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事情自己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吧!高飛作爲中國遠征軍代司令官,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高飛的遊刃有餘的自信是來自蔣介石的絕對信任和支持,缺失了這個,高飛什麼都幹不成,這一點高飛非常清醒,身處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渺小了,只有團結起來,擁有堅強的意志和信仰,纔會取得最終的勝利,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崛起!
1941年的6月開始的每一天高飛都顯得心事重重,凱瑟琳前來幾次拜訪高飛,高飛與其之談風月絕對不談政治與軍事,因爲這個中國話說得比自己還標準的日耳曼小妞的一舉一動都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言多必失高飛很清楚,所以更多的時候就裝傻充愣,凱瑟琳也不生氣,經常一有時間就成爲高飛的座上客,從古論今與高飛閒扯侃大山。
下午茶時間,對於凱瑟琳來說每天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來高飛這裡蹭咖啡,都說日耳曼女孩有失整個歐洲最矜持的,但是高飛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的咖啡罐子裡面的咖啡豆越來越少,凱瑟琳就如同小松鼠一般的守時,甚至有時不想喝下午茶的高飛也被迫要讓副官給其準備一份,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官邸能夠出入自由的恐怕凱瑟琳是第一人,凱瑟琳的行動也引起了軍統方面的重視。
不過,在戴笠與高飛進行了溝通之後,軍統方面的關注就轉爲了象徵性的,不過在凱瑟琳抵達昆明之前,也有一夥人秘密的滲透進了昆明,不過這夥人最近一直在損兵折將,高飛從通過林淑傑從秘密渠道由美國搞來了無線電偵測設備,日本人潛伏在昆明的七部電臺全部被徹底打掉,人員也被全部消滅,這令得日本方面高級特務損失慘重,高飛偵破並非軍統的常規手段,鬧事都敢動用坦克直接開炮轟擊秘密據點,絲毫考慮抓活的尋找突破口。
影佐禎昭作爲天誅計劃的總負責人也深感頭疼,高素質有經驗的特務的快速損失,讓接替其工作的人員活動的時間更短,有的才抵達昆明就被識別出來,高飛在昆明試點的戶籍制度和外來人口登記制度,街道聯保等措施,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特務也無法融入進去。
高飛這一手玩得非常的絕,開始的時候龍雲以警力不足作爲藉口,實際上是不想讓中央勢力徹底滲透地方,但是高飛更狠,直接給新二師張靈甫部戴上了憲兵警備的袖標,二萬多軍事警察夠不夠?在加二十輛坦克五十輛裝甲車,二百輛汽車作爲快速機動分隊行動之用,另外方國忠的特種作戰旅全力配合。
日本人完全是屬於打不死的小強範疇內的貨色,影佐禎昭自然不會甘心自己的天誅沒誅殺到高飛,甚至連行動還沒來得及部署,就被人家給連鍋端的事實,面子在哪裡丟的就要在哪裡找回來,高飛還欠着自己一隻眼睛,每每左眼陣痛靠鴉片止痛的時候,影佐禎昭就被無比的想念高飛,只不過他是想高飛死,最好是五馬分屍千刀萬剮,對中國古代刑法很是瞭解頗有研究的影佐禎昭的怨念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不甘心失敗的他將影本佳子從本土北海道的特務學校調回,影本佳子一聽是關於刺殺高飛的任務,頓時也是頭疼萬分,高飛是自己的老對手,這個傢伙就是一個地道的三無人員,無道義、無人性、無道德!跟這樣一個卑鄙、無恥、下流、狡猾的傢伙打交道就算是天照大神可能都會被賣了以後幫忙數錢,至於刺殺高飛?
影本佳子實在不忍心刺激大煙成癮整天生活在虛幻之中的影佐禎昭了,高飛是什麼人?他的屁股後面警衛能少得了?根據最新的情報顯示高飛接任了中國遠征軍代司令官職務,影本佳子非常奇怪,大日本帝國皇軍佔領了大半個中國,中**隊自己應接不暇的情況下還抽調最爲精銳的青年軍組成遠征軍?
這很可能是軍部的相關戰略戰術終於奏效了,帝國皇軍進入印度支那雖然遭到了美國的威脅,但是中國政府也被迫抽調最爲精銳的青年軍組建中國遠征軍,準備隨時進入緬甸保衛他們僅存的國際運輸線,但是緬甸可是英國人的地盤,在英國倫敦留學過的影本佳子非常清楚,中國的統一、強大與崛起並不符合英國人的利益,而英國人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給予敵人方便,寧可打碎也絕對不還給主人。
無疑英國人是世界上最爲自私的羣體,但是喬裝進入昆明之後,影本佳子才徹底發覺想要刺殺高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高飛本身就是幹特情出身的,其的刺殺策劃幾乎是空前絕後,一個整天都琢磨如何刺殺別人的人,想刺殺他的難度未免太大了?
高飛司令部官邸附近五公里都是軍事禁區,內部執勤的部隊都是高飛軍部直屬的警備部隊,所需的物資都是由後勤供給部提供,其中環節與其他的中**隊根本不同,想混進去無疑是在自殺,對於全新的軍事行政體系與警備,影本佳子基本就是束手無策,如果發動強襲,以她指揮的三十七個人,恐怕連第一道警戒線都過不去,最令人鬱悶的是高飛的司令部竟然在環形部署的六個師的營區中央,據說與特種作戰旅同一駐地,中國遠征軍的各部隊番號都非常機密,胳膊上的臂章,胸口的技能資歷條影本佳子根本看不懂,派人試探詢問結果被舉報,追捕過程中舉槍自盡,高飛的懸賞舉報政策讓幾乎所有的地下活動陷入停頓當中。
不過,在絕望中影本佳子卻也發現了一個絕佳的良機,那就是凱瑟琳!凱瑟琳是德國方面的人,這一點影本佳子非常清楚,而且通過觀察她驚訝的發現凱瑟琳竟然能夠出入控制非常嚴格的軍事管制區自如?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