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不了基地車的能源問題,李河川也沒有辦法發揮可能存在的黑科技力量。
理論上,他只能依照現在的進度按部就班推進礦海商業化進程。
只是速度會慢上很多而已。
有了對未來的擔憂,李河川知道自己接受了系統,就必須走一條綠色高效的能源之路。
依照現在的科技水平,恐怕這是一項巨大的投入,而且短期看不到收入的。
李河川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各事業部的推進進度,以便能夠有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之中。
於是,剛剛從公司中解放出來的李河川,再次陷入忙碌之中。
“李總,煤礦生產單機效率提高一倍,這是不可能的。”煤炭事業部劉泉來眉頭緊皺,說道,“依照我國,不,依照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咱們的機械設備即便24小時運轉,也不可能提高產能到100萬噸的。這不符合機械和人工效率規律。張旭,你是一線的生產人員,你也說一下呀。”
張旭雙手交叉,看了一眼劉泉來,又盯着李河川,說道:“第一礦井提高到200萬噸,第二礦井提高到250萬噸,焦煤煤炭公司提高到2050萬噸。李總,如果是露天,這個數據實現不難,可是我們全是深層煤井啊。地底作業,有其固有的效率和限制,除非人員操勞、設備超期服役,否則……不,即便是這樣,恐怕也無法實現產能倍增計劃。”
劉泉來接着說道:“咱們剛剛藉助成套採煤設備實現了年產千萬噸的預期目標,現在又推進到兩千五百萬噸,李總,是不是步子邁得太大了?而且,煤炭低於現價30元出售,我們等於少賺了7.5億元的。”
李河川呵呵一笑,說道:“劉總,怎麼少賺錢你倒是把2500萬噸計算進去了?你應該多算咱們多賣了1500萬噸煤,這可是將近50億的純利潤的。”
劉泉來撓了撓頭,說道:“其實我更擔心這樣做,會引起工人的操勞,最終會出事的。不過李總你既然急需用錢,那我們也不能掉鏈子,大不了,我也下礦井榦活。”
李河川一擡手,說道:“劉總,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提高產能,但是必須在合法的情況下才行。我們的員工福利待遇好,但並不代表我需要剝削他們。”
“可是……”張旭說道,“可是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一倍多的產能。”
李河川一指範一明,說道:“那就需要問他了。”
範一明的眼睛是紅色的,就和兔子一樣,休息艙已經無法補足他充足的睡眠了。
不是因爲加班加點,而是因爲興奮,而睡不着。
範一明直接扔過來幾張紙,說道:“李總已經和我們礦海裝備說了,實際上,我們的技術儲備已經足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將八臂機器人投入生產。一個機器人,固有效率是人工的八倍,多個機器人協同工作,會產生1+1>2的效果。這樣一來,我們井下能夠節約一半的人力,而生產效率卻能提高兩倍多,拋出去機械裝備檢修,產能翻倍是沒問題的。”
趙繼科嘿嘿一笑,說道:“實際上,因爲節約人力成本,礦海集團將能夠賺的更多,一年從煤炭上賺取100億是沒問題的。”
“100億?”劉泉來吸了一口氣,想到了曾經見過的梧桐河機械作業的場景,說道,“或許我們老了,以後煤炭生產將是機械化生產的天下。只是,這節約下來的1000多人,李總如何安排?”
他內心深處可不希望因爲技術的進步而淘汰工人的。
“學習。”李河川淡淡地說道,“送他們進煤炭職業學校進行一個月的集中學習,主要就是學機械化、智能化生產中機械設備的操作技巧。結業之後,梧桐河煤礦就可以正式開工了。”
範一明微微一笑,說道:“梧桐河煤礦,近期產能將會是兩千萬噸,遠期是一億噸!”
劉泉來長大了嘴巴,自己重複道:“一億噸?這……不成了特大型煤礦了?咦……不對呀,我是煤炭事業部的總裁,梧桐河煤礦是我的管轄範圍,我怎麼不知道?”
一直沒有說話的姚科扶了一下眼鏡,說道:“梧桐河煤礦是我的。”
“你就是搞化工的,煤炭生產怎麼成了你的了?”劉泉來可是個暴脾氣,見有人截胡,急忙衝着姚科說道,“別看你原來當過神煤公司的副總,你又不懂煤炭生產,還想着幹我的活?”
姚科有些氣餒,對上劉泉來這種文化素質並不高,資格反倒很老的高層領導,他一時不知道怎麼開口。
他來的畢竟晚一些,有些事情他還在觀察。
李河川卻知道他心裡想什麼,便淡淡地說道:“姚科,礦海集團沒有勾心鬥角,大家都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哪怕對我這個董事長,我做的不對的地方,都可以罵我的。劉總,梧桐河煤礦是交給你生產的,不過每年產量的前兩千萬噸歸煤化工事業部,有多餘的才歸你管。”
鐵生在一旁說道:“李總,多餘的該讓我們鐵路事業部運輸出去了,用不着劉總親自管的。”
劉泉來看了一眼姚科和鐵生,說道:“姚科,你的煤化工事業部需要怎麼多煤炭幹什麼?”
“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每年需要燒掉1000萬噸煤炭,化肥消耗500萬噸,合成材料400萬噸。”姚科說道,“哦,還剩100萬噸,是做實驗玩。”
“做……實驗?”劉泉來說道,“你的地基還沒開始打,現在就佔用了我2000萬噸的產能?是不是梧桐河不夠的話,我還得從其他三個礦井勻給你?哦,也不對,焦煤集團不同意咱們外賣煤的,我只有兩個礦井,堵不上你的窟窿呀。難不成我們礦海還要外購煤不成?”
“不着急,我要十一才能投產,坑口電廠和煤化工基地達到預計才能怎麼也要半年的時間,留給你的時間還是有的。”姚科說道。
“不,沒有!”鐵生急了,說道,“我的鐵路單線已經開始鋪軌了,沒有煤炭,讓我怎麼暈?運空氣?不合適吧?”
劉泉來說道:“你着急什麼?咱們的煤炭內部消化完了,自然也就不用外運了。”
“那怎麼能行?”鐵生說道,“總之,我前期至少需要500萬噸的運能,才能養活我們鐵路事業部。”
劉泉來看向李河川,說道:“李總,看樣當真需要我將產能提高到2500萬噸了?”
“不,2500萬噸只是礦海、長林、焦煤三座礦井的產量。”李河川糾正道,“梧桐河煤礦,你同樣要實現2500萬噸的產量的。”
劉泉來掰着手指頭,說道:“以前,我們的產能總計纔不到10萬噸的,現在不到一年時間,竟然要提高到5000萬噸?想一下,還是挺科幻的。“
李河川看向衆人,說道:“各位,不是我要求高,而是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做大做強,只有達到那一步,我們的礦海才能在地球上站穩腳跟,纔能有更爲廣袤的發展。”
坐在會議桌末尾記錄的安婕擡起頭來,看向了李河川。
他是說在“地球”上站穩腳跟嗎?
而且“廣袤”這個詞,一般是形容宇宙空間的吧?
她不由地想起來,李河川說過的一句話。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