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登陸阿拉斯加

話說鑑於諾曼底登陸德國人的粗心大意給了盟國可趁之機,麥克阿瑟加強了阿拉斯加西南沿海地區的防禦,同時增兵也在持續的到來。

而中國軍隊已經於17日做好了最後登陸的準備,他們將越過白令海峽登陸阿拉斯加進攻美洲。

白令海峽,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平均深度約30~50米,最狹處約85公里;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羣島,約16平方公里)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兩側的大洲分別是亞洲、北美洲,美蘇國界在此穿過。

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西經169度零分,北緯65度30分)。它的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通道。

維圖斯·白令,1681年8月出生於丹麥霍爾森斯,1741年12月19日逝世於白令島,是一位俄羅斯海軍中的探險家。

白令受彼得一世的邀請參加當時新建立的俄羅斯海軍成爲其中的一個艦長,在對瑞典的戰爭中他成績優秀,此後他又參加對土耳其的戰爭。他與一個俄羅斯人結婚,1715年他最後一次回到丹麥。1725年他奉彼得的命令開始對西伯利亞的北岸進行考察。1728年他到達亞洲的最東端。

兩年後他回到聖彼得堡,當時他患重病,在他遠征探險的這段時間裡,他的五個孩子死亡 。1735年他再次奉令來到鄂霍次克海,1740年他建立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1741年他從這裡向美洲進發。一場風暴將他指揮的兩條船分開了,白令本人看到了阿拉斯加的南岸。在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路上,他還發現了屬於阿留申羣島的一些島嶼,但這時他已重病在身,無法指揮他的船了。他們漂泊到科曼多爾羣島的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在那裡白令和他船上的其他28名水手病死。今天這個島被命名爲白令島。他船上剩下的77名水手中的46人後來回到了他們出發的港口。

白令海峽、白令海、白令島和白令地峽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白令海峽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多暴風雪和霧,尤其冬季,氣溫劇降,最低氣溫可達-45℃以下,海峽表層結冰,冰層厚達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結冰期,嚴 重影響航行。海峽中海水主要是從北冰洋流來沿海峽西岸流入白令海,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海水沿海峽東岸流入北冰洋。海峽和沿岸地區生活着適宜冰雪生態環境的海豹、海象、海狗、海獺、海獅以及北極燕鷗等。

此時已經是七月份,因此不需要在零下幾十度破冰作戰或者坐着雪橇作戰。

7月18日,凌晨3點,5萬空降兵集合完畢,他們現在就等空降到預定的作戰目標了,這些空降兵佔到了中國空降兵的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說是全部了。

而此刻海軍方面的運輸船也準備好了,就等着出發了。3點半,這些由小型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及潛艇包圍的運輸隊出發了。

凌晨5點空戰依舊在繼續,而中國龐大的運輸機呆在這無數的空降兵起飛了,他們的目的地不是楚科奇半島對面的錫沃德半島,也不是阿拉斯加半島的大後方,而是北冰洋附近的沿海地區。

該地區人煙稀少,荒涼無比,美國人的駐軍少,就算當地人要組織游擊隊也難以生存,對於進攻方來說,唯一不便的是補給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王漢章並不是那麼的在乎,因爲中國擁有龐大的運輸機,中國的資源非常的豐富,不是日本、德國那些國家能比較的,這個時候王漢章非常感謝孔子,如果不是那句“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恐怕中國不會有這麼多人了,王漢章也會跟日本、德國那樣有心無力了。

飛機從楚科奇半島出發,只用了半個小時,第一波空降兵三個團4000多人就在利茲本角的開普里斯本後方空降,緊接着在靠北冰洋的韋恩賴特和巴羅空的大後方也降了三個團的空降兵。

空降的過程還算順利,只是這麼點人要阻止美軍的反撲,還要保證他們的補給可能會麻煩很多。

而其餘的空降兵也在持續不斷的空間到那片區域,以應對來自這些區域的美軍反撲。

中國軍隊大空降,這個消息下了麥克阿瑟等人一大跳,他們沒想到中國軍隊居然會選擇在這片鳥不拉屎的地方空降。

雖然此時已經是7月下旬,快8月份了,天氣並不寒冷,但是此地荒無人煙,中國軍隊根本無法補充糧食,何況那片區域也沒有什麼重要的戰略價值。

“中國人瘋了嗎?那片地區可是荒涼之地,道路不通,他們居然選擇在那片區域空降,而且還在持續的增兵,那裡就算空降了大批的士兵,恐怕也無法滿足那麼多士兵的補給了。”

陳納德抓抓頭道:“千萬不要小看中國人,他們創造的奇蹟太多了,就像我在中國的時候感覺他們大多數人是那麼的不堪,可是他們卻趕走了日本人,收復了被蘇聯侵佔的領土,而且還滅了蘇聯,如今除了朝鮮和印度,加上土耳其和以色列那點小地方,整個亞洲都已經被他們控制了,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一切就像科幻小說一樣,只有小說上纔會出現的東西居然在中國人身上出現了,簡直就是奇蹟啊!我們真的不能大意。”

史迪威看了一眼麥克阿瑟這個狂徒道:“不錯,雖然我對中國人的感覺並不好,但是這可是唯一現存的古國沒有之一,剛剛又創造了令人流口水的功績,如果說中東那些國家都是渣的話,蘇聯絕對不是。”

麥克阿瑟道:“那我們怎麼辦,我擔心中國人是虛晃一槍,在那裡大肆的空降不過是要吸引我們的兵力和注意力,等到時機成熟他們就會從南部全力進攻,奪取阿拉斯加。”

麥克阿瑟的依據是阿拉斯加南部始終是阿拉斯加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不管中國人怎麼打,沒有奪取這裡就不算拿下了阿拉斯加,中國人的最終目的也是這裡。

史迪威道:“我們現在在擁有三十多萬大軍,擁有完備的工事,中國空降的人元多那對他們的後勤壓力越大。我認爲我買你應該以不變應萬變,部隊的主力還是要放在戰略要地,尤其是沿海地區,如果這些地區被中國人奪取,他們就可以用貨船進行補給,如果這些港口在我們手中,那麼他們就只能靠運輸機進行補給,短時間內對少量的部隊進行補給他們還可以,但是時間一長他們肯定受不了,我看目前我們一邊派快速不對去清剿這些中國軍隊,另一方面就是讓空軍加大對中國運輸隊的打擊,沒了武器彈藥,中國軍隊在那裡也會餓死,你們看呢?”

陳納德贊同道:“我看眼下也只能這樣,我們只有控制港口最好是不要讓出海洋通道,令哇就是制空權,只有制空權在手,中國軍隊來多少死多少。”

麥克阿瑟點點頭,理論上確實是這樣,中國軍隊沒有了補給的話,完全不是武裝到了牙齒的美軍的對手。

而此時中國軍隊除了在大登陸之外,在阿拉斯加半島也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空軍更是全力出動,轟炸每一個可能存在美軍的地方。

當然事情不會有那麼簡單,美國人不是吃素的,他們的空軍力量十分的強大,大家可以說不分伯仲,因此一場又一場的大空戰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美國人又沒想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國擁有氣墊登陸艇,這種登陸艇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這個時候的登陸艇或者皮筏艇那樣需要港口或者簡易的港口。

氣墊船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功率風扇向船體底部快速壓入大量空氣,使船體底部與水面之間形成壓力很大 的氣團,將船體部分甚至全部託離水面。這樣就猶如在船體與水面之間加入了一個流動的氣墊,減小了水對船體的阻力,從而使船體可以在水面上或較爲平坦的陸地高速行駛。氣墊船的前進動力一般也是靠船身上的風扇向後吹動空氣獲得,猶如早期飛機上使用的螺旋槳動力裝置那樣。氣墊船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它航速快、聲場磁場壓力場小、隱蔽性好、適應性強等,尤其適於在登陸作戰中作爲登陸輸送工具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航程較短、耗油量大、經濟效益較低等。

氣墊船航速快、且具有兩棲行駛能力,既能在離水面一定高度航行,也可以在海灘、泥澤、沼澤、水網稻田、冰雪地等較平坦的地形上航行,並能在一定的航速下穿越相當於氣墊船 圍裙高度70% 左右的障礙,跨越相當於艇體三分之一寬度的壕溝,能適應大多數海岸帶環境,後世研究氣墊登陸艇可以在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五的海岸登陸。

第50章 德國對華宣戰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9章 初戰告捷第42章 紅魔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12章 一定要進攻美國第13章 日本人的擔憂第61章 籠絡軍心第38章 繳獲航母第12章 大秦立國第13章 外交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從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57章 大寒冬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8章 裡賓特洛甫的野心第58章 局勢轉安第41章 下廣西第50章 盟軍統帥朱可夫第66章 世界震驚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65章 世界凌亂了第71章 溫哥華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40章 重重一擊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12章 導彈攻擊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13章 外交第39章 德國人的抉擇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14章 內政(一)第23章 進攻夜豐頌第5章 交好德國第52章 全面撤退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60章 再次逃出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54章 高爾察克投降(下)第27章 憤怒、抉擇第10章 關心中國人,閒的蛋疼第3章 擴軍第67章 如何處理第68章 漫長的一天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60章 地球統一第28章 發動機第62章 大幕拉開第28章 峰迴路轉第41章 民主抉擇第21章 進攻克孜勒第49章 開戰第62章 籠絡人心第12章 導彈攻擊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57章 大寒冬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10章 德國的軍購第2章 局勢惡化第58章 逃出生天第35章 日本攻澳第21章 勝利的曙光第24章 海戰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34章 猶太真的要建國了第35章 猶太建國第42章 日本密謀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50章 空戰第8章 進去外蒙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41章 中蘇戰爭第3章 擴軍第53章 這不是意外第33章 控制緬北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27章 英美蘇密約第29章 收復失地第58章 局勢轉安第20章 夜間作戰第43章 後果第24章 緬甸計劃開始第61章 轉道日本第31章 頂級會面第2章 局勢惡化
第50章 德國對華宣戰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9章 初戰告捷第42章 紅魔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12章 一定要進攻美國第13章 日本人的擔憂第61章 籠絡軍心第38章 繳獲航母第12章 大秦立國第13章 外交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從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57章 大寒冬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8章 裡賓特洛甫的野心第58章 局勢轉安第41章 下廣西第50章 盟軍統帥朱可夫第66章 世界震驚第44章 登陸阿爾巴尼亞第65章 世界凌亂了第71章 溫哥華第64章 英國人撤離第40章 重重一擊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12章 孫立人戰溫都爾汗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12章 導彈攻擊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13章 外交第39章 德國人的抉擇第7章 武力解決外蒙問題第14章 內政(一)第23章 進攻夜豐頌第5章 交好德國第52章 全面撤退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60章 再次逃出第18章 僞蒙古來降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54章 高爾察克投降(下)第27章 憤怒、抉擇第10章 關心中國人,閒的蛋疼第3章 擴軍第67章 如何處理第68章 漫長的一天第17章 再殲日軍整師團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60章 地球統一第28章 發動機第62章 大幕拉開第28章 峰迴路轉第41章 民主抉擇第21章 進攻克孜勒第49章 開戰第62章 籠絡人心第12章 導彈攻擊第5章 潛艇絞殺(上)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50章 伊爾庫茨克之戰(中)第57章 大寒冬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10章 德國的軍購第2章 局勢惡化第58章 逃出生天第35章 日本攻澳第21章 勝利的曙光第24章 海戰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34章 猶太真的要建國了第35章 猶太建國第42章 日本密謀第6章 橡樹嶺上空的蘑菇雲第50章 空戰第8章 進去外蒙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22章 怒江空戰(下)第41章 中蘇戰爭第3章 擴軍第53章 這不是意外第33章 控制緬北第1章 北太平洋的風聲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27章 英美蘇密約第29章 收復失地第58章 局勢轉安第20章 夜間作戰第43章 後果第24章 緬甸計劃開始第61章 轉道日本第31章 頂級會面第2章 局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