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歐洲爛局

6月份對盟國來說是一個壞日子,至少對歐洲的國家來說。首先4月份德軍在東重新恢復了攻勢,這一次德國大大的調整了作戰計劃,現在德軍有了更明確的目標,當然這些是受王漢章的影響。

王漢章跟漢斯說的事情,提出的建議獲得了希特勒的認同,德國打到現在最缺的是資源,之前希特勒不是不知道,他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下面的人報喜不報憂,壞消息也會說的好一點,所以影響了希特勒的判斷,另外希特勒自己也有種不願意承認的思維。

還有就是對待歐洲個民族上面,德軍和蓋世太保們的行爲收斂了很多,破天荒的扶持烏克蘭獨立,去蘇俄化,並給立陶宛人、拉脫維亞人許諾種種好處,但是目前會給他們自治,但是會受到監督,同時他們也必須爲德國徵集大量的物資,還有派軍隊參加對蘇俄作戰。

納粹高層很多人都反對這麼做,不過希特勒一旦想做就沒人攔得住,下面的人也只能這樣了,不過對於猶太人和蘇俄的斯拉夫人,納粹的政策則是一如既往,希特勒認爲在歐洲絕對不能保留一個人口數量龐大的民族,法國人口雖然跟德國差不多,但是也分很多民族,另外法國人說是浪漫,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就是法國人只會在女人的肚皮上逞威風,到了戰場上就是一條死狗,希特勒從來沒有把法國人放在眼裡。

但是蘇俄不同,斯拉夫人之前的幾個世紀一直充當歐洲的警察,那個時候的德國時常受到俄國的威脅,俄國在滅亡波蘭後,當時的普魯士就成爲了下一個目標,幸而普魯士實力也不弱,不過沙俄的威脅也阻礙了德國的統一,使得普魯士無法專注一統一德國。

希特勒更明白如果這次不把蘇俄打死,那麼被打死的就是德國了,蘇俄的人口是那樣的多,資源是那麼的豐富,還有蘇俄的工業等各個方面雖然比不上德國先進,但是差距不是特別大,要是給蘇俄時間很快就能趕得上來,另外就是蘇俄的工業規模很大,比德國還要大,希特勒不能給德國留這這樣一個野心勃勃同時還有深仇大恨的國家,因此無論如何他必須幹掉蘇俄。

4月份王漢章告訴德國他們的情報已經被破譯,後來德國試探之後,果真發現他的情報經常被英美截獲,因此及時的更改了密碼,目前因爲新的密碼本無法快速的送到各部,因此他們使用了備用密碼。

德國在歐洲的形勢並不如原來歷史上那麼糟糕,因爲日軍殺到了印度,牽制了大量的英軍,同時英國人不但沒有獲得3億印度人提供的物資和稅收,因爲要跟日本打,反而耗費了大量的物資,加上被王漢章擺了一道,損失慘重,連丘吉爾也被氣死了,要不是美國全力援助,英國人怕是投降了。

英國人被印度事務所牽制,德國又在努力的進攻蘇俄,英國面對德國的壓力也驟然減小,所以德國不找他的麻煩,這個時候他也懶得去歐洲大陸找德國的麻煩,因此墨索里尼現在還在意大利蹦達。

斯大林屢次要英美在歐洲登陸的提議也被英國束之高閣,英國上下都認爲大英帝國抵抗德國和日本不是爲了美國人更不是爲了斯拉夫人,英國不能成爲別人崛起的墊腳石,現在這種情況讓他們去歐洲跟德國打,他們寧可投降德國。

自從丘吉爾死後英國人更加認定到印度的重要性,只要印度在手,那英國就會很快的崛起,再一次稱霸世界啊,什麼秦國、中國、日本統統都要在他們的腳下顫抖。

沒有英美在西歐的強大壓力,希特勒得以集中力量進攻蘇俄,計劃調整後,他們的進攻重心一改之前的莫斯科,轉而進攻高加索地區,這裡是蘇俄重要的油料基地,同時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一旦拿下這裡,德國的油慌將得到極大的緩解,而蘇俄失去了這裡,對蘇俄的經濟也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在戰略上拿下這裡,隨時可以進攻中亞,切斷英美援助蘇俄最重要的通道。

德軍突然調轉槍口殺向高加索地區,蘇俄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節節敗退,軍隊死傷慘重,蘇俄戰場的形勢也非常的危急,斯大林不得不再一次要求英美在西歐牽制德軍,否則蘇聯萬一在東線再一次失利,那蘇聯只好退到亞洲了,那個時候蘇聯不但丟失了大量的人口,同時重工業也基本被德國佔據,就算接下來德國不進攻亞洲,蘇聯也沒有反攻的力量,到時候英美就只能獨自面對德國人了。

斯大林的再一次求助讓羅斯福再一次感到局勢的危急,不過在亞洲也脫不開身,另外亞洲的那點兵力到了歐洲作爲也不大,可是英國人現在找各種藉口不肯反攻歐洲大陸,美國也沒有辦法。

對於美國來說如果在蘇俄和英國之間非要選擇放棄一個的話,最後美國還是會放棄蘇俄,因爲蘇俄滅亡了,德國並不能實質上威脅到美國,只有英國淪陷了,德國纔可以一次爲基地進攻美國,到時候美國也只能退守西大西洋了。

丘吉爾死後副首相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繼任英國首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萊門特·理查德·艾德禮參加英國軍隊 。後加入一些社會主義組織,並在歷屆工黨內閣中任職。1935年他當選工黨領袖,反對張伯倫對納粹德國希特勒政權的綏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擔任丘吉爾戰時內閣掌璽大臣、副首相。

原本大選很麻煩,現在又是戰爭時期,英王提議直接讓副首相艾德禮擔任首相,等戰爭結束再大選。英王的提議得到了政府官員的認同,艾德禮是丘吉爾事業的繼承者,丘吉爾政策的一切他都參與了,沒有比艾德禮更加合適的人選了,在這種嚴酷的戰爭時期,再搞什麼選舉浪費時間,浪費錢,不過他們還是徵詢了議會的同意,不過出人意料的是議會對此表示支持,艾德禮也因此扶正成爲首相。

艾德禮首相現在在看着美國來的電報,是羅斯福的提議,羅斯福認爲應當在西歐給德國壓力,否則蘇俄亡了,沒有蘇俄的牽制,英吉利海峽未必能擋得住德國的500萬大軍。

而艾德禮自然明白這一點,不過他雖然明白,英王也明白,政府官員也明白,不過他們都不願意這麼做,印度是英國戰後崛起的希望,如果放棄印度那麼英國的希望就徹底沒了,政府官員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要是他敢這麼做,明天就算沒被議會罷免,也會被某些人在大街上幹掉,因此他不能答應羅斯福,他只能盡力的去說服議會和政府高層。

不過事情並不順利,甚至極度的糟糕,幾乎所有的議員和軍隊高層和相當一部分政府高層都反對在反攻歐洲大陸,他們都認爲英國現在沒有那個實力,同時要是把兵力消耗在歐洲大陸,那麼誰來保障印度呢,丟了印度後大英帝國該合區何從,徹底淪爲二流國家嗎,如果是那樣,恐怕到時候任何國家都會騎在英國的頭上了,更別說報仇了。

英國人的擔憂是非常有道理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德貝英國侵略過,如果英國沒落了,這些國家說不定就會找英國報仇,那個時候將是英國的噩夢。

後世的歷史中,1945年5月,艾德禮帶領工黨退出丘吉爾政府。7月首相大選中,他以絕對多數戰勝了丘吉爾,並與杜魯門、斯大林出席波茨坦會議。戰後,艾德禮支持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的“歐洲復興計劃”。國內方面,他實行大規模福利事業,建立國民醫療服務制度,對一些工業實施公有化。他另一個重要的政策就是使英國擺脫了殖民主義,完成非殖民化,授予原殖民地的印度和緬甸獨立地位。他於1951年下臺,丘吉爾再次當選首相。1954年他率領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後接受伯爵封位並退休,1967年逝世。他是一個在英國史上有重要貢獻但又被遺忘的人物,一般在二戰史上丘吉爾的名字經常出現,而人們很少提到艾德禮。在工黨史上,他實現了工黨的一些目標,並建立過一個真正完整的工黨政府。有部分學者認爲,如果以政績作比較,克萊門特·艾德禮是戰後最傑出的首相。

由此可見艾德禮在殖民地問題上還是一個溫和派,但是面對不少軍人狂吼着本土丟了可以去加拿大,去澳大利亞的狂言,艾德禮也無能爲力。

艾德禮只能把來自英國內部的阻力告知了羅斯福,請他原諒,英國怕是對此無能爲力了,除非全部是美軍進攻,英國可以提供後勤的全方位服務。

羅斯福暗自誹謗艾德禮無恥,現在的英國有多少不是美國援助的,給美軍做後勤,實際上是拿着美國的東西給美國人,用中國的話套用就是說借佛的花獻佛,還有美國民間也不會允許羅斯福這麼做的。

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52章 全面撤退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10章 德國的軍購第10章 美國霸權主義的雛形第21章 勝利的曙光第61章 炫耀武力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9章 初戰告捷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55章 人工降雨第46章 進攻西西伯利亞第4章 收復領土第21章 進攻克孜勒第57章 大寒冬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16章 我要讓世界記住我一千年第66章 目標非洲第25章 第13艦隊覆滅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27章 卑鄙無恥的英國人又來了第27章 英美蘇密約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16章 美蘇關係第26章 轟炸勘察加第11章 落日前第17章 糾結的美國人第37章 各方的反應第53章 民族未來(下)第60章 再次逃出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16章 工業體系第14章 夢想破滅第43章 顧氏外交第25章 果敢之行第16章 工業體系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63章 奪取威克島第40章 法蘭西復國第8章 確立合作第63章 奪取威克島第35章 無聲的戰役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7章 冷槍冷炮戰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44章 山本五十六的陰謀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20章 夜間作戰第43章 後果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5章 斯大林的想法第58章 局勢轉安第26章 日本的對策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16章 美蘇關係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47章 佔領咽喉第18章 奪島第39章 中東戰爭(三)第43章 納粹會議第37章 空降航母第11章 落日前第55章 中國改革計劃書第57章 終極武器第59章 原子彈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2章 交易第65章 中日結盟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42章 這就叫卑鄙無恥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57章 大寒冬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18章 奪島第39章 盟國的再一次勝利第9章 打垮56師團第35章 還得鄙視蔣介石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32章 德國的實力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12章 一定要進攻美國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25章 御前計劃第38章 繳獲航母第60章 海戰第54章 英美求援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14章 內政(一)第4章 收復領土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從
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52章 全面撤退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10章 德國的軍購第10章 美國霸權主義的雛形第21章 勝利的曙光第61章 炫耀武力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9章 初戰告捷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4章 空中絞殺(下)第24章 日本人凌亂了第55章 人工降雨第46章 進攻西西伯利亞第4章 收復領土第21章 進攻克孜勒第57章 大寒冬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16章 我要讓世界記住我一千年第66章 目標非洲第25章 第13艦隊覆滅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27章 卑鄙無恥的英國人又來了第27章 英美蘇密約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16章 美蘇關係第26章 轟炸勘察加第11章 落日前第17章 糾結的美國人第37章 各方的反應第53章 民族未來(下)第60章 再次逃出第44章 先發制人還是後發制人第16章 工業體系第14章 夢想破滅第43章 顧氏外交第25章 果敢之行第16章 工業體系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2章 驅逐計劃順利第63章 奪取威克島第40章 法蘭西復國第8章 確立合作第63章 奪取威克島第35章 無聲的戰役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60章 日軍的又一春第7章 冷槍冷炮戰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44章 山本五十六的陰謀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20章 夜間作戰第43章 後果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5章 斯大林的想法第58章 局勢轉安第26章 日本的對策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16章 美蘇關係第28章 不要臉是做大事的基本原則第47章 佔領咽喉第18章 奪島第39章 中東戰爭(三)第43章 納粹會議第37章 空降航母第11章 落日前第55章 中國改革計劃書第57章 終極武器第59章 原子彈第47章 隊友是用來賣的第2章 交易第65章 中日結盟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42章 這就叫卑鄙無恥第57章 橡樹行動(一)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57章 大寒冬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18章 奪島第39章 盟國的再一次勝利第9章 打垮56師團第35章 還得鄙視蔣介石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32章 德國的實力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12章 一定要進攻美國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29章 阿拉斯加行動第25章 御前計劃第38章 繳獲航母第60章 海戰第54章 英美求援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14章 內政(一)第4章 收復領土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