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盟!謝謝趙無恤2014、ufgw、晗寶寶無敵、水映雲)
建安四年五月初九,鄴城破;初十,袁尚亡。
五月底,馬悍回師雒陽,軍事觀察組成員也紛紛返回各自駐地。馬悍同時表奏董昭爲魏郡太守,駐鄴城,統籌冀州攻略。以龐德爲騎都尉,輔助之。
六月初,新任鉅鹿太守逢紀與騎都尉審榮,攜帶袁尚隨身印綬憑信,前往鉅鹿、趙國、常山、中山等郡國,招降袁氏餘部。袁尚已死,冀州各郡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投袁譚;要麼降馬悍。
任誰都能看出,袁譚勢頹,袁氏無望。就算此時投袁譚,最終也難逃降馬悍的命運,既然如此,何不一步到位,早降早得個好位置?
就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一月之內,上述四郡國紛紛輸誠獻降。至六月底,整個冀州除了袁譚佔據的安平、清河二國,其餘諸郡國俱已歸附。在這種倒逼的嚴峻形式下,袁譚再也坐不住了,派出郭圖前往雒陽,試探馬悍的態度,並有條件歸附。
袁譚的條件便是冀州刺史,郭圖爲別駕,保留私兵一萬。
馬悍只同意除魏郡外,讓袁譚自選一郡國任太守或國相,郭圖也照此辦理,私兵數目不能超過一千。當然,若肯到雒陽任職,必不低於真二千石高官。
雙方條件差別太大,一時未能談攏,陷入僵局。
郭圖沒急着回清河,而是滯留雒陽。利用袁氏殘存的聲望與人脈,暗地運作,希望東方不亮西方亮。
馬悍也不去理會,郭圖的一舉一動,以及雒陽袁氏門生故吏的行止,自有鷹眼負責,馬悍的精力,開始轉到幷州。
七月中,馬騰、韓遂等西涼軍一萬人馬已抵達河東。徐晃、馬超之龍狼山嶽軍也已作好準備。
三日後,上黨之戰爆發。
馬騰、韓遂一萬西涼軍從臨汾出擊;徐晃、馬超五千龍狼山嶽軍。從安邑出擊,向盤踞上黨的高幹發動進攻。河內太守荀攸亦出兵牽制,同時負責兩軍的後勤保障。除此之外,黑山軍張燕亦親率二萬人馬,逼近壺關,再逼高幹分兵。
上黨這個地方,地處太行山腹地,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壺關;南有窄若庭井的天井關;西面有汾水、沁水及太行餘脈從北至南隔斷;唯有從北面的太原。勉強有道路可通達。也就是說,從北向南攻(即從太原向上黨攻)易,從南向北攻難。
高幹的兵馬並不多,兩郡合兵也不過萬餘人馬。但據險而守,屯兵兩關,生生擋住張燕、馬騰、韓遂、馬超、徐晃的數路大軍。連戰月餘,未得寸進。
高幹得意叫囂“吾有萬軍、天險、雄關、糧秣百萬。縱有十萬龍狼,又能奈我何?”
話音剛落,上黨後方。太原郡傳來一個晴天霹靂——龍狼軍已攻佔榆次,兵圍晉陽,並截斷太原至上黨的糧道。
高幹目瞪口呆,哪來的龍狼軍?
答案是幽州龍狼疾風軍。
當三路大軍頓於險關之下時,荀攸通過兵棋推演,找到一個突破口。當即向馬悍上奏,建議由趙雲的龍狼疾風軍從常山井陘關橫貫太行,突襲太原,打破僵局。
幾乎在荀攸的獻策書信抵達雒陽時,趙雲的一封急奏也擺放在馬悍的案頭,信中所言與荀攸的獻策一模一樣,都是從井陘關出奇兵,攔腰給予高幹一記重擊。
荀攸憑的是敏銳的戰略思維,而趙雲則是因其本人爲常山人氏,熟知地理,故得以窺破制敵之機。
馬悍一手執一書,左看右看,笑道:“子龍、公達,一文一武,俱是英雄,所見略同。”
八月末,趙雲親率二千騎兵,包括遼西勁旅、幽州雄騎、白馬義從、烏丸胡騎、冀州騎兵。這麼一支混雜而精銳的純騎兵隊,天下間除了馬悍,也唯有趙雲能指揮自如了。
二千騎兵,三千匹馬,七天六夜,快速穿過太行橫斷陘口,突然出現在榆次城下。在守軍目瞪口呆,來不及閉城時,千騎奔突,一舉奪城。隨後兵分兩路,一路不斷襲擊太原郡治晉陽,一路則截斷太原至上黨糧道。
趙雲的龍狼疾風軍的出現,如同人們在一幢門窗封死,牆壁堅固的房屋防守,卻突然被一頭狂野的惡狼從煙囪溜進來,令所有的防禦都失去了意義。若不及時撤出,甚至有被吞噬的危險。
高幹大罵常山國相無恥投敵,暴露自家側翼,而自己遠隔重山,消息滯後,不得而知,以致出現嚴重防禦隔洞而不自知。但就算罵得口水乾了又有什麼用?最終還是不得不悲憤地丟下堆積如山的輜重,以及他口中的百萬糧秣,揮淚從兩關撤兵。
壺關、天井關旋即爲徐晃、馬超、張燕等佔領。此二險關一失,上黨雖然還有複雜的地形可依憑,但再守下去已無意義,高幹率大軍一路倉皇退兵,一口氣逃到太原的界休(即介休)。
就在當夜,逃出上黨的五千大軍遭到千餘騎兵的狂擊。
“我聽到外面嗤嗤嗤響時,還當是下了大雨,趕緊叫醒二蛋出帳子收衣服,結果他一掀帳簾,就被射成了草人靶……”
“都尉叫我們還擊,但我們執弓探頭向外張望時,只見一串串幻影,像風一樣刮過,根本沒法瞄準。相反,我們探頭的兄弟卻被亂箭射殺好多……”
“將軍拼湊了一支百餘人的騎兵,打開營寨側門,想衝擊驅散敵騎,結果只逃回了二十餘騎。聽說他們開始還是殺了一些敵人的,但後來運氣不好,撞上了一隊白馬義從……”
這是趙雲率千餘龍狼疾風軍夜襲高幹,擊破敵寨,俘虜三千多袁軍之後,俘虜們在俘虜營裡互相交流時對此戰的深切感受。而他們的將軍高幹,則趁夜在數十扈從的拚死護衛下,一路向西狂奔,逃入西河郡匈奴領地。
西河郡是南匈奴的大本營之一,爲避免造成戰爭擴大化,趙雲沒有繼續追擊,只將情況上報朝廷。是戰是避,交由朝廷或者說是主公來決定。
事實上,匈奴人比趙雲想像中更有眼色,朝廷那邊還沒回復,南匈奴右賢王就派使者送來大禮——高幹的首級。
這隻能說高幹是自尋死路。胡人最服實力,對什麼名門世家,陳留望族之類的絲毫不感冒。似高幹這樣的喪家之犬,絲毫不能帶來利益,只會帶來無盡的風險,匈奴人怎會幹這種高風險零收益之事?
於是右賢王在歡迎宴會上將高幹與其一衆扈從強行灌醉,一個個咔嚓了事,再將首級送給趙雲。
趙雲命人將這顆首級挑於木幡之上,繞城三匝,晉陽守軍一派死寂。
翌日,晉陽南門開啓,太原太守夏昭捧印而出。
高幹死,太原降,幷州袁氏勢力被連根拔起。
戰報傳回,馬悍不動聲色,向朝廷報捷,與郭圖會面時,也沒特意提這回事。到了九月底,郭圖大概也得到了袁譚的答覆,主動求見馬悍,表示願意接受之前的條件。
十月初,郭圖帶着兩份分別爲安平國相、清河國相的任命書,悵然渡河北返。
十月中,袁譚正式向朝廷派來的冀州剌史韓融獻降,袁氏在河北的統治終結。
袁譚如歷史上那樣投降了,只是對象由曹操換成了馬悍,但有一點並未改變,那就是他的投降,是在壓力之下做出的選擇,他並不甘心。於是,半年之後,袁譚趁馬悍出征南方,大量兵力南調,冀州空虛之際,與郭圖密謀發動叛亂。
但袁譚、郭圖二人還沒來得及實施反叛,就被兩個從雒陽來傳達聖意的使者當堂刺殺,叛亂還沒實施就流產。
當這兩個名爲史阿、田疇的刺客返回雒陽,向時任尚書令的賈詡交令時,賈詡只淡淡說了一句:“無爪之豺,一客即可束之矣。”
從四月出兵,到十月收復冀州全境,只用了短短半年。滅殺袁尚,敲掉高幹,逼降袁譚,戰果輝煌。
朝廷上下,歡欣鼓舞,天子劉協更是比連吃半盒仙丹還長精神。經過朝堂合議,幾乎全體通過,晉封馬悍爲大將軍、武功侯。
大將軍,漢代將軍最高軍職,號令天下兵馬。在漢代,這個職位通常由第一外戚擔任,馬悍就任此職,無論是軍功還是身份,都是實至名歸。故此朝廷上下,無論是支持他的,還是反對他的,對他出任此雄職,都無二話。
馬悍之前的爵位是襄平侯,儘管也是最高等級的縣侯,但襄平地遠窮蹙,自非中原郡縣可比。那麼武功又在哪呢?就在長安以西,屬三輔中的右扶風所轄。從這個封爵,也可看出劉協與公主(萬年公主當然沒少出力)的良苦用心:剿滅袁氏,一統河北,堪稱武功赫赫;扶風馬氏,絕代英才,正應榮歸故里。武功侯,恰如其分。
從七年前的一介逃卒,到七年後的大將軍,馬悍演繹了從士兵到元帥的傳奇崛起。而這並非他的傳奇終點,未來,他還將從傳奇走向傳說……
(第六卷。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