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工是什麼?我怎麼沒聽說過?”
乍一聽馮全好像不大樂意跟自己混,認自己做老大,老蔣的臉拉得很長,臉『色』都黑了。又一聽馮全的決心,卻很符合黃埔精神,蔣介石變得有些高興。聽到“臨時工”卻很『迷』『惑』:“這是什麼東東,我怎麼沒聽說過,臨時工歸哪個部門管理呢?”
“校長,臨時工就是說,我人就屬於你領導,你可以把我看做國民『政府』或者是國民革命軍的人員。現在黨國初創,百廢待興。雖然明知日本狼子野心,不懷好意,黨國也不好輕言宣戰。而我則可以防止漢『奸』泄『露』國家安全機密,打擊威脅國家統一安全不法分子。有些事情校長不好出面,例如一些觸犯黨國利益,禍害人民的日本匪徒,我可以代勞 ,以古代大俠或是以土匪的形式,秘密解決。萬一出事,你可以對外宣佈是臨時工乾的,說我缺乏中央管理,沒有長期意識等。日本也不會有正當藉口侵犯中國。”
馮全連忙解釋,囉嗦半天,恐怕蔣介石不明白。
“哦,原來這樣,這樣也好。《田中奏摺》一披『露』,估計日本會消停一些,你在東北看着也好。”
雖然蔣介石很希望留下馮全,但見他去意已決,也就不再強加挽留。
“哎,要不是你年紀太輕,資歷不足,就讓你在我主管的國民『政府』第一集團軍做高級顧問了。”
蔣介石大發感慨,手下黃埔將領。雖然猛將如雲,但普遍缺乏戰略眼光,難堪大用。
確實論戰略方面,蔣介石完全可以媲美『毛』澤東。但蔣戰術能力不行,很多人覺得他最多做個500人左右的步兵營長。呵呵,因種種原因,很多戰役他喜歡親自指揮,很多大好局勢被他攪得一團糟。?? 抗戰之臨時工25
“嗯?蔣公要是缺乏高級顧問,高級參謀什麼的,學生可以爲你舉薦一位。他雖然沒親自帶過兵,但戰略眼光遠超常人,軍事理論也很擅長。可惜就怕你不用他,他跟唐生智反對過你,不過倒是挺愛國的。”
伴君如伴虎,馮全解釋起來很是小心翼翼。雖然是爲蔣介石着想,但也擔心觸了逆鱗,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就麻煩了。以後還指望能好好配合,好好修理日本人呢。
“子公說的可是蔣百里,蔣方震嗎?我好好考慮一下吧!國內軍事才能在他之上的真不多。”
老蔣說了一句實話,蔣百里在日本甚至比在中國還要出名。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準被稱爲“中國三傑”,日後也都成爲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較早。蔡鍔1916年死於日本,年僅34;張孝淮1925年死於飲酒過量,年僅44;蔣百里死於1938年,享年56,是“三傑”中活得最長的,但也只能算中壽。
蔣百里做了三件最著名的事情。
一是當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而該校光非常出名的就有:吳佩孚;李濟深;整個抗日戰爭中消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人稱“老虎仔”,曾當過孫中山的警衛營營長的薛嶽;張治中;傅作義;南京保衛戰戰前信誓旦旦保衛南京,日軍一來,幾乎是獨自出逃,導致大批國軍被俘虜的唐生智;羅卓英;空軍司令周至柔;顧祝同;蔣最信任的陳誠;“小諸葛”白崇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錢大鈞;劉峙;上官雲相等等衆多大名振聾發聵之人物。
二就是1937年發表《國防倫》,作品一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書中明確提出:“唯有長期抗戰,才能把日本拖垮”。“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他明確預見到以中國一國之力是很難戰勝日本軍國主義,只有把美國拉進對日作戰,才能最終戰勝日本。所以在抗戰初期,他提出的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被蔣介石採納,中國軍隊以必要退讓和巨大的地理空間分散了日本的軍力,使日本不能在短時間內殲滅民國『政府』的有生力量,終於等到美日開戰,迎來抗戰勝利的轉機。
具體點就是防止日本走和元滅南宋一樣的道路,開闢第二戰場淞滬戰場。雖然損失巨大,戰術上失敗了,但獲得了戰略上的勝利。日軍雙線作戰,無法集中重武器,發揮機械化的優勢,日軍也沒做到“3個月滅亡中國。”閒院宮親王以及當時的陸軍大臣杉山的叫囂也成了國際笑話。
當然『毛』也提出過《論持久戰》,《論持久戰》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不過比蔣百里晚一年。
第三有點傳奇『色』彩,也有人不太相信。蔣百里上將在1901年留學日本,經成城(初級軍事學堂)而進士官學校。1906年畢業的時候,日本天皇賜刀規定給最重要的步兵科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結果蔣百里奪了這個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賜刀帶回了中國。
若三人不是英年早逝,並且抗戰中都跟隨蔣介石,抗戰的歷史真的會改變。
1931年4月,國民黨『政府』頒佈《陸軍軍官佐及士兵等級表》,沿用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銜制,銜級和銜稱都不變。當時授軍銜沒有統一的機構,國民『政府』可以授,總司令部可以授,軍事委員會可以授,甚至上級機關或軍政長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軍閥馬步芳曾把還在小學讀書、只有12歲的兒子馬繼援,委派爲青海省南北邊區警備司令部的上校參謀長。更爲荒唐的是,上報到南京中央軍政部後,竟然給予正式命令,發給了委任狀。另外,當時軍銜和職務相比,銜高職低的情況比較普遍,軍長大都授上將。一些地方軍閥,手中不過萬把人最多幾萬人,也自封爲上將。1933年,當時蔣介石在一次紀念週上講話說:“國民黨軍隊同列強相比,戰鬥力特弱而將官特多,上將都數不清了。”
爲了整頓軍隊軍銜混『亂』狀況,以適應其軍事上的需要,國民『政府』決定對軍銜進行修訂。
頒佈了新的軍銜等級表,把上將分爲第一、第二兩級,增設特級上將。整個軍銜等級爲六等十八級:
將官: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 抗戰之臨時工25
校軍: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軍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海軍士兵也分八級,稱謂與北洋『政府』時期相同,可惜太弱小,抗戰一開始大都自沉長江,防止日軍逆流而上。
國民『政府』時期的軍佐銜,最初等級設置與北洋『政府』時期相同,但改變了稱謂,即在軍官銜的前面冠以專業名稱,如“軍需少將”、“軍醫中校”、“軍法上尉”等。
後來,國民黨軍隊爲適應全面內戰的需要,對各級軍官的服現役限齡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級上將,62歲;二級上將,60歲;中將,56歲;少將,52歲;上校,46歲;中校,44歲;少校,42歲;上尉,40歲;中尉,38歲;少尉,36歲。這在當時主要軍事國家中是比較低的。
國民黨軍隊的上將銜,比較複雜。除了分特級、一級、二級三個檔次外,還有中將加上將銜和追贈上將幾種。
特級上將爲最高軍銜,授予陸海空軍最高軍事長官,實際上這一銜級是專爲蔣介石而設的。
“三傑”最後就算當不上蔣介石這樣的特級上將,做個一級上將玩玩估計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