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僧格林沁

文祥大軍一殺出,頓時引起了一陣騷亂。

勒布脫縱馬上前,高呼:“文大人,我等受肅順矇蔽,圍攻天子,深感其罪,所以準備親自手刃肅順,以明心志。文大人雖然奉旨救駕,但還請率兵退後,我等可自行解決此事,不敢有勞大人!”

勒布脫擔心文祥會搶功,是以出言阻止他進攻。

“放屁!”文祥大怒,“要是再讓你們廝殺,等到明天,咱們大清的滿洲八旗還能剩下幾個子弟?”

這時,身旁一個將領指着城牆上的懸賞令,對文祥說到:“大人,你看!”

文祥調頭一瞧,心中也是一驚,暗道,怪不得這些人這麼玩命,原來是太后開出瞭如此重的賞金啊!

“文大人說的倒是好聽,但是也不要當我等是傻子!”勒布脫冷笑道,“卑職素來敬重文大人,但是卻沒想到,大人也是個僞君子!大人明明是爲了那王位懸賞而來,還非要說什麼爲了大清社稷!”

“老夫行事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祖宗,不是你一句僞君子就能污衊的!”文祥叫道。

“哼哼!”勒布脫冷笑,“廢話少說,文大人,你要想立此大功,就得先從我們兄弟的身上邁過去!”

勒布脫身後的固山、牛錄們也都紛紛附和,表示決不後退,誓要親手擒拿反賊。

文祥麾下將領看到勒布脫等人如此不識時務,不禁怒罵。於是兩方就在陣前打起了口水仗,但是雙方互有顧忌,都不敢動手,對罵到天黑,還是誰也說服不了對方。肅順大軍在重重圍困之中,倒是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看到天色已晚,雙方又很默契的各自後撤紮營,免得產生誤會。

這樣一來,肅順大營處在了最中央,勒布脫等人則將其緊緊圍住,防止其逃跑,文祥又將勒布脫等人圍住,以牽制他們,防止他們揮軍攻營,導致滿族子弟自相殘殺。

李明峰等人在城頭上看到無論如何昌平都算保住了,都鬆了口氣。

昌平城樓,常勝軍衆人聚在一起商討戰局。

“大人,這仗打的可真難啊!咱們竟然死傷上千兄弟!哎,幸虧皇太后出面才讓咱們僥倖得勝。”吳長慶嘆氣說到。

“是啊!是啊!”衆人附和。

“是什麼!”李明峰打斷了衆人,“你們以爲事情到此就結束了?”

蔡宜羣低聲解釋道:“大人,肅順現在已經失去了軍心,自保都難,已經不可能再對昌平產生威脅了!”

李明峰臉色陰沉的說道:“肅順是死定了,但是城外這近乎十萬大軍,沒有一股是咱們的。”

這話一出,衆人都是一愣。

“大人的意思是說,文祥也心懷鬼胎?”陳星翰試探性的問。

李明峰面帶神秘的道:“文祥倒未必心懷鬼胎。”

“那大人的意思是?”陳星翰問。

“心懷鬼胎的是咱們!”李明峰語不驚人死不休。

“啊!?”衆人皆驚,不解李明峰話中之意。

老李先不解釋爲何如此說,而是轉而說道:“肅順已經不成氣候,但是現在的文祥卻是方圓幾十裡內最大的勢力,而且他還是九門提督,軍機大臣,是除了八大臣以外職位最高的人。假如他要接兩宮太后返京,你說咱們還如何答覆呢?”

“有何不可嗎?”劉銘傳不解的問。

李明峰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衆人都聽出了他的意思——對兩宮太后絕不放手!這幾人對政治鬥爭還是不瞭解,他們無法明白李明峰爲何不想放兩宮太后離開。

李明峰苦笑着搖了搖頭:“咱們玩命作戰,所求不過就是通過兩宮太后來掌握權力。肅順也好,奕?也罷,他們也都是和咱們打的同樣的心思。咱們和肅順、奕?不同,就憑咱們手裡這幾千人馬,想要控制朝政,實在太過荒謬。但是常勝軍也有自己的優勢!咱們的優勢就在於兩宮太后和聖上在咱們手中!假如帝后被文祥接走送入京師,那咱們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奕?只要一聲令下,咱們就要葬身於此。”

“恭親王這麼做,豈不是要觸怒兩宮太后?”衆人問到。

“到時候,恭親王大權在握,觸怒兩宮又能怎麼樣?再說,奕?是咸豐帝的親弟弟,大清的六王爺,就算犯了點錯,兩宮太后最多也就是譴責一番罷了,總不至於奪了他的王爵。”李明峰分析到。

聽了李明峰的分析,衆人也覺得頗有道理,不禁問到:“大人,那該怎麼辦?”

“無論如何,兩宮太后和聖上都是不能交出去的!具體怎麼辦,還是要走到那一步才知道!”李明峰無奈的說到。

常勝軍這邊在計議該如何對待肅順倒臺之後的事情,文祥那裡也同樣對李明峰十分頭痛。

“大人,皇太后和聖上都在城中,咱們不去覲見,有些說不過去吧?”文祥帳下某個總兵提議到。

文祥聞言,眉頭緊皺,嘆氣答道:“昌平城被常勝軍控制,李明峰這廝狡詐非常,本官一旦入城,禍福難料!”

“一旦肅順伏誅,大人還是要入城覲見,那時該如何是好。”又有將領提出了疑問。

文祥微笑着回答:“六王爺不日即將抵達此處,到時候,這些事情就由六王爺做主,我就不用操心了。”

衆將一聽,也都恍然,原來文祥還是在逃避責任。

有人又問:“大人,那這肅順該如何處置?大人不想武力剿滅亂賊,但是就這麼在營寨外面幹靠也不是個辦法啊!”

“肅順之事不用着急,本官斷言,不出三日,定會有人將肅順的人頭送上!”文祥自信的說到。

“哦?難道大人在肅順身邊還有安排?”衆人都面露興奮的神色。

“那倒不是。”文祥答道,“但是八大臣走到這一步,已經是個死局。肅順雖然頑固,但是焦佑瀛、杜翰等人卻都是老奸巨猾,狠辣陰毒之輩。本官估計,不出三日,八大臣一定會內亂,焦佑瀛、杜翰肯定會倒戈相向。現在他們要想活命,恐怕也只有拿肅順的人頭才能免罪了。”

文祥和杜翰、焦佑瀛、穆蔭、匡源同爲軍機大臣,對他們的脾性熟悉非常,所以他纔敢斷定,在生死關頭,杜翰等人可不會和肅順同生共死。

第二天,天剛亮,昌平城內外就感覺地動山搖一般。

李明峰等人都在城樓中暫住,此刻都連忙出來觀望。只見東方遠處,塵土飛揚,定是有大批騎兵趕來。

過了一刻鐘,人馬靠近,李明峰望着這支軍隊的大旗,不禁默唸:“僧王之旗!”

僧格林沁麾下的科爾沁騎兵,驍勇非常,是大清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八里橋一戰,僧王兩萬騎兵發起衝鋒,雖然全軍覆沒,但是卻無一人當逃兵,由此可知科爾沁旗兵之悍勇,實爲舉世罕見。

僧格林沁大軍抵達之後,先在城南十里處安營紮寨。

僧王是大清柱石,論權位、輩分尚在奕?之上,所以文祥連忙帶領數十親兵,親自去僧營拜會。

僧格林沁接到文祥之後,兩人入營商談。

“文大人爲何圍而不打?”落座之後,僧格林沁開口問到。

“大清精銳盡在於此,這麼一打,卑職害怕損失過大,傷了我朝的元氣。現在長毛雖然受到重挫,但是天下還未平靖,我等不可內耗啊!”文祥語重心長的解釋到。

僧格林沁點了點頭,嘆氣說到:“確實如此,但是不打又如何能夠降服亂賊呢?”

文祥微微一笑,將他推斷的八大臣內訌之說解釋給了僧格林沁。僧王聽了之後,也覺得頗爲有理。

“兩宮太后是否還在昌平城中?”僧王問到。

“還在!”文祥答道。

聽了這話,僧格林沁默然不語。

文祥知道僧格林沁的顧慮,出言道:“這李明峰到底打得什麼算盤就連六王爺也算計不出,說他忠君愛國,但是卻挾持了帝后。要說他心存反意,更是可笑,就憑他那大貓小貓三兩隻,怎麼造反?”

僧王皺着眉頭,眯着眼睛,沉吟許久,才道:“本王明日進城去會會那李明峰!是忠是奸,一看便知!”

“不可!”文祥大驚,“王爺乃大清柱石,不可輕入險境!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大清社稷都要動搖!”

僧格林沁搖了搖頭,說道:“太后和聖上都在城內,他們的命可比本王金貴的多,咱們做臣子的,要是不能替主子分憂,又怎配再立於朝堂之上!何況本王受宣宗和大行皇帝兩代託孤,更是不能坐視幼帝遇險。”

僧格林沁在道光朝就已經做到了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宣宗皇帝駕崩之後,他受顧命,輔佐咸豐。如今咸豐又駕崩,僧格林沁雖然不是贊鑲政務大臣,但是咸豐帝卻親自給他下旨,讓他盡心輔佐幼帝,所以,實際上來講,僧格林沁也是受了顧命的。

文祥素來敬佩僧王爲人,現在聽他這麼一說,不禁連忙跪下,說道:“卑職願替王爺入城一探究竟!”

“不用!”僧格林沁擺了擺手,“你在城外便可。本王若不是親自見到李明峰,恐怕還是難以安心!”

看到文祥還要再勸,僧格林沁搶先說到:“不用怕!那李明峰又不是傻子,豈敢殺本王?本王要是出了一點問題,他就死無全屍了!”

“卑職倒不虞王爺遇險,但是就怕他挾持了王爺!到時候,咱們大清,可就沒有能做主的了!”文祥聲音苦澀的說到。

僧格林沁略一沉吟,說道:“我明天早晨入城,若是到了後天早晨還不返回,那就定是被李明峰軟禁了。他要敢如此行事,恐怕就連太后和聖上也是被挾持的了。到時候,你不必在乎其他,只需率軍攻城便可,總不能讓這賊子得逞!”

“王爺!”文祥驚呼。

“不用再言!本王心中有數!”僧格林沁朗聲答道。

話說到這裡,文祥也只好閉口不言,兩人又轉換話題,互相詢問了些肅順、捻子的事情。直到了入夜,文祥才返回本陣。

第二天,僧格林沁身穿蒙古王公官服,佩朝珠,騎駿馬,率領兩百騎兵直抵昌平城下。

兩個時辰前,僧王已經派人進城通知了李明峰,所以,此刻的老李正在城門外迎接。

僧王在數十米外已經下馬,李明峰趕忙率領劉銘傳等部將上前相迎。

“給王爺請安!”衆人行禮。

“起來吧!衆位護駕有功,何必如此多禮!”僧格林沁答道。

李明峰聞言起身,這才仔細打量這位響噹噹的英雄人物。僧格林沁約有一米八十多的個頭,頗爲清瘦,看年紀,約有五十左右。

僧格林沁身穿黃馬褂,頭戴三眼花翎,頂戴上面除了紅彤彤的紅寶石,還有八顆同樣大小的珍珠環繞在外,即使是不懂行的老李也曉得,這肯定是比普通的正一品還要尊貴上許多。李明峰往後又一瞧,發覺就連僧王的馬都是用的紅色的繮繩。這種顏色的繮繩,李明峰是第一次看到。

好傢伙!李明峰心中暗歎,即使是咸豐的親弟弟奕?都沒有如此恩寵,看來僧王爲滿蒙第一權臣的說法確實在理。

在李明峰打量僧王的同時,僧格林沁也在打量他。年紀不大,英氣勃發,不像野心家。這是僧格林沁對李明峰的第一印象。

“王爺,這幾個是我麾下將領,這個是‘宜’字營統領蔡宜羣;這個是‘銘’字營統領劉銘傳”李明峰將麾下衆將一一介紹給了僧王,僧王又將自己的部將介紹給了李明峰。雙方客套幾句之後,衆人才進入昌平。

僧王入城的第一件事,肯定是要去覲見太后和聖上。李明峰早就準備好了一切事宜,他先頭帶路,將僧王等人引至知州衙門。

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246章 巷戰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25章 曾國藩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46章 廝殺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20章 罷工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202章 末路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43章 乾清宮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08章 戰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41章 太平門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123章 落難第34章 約成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141章 迴鑾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43章 乾清宮第122章 追擊第97章 回京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322章 大院君第163章 入京第12章 大成國第51章 韋志俊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94章 入京第5章 兵進廣州第27章 龔半倫第305章 回家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9章 家法第263章 北洋水師第73章 抵達歐洲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84章 營破第17章 黴運連連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20章 罷工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58章 浮樑城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166章 大敗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311章 密議第328章 驚變第131章 謀劃第225章 曾國藩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69章 毒計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97章 回京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57章 大戰前夕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18章 再回林家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55章 保定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141章 迴鑾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234章 朝陽門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35章 初臨滬上第70章 改組第258章 忠義軍第261章 太師府第53章 夜談(上)
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246章 巷戰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25章 曾國藩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46章 廝殺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120章 罷工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202章 末路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43章 乾清宮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08章 戰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41章 太平門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123章 落難第34章 約成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4章 探子秦誠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141章 迴鑾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43章 乾清宮第122章 追擊第97章 回京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322章 大院君第163章 入京第12章 大成國第51章 韋志俊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94章 入京第5章 兵進廣州第27章 龔半倫第305章 回家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9章 家法第263章 北洋水師第73章 抵達歐洲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84章 營破第17章 黴運連連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20章 罷工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58章 浮樑城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166章 大敗第59章 景德鎮之戰(一)第311章 密議第328章 驚變第131章 謀劃第225章 曾國藩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69章 毒計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97章 回京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57章 大戰前夕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18章 再回林家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55章 保定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141章 迴鑾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234章 朝陽門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35章 初臨滬上第70章 改組第258章 忠義軍第261章 太師府第53章 夜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