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

一場大戰剛剛結束,需要楊震處理的事情可謂是千頭萬緒。僅僅是戰役結束後,擺在他面前需要立即處理的就有兩件事情。一是要安排已經結束戰事的部隊回撤東北休整,一是還要按照中央要求,從進入華北作戰的部隊之中,挑選安排留駐華北的部隊。

這麼多的部隊長期駐紮在華北,對整個河北地區供應的壓力也相當的大。此次會戰雖說收復了河北境內的主要產糧區,但河北這一帶種植的都是冬小麥,秋季播種夏初開鐮收割。河北戰場上連番大戰,整個冀中、冀南區破壞都是很大。

在戰事的破壞之下,今年冀中區冬小麥減產已經是必然的。眼下集中在冀南、冀魯邊戰區的幾十萬大軍,主要還是依靠繳獲的去年秋糧在支撐。實際上到戰役後期,部隊的糧食已經發生部分的困難。

考慮到河北本地的負擔能力,楊震還是決定除了按照中央要求,留駐華北的部隊之外,其餘的部隊儘快的撤回東北。以減輕整個華北戰場的供應壓力,同時也久戰之後的部隊,好好的休整一下。

除了這兩件事情之外,楊震還要從東北調集坦克、飛機等重裝備,補充留駐華北的裝甲、航空部隊,在一場空前大戰過後,在裝備方面出現的缺口。尤其是戰損較大的坦克,以及戰鬥機、攻擊機。

這邊戰役尚未結束,楊震就已經給東北發報。要求他們從四四年生產的T三四坦克之中,調撥一批爲留駐華北的裝甲部隊換裝。上次陝北出現危機的時候,抗聯抽調在晉北作戰的裝甲部隊渡過黃河支援陝北,讓某些方面抓住了把柄,利用這一點向美國方面施壓。

爲此美國人再三強調,他們提供的武器裝備,只能用於對日作戰。一旦發現抗聯將美國坦克用於針對國內形勢,哪怕是對某些方面進行威懾,他們會立即停止一切裝備的援助。當然這個威脅不僅僅是針對抗聯,重慶方面受到的壓力更大。

因爲與只是在重武器以及軍工原料上,對美國有部分依賴的抗聯相比,重慶方面對武器裝備的需求量要大的多。那位美國輪椅總統專門派出代表,抵達重慶某些方面施壓。考慮到眼下暫時還不宜與美國人翻臉,所以楊震還是決定給留駐華北的坦克部隊全部換裝。

原有的美英制造的坦克,全部抽調回東北。以免給與某些方面,製造政治上的藉口。而且根據眼下的情報,美國人在四四年開始,向重慶方面提供了大批美製三七反坦克炮。同時加大了對重慶方面作戰飛機,以及陸軍武器的援助。

僅僅四四年一月到四月,美國就援助給了重慶方面,由加拿大兵工廠根據英制布倫輕機槍改進的七九輕機槍一萬餘挺。三七反坦克炮三百門,一零五榴彈炮二百門,七五山炮三百門。同時還提供了一批登陸意大利後,繳獲的意大利造輕重機槍和山野炮。

美國人給與重慶多少武器裝備,楊震倒是很不在意。不過美國人加大了對重慶方面的反坦克武器援助,卻讓楊震有些不安。眼下中國戰場上,日軍所有的坦克力量,基本上都在華北戰場上。整個華中、華東,甚至河南戰區都沒有一輛坦克。

這個時候給了重慶這麼多的反坦克炮,而且隨着時間的進展,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大。這就有些讓楊震懷疑,美國人對某些方面的施壓只是表面上的。眼下整個戰爭態勢,已經逐漸明朗,楊震並不想在這個時候,在輿論上搞出什麼口舌來。

其實抗聯的T三四坦克,與蘇聯自己製造的坦克在外表上是一樣的。但是內在差別,還是相當大的。除了火炮、動力和外形沒有改變之外,內部的行走機構以及穩定結構,都根據美製M四坦克,針對T三四坦克的缺點進行了一定的修改。

火炮也加裝了M四坦克上的垂直穩定器,光學瞄準系統則採取的是德制四號坦克上使用的。也就是說抗聯自己製造的T三四坦克,實際上T三四坦克的外表,內部實際上是美式坦克的標準。

不僅坦克操縱性能,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也大幅度的減緩了T三四坦克,原來遠離行駛震動過大,對乘員遠距離行軍造成的過度疲勞的毛病。火炮的射擊精度,與蘇制坦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只不過這種改進型坦克,四三年底纔開始量產,到目前產量還不是很大。

不過雖說總產量目前只有三百多輛,但正好可以給留駐華北的坦克部隊換裝,替換下這些坦克部隊之中美英系列的各種坦克。而且楊震也已經決定,等到中央決定讓這些坦克部隊返回東北的時候,也是撤人不撤裝備。

爲此,在部隊回撤之前。楊震在與老總協商之後,決定由晉察冀軍區選派人員,並抽調兩個旅的建制部隊,跟隨留駐的坦克部隊進行訓練。等到抗聯部隊撤離的時候,就地接收這些裝備。

至於各個步兵師在此次會戰之中,因爲傷亡出現的兵力缺口補充,中央已經答應由晉察冀、晉冀魯豫軍區共同解決。但很多事情上,在郭炳勳眼下遠在東北的情況之下,還是需要楊震親自處理。

不過在留駐華北的部隊總負責人的人選上,楊震考慮良久後,還是沒有將最適合人選的陳翰章給留下。而是選擇了由陶淨非擔任司令員,黃玉清擔任政治委員,統一負責指揮留駐華北境內的部隊。

眼下留駐華北的部隊,在華北各個根據地整編完畢之前,主要起到戰場威懾作用。至少在四四年的下半年,華北戰場大戰的爆發性可能不大。留駐華北的部隊,更多的是起到訓練作用。所以楊震留下了陶淨非和黃玉清兩個人,負責指揮留駐華北的部隊。

至於杜開山,給楊震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將杜開山留在華北。這個好惹是生非的傢伙,還是調回東北戰場比較好。將他留在華北,不見得會搞出什麼事情來。在陳翰章下一步還有重要任務的情況之下,陶淨非也就成爲最佳的人選。

在安排完畢其餘參戰部隊回撤的序列,以及回撤的路線,並安排由陳翰章統一指揮部隊回撤東北工作後。楊震與老總乘坐飛機,直飛延安向中央彙報工作。甚至就連這個時代的北平城,都沒有來得及抽出時間去看上一眼。

抵達延安後,楊震才知道這次自己奉命返回延安彙報,不僅僅是就此次會戰整個進程向中央彙報,以及研究中央遷往北平的事情。中央這次調自己返回延安原因,遠沒有楊震想象的那麼簡單。

而此次返回延安彙報的不單單是他一個人,還有山西戰場的副總指揮,華北三大軍區的司令員、政委,各個中央局的負責人。由抗聯專門派出飛機,從已經被日軍放棄的煙臺,接回來的山東軍區司令員,以及山東的黨政軍並新四軍負責人。就連總指揮與東北人民政府主席,也在他之前抵達延安。

中央此時電召各大區負責人返回延安,主要是針對此次會戰結束之後,國內形勢的發展和變化,研究並制定今後兩年之內工作的整體安排。這次會議涉及到面積,可謂是相當的廣,工農商都涉及在內。

儘管楊震除了在軍事上涉及到東北的問題之外,其他方面會議上極少發言,甚至在會場上基本上閉口不言,能不列席的儘可能的不去參與。但是每一個方面的會議,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軍事上的問題,主席卻都點名要他參加。

搞的楊震有些不明白,自己在東北局並不分管這些,爲什麼這種地方經濟建設中央還要自己參加?自己打仗還可以,換到什麼工業建設,還有什麼農業政策制定,自己實在是不是那塊料。在東北的時候自己也就動動嘴皮子,真正的工作都是東北局完成的。

摸不清主席意圖的楊震,也只能耐着性子參加這些什麼工業、農業的會議。不過除了軍事問題上的各方面會議上,基本上是隻帶着耳朵不帶嘴。尤其是農業問題的會議,如果不是主要領導參加,半點都不通他甚至到會場上會睡上一覺。

不過在華北工業發展會議中,楊震還是針對華北工業建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尤其是在石景山鋼鐵廠復產的問題上,楊震堅決反對晉察冀分局提出的以石景山鋼鐵廠爲基礎,加上日本人留在宣化以及在唐山新建設的小高爐,建設新的石景山鋼鐵廠,並儘快的恢復這個鐵廠生產的思路。

對石景山鋼鐵廠的復產上,楊震不是不同意,但楊震反對在北平復產。楊震的意見是將這座鋼鐵廠原有的美國造二百五十噸高爐,以及日軍佔領石景山鋼鐵廠後,從國內運來的三百八十噸高爐,以及十一座小高爐全部遷往宣化。

再加上東北局從美援之中,調配的十座電爐和三座轉爐。與四零年日本人在宣化修建,現在已經完成搶修的十五座高爐,以及日本人運到唐山的兩座一百五十噸的鍊鋼高爐。集中到一起建設一個大型的鋼鐵廠。

就近利用龍煙鐵礦優良的鐵礦資源,以及山西大同地區出產的優質工業用煤。宣化雖說地處塞外,位置有些偏北。但是在平綏鐵路通車之後,宣化的交通條件已經得到根本改善。而且就眼下來說,位於整個華北根據地的大後方。將鋼鐵廠建設在那裡,單單就一個安全性,也不是其他地區可以相比的。

爲了說服參加會議的中央以及各大區領導,楊震從政治、軍事、原料供應等各方面,闡述了自己認爲宣化比北平更適合的原因。楊震還是那句話,除了交通和電力上略佔一定的優勢之外,北平絕對不適合建設成一個重工業區。

冀東的唐山、河北的宣化,在發展重工業的時候優勢都要超過北平。尤其是宣化,無論是從軍事角度考慮,還是從資源利用方面考慮,都是距離沿海過近的北平無法相比的。將石景山鋼鐵廠遷往宣化,遠比留下北平繼續建設要好的多。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八十一章 我們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不可失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252章 鏖戰朝鮮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戰(一)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二百零二章 軍分區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間精確轟炸第一百八十九章 馬鳳岐的意圖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兩個人必須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器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雙城(五)第六十章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第一百一四章 英國人的垃圾第一百二十章 承諾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對手第十章 關東軍最佳的選擇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二十二章 行動(2)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場如棋局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五百二十八章 艱難的攻堅第一百零六章動作一定要快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援(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就是風險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細節上分析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裝甲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動出擊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聯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羣策山(6)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悔不迭的李賀第一百零九章 開溜的二十九師團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八十一章 我們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不可失第三十六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252章 鏖戰朝鮮第二百三十九章 還是值得的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戰(一)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二百零二章 軍分區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間精確轟炸第一百八十九章 馬鳳岐的意圖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四百三十六章 這兩個人必須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器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雙城(五)第六十章 無後坐力炮的威力第一百一四章 英國人的垃圾第一百二十章 承諾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對手第十章 關東軍最佳的選擇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級人物第二十二章 行動(2)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並不被楊震看好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場如棋局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五百二十八章 艱難的攻堅第一百零六章動作一定要快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二百二十九章 救援(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就是風險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二百九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一百二十五章 從細節上分析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裝甲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動出擊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聯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話只能我說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鬥機部隊之傷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羣策山(6)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悔不迭的李賀第一百零九章 開溜的二十九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