渤海作戰,也是他回國之後第一次真正的接觸到大海。不過在指揮船隊橫渡遼東灣,登陸遼東半島的時候,因爲船隊演練時間過少,再加上徵集來的普通漁民無作戰經驗,更爲經過統一的訓練。

在橫渡整個遼東灣的時候,而出現了兩艘機帆船翻船,兩艘機帆船相撞事件。以及一批從膠東調過來的機帆船隊,在夜間航行過程之中失散,讓他的首戰多少蒙上了一絲失利的陰影。

儘管楊震親自致電,祝賀抗聯海軍成立之後取得了首戰勝利。但對於林慕楓來說,這開門第一腳踢得多少有些窩囊。儘管責任不都在他身上,但作爲眼下抗聯僅有的一支小艦隊指揮員,林慕楓感覺到很是有些丟臉。

這一次林慕楓下了決心,這一仗必須要打好。在接到王光宇電報,親自趕到錦州與王光宇會談後,林慕楓給留守復州灣的部隊發電,將抗聯僅有的幾艘日軍一式、二式登陸艦,全部調了過來。

不過考慮到此次實施登陸作戰的只有一個團,再加上之前使用機帆船的時候,可謂是吃足了苦頭。那些機帆船林慕楓還是決定讓那些機帆船,繼續擔任從塘沽、秦皇島向遼東半島以及山東軍區運輸物資,此次登陸作戰就不調集他們參與了。

在從復州灣調來的運輸艦抵達後,林慕楓在興城將預定搭載的部隊裝運上船,並在興城爲自己小艦隊補充完畢炮彈後。他指揮船隊以最大的航速,直接向葫蘆島碼頭方向航行。此時在葫蘆島上,抗聯的戰術航空兵正在對大荒地西南方向的日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

而在葫蘆島以西海域活動的小艦隊主力,也行駛到距離海岸線不足三百米的水域,對日軍位於葫蘆島西面海岸線的工事羣開炮射擊。各艦艇集中炮火,以精確的火力一個接着一個的,給日軍沿岸工事點名。

林慕楓的這一動作,是採取了虛虛實實的辦法。將半島上日軍的注意力,從港口方向吸引到其他方向,爲登陸部隊順利佔領葫蘆島港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雖說眼下乾的是海軍,但是也是陸軍出身的他。很清楚的知道,部隊在登陸時候是最脆弱的。

如果港口日軍不能被吸引過去,那麼滿載着登陸部隊的的艦艇,在靠向碼頭的時候。對付日軍的火力打擊,將全無還手之力。而且登陸持續時間越長,艦艇和部隊的損失就有可能越大。

這裡不是日軍毫無防範的復州灣,面積不大的葫蘆島也不是遼東半島。在整個葫蘆島這個不大的半島,都已經成爲戰場的情況之下。要想減輕登陸部隊的傷亡,同時加快戰鬥的進程,那麼就只能想辦法將日軍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的方向。

否則在如此狹小的戰場上,日軍可以快速調動兵力,很可能會讓登陸部隊打虎不成、反倒自傷。陸軍出身的他知道在葫蘆島的地形之下,敵軍不可能將所有的兵力都放在一線。儘管可能不會太多,守軍手中肯定還會有一定的機動兵力。他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將日軍可能存在的這些機動兵力,調往其他的方向。

而且林慕楓更清楚的知道,王光宇手中的部隊,不是在天津已經經過一定海上適應的陶淨非所部。恐怕大多數人在此戰之前,連大海是什麼樣的都沒有見過,更沒有乘坐海船的經驗。

儘管從登船的興城到葫蘆島,只有十幾海里的距離。但暈船恐怕依舊是這些連大海都沒有見過的部隊,相當難以克服的問題。暈船是常年在陸地上生活的人,到了海上最難以克服的問題。

別說這些單純的陸軍了,就是自己手下那些從松花江調來的水兵。因爲只在風平浪靜的松花江上訓練,未接觸過真正的大海。到了真正的海面上也是經歷過很長時間,才最終克服了暈船的毛病?

當初的登陸復州灣的陶淨非所部,曾經在塘沽港多次演練,但在上船後依舊出現了大量暈船的現象。眼下王光宇所部,很多人連大海是什麼樣的都沒有見過,這暈船的現象恐怕會更加的普遍。如果大量出現暈船的現象,肯定會在短時間之內削弱部隊的戰鬥力。

所以他在實施此次登陸作戰的時候,也採取了一定的辦法。通過一般登陸戰展開之前,都會在登陸地點實施大量的火力壓制這一點。大勢的虛張聲勢,將港口的日軍調往其他戰線,以減輕登陸部隊的壓力。爭取一定的時間,讓登陸的部隊儘可能的恢復過來。

林慕楓的戰術,的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抗聯在葫蘆島西海岸的行動,讓牧達夫大佐幾經猶豫,最終確定抗聯選擇的登陸地點,就是大荒地以南區域。因爲這裡地勢相對平坦一些,雖說也有一些小山包,但是海拔都不算高。

而且這些小山包距離海岸線,還有幾百米的距離。如果不顧及損失的話,在這一線敵軍的機帆船,甚至可以直接衝上岸。可以說是整個葫蘆島這個狹長的半島上,最適合實施登陸戰的地點。

在確定了這個方向後,牧達夫除了將葫蘆島港口周邊的防禦部隊,全部調往大荒地一線設防之外。將手中最後一個步兵中隊,也加強到了這個方向。並苦心蒐羅,將最後的三門山炮,兩門九二步兵炮,以及兩門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全部加強到這個方向。

還從前沿陣地秘密抽調出僅有的五門山炮,九門九二步兵炮,外加兩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全部調往了大荒地一線展開。這些炮兵已經是炮兵主力被端掉之後的葫蘆島日軍,最後的一點炮兵力量。

而在他秘密抽調前線炮兵回援之後,此刻在葫蘆島北端的前線,除了幾門一式速射炮,兩門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幾門迫擊炮之外,幾乎已經無任何的炮兵力量。爲了避免出現前後夾擊的局面,牧達夫大佐只能選擇飲鴆止渴的辦法。

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懼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三百二十八章 楊震的希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路子與正規化的衝突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二百九十四章 煙霧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二百七十六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戰湯原(8)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七十四章 這纔是真正的你第四百九十章 有舍纔有得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本營的警告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六十七章 尷尬的楊震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變數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二百二十章 按時起爆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問題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二百五十章 先弱枝杈、再掘主根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第三百一十章 改變路線第二百八十七章安全第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路子與正規化的衝突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階段第九十九章 合作之中的相互拆臺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261章 思念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二十一章 我部已經按時抵達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百二十四章 敵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三百零八章 時運不濟?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三十八章 不會改變決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汽車的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三百零四章 飯村穰的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三百九十二章 總動員
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懼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三百二十八章 楊震的希望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百六十八章 站多高、望多遠第二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嗅覺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路子與正規化的衝突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十五章一個難纏的對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二百九十四章 煙霧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二百七十六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戰湯原(8)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七十四章 這纔是真正的你第四百九十章 有舍纔有得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本營的警告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六十七章 尷尬的楊震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變數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二百二十章 按時起爆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問題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二百五十章 先弱枝杈、再掘主根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四百零四章 江北的新要求第三百一十章 改變路線第二百八十七章安全第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聯隊的最後瘋狂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路子與正規化的衝突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階段第九十九章 合作之中的相互拆臺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261章 思念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五章 戲要做足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二十一章 我部已經按時抵達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三百一十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六十二章 岡村寧次的選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百二十四章 敵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三百零八章 時運不濟?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三十八章 不會改變決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汽車的問題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三百零四章 飯村穰的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三百九十二章 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