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自大狂遇小肚腸

是故其成也懌!

嘉句啊!出《禮記·文王世子》,乃是表喜悅、悅服之意。

洪景來這些東西不會記錯的,前身乃是十餘年苦讀不輟,這些章句都記在腦海裡,隨提隨背,不然也不會去參加科舉了。

可洪景來還迷糊着,趙萬永緊隨李書九之後,也立馬把頭低下,伏倒在地,大聲稱不能受書。

接着老恩師曹允大也好似體悟了過來,這下洪景來也不管了,這幾位一致反對,肯定有原因在裡面。只不過是自己沒明白原因在哪裡而已,總不能自己梗個脖子戳哪兒吧。

而殿上的德川家齊一點沒有不滿的意思,似乎還有一點好整以暇的感覺,正等着使節團拒絕接受國書呢。

“貴使何故不受啊?”德川家齊這語氣和煦春風,溫言軟語。

“乃因書中犯我主上殿下先祖之諱!”李書久回答的很快。

一想也是,這人是王族,他們老李家的爸爸叔叔爺爺啥的,怎麼可能記不得名字呢。可洪景來想了一圈,正宗英宗都不是啊,哪裡犯諱了。

“貴使多心了吧,犯貴國哪代先王之諱啊?”

“當今主上殿下九世祖中宗大王諱!”

恩?九世?如果心裡想的東西能具現化,洪景來現在就是頭頂三個大問號!

“哦?聽聞貴使乃是宗親,不修文化,少不讀書,也是難免了!君不聞五世爲諱之理?”

德川家齊笑話了一句李書久狗屁不懂,沒讀過書,啥也不知道。當然飽讀詩書,四書五經都翻爛了的洪景來其實也才知道,原來《大長今》裡那個只會說“真是美味啊!”的大王叫李懌。

懌委實是個美字,用在國書這種專門的文件中,屬於再好不過的了。

而且中宗大王那都明朝嘉靖年間的事了,如今都清朝嘉慶年間了,老黃曆的老黃曆,怎麼可能還需要避諱什麼。

“雖五世爲諱,但乃先君之名諱,不可不爭,不爭乃不肖子孫!”李書久這玩意兒上倒是骨頭一貫的硬,維護他們老李家。

“這般如此,那爲何貴國國書,犯我三代將軍之諱?”

圖窮匕見了!

果然應在這兒!這記仇的!挑準了使節團最重國體,絕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差池的痛腳。以朝鮮國書上那句“錫光肇於六十六國”,來反諷使節團。

你們李朝不就是雙標狗嗎?

你可以犯我家祖先的名諱,我屁也不能放一個。等我犯了一個你們家三百多年前死的都不能再死的九世祖還是十世祖的諱,你就擱這兒要死要活,連主辱臣死,不肖子孫的姿態都做出來了。

“這……”李書久一下子被人堵住了。

如果要論犯諱五代以上的,那就是李朝的國書先犯,是李朝先踩線的。幕府方面表面上可是毫不計較,仍舊盛情款待使節團。

怎麼到了自己身上,就嚴於律人,寬以待己了呢?這麼不要臉的事情怎麼好意思呢?

事情擺明了,是你們自己說的五代以上不爲諱,你們李朝也是這麼做的!

如果現在要爭“懌”的諱,那就是啪啪啪啪打自己的臉!

“但下臣還是萬不敢受書,請殿下收回!”李書久漲紅了臉,知道自己不佔理,已經開始胡攪蠻纏了。

“那便不受吧!明日會派紀州中將送貴使回程。”德川家齊仍舊不帶怒意,即使被這般冒犯,居然還是這樣好說話。

“啊?”這回輪到李書久驚異了。

人家根本不吃你這一套,你不要國書就不要唄。愛要不要!送您回家去吧!反正沒有國書迴文,侮辱國體的也是你李書久,關我屁事。

說完德川家齊就退殿,一點糾纏都沒有,直接轉身,把使節團撂在原地。

幕府方面的大臣好像早有準備,竟沒有感到絲毫的驚慌或者疑慮,起身的起身,送客的送客。對於德川家齊這般直接“禮送”通信使團的行爲,早有預料似的。

這下想不走都不行,直接就被幕府方面帶出城,啥挽回的餘地都沒有了!

李書九這才如夢方醒,失魂落魄的跌坐在地!

這差事辦砸了!不僅是國書內容裡有中宗大王的名諱,而且這國書還被他呈還給了日方。明天就要回程,既辱喪國體,又有失邦交。

可以想見他回國以後,一個流放濟州島是板上釘釘得了!

而咱們的老恩師曹允大的臉色也極爲難看,嘴脣肉眼可見的在不斷顫抖,整個人完全不好了。神思不屬,風采風流早就丟了一個乾淨。

如果李書九以辱喪國體的罪名被流放濟州島,那他作爲使節團副使,一個罷官免職是跑不了了。甚至也判一個流放都不是稀奇的事情!

“趙賢弟在想什麼呢?”趙萬永也沒有了往日的沉穩,似乎在思索解決的辦法。

“世兄說過,源王乃是反感於我國國書中的詞句,才頗爲惱怒!如今在回賜國書時,明顯是故意用中廟之諱!”

趙萬永反應很快,已然聯繫前後文,把這件事的原委關節想的明明白白。但是他明顯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德川家齊就是在這和你置氣,小孩子心性爆發,就是要鬧!偏偏人家是幕府徵夷大將軍,你拿他毫無辦法。

而到了此時洪景來則已經回憶起了曾經閱讀過的幕府名臣新井白石對李朝的描述,此次“國諱之爭”,純粹就是李朝方面的精神勝利法作祟!

由於打不過日本,所以一定要在禮儀文化上壓制日本!

如果李朝方面按照宗法儀制,不去管什麼九世祖的避諱問題,日方的國書就寫的毫無問題,十分符合外交文書的格式。

而偏生李朝的國書先惡了德川家齊這位稱不上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就是要“小肚雞腸”一回。

兩邊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撞到一起必然會起衝突!

當然解決其實也好解決,新井白石當時說的很明白,將軍他就是覺得你這句話讓我有心結了,“錫光肇於六十六國”讓他很是不爽,他不想看到這句話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朝鮮的國書上。

讓這句話消失,那就什麼都好說。

22.下官乃爲令監計35.規劃仁川大都市4.年輕人還需努力5.漢陽喚京亦如何29.洪妃傳遞密信來34.爾朝鮮可有逆教8.曠野傳道洪先知5.訓練營倉促出兵16.樸鹹魚巧遇機緣33.彼之破爛 我之國寶21.我與小趙論行止28.先從廢妃尋突破29.定獎敘功正當時21.毫無反對之聲浪3.鮁魚有利十六倍40.且隨我宮門領賞49.不意狂徒來自首36.間宮倫宗結善緣3.書院七百遍八道12.驚聞常明褫爵祿37.登用實學諸子弟34.裹挾民壯謀瑞興29.京仁鐵路始通車35.規劃仁川大都市21.各自懷揣精明意2.天下何處不吃人1.行前先舉韓三石30.王大妃撤簾歸政24.義理二字勢如山26.金斗吉尋得出路37.沈煥改判敦寧府42.一身輕鬆反家鄉30.盛京城外宗室營5.李家宗親頗寒酸18.坐觀鬥米三百錢31.男人的苦誰都懂33.本官奉命發餉俸32.洪大爾來何其遲21.所謂臉面價十兩11.誰叫小說掙錢多19.野店外槍林叢叢29.漢陽有使傳信來14.卻把桔梗做山參18.異變陡生宮門外46.語激村上島之丞5.江原被災亂事起32.收攏礦丁編行伍3.寧從山賊不爲奴30.借清使整頓市容6.拯天救命大神師9.再遭鐵拳一重擊49.不意狂徒來自首20.對半入股做生意15.王大妃棄卒保車19.華夷變態赫赫名4.巧言變色金家奴37.登用實學諸子弟33.世所共識要變法2.居中作成金洪合15.終究再世何爲人13.鄉班實在意難平3.行前放牌要驗看37.沈煥改判敦寧府24.一網兜盡漢陽兵23.半推半就入廂房21.李尚憲剋期會師5.李家宗親頗寒酸9.李氏如願得中標27.清白人家怎談這31.楓皋對我換顏色16.撿起一座慶興城19.急入宮來拜洪妃24.戶牌雖失事卻濟14.蒸汽機萬難推廣11.軍心正是可用時22.龍川飄民出送來20.花住教我如何奏1.籌謀甲山尋銅精10.先王御真付一炬26.常明替補升川督12.對半來投小聰明6.再逢禧著去對馬21.神思不屬嘉慶帝4.巧言變色金家奴21.我與小趙論行止13.洪弼周難耐酷刑4.韓家兄弟助鄉鄰21.日本國王立嗣君(爲柳初九加更)1.五峰鐵山初始興2.金進士頗有盤算22.搖身一變全州金19.巧遇故人有眉目7.先生教我莫輕動24.嘉慶問話似平常18.坐觀鬥米三百錢15.初面孽生金平淳3.推力韓確任富山34.我與尚沃論財計33.洪妃猶自不鬆口6.黎民士庶皆可應
22.下官乃爲令監計35.規劃仁川大都市4.年輕人還需努力5.漢陽喚京亦如何29.洪妃傳遞密信來34.爾朝鮮可有逆教8.曠野傳道洪先知5.訓練營倉促出兵16.樸鹹魚巧遇機緣33.彼之破爛 我之國寶21.我與小趙論行止28.先從廢妃尋突破29.定獎敘功正當時21.毫無反對之聲浪3.鮁魚有利十六倍40.且隨我宮門領賞49.不意狂徒來自首36.間宮倫宗結善緣3.書院七百遍八道12.驚聞常明褫爵祿37.登用實學諸子弟34.裹挾民壯謀瑞興29.京仁鐵路始通車35.規劃仁川大都市21.各自懷揣精明意2.天下何處不吃人1.行前先舉韓三石30.王大妃撤簾歸政24.義理二字勢如山26.金斗吉尋得出路37.沈煥改判敦寧府42.一身輕鬆反家鄉30.盛京城外宗室營5.李家宗親頗寒酸18.坐觀鬥米三百錢31.男人的苦誰都懂33.本官奉命發餉俸32.洪大爾來何其遲21.所謂臉面價十兩11.誰叫小說掙錢多19.野店外槍林叢叢29.漢陽有使傳信來14.卻把桔梗做山參18.異變陡生宮門外46.語激村上島之丞5.江原被災亂事起32.收攏礦丁編行伍3.寧從山賊不爲奴30.借清使整頓市容6.拯天救命大神師9.再遭鐵拳一重擊49.不意狂徒來自首20.對半入股做生意15.王大妃棄卒保車19.華夷變態赫赫名4.巧言變色金家奴37.登用實學諸子弟33.世所共識要變法2.居中作成金洪合15.終究再世何爲人13.鄉班實在意難平3.行前放牌要驗看37.沈煥改判敦寧府24.一網兜盡漢陽兵23.半推半就入廂房21.李尚憲剋期會師5.李家宗親頗寒酸9.李氏如願得中標27.清白人家怎談這31.楓皋對我換顏色16.撿起一座慶興城19.急入宮來拜洪妃24.戶牌雖失事卻濟14.蒸汽機萬難推廣11.軍心正是可用時22.龍川飄民出送來20.花住教我如何奏1.籌謀甲山尋銅精10.先王御真付一炬26.常明替補升川督12.對半來投小聰明6.再逢禧著去對馬21.神思不屬嘉慶帝4.巧言變色金家奴21.我與小趙論行止13.洪弼周難耐酷刑4.韓家兄弟助鄉鄰21.日本國王立嗣君(爲柳初九加更)1.五峰鐵山初始興2.金進士頗有盤算22.搖身一變全州金19.巧遇故人有眉目7.先生教我莫輕動24.嘉慶問話似平常18.坐觀鬥米三百錢15.初面孽生金平淳3.推力韓確任富山34.我與尚沃論財計33.洪妃猶自不鬆口6.黎民士庶皆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