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工業發展

東條英機不滿道:“做事總是瞻前顧後的,前怕狼後怕虎,大日本帝國什麼時候才能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

山本五十六道:“東條君,我們這麼做並不是前怕狼後怕虎,做事如果沒有計劃,走一步算一步遇上實力弱小的國家,比如說泰國,我們自然無所顧忌,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實力跟帝國差不多,甚至他們在很多方面還佔據優勢。”

“之前陸軍不是說要三個月滅亡中國嗎,如果三內年滅了中國,帝國就不會有今天的困境了。我們不能再向打中國一樣沒有計劃,這樣我們會陷入很大的被動,而且最後還會導致我們最終的失利。東條君,中國戰場的事情不救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嗎?”

“今天我們一定要拿下澳大利亞,中國雖然是強大了一點,但是就算我們滅不了他,他們也奈何我們不得,中國的海軍能跟我們比嗎,明顯不能,所以我們佔據澳大利亞,只要應負美國的挑戰就可以,而在中東就要面臨德國、英國、美國、蘇聯、中國的威脅。”

雖然山本五十六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是東條英機很不滿山本五十六說陸軍打不下中國,要知道把中國完全交出去的是山本五十六爲首的海軍。

“山本君,雖然你說的似乎很有道理,不過你傻嗎時候才能打下澳大利亞呢?帝國總不能看着別人把世界分完了才動手吧,那我們還有機會嗎?我們需要的是陸地,龐大的陸地,而不是那些小小的島嶼,澳大利亞也不過是一個島嶼而已。”

山本五十六道:“東條君,印度拿下來只是時間的問題,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征服那裡,我並沒有說不要那裡,而是說先拿下澳大利亞,將美國人趕到太平洋西邊去。如果我們控制了澳大利亞,然後我們在德國進攻美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進攻南美洲,那裡也是一塊龐大的陸地不是嗎,而且在墨西哥灣還有世界最大的石油基地,那裡有帝國最需要的資源,諸君難道不明白澳大利亞對帝國戰略的重要性嗎?”

裕仁知道陸海軍之間的矛盾,而且這也是日本皇室有意挑撥的,以便給他們增加壓力,造成競爭,但是沒想到兩軍勢同水火了,如今也不能讓兩軍在內耗下去,他明白山本五十六的話的重要性,更明白澳大利亞的重要性。

“諸卿,計劃不能一變再變,而且山本卿說的在理,目前我們還是全力拿下澳大利亞爲要,如今帝國一切配合海軍,只要拿下了澳大利亞,到時候我們就可以集中力量進攻中東甚至中國、美洲。”

阿南惟幾道:“但是陛下,印度阿三善變,我擔心時間拖得久了,怕生變故!”

東條英機知道改變不了裕仁的決定,他對阿南惟幾道:“印度阿三確實不聽話,我認爲必要的時候可以仿照在泰國的方式,徹底清理他們,那裡土壤肥沃,小小的地方居然可以養活3億人口,而且我認爲就是養活十億人口也不成問題,帝國要想永遠佔據那裡,就必須讓大和民族在那裡紮根,讓大和民族佔據人口的大多數,然後一直延伸到中東,我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個十億八億人口的,就再也沒有人你呢個奪走這裡了。”

……

日本人的最終定案,加上後來英國人的行動最終決定了印度人最後的去向。

而王漢章在山東打出了石油之後又去了大慶,在大慶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又找到了石油,一時間世界再一次震驚了,中國確實不會再是貧油國了,安歇曾經在相信中國沒有石油的國家和資本家們一個個黯淡神傷,他們損失大了,還有美孚公司成爲了美國的笑柄。

搞定了兩塊中國最大的油田,王漢章的精力再一次轉移,如今已經進入12月份,天寒地凍,但是從綏遠修到外蒙古的鐵路和從西安修到新疆的鐵路已經動工一個月了,進入十二月份已經由數十處同時動工。

目前中國鐵路局已經招募100萬青壯年參與鐵路修建,而且人數還在進一步的曾加。在愛國主義的薰陶下,儘管沒有多少工錢,但是工人們的熱情非常的高漲,他們冒着寒風和大雪用無比堅強的意志拼命的在修築鐵路。

鑑於外蒙古的重要性,鐵路還是會優先修築從綏遠到庫倫的那一段,預計在明年6月份之前完工,而且修築的是雙線。

儘管現在是冰天雪地,土地凍結,明年冰雪融化會產生鐵路基地下沉的問題,但是那種事情只能現在儘量規避,剩餘的看天意了,華夏民族的崛起就看明年一年了。

在鐵路大建設的時候,華夏三國的工業也在緊張的建設當中,從中國已經移民一千萬人去大理,那邊因爲日本人人爲製造大瘟疫,人也死的差不多了,因此移民不需要安撫那些被剝奪土地的土著,到目前爲止大理國有2500萬人,而秦國此時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4000萬,這還是王漢章命令全力幫助龍雲移民的後果,但是秦國實在太吸引人了,很多人打死也要移民到秦國,他們自費過來的,王漢章自然不能拒絕,畢竟秦國那麼龐大的領土也需要人口來充實。

另外在秦國大力發展工業,現在突擊步槍月產量已經達到了十萬支,當然這還遠遠不夠,突擊步槍在中國和大理都建立了生產線,他們將會逐步的取代其他的步槍成爲真正的制式裝備。

飛機方面,秦國到了明年2月份發動機就可以提升到每個月四百臺,也就是光秦國就能生產每個月四百架飛機。

另外直升機也有每個月一百架的產量,不過安裝導彈的事情還是不順利,根本沒有準頭。目前直升機已經生產了120架,因爲各種技術還在完善當中,這些飛機也在不斷的培養直升機飛行員,只等明年橫空出世了。

坦克方面因爲王漢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飛機上面,所以目前並沒什麼產量,一個月纔不到30輛,而且王漢章也不打算擴大生產,反而要撤銷坦克生產線。中國已經完成了政令統一,而且他們生產坦克比秦國更有優勢,王漢章打算將坦克生產的重任交給中國。

我還真的計劃是三國,今後可能有六國甚至更多大家分工發展,這樣對國家財政的壓力也就小得多了了。後世北約或者說歐盟就是這麼幹的,但是他們的民族和語言還不一樣,可是華夏確實一樣的,無論是民族、、風俗全都是一樣的,相互之間可以沒有隔閡,操作起來比他們有優勢的多。

在大理北部發展重工業,南部則發展農業和旅遊業,當然整個中南半島在後世都是世界級的糧倉,糧食出口大國,今年糧食也是一樣大豐收。

現在秦國和大理國的農民們嘴都笑的合不攏了,一年三熟,他們一熟的糧食就夠全家吃上一年了,其他兩熟可以賣掉換取大量的錢,然後買他們需要的東西。

秦國現在的工業,特別是輕工業王漢章全力扶持民間,給予多方面的照顧,如今秦國的大量工業產品銷往華夏各地,甚至賣到其他國家。

當然王漢章的重心還是放在中國,秦國有文人在那邊支撐,有完善的制度去保證方方面面的利益,只要按照王漢章定下來的框架去實行,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而中國的情況比秦國複雜不知多少倍,光是政黨就有十幾二十個,還有很多其他的團體,另外就是民族也很多,而且人口還不少,加上地域廣泛,要照顧起來就非常的麻煩。

王漢章也想全心全意的管好秦國軍政,對於中國和大理出出主意,其他交給他們去做,但是那樣的話,王漢章發現效率太低了。

在這種華夏民族危難之際,在這種華夏民族能否真正的崛起之際,王漢章作爲未來人自然要當仁不讓,只要打完了二戰,王漢章就差不多可以放手了。

從內心來講,後世的王漢章希望有權有勢有女人,但是今天他所想要的都有,女人根本不是問題,這種時候王漢章心裡有的是責任,對這個民族的責任,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概當人到了王漢章這種層次,基本上都有這種境界,只是王漢章一直在努力去實現,有很多人只是將這種想法停留在腦海中罷了。

根據中國現在的情況,四川作爲內陸,而且有相當強大的工業基礎,而且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自然是第一個重點發展的地方。

東北則是第二個重工業基地,雖然這裡還處在蘇聯的威脅之下,但是這裡交通發達,基礎條件好,礦產資源樣樣有,明年開戰可以直接支援前線,不發展就浪費了。

除了上述兩地還有就是在湖北建立一個重工業基地,這裡資源非很豐富,同時東南沿海自然也需要一個重工業基地來支持。

另外在中國的飛機生產有四個基地,一個是在成都,一個是在南昌,江西有大量的有色金屬,製造飛機正好要用到。另外就是東北遼寧的瀋陽了,第四個就是蘭州,這裡可以支撐西北。

中國工業基地其實基本上就是按照後世來的建設的,只不過目前有一個主次,畢竟資源並不充足,所以要優先發展一些地方,其他的按照既定的戰略走下去,循序漸步的發展。

第46章 叛國賊的演講第23章 先發制人第6章 潛艇絞殺(中)第30章 登陸阿拉斯加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亂第40章 萬顆導彈大轟炸第12章 大秦立國第28章 峰迴路轉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69章 轟炸美軍艦隊(上)第32章 仰光大屠殺(下)第41章 民主抉擇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10章 關心中國人,閒的蛋疼第42章 毛子清理完了第44章 美國人受刺激了第57章 大寒冬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33章 美援第48章 對日談判第13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27章 憤怒、抉擇第23章 刺殺希特勒第34章 對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第31章 瘟疫蔓延第42章 毛子清理完了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53章 這不是意外第9章 初戰告捷第41章 中蘇戰爭第33章 控制緬北第32章 歐洲爛局第32章 德國的實力第11章 落日前第1章 高盧雞的恐懼症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18章 奪島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3章 ,三巨頭會議(下)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24章 初戰告捷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23章 質問第28章 峰迴路轉第14章 庫倫大會戰第9章 王漢章 的擔憂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10章 德國的軍購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38章 援助德國第28章 峰迴路轉第37章 各方的反應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第13章 奪取尼豪島第3章 尼赫魯也不傻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23章 質問第22章 隱患第24章 石油大騙局第33章 美援第67章 中東內亂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20章 庫倫大會戰,勝!第28章 中蘇領土談判第18章 奪島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58章 橡樹行動(二)第29章 工業計劃第58章 橡樹行動(二)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7章 潛艇絞殺(下)第42章 評德國的東方戰略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30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1 4章 策略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27章 那怎麼辦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8章 圍殲113聯隊第19章 蘇軍潰敗第15章 進軍唐努烏梁海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31章 尼赫魯決定了第41章 中蘇戰爭第57章 大寒冬第42章 評德國的東方戰略第29章 工業計劃第55章 遠征軍抗命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
第46章 叛國賊的演講第23章 先發制人第6章 潛艇絞殺(中)第30章 登陸阿拉斯加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亂第40章 萬顆導彈大轟炸第12章 大秦立國第28章 峰迴路轉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69章 轟炸美軍艦隊(上)第32章 仰光大屠殺(下)第41章 民主抉擇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10章 關心中國人,閒的蛋疼第42章 毛子清理完了第44章 美國人受刺激了第57章 大寒冬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33章 美援第48章 對日談判第13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27章 憤怒、抉擇第23章 刺殺希特勒第34章 對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第31章 瘟疫蔓延第42章 毛子清理完了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轟炸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53章 這不是意外第9章 初戰告捷第41章 中蘇戰爭第33章 控制緬北第32章 歐洲爛局第32章 德國的實力第11章 落日前第1章 高盧雞的恐懼症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18章 奪島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3章 ,三巨頭會議(下)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24章 初戰告捷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23章 質問第28章 峰迴路轉第14章 庫倫大會戰第9章 王漢章 的擔憂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10章 德國的軍購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38章 援助德國第28章 峰迴路轉第37章 各方的反應第56章 他們不淡定了第13章 奪取尼豪島第3章 尼赫魯也不傻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23章 質問第22章 隱患第24章 石油大騙局第33章 美援第67章 中東內亂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20章 庫倫大會戰,勝!第28章 中蘇領土談判第18章 奪島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58章 橡樹行動(二)第29章 工業計劃第58章 橡樹行動(二)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7章 潛艇絞殺(下)第42章 評德國的東方戰略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30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1 4章 策略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27章 那怎麼辦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8章 圍殲113聯隊第19章 蘇軍潰敗第15章 進軍唐努烏梁海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31章 尼赫魯決定了第41章 中蘇戰爭第57章 大寒冬第42章 評德國的東方戰略第29章 工業計劃第55章 遠征軍抗命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