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新生入學

趙雲澤離開了西池院的這個涼亭。

望着趙雲澤的背影,李世民一臉的欣賞之色。

“陛下,趙鵬羽弄出的這活字印刷術,其功績,妾以爲能與漢朝蔡倫改良的造紙術相提並論呢。”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何止是這活字印刷術,他創立的那武庫別署,所製作出的火藥,何嘗不是能與東漢蔡倫的造紙之功相提並論的?敬德曾經說過,那霹靂彈等火器,可是能改變戰爭的方式的。朕對此也深以爲然啊!”

“那陛下方纔爲何只字不提如何酬鵬羽此功?”長孫皇后不解的望向李世民。

“啊呀,瞧朕,這麼重要的事情,怎麼忘記了呢?這怕是要冷了鵬羽的心了。”李世民一拍腦門道。可他那眼神中,卻滿是玩味。

“陛下,您就不要裝模作樣了。”長孫皇后看破了李世民的虛意。

李世民笑了笑,解釋道:“一來,活字印刷術還沒見實物,此時言功爲時尚早;二來,朕也是想看看趙鵬羽會不會覥着臉向朕邀功。這小子,就是個蹬鼻子上臉的性子,這事兒他未必做不出。”

“可人家鵬羽還不是什麼都沒說。”長孫皇后道。

“是呀,穩重多了。看來,這快一年的歷練沒白費啊。這趙鵬羽……再不是當初在渭水河畔拉着朕的衣袖喊朕‘老李’時候的模樣了。”

就在這時,剛剛消失在通往涼亭的小徑拐彎處的趙雲澤,又現出了身影。他急吼吼的小跑着往涼亭奔來。

“呃,又來了,他這毛躁的性子……”李世民一頭黑線了。

長孫皇后和九江公主一聽李世民這話,都掩嘴偷笑了。

“鵬羽,是不是又有什麼事情忘記說了?”趙雲澤一進涼亭,李世民便哭笑不得的問他。

“嘿嘿,是有件事情忘說了。”趙雲澤尷尬道。

“那朕便再洗耳恭聽吧。”李世民很無奈。

趙雲澤也沒再坐下,直接站着說道:“月初,臣去了趟趙家莊的職田……”

“你的職田怎麼了?沒收到糧食嗎?朕可是聽說是你主動免了趙家莊佃農的佃租的,難道你要找朕要糧食?”

“不是不是……”趙雲澤也一腦門黑線了。瞧把老李嚇的。

“臣是說,臣讓趙家莊的農民,在收穫過後翻耕土地。”

“收穫了還翻耕土地作甚?”李世民不解的問趙雲澤。

趙雲澤道:“陛下,臣以前跟隨師父隱居時,也是種過莊稼的。每年糧食收穫後,師父都帶着我翻耕土地。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是讓冬季的雪水潤透田地,來年便於耕種。二是可以凍死地底下過冬的害蟲和一部分蟲卵。”

“嗯,很有道理呀!”李世民的眼神一下亮了,“你的意思是,要朕下旨在大唐推廣秋收後翻耕土地這一做法?”

“然也!”

“那朕知道了,明日便讓中書省擬旨頒行天下。”

“那臣就放心了。”

趙雲澤又走了。李世民望着他的背影,道:“有時朕朕懷疑這個趙鵬羽是神仙下凡,他那腦子裡,怎麼就有那麼多新奇的好點子呢?”

“人家鵬羽有個厲害的師父呀!”長孫皇后笑道。

“是呀,朕起先還以爲他是拿他那師父做幌子的。可現在朕相信他的身世了。他如此年輕,若無耋老高人教授,就算他在胎中就開始修習濟世之學,也斷不能學會那麼多東西。可惜他那位師父已然逝去,若不然,此人之才,定可爲相。”

“趙大人再歷練十年八年的,說不定也能拜相呢。”九江公主忽然出聲道。

“呵呵,八娘倒是挺看好趙鵬羽的。那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李世民笑道。

——分——割——線——

貞觀元年八月二十四日,趙雲澤穿越大唐一週年紀念日。

這個重要的日子裡,趙雲澤雖然有所感慨,可他卻沒有任何格外的紀念活動。他也無暇顧及紀念了,因爲這一天是講武堂新生的入學之日。

這一屆的新生,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便是大唐十六衛中選拔的優秀低層軍官和優秀士卒。這一部分人有六百左右。剩下的二百人,則是長安城極其附近州縣的讀書人。

按照趙雲澤的設想,講武堂學員必須滿足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年齡在十六歲至二十二歲之間;二是必須識字。

第一個條件很簡單,光是大唐十六衛中就有數不清的適齡官卒。可是第二個條件,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軍中,識字的人雖然不多,可是要從總兵力達到了二十多萬人的十六衛和長安附近州縣的府兵中挑出八百人還是能做到的。可要既滿足年齡條件又滿足識字的條件,選送的新生還不能是孬兵,這就湊不夠八百人了。

這也是趙雲澤故意設置的一道門檻。爲的,就是增補沒有過從軍經歷的讀書人進入講武堂。

那位偉人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而愚蠢的軍隊是打不贏敵人的。

硬要擡槓的話,這句話的確不能說是絕對道理。可是提高一支軍隊、尤其是軍官的文化水平,卻是至理。

也因此,趙雲澤才把目光盯向了讀書人。這些讀書人,其文化水平肯定比軍中的官卒要高的多。沒有從軍經驗沒關係,來了講武堂可以從零歷練;可這文化水平的提高,卻不是一天兩天能速成的。

將讀書人納入講武堂,趙雲澤是想把他們當作參謀人才來培養。將來,他們既可以在基層帶兵,又可以擔任中高級軍官的佐官。

如果有可能的話,趙雲澤還打算講武堂全部招收讀書人呢。當然,這也只能是奢望。

唐承隋制,隋朝的貢舉制度,也被大唐繼承並改進了一些。唐朝的貢舉,分爲常選和制舉兩種。

常選每年進行,冬季由各地州府選取當地生徒(官學學子)和鄉貢(非官學讀書人)二三人不等,保送至長安,來年春天參加禮部的考試。考試合格者授予出身,然後再經過吏部的考試,委任官職。

制舉是特科,朝廷根據需要,由皇帝下令不定期舉行。考試的程序與常科差不多。

各地州府的讀書人,肯定不止兩三人,而每年有資格參加貢舉考試的,卻只有兩三人。這兩三人,也必然是當地的名人或有關係背景的人。因此,就有大量的讀書人沒有當官的機會。講武堂的大門,就是爲這些沒有機會參加貢舉的讀書人敞開的。

不能以文出仕,那就趕快投入講武堂的懷抱吧,當個武官同樣有前途的,反正大唐又不歧視武官。

李世民也很支持趙雲澤讓讀書人進入講武堂的做法。肯當兵吃苦的讀書人,也多半是出身寒門的,讓這些人以武途出仕,也算是打破門閥對人才壟斷的劍走偏鋒之舉了。

由於講武堂今年建立的比較匆忙,從讀書人中招生的文告,只散發了關內道。可就是這一道之中報名的讀書人,也足夠講武堂挑選的了。最後,由各州縣折衝府選送的二百名讀書人終於湊夠了今年講武堂八百名新生的名額。

八月二十四日,講武堂新生入學。

大唐十六衛挑選的官卒,在本衛軍官的帶領下陸續進入講武堂;關內道的讀書人新生,也在當地州縣折衝府軍官的帶領下陸續進了講武堂。

辦理完交接手續,送新生入學的軍官們都離開了講武堂。那八百名新生,則在講武堂教職員的指揮下,在操場上列起了隊形。

之後,就是宣佈分學員們的分級隸屬。又由他們的隊正、火長帶領着他們領取各種物資。

整整忙了一天,這些新生才安頓下來。

這批新生,要在講武堂接受兩年的學習訓練。第一年爲共同科目學習,不分科。共同科目包括熟悉大唐的軍制、軍人的基本修養技能,以及基本的兵書戰冊學習、帶兵及行軍作戰的基礎常識等。

第二年,則分科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專業課分爲步科、騎科、工科、後勤科四類。

步科主修步兵作戰;騎科則是騎兵作戰;工科,則爲遠程重軍械的作戰,包括火器戰術。至於後勤科,需要學習的東西就多了,軍械的製作、維修、保養,修橋鋪路、安營立寨、糧草供給等等。

講武堂新立,這一屆的新生都是先按基礎軍事人才的方向進行培養。按照趙雲澤的構想,將來,講武堂還要設立中級培訓班和高級研討班。中級培訓班培養通曉各兵種協同作戰的中級軍事人才;高級研討班則爲大戰役指揮、甚至是國家軍事戰略建設層面的探討。

新生雖然入學了,可正式開學卻還要再過些時日。因爲,總得給新生們一段適應期。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對新生們進行基本的培訓,讓他們知曉講武堂的日常制度,懂得最基本的列隊、出操、學習的規矩,以及講武堂的禮儀。

李靖和李道宗在新生入學的上午露了一次面,讓這些新生認個熟臉後就又回長安城了。接下來的開學前培訓工作,又都落到了趙雲澤的肩膀上。總之,趙雲澤有的忙了。

第66章 功成第165章 誰搶誰第557章 真相大白第153章 我將來的夫婿第122章 四方館疑案(三)第3章 戰前第532章 首戰用我第200章 瞌睡來了遇枕頭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150章 護龍會(上)第109章 講武堂的構想(下)第496章 看什麼書第320章 朝辯論商第41章 火器試驗(上)第115章 論文化入侵第556章 最後的放縱第202章 內鬼要倒黴了第248章 闖三關過五將(一)第366章 糖衣炮彈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致歉第507章 空中的浪漫(下)第16章 大唐首跳第310章 獻寶(上)第349章 皇劍之名(下)第402章 再戲趙德言(上)第500章 趙家喜事(下)第505章 熱氣球(下)第164章 長安城的反應(下)第242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下)第314章 與胡商談判(上)第214章 七大罪(上)第214章 七大罪(上)第17章 突襲前奏(上)第387章 兩敗俱傷第382章 陰山之變(下)第159章 脫困之戰(下)第368章 酒後真言第392章 歸途漫漫(下)第521章 運籌帷幄(上)第220章 納徵(下)第339章 鍛造兵王(下)第35章 地主階級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第23章 渭水之盟(二)第249章 闖三關過五將(二)第145章 蒸酒與淨鹽(下)第266章 祭農大典(下)第41章 一縷鄉愁第404章 遼東方略(上)第328章 程咬金歸京第97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145章 蒸酒與淨鹽(下)第35章 地主階級第538章 二將奪一城(下)第228章 大婚(上)第56章 訓徒第493章 白蛇傳首演(上)第179章 離間(下)第54章 拜師儀式(中)第432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下)第232章 腮幫子疼第310章 獻寶(上)第388章 連番打擊第387章 兩敗俱傷第132章 傳遞消息(下)第379章 糊弄頡利(下)第283章 請示夫人第134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第500章 趙家喜事(下)第61章 馬穿鞋第463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中)第236章 開中法(上)第413章 大鬧甘露殿(上)第502章 火器營第271章 大神馬周第66章 功成第100章 接掌內衛第26章 渭水之盟(五)第548章 大捷報第544章 夜襲陰山(中)第546章 義釋義成公主第94章 到底誰是賊(中)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553章 萬國來朝(下)第394章 要先富,先修路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第142章 開衙與閱兵(下)第515章 秋狩(四)第456章 樹上開花(下)第56章 訓徒第9章 兩個壞人第64章 收田第536章 二將奪一城(上)第489章 石城招商會(上)第393章 兒子的地盤第119章 李淳風第430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上)第299章 馬周發威(上)
第66章 功成第165章 誰搶誰第557章 真相大白第153章 我將來的夫婿第122章 四方館疑案(三)第3章 戰前第532章 首戰用我第200章 瞌睡來了遇枕頭第238章 又見《推背圖》第150章 護龍會(上)第109章 講武堂的構想(下)第496章 看什麼書第320章 朝辯論商第41章 火器試驗(上)第115章 論文化入侵第556章 最後的放縱第202章 內鬼要倒黴了第248章 闖三關過五將(一)第366章 糖衣炮彈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致歉第507章 空中的浪漫(下)第16章 大唐首跳第310章 獻寶(上)第349章 皇劍之名(下)第402章 再戲趙德言(上)第500章 趙家喜事(下)第505章 熱氣球(下)第164章 長安城的反應(下)第242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下)第314章 與胡商談判(上)第214章 七大罪(上)第214章 七大罪(上)第17章 突襲前奏(上)第387章 兩敗俱傷第382章 陰山之變(下)第159章 脫困之戰(下)第368章 酒後真言第392章 歸途漫漫(下)第521章 運籌帷幄(上)第220章 納徵(下)第339章 鍛造兵王(下)第35章 地主階級第554章 劫持,又見劫持第23章 渭水之盟(二)第249章 闖三關過五將(二)第145章 蒸酒與淨鹽(下)第266章 祭農大典(下)第41章 一縷鄉愁第404章 遼東方略(上)第328章 程咬金歸京第97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145章 蒸酒與淨鹽(下)第35章 地主階級第538章 二將奪一城(下)第228章 大婚(上)第56章 訓徒第493章 白蛇傳首演(上)第179章 離間(下)第54章 拜師儀式(中)第432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下)第232章 腮幫子疼第310章 獻寶(上)第388章 連番打擊第387章 兩敗俱傷第132章 傳遞消息(下)第379章 糊弄頡利(下)第283章 請示夫人第134章 明月千里寄相思第500章 趙家喜事(下)第61章 馬穿鞋第463章 深夜裡的一把火(中)第236章 開中法(上)第413章 大鬧甘露殿(上)第502章 火器營第271章 大神馬周第66章 功成第100章 接掌內衛第26章 渭水之盟(五)第548章 大捷報第544章 夜襲陰山(中)第546章 義釋義成公主第94章 到底誰是賊(中)第453章 柳暗花明第553章 萬國來朝(下)第394章 要先富,先修路第459章 冤家路窄(上)第142章 開衙與閱兵(下)第515章 秋狩(四)第456章 樹上開花(下)第56章 訓徒第9章 兩個壞人第64章 收田第536章 二將奪一城(上)第489章 石城招商會(上)第393章 兒子的地盤第119章 李淳風第430章 人不風流枉少年(上)第299章 馬周發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