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閃亮登場

(感謝大盟!謝謝趙無恤2014、ufgw)

“這不是張稚叔的河內軍。”董承首先開腔,將劉協的猜測一舉推翻。董承本身也是西涼軍中的一員,準確的說,是牛輔的部將。當年沒少與幷州軍將領如呂布、張遼、張楊打過交道,很容易就看出,這支援軍無論是旗幟還是作戰風格,都與勇力有餘,氣勢不足的張楊及其河內軍完全不同。

太尉楊彪皺眉苦思,喃喃道:“以狼頭爲旗幟的,好似以前聽人說過,誰說的呢……”

侍中劉艾道:“楊公何必費神猜測,招其領軍之將前來一問便知。”

太尉作爲全國最高武官,自然有權招任何一支軍隊將領前來詢問,但此一時彼一時,眼下這般田地,楊彪哪敢隨意出面?當初他數次忤逆郭汜,差點被砍了。這些軍閥一個比一個暴戾,沒搞清楚狀況之前,他可不想以堂堂三公之尊,自取其辱。當下將目光轉到董承身上。

不止是楊彪,包括天子在內的所有人,都將目光轉到董承身上——要說與這些軍頭打交道,自然還是你這位軍頭更合適。

董承也沒推辭,很痛快地施禮而去。他心裡也有小九九,雖然不知這支“狼軍”是何方神聖,但若能攀上些淵源,拉攏一二,必能壓制那楊奉。經此番慘敗,董承手下死的死,跑的跑,已沒幾個兵了,匈奴人又養不熟,而楊奉與他那幫白波軍兄弟再怎樣也有好幾千,這時不趕緊想辦法拉攏外援。早晚要被楊奉踩下去。

董承一走,李樂也坐不住了,他得趕緊將潰散的軍兵召回來,否則只憑身邊幾個衛士怎麼混得下去?

就在一衆君臣忐忑不安地等待中,劉協將臉轉向遠方漸漸清晰的河面,那裡的確有數十艘大小船隻,最醒目的,是三艘樓船。說實話,自從雒陽被董賊一把火焚燬,連帶昆明池上的所有水軍戰船俱被殃及之後。他已許久沒見過如此巨大且佈滿甲士的樓船了。

唉!昨夜若有這樣一艘樓船,何至幾陷絕境?

不知爲何,劉協心裡竟升起一種奇異的感覺,只覺對這樓船十分親近。噢,想必是觸景生情,憶起多年前皇姊拉着自己的手,與皇兄同遊昆明池的情景了吧……

劉協正黯然神傷,突聞外邊傳來董承喜氣洋洋的聲音:“陛下!陛下!御輦尋回來了,請陛下入輦。”

楊彪、伏完、劉艾、韓融等人大喜。御輦可是天子身份的象徵。天子巡幸時,只有坐於此中接見外臣,纔不失人君之禮,天子之儀。他們出長安時。天子是坐御輦的,但在東澗一役中,諸御物皆棄,其中也包括了御輦。想不到竟能尋回,真是大驚喜啊!

君臣你牽我扶,一同走出蘆葦叢。果然。初升的陽光下,那錯金嵌玉,硃砂遍漆的天子御輦正靜靜矗立,流光溢彩,華麗依舊。除了御馬不再是原先那兩匹五花馬,但換成兩匹棗騮馬,似是更爲高大神駿。

劉協驚喜不已:“董君,這、這是從哪裡找回來的?”

董承笑道:“回陛下,自然是從李傕大營之中。這是遼東軍清理敵營時,從馬廄裡找到的,特獻與陛下。”

“遼東軍!”

所有人都敏銳注意到了董承這句話裡的關鍵詞。

楊彪突然一拍大腿:“想起來了!去歲徐州牧陶恭祖曾上過一道奏表,提到過遼東有一支狼騎軍,曾助其擊賊,挽救徐州數萬庶民——那支軍兵所打的旗號,就是一個狼頭。”

原來是遼東軍!難怪騎軍如此剽悍。可是遼東距此數千裡,怎會有軍隊出現在這裡?

董承呵呵笑道:“此事還是由遼東太守馬君來爲陛下分說吧。”說罷向高岸處揮動手臂,那裡駐立着十餘騎正向這邊張望,見到董承打手勢,一齊策馬下坡馳來,捲起一股煙塵。

楊彪等大臣一邊扶持天子入輦,一邊互相交換眼神,俱從彼此眼中看到一絲困惑:這遼東太守不是公孫升濟麼?何時換成了個馬君?

劉協重登御輦,輕撫廂壁那熟悉的描金雲雷紋,感受着臀下那柔軟舒適的白貂軟墊,一種失而復得的悲喜,令他鼻子發酸。這時聽到傍於車駕旁的伏貴人輕聲道:“這位遼東太守還真是有心人,知道先獻車駕,再行拜見,以全君儀。遠非李樂之輩所能比,便是興義(楊奉)、安集(董承),亦有所不如,看來或許是世家子弟呢。”

劉協點點頭,就衝着昨夜救駕之舉,必定重酬,若是出身名門,那更得重用。

但聽得蹄聲漸近,別有一種金屬鏗鏘之音。君臣侍衛一齊舉頭而望——此時朝陽初升,霞光萬道,那十餘騎甲士渾身像是鍍了一層金漆,閃閃發光,令人目爲之炫。他們騎在高大神駿的健馬上,身軀隨着奔馬輕快起伏,輕剽從容,甲葉鏗鏘,好似從金烏里馳出的金甲天將。

這一刻,這羣落難君臣之氣勢竟爲一羣甲騎所奪,出奇地安靜。

來騎馳近,爲首騎將駐馬停下,身後十餘騎同時勒繮,並與爲首騎士同時翻身下馬。動作整齊劃一,乾脆利落。落在一羣君臣眼裡,只覺是經過百十次練習,不由得暗暗點贊——但事實上壓根沒練習過,只是一種本能的習慣,一種唯主公馬首是瞻的習慣。

爲首騎將渾身血跡斑斑,一身銀甲俱成硃色,不難令人聯想到昨夜那場血戰。他擡起一隻手解開鐵兜鍪——此時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此人身上,對他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都看得十分清楚,一般文臣或侍從倒沒覺出什麼,但楊彪、董承、伏完這些當過武職或本身就是武將的人,卻頗感奇怪。人人系鐵兜鍪的都是絛帶結環,解開時都是拉繩,這騎將卻手指交錯,輕扭兩下就解開開了。而且他束扣下巴的不是長長的絛帶,而是短闊的牛皮帶,當真奇怪。

騎將雙手扶住鐵兜鍪兩側,輕輕一擡,喀地輕響,隨着鐵兜鍪慢慢擡升,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

自劉協以下,包括董承在內的諸大臣,無不大吃一驚——鎮守一方的遼東太守;持旗折衝的沙場悍將(大纛之下,必是主帥。無人能替代),所有人先入爲主,想像中這應當是個腰闊十圍,鬚髮蝟張的雄偉之士,嗯,有點像小一號的董某人。

萬萬沒想到,這居然是個年約二十出頭,英氣勃勃,俊朗如士子般的青年人!

這不會是董承所說的遼東太守吧……一衆君臣心頭都浮起這個念頭。但在下一刻,所有人都知道猜錯了。

“下臣遼東太守馬悍,叩見陛下!”馬悍雄健的身軀折了近九十度,舉手加額。向劉協行虛叩之禮,身後十餘騎士俱單膝跪地。說是叩見,當然不會叩頭,別說漢朝沒這種禮儀。就算有,以馬悍甲冑在身,那也是拜而不叩。

這其中最吃驚要數董承。方纔他曾與這位自稱遼東太守之人有所接觸,雖然沒能完全看清對方五官,但從此人身上散發出的那股子迫人的凌厲煞氣,印象中只在董相國與呂溫侯身上感受過。董承當時就將原本以將軍加外威的派頭壓人的想法拋到九霄雲外,以平職相敘,同時心下更堅定了與對方交好的想法。只是萬料不到,這位令自己高看一眼之二千石郡守,竟是一個年齡與自己兒女同輩的人物。

“馬君平身,不必多禮,昨夜幸得馬君援手,朕方能脫此大難。馬君護駕之功,朕必有所報。”劉協邊說邊細細打量這位年輕得過份的遼東太守,這幾年見慣了諸多粗鄙的草莽軍閥,這少有的俊朗英銳的太守很是令他喜歡。

人與人相處,第一印象至爲重要,馬悍給予劉協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

馬悍挺直身軀,道:“此爲天子洪福,皇天庇護,下臣不過應天所召,適逢相會。且擊賊剿叛,本爲下臣份內之職,何談功績?下臣救駕不及,置天子於險地,實爲大過。只望陛下念我遼東將士遠途而來,一片忠心,不加怪罪,便是皇恩浩蕩。”

救天子,不居功,反請罪,稱天意。

楊彪、伏完、韓融、劉艾等人互望一眼,心下暗歎,這纔是真正的廟堂人物啊!同是馳援,與之相比,那些個李樂、胡才、韓暹之流,提鞋都不配,便是董承、楊奉之輩,也是有所不及。

馬悍一番話,頓時令他在劉協的心目中好感值蹭蹭蹭上竄一大截。

而自馬悍一行近前,就躲回車駕內的伏貴人與董貴人,都忍不住輕輕挑開窗格,窺視那年輕英武的身影。

儘管也知道不合時宜,但劉協仍忍不住好奇問道:“朕早前只知遼東太守乃是公孫升濟,爲何……”

馬悍從容迴應道:“天子以公孫升濟鎮守遼東,意使之保境安民,爲我大漢鎮邊肅寇,然公孫升濟不思報君恩,反而自封爲遼東侯,更割據海東,以遼東五郡一國爲平州,自稱平州牧。其出行儀仗一如至尊,又封壇祭天,追封祖父……”

馬悍還沒說完,就聽楊彪憤怒之聲:“如此行徑,當以謀逆誅之!”

這位楊太尉出身名門弘農楊氏,專研《尚書》,最講究禮法。你自封個遼東侯、平州牧什麼的搞割據,他未必在意,但儀仗逾制、封壇祭天、追封祖父這些可就觸碰到其思想底線了,豈有不勃然大怒之理。

馬悍立即接口道:“正是,臣身爲漢臣,心向漢室,更恥於與亂臣賊子爲伍。故召集忠於漢室之舊部,誅盡公孫氏,以正國法,明國威。”說罷從馬褡子裡取出一份公孫度當初稱侯時的告書,以及遼東侯、平州牧之印綬,呈上與劉協君臣傳看。

馬悍來之前自然會料到被人質疑,故而早有準備,但沒想到首先質疑的卻是天子。這樣更好,直接亮出證據,一次性把問題解決。有天子爲證,他逆而奪取遼東這一頁就將永遠翻過去,絕不會再有他人找茬了。

事實俱在,鐵證如山,在大漢天子與三公重臣面前,公孫度算是徹底被定性,再翻不了身了。

劉協當場宣佈:“詔令馬君驚龍,爲遼東太守,監理五郡一國,加封……”

將軍封號還沒說出口,忽聞遠處傳來一陣急遽的馬蹄聲。早已似驚弓之鳥的天子渾身一抖,突然感覺小如針扎般寒冷疼痛,臉色發綠縮到車駕角落。

諸臣及寥寥無幾的侍衛也慌忙將天子車駕團團護住。

馬悍不緊不慢將鐵兜鍪重新戴上,扣好鈕釦。這時來騎已馳近十餘步外,幾名騎士未等馬停便縱躍而下,向馬悍垂首跪稟:“稟主公,有兩支軍隊要搶我們的戰利品,周司馬與他們理論,對方態度蠻橫,周司馬已與他們發生衝突。”

馬悍不動聲色,問道:“是哪兩支軍隊?”

“一支自稱建德將軍李樂;一支自稱左中郎將宋果。”

劉協與衆臣皆驚,怎麼是這兩位……呃,好像還真像這兩位常乾的事。

馬悍長笑一聲,翻身上馬:“走,且看看這兩位狼口奪食的將軍是何等模樣。”

第203章 三個好消息第120章 見面即決裂第416章 狹路相逢第375章 羣 英 會第76章 破 黃 巾第67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363章 袁氏覆滅(下)第83章 降 伏第24章 掃蕩胡奴第414章 難兄難弟第334章 白馬山下第363章 袁氏覆滅(下)第51章 一將當千第119章 公孫度的喜憂第173章 警訊頻傳第80章 劫馬風波第31章 漢戈首戰第54章 胡騎圍城第227章 獻帝逃難記(上)第276章 四喜臨闕第273章 龍狼之名第334章 白馬山下第114章 搶 親(下)第393章 驚 弓第180章 拔奇拔扈第324章 左右開弓第205章 龍城大會:明爭第239章 真 驅虎逐狼第72章 南渡!南渡!第178章 再赴遼東第391章 誰伏擊誰第205章 龍城大會:明爭第374章 淮上風雲第240章 失 算第二百二十六章 上雒第289章 狹路相逢第241章 絕對力量第317章 真·三英戰呂布(下)第78章 冀州戰雲第392章 落 膽第179章 遼東陰影第172章 重 聚 首第198章 遼東新主第381章 龍狼入侵第111章 遭 遇第48章 絕地反擊第329章 與狼共舞第68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295章 緊鑼密鼓第332章 首戰白馬第265章 小看女人的代價(上)第325章 曹操的頑抗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106章 最後一箭第139章 殘肢之賭(上)第366章 按 劍第193章 重騎之威第6章 暴力射手第176章 搶親!又見搶親!(中)第235章 毒 影第178章 再赴遼東第375章 羣 英 會第167章 李典的復仇第66章 白狼第一擊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刺客第90章 戰幕拉開第128章 不速之客第253章 馬鈞的新發明第367章 萬事俱備第66章 白狼第一擊第224章 身 份第152章 第二次交鋒(上)第277章 啪 啪 啪!第26章 三陣潰虜第135章 贏 家第216章 滅國之戰:痛殲第319章 叛 亂第60章 新的領地第155章 樂進兇猛第398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313章 第五縱隊第300章 虎步淮南第388章 無堅不摧第185章 以身誘敵第115章 絕 殺第198章 遼東新主第58章 誰敢跟我比箭!第139章 殘肢之賭(上)第312章 激流搏虎第323章 第五縱隊,出擊!第450章 沉 舟第133章 第一次交鋒第120章 見面即決裂第43章 神秘少女第184章 殺出重圍第337章 夜 宴第431章 從龍何如化龍第88章 夜 殺(上)
第203章 三個好消息第120章 見面即決裂第416章 狹路相逢第375章 羣 英 會第76章 破 黃 巾第67章 千騎卷平岡(上)第363章 袁氏覆滅(下)第83章 降 伏第24章 掃蕩胡奴第414章 難兄難弟第334章 白馬山下第363章 袁氏覆滅(下)第51章 一將當千第119章 公孫度的喜憂第173章 警訊頻傳第80章 劫馬風波第31章 漢戈首戰第54章 胡騎圍城第227章 獻帝逃難記(上)第276章 四喜臨闕第273章 龍狼之名第334章 白馬山下第114章 搶 親(下)第393章 驚 弓第180章 拔奇拔扈第324章 左右開弓第205章 龍城大會:明爭第239章 真 驅虎逐狼第72章 南渡!南渡!第178章 再赴遼東第391章 誰伏擊誰第205章 龍城大會:明爭第374章 淮上風雲第240章 失 算第二百二十六章 上雒第289章 狹路相逢第241章 絕對力量第317章 真·三英戰呂布(下)第78章 冀州戰雲第392章 落 膽第179章 遼東陰影第172章 重 聚 首第198章 遼東新主第381章 龍狼入侵第111章 遭 遇第48章 絕地反擊第329章 與狼共舞第68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295章 緊鑼密鼓第332章 首戰白馬第265章 小看女人的代價(上)第325章 曹操的頑抗第359章 兵臨城下第106章 最後一箭第139章 殘肢之賭(上)第366章 按 劍第193章 重騎之威第6章 暴力射手第176章 搶親!又見搶親!(中)第235章 毒 影第178章 再赴遼東第375章 羣 英 會第167章 李典的復仇第66章 白狼第一擊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刺客第90章 戰幕拉開第128章 不速之客第253章 馬鈞的新發明第367章 萬事俱備第66章 白狼第一擊第224章 身 份第152章 第二次交鋒(上)第277章 啪 啪 啪!第26章 三陣潰虜第135章 贏 家第216章 滅國之戰:痛殲第319章 叛 亂第60章 新的領地第155章 樂進兇猛第398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313章 第五縱隊第300章 虎步淮南第388章 無堅不摧第185章 以身誘敵第115章 絕 殺第198章 遼東新主第58章 誰敢跟我比箭!第139章 殘肢之賭(上)第312章 激流搏虎第323章 第五縱隊,出擊!第450章 沉 舟第133章 第一次交鋒第120章 見面即決裂第43章 神秘少女第184章 殺出重圍第337章 夜 宴第431章 從龍何如化龍第88章 夜 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