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尋找歡樂(3)

技術系統“需要持續的注意力、重構和修復,始終保持警惕是人類創造複雜事物的代價”。蘭登·溫納說道。斯圖爾特·布蘭德在關於生態實用主義的著作《地球新規》中將持續評估行爲昇華爲警醒原則:“警醒原則強調自由——嘗試事物的自由。突發問題的糾正之道在於永不停息、細緻入微的監控。”接着他建議將試用期的技術歸爲三類:“(1)暫定不安全的,予以改進,直至被證明是安全的;(2)暫定安全的,不斷檢驗,直至被證明是安全的;(3)暫定有益於人類的,不斷檢驗,直至被證明有益於人類。”暫定是關鍵詞。布蘭德的這個關鍵詞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也許是永遠暫定。

愛德華·特納(EdwardTenner)著有《技術的報復》(WhyThingsBiteBack)一書,論述了科技產生的意外結果,他對所謂“時刻警醒”的本質作了如下闡釋:

技術樂觀主義實際上指的是人類能夠很早就認識到技術的突發問題,有充足的時間採取預防措施……它還需要警惕各種問題越來越多地跨越國界、在世界範圍內交匯融合。但是我們的警戒線不是到此爲止,而是無處不在:隨機的預警檢測代替緊急制動手柄,幫助火車司機完成工作;電腦備份的習慣、法律規定的對所有物品——從電梯到家庭煙火報警——強制性檢驗、例行的X射線安檢、獲取和安裝新的計算機病毒庫。它還表現在檢查到站旅客的物品,其中可能藏有農業害蟲。甚至穿越街道時保持警覺——現代都市人的第二天性,在18世紀之後才成爲普遍的必要行爲。有時警惕性更多地表現爲安慰性的例行公事,而不是實際的預防措施,可是多多少少能產生作用。

阿米什人有一些非常相似的做法。他們與技術元素的接觸建立在絕對根本的宗教信仰基礎上,他們的技術受宗教理論的驅使。然而矛盾的是,與大多數世俗專業人士相比,阿米什人對待所用技術的態度要科學得多。典型的世俗消費者往往會按照媒體的宣傳“不加懷疑”地接受技術,完全不加檢驗。相反,阿米什人針對具有潛在用途的技術建立了一種四步經驗檢測法。他們不是根據假設性的最壞結果採取預防措施,而是運用基於證據的技術評估方法。

第一步,他們在內部(有時在長者組成的委員會中)討論即將採用的技術可能對團體產生什麼影響。如果農民米勒開始用太陽能電池板爲水泵供電,會出現什麼情況?一旦採用太陽能板,他會受到誘惑而使用電冰箱嗎?接下來又會如何?他的太陽能板來自哪裡?簡而言之,阿米什人會猜測該技術的影響。第二步,他們密切監控一小羣早期使用者採用某項技術而獲得的實際效果,檢驗觀察結果是否符合之前的猜測。新技術投入使用後,米勒一家以及他們與鄰居的關係如何變化?第三,如果根據觀察到的結果,新技術似乎不具吸引力,年長者會禁止使用該技術,然後評估禁令生效後的影響,從而進一步證實他們的推測嗎?整個社區因爲拒絕該技術而改善了境況嗎?最後,他們不斷重新評估。今天,經過100年的爭論和觀察,他們的團體仍在討論汽車、電氣化和電話的優點。這些討論完全沒有量化數據;討論結果除了作爲趣聞供人閒聊,沒有其他用處。關於某項技術結果如何的故事以閒談的形式口口相傳,或者印在內部通訊上,使這種經驗檢測法流傳至今。

技術幾乎稱得上活物。如同所有進化實體,它們必須通過實際運用來檢測。唯一明智地評估人類的科技創造物的方法是試驗樣機,然後在試點工程中加以改進。通過與技術親密接觸,我們可以調整預期,改動技術,重新試驗,然後再推廣。在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觀察結果的變化,然後重新定義我們的目標。最後,當我們對結果不滿意時,可以通過接受我們的創造物,改變技術發展方向,使之具有新功能。我們與它們共同進退,而不是針鋒相對。

持續使用技術的原則被稱爲主動原則。因爲它強調評估的暫時性和持續修正的意義,所以是有意針對預防原則的反向舉措。2004年,激進的超人類主義者馬克斯·莫爾第一個對這個框架進行了清楚的闡釋。莫爾以10條指導原則開始,但我將他的10條原則縮減爲5條主動原則,每一條都是啓發式的,指點我們如何評估新技術。

5條主動原則是:

1.預測

預測是有用的。所有預測工具都有充分根據。我們採用的方法越多,預測的準確性越高,因爲不同方法適合不同技術。假想情節、推測和純粹的科幻小說只描繪出部分前景,是我們最擅長的預測。客觀的科學測量模型、模擬和受控試驗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可是這些也是片面的。真實初始數據的受重視程度應該超過推測得出的結論。預測過程應當努力給予消極面和積極面同樣多的關注。如果可能的話,設想普遍推廣的情形,如果人人都可以免費獲得這種新事物,將會出現什麼情況?預測不應作爲判斷。預測的目的不是精確推斷某項技術產生的後果,因爲所有精確推斷都是錯誤的,而是在於爲下一個四步檢測法打下基礎。它是爲後續行動做預演。

2.持續評估

也可以說始終保持警覺。我們掌握了越來越多可以隨時——不止一次——量化檢測一切用品的手段。藉助嵌入式技術,我們可以將技術的日常使用轉變爲大規模試驗。一項新技術無論開始時被檢驗過多少次,後面也應該進行連續的實時複查。科技向我們提供了更多精確檢驗產品定位的方法。採用通信技術、低成本基因測試和自動追蹤工具,我們可以致力於研究創新對特定的地區、亞文化、基因庫、族羣和用戶模式的正面影響。檢測也可以是不間斷的,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時,而不是隻在第一次使用時檢測。而且,社交媒介(例如今天的臉譜網站)這樣的新技術允許市民自己組織評估活動,自己開展社會學調研。檢測需要主動性,而不是被動應付。持續的警醒是系統的內在要求。

3.優先考慮風險,包括自然風險

風險真實存在,並且永無止境。不是所有風險都同等重要,我們必須權衡,並決定優先順序。已知和已被證明的對人類和環境健康的威脅優先級高於猜測的風險。不活躍的風險和自然系統的風險必須同等對待。用馬克斯·莫爾的話說:“技術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評估基礎應該一致,不要輕視自然風險,過高估計人文和技術風險。”

4.危害的快速補救

當形勢不妙時——通常會這樣,必須迅速採取補救措施消除危害,按照實際損失進行補償。任何特定技術都會產生問題,這一假定應該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就提出來。軟件產業也許可以提供快速補救的典範:事先已經預料到漏洞,但不作爲取消產品的理由,相反這些漏洞會被用於改進技術。考慮其他技術的意外結果,包括那些災難性的結果,例如需要糾正的漏洞。技術越容易被人們感知,補救過程就越輕鬆。對已發生的危害迅速做出補償(軟件業沒有做到這一點)也會間接幫助新技術投入應用。不過補償應當是公平的。對假設性危害或潛在危害的製造者施加懲罰有損公正,並且會削弱科技體系的力量,降低誠信度,傷害那些懷有美好初衷的人。

5.不要禁止,要改變方向

禁止和放棄可疑技術沒有意義。轉變思維,爲這類技術找到新的用武之地。一項技術可以在社會中發揮不同作用。它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設置多種默認功能,擔任多種政治角色。既然禁令失效,那就改變技術的發展方向,使之具有更加友善的形式。

回到本章開始提出的問題:我們有哪些選擇可以駕馭技術元素的必然進步?

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處理我們的發明,在什麼領域應用這些發明,以及如何用我們的價值觀約束它們。最有助於理解科技的比喻也許是把人類視爲科技的父母。就像我們對待生物後代一樣,我們可以而且應該不斷爲科技後代尋找技術“益友”,引導它們朝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不能真正改變科技後代的本質,但是可以控制它們去承擔與其能力匹配的任務和職責。

以攝影技術爲例。在兩種情況下,即彩色攝影處理技術被企業壟斷(例如柯達壟斷了50年)或者相機自身芯片處理彩色底片,攝影技術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過程。壟斷導致用戶對所拍相片進行自我審察,並且拖延顯示效果的時間,這減緩了人們接受新技術的速度,降低積極性。爲了能夠拍攝彩色照片並在很短時間內花很少的錢欣賞到自己的作品,人們改變了相機光學透鏡和快門的特性。再舉一個例子:檢查發動機的零部件不難,但要檢測一罐塗料的內部成分可不容易。不過我們可以研製化學品來揭示塗料成分的特殊信息,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追蹤塗料的製造過程,一直回溯到它們還是泥土或石油中的天然色素時,這個過程使塗料成分更加透明,易於控制和搭配。塗料技術更具開放性的表現方式產生不同意義,也許更有助於使用。最後一個例子:無線廣播是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且易於製造的科技產品,目前在很多國家是管制最嚴格的技術之一。這種過度的政府管制致使現在所有頻段中僅有幾個可以被使用,其中大部分沒有被充分利用。如果建立替代體系,人們可以通過非常不同的方式分配無線頻譜,有可能導致手機的發明——這種設備使人們相互之間直接對話,不用通過本地中轉站。隨之而來的新型對等廣播系統將產生極爲不同的無線通信方式。

我們分配給某項技術的第一份工作經常是極不理想的。例如,當人們從空中噴灑DDT作爲棉花的殺蟲劑時,它給生態系統造成災難。可是當任務僅限於在室內殺死瘧疾病毒時,它就表現出衆,成爲保衛大衆健康的英雄。同樣的技術,更好的工作。也許要多次試驗,多次更換工作,多次犯錯,才能爲特定技術挑選到很好的崗位。

我們的後代(包括生物後代和科技後代)越具有自主性,就越有犯錯的可能。後代製造災難(或者創造華彩篇章)的能力甚至超過我們自己,這就是父母這種角色最使我們懊惱同時回報最高的原因。這樣看來,我們的後代中最可怕的是那些已經具有重要的潛在自主性的自繁殖技術形式。沒有其他創造物可以像這些技術形式一樣考驗我們的耐心和注意力。也沒有其他技術像它們一樣考驗我們影響、控制和引導技術元素未來方向的能力。

自我繁殖在生物領域不是新聞。這是有着40億年曆史的魔法,讓自然界可以自我補充,例如雞生雞,雞復生雞,子子孫孫無窮盡。可是對技術元素來說,自我繁殖是一種全新力量。完美複製自己並且偶爾作小小改進的技能賦予技術獨立性,使之不易受人類控制。永不停息、不斷加速的複製、變異和自引導循環可能導致技術系統進入超速狀態,將使用者遠遠甩在身後。當這些科技創新突飛猛進時,它們會產生新的錯誤。它們不可預知的成就將令我們震驚和恐懼。

現在有四個高科技領域發現了自我複製的能力:基因技術、機器人技術、信息技術和納米技術。基因技術包括基因療法、轉基因有機體、人工合成生命和人類譜系的尖端基因工程。藉助基因技術,人們可以發明和釋放新的生物或染色體。理論上,這種新生物可以永遠繁殖下去。

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6章 發明我們自己(1)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3章 我的疑惑(1)第5章 我的疑惑(3)第35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3)第13章 大發展(1)第31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3)第21章 趨同性(1)第22章 趨同性(2)第24章 趨同性(4)第6章 發明我們自己(1)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8章 發明我們自己(3)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50章 科技的軌跡(10)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16章 大發展(4)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21章 趨同性(1)第8章 發明我們自己(3)第26章 傾聽科技之聲(2)第1章 推薦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脈動第16章 大發展(4)第20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4)第33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1)第10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2)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5章 我的疑惑(3)第40章 尋找歡樂(4)第30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2)第43章 科技的軌跡(3)第49章 科技的軌跡(9)第31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3)第24章 趨同性(4)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35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3)第13章 大發展(1)第41章 科技的軌跡(1)第41章 科技的軌跡(1)第19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3)第11章 外熵的擴展(1)第50章 科技的軌跡(10)第1章 推薦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脈動第15章 大發展(3)第51章 無限博弈(1)第42章 科技的軌跡(2)第22章 趨同性(2)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48章 科技的軌跡(8)第6章 發明我們自己(1)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25章 傾聽科技之聲(1)第46章 科技的軌跡(6)第33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1)第22章 趨同性(2)第15章 大發展(3)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10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2)第15章 大發展(3)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14章 大發展(2)第48章 科技的軌跡(8)第7章 發明我們自己(2)第8章 發明我們自己(3)第41章 科技的軌跡(1)第25章 傾聽科技之聲(1)第14章 大發展(2)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15章 大發展(3)第50章 科技的軌跡(10)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11章 外熵的擴展(1)第19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3)第7章 發明我們自己(2)第17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1)第7章 發明我們自己(2)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30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2)第39章 尋找歡樂(3)第4章 我的疑惑(2)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13章 大發展(1)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43章 科技的軌跡(3)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32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4)第4章 我的疑惑(2)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48章 科技的軌跡(8)第22章 趨同性(2)第42章 科技的軌跡(2)
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6章 發明我們自己(1)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3章 我的疑惑(1)第5章 我的疑惑(3)第35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3)第13章 大發展(1)第31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3)第21章 趨同性(1)第22章 趨同性(2)第24章 趨同性(4)第6章 發明我們自己(1)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8章 發明我們自己(3)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50章 科技的軌跡(10)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16章 大發展(4)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21章 趨同性(1)第8章 發明我們自己(3)第26章 傾聽科技之聲(2)第1章 推薦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脈動第16章 大發展(4)第20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4)第33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1)第10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2)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5章 我的疑惑(3)第40章 尋找歡樂(4)第30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2)第43章 科技的軌跡(3)第49章 科技的軌跡(9)第31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3)第24章 趨同性(4)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36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4)第35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3)第13章 大發展(1)第41章 科技的軌跡(1)第41章 科技的軌跡(1)第19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3)第11章 外熵的擴展(1)第50章 科技的軌跡(10)第1章 推薦序一 科技的呼吸和脈動第15章 大發展(3)第51章 無限博弈(1)第42章 科技的軌跡(2)第22章 趨同性(2)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48章 科技的軌跡(8)第6章 發明我們自己(1)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25章 傾聽科技之聲(1)第46章 科技的軌跡(6)第33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1)第22章 趨同性(2)第15章 大發展(3)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10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2)第15章 大發展(3)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14章 大發展(2)第48章 科技的軌跡(8)第7章 發明我們自己(2)第8章 發明我們自己(3)第41章 科技的軌跡(1)第25章 傾聽科技之聲(1)第14章 大發展(2)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45章 科技的軌跡(5)第15章 大發展(3)第50章 科技的軌跡(10)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11章 外熵的擴展(1)第19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3)第7章 發明我們自己(2)第17章 註定的發展方向(1)第7章 發明我們自己(2)第9章 第七王國的歷史(1)第30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2)第39章 尋找歡樂(3)第4章 我的疑惑(2)第27章 選擇必然(1)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13章 大發展(1)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43章 科技的軌跡(3)第44章 科技的軌跡(4)第32章 郵包炸彈客言之有理(4)第4章 我的疑惑(2)第34章 阿米什改裝者的經驗(2)第48章 科技的軌跡(8)第22章 趨同性(2)第42章 科技的軌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