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夜談(上)

李明峰站在城頭,望着遠處的洋槍隊,揮手示意。洋槍隊衆人見狀,都知道事情還有轉機,心中的石頭都放了下來。

站在城頭,望着不遠處的滾滾長江,李明峰心中思緒萬千。這個年代,沒有日曆,不過具估算,現在應該是11月底了,李明峰來到這個年代快一年了。

一年來,李明峰逐漸的適應了清末的生活,比如,晚上沒有燈光,沒有電視,現在李明峰已經對這種缺乏娛樂的生活沒那麼反感了。

現在的李明峰已經逐漸愛上了這種生活,在現代,想要見到沙場戰陣,那是不可能的。三河一戰,讓李明峰見識了戰爭的殘酷,也讓他愛上了這種運籌帷幄的感覺。

現在,李明峰感覺自己就像玩電腦遊戲,如今自己手下的初始兵力就是城牆下的這些洋槍隊,他需要擴大隊伍,佔領地盤。不過和遊戲最大的區別就是,其他的勢力領袖並不是NPC,而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智慧羣的傑出人物。

此時自己是個小蝦米,和那些大人物差的太遠,假如在三河是曾國藩要逃命,陳玉成早就該大軍狂追,徹底剿滅了。假如韋志俊沒有反意,那這池州城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了。

能活到今天,應該說並非是李明峰智慧夠高,而是運氣夠好。

李明峰暗自打定注意,以後一定要穩重穩重再穩重,要注意情報,注意保全自己。如果今天得知這座城池擁有的兵力比自己十倍都多,那自己肯定帶兵跑路。幸虧遇見長毛內訌,否則用句老話來說,那就是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忌日了。

“李大人,韋將軍請您進去。”一個太平軍將領出來叫李明峰。

剛進房間,李明峰就看到黃文金、劉官方、古隆賢、賴文鴻四個人被捆了起來。韋志俊說道:“李大人,這四個人死不歸順,今日我便將他們交由您來處置。”

李明峰心中暗自計算得失,韋志俊麾下將士,並非鐵板一塊,就連心腹將領也有四人不肯投降,更遑論普通士卒了。如果強制他們投降,恐怕日後也是個隱患。不如講明利害,任他們來去自由,這樣隊伍的忠誠度也會高一些。

“韋將軍若聽我一言,便將四位將軍放走,任由他們來去”李明峰說到。

“爲何?”韋志俊和其餘衆將都十分驚訝。

李明峰嘆了口氣,做哀傷狀:“韋將軍,這四位將軍能將自己的心意當面說出,那便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也是信任韋將軍的緣故。明峰雖然做着朝廷的官,但見到衆位之後,立刻就有惺惺相惜之感,衆位都是好漢,如果因爲立場問題而導致兄弟相殘,明峰也不忍見。”

衆人聽了此話,雙目中都隱含淚光,這些人都是生死之交,如果要他們互相殘殺,還真是不忍心動手。不過,此時選擇陣營,或者投降清廷,或者效忠天國,那是水火不容的事情,韋志俊想不殺四人,可是又怕清廷疑心自己不忠,想要殺,卻又憶起昔日的情意,猶豫不決,所以才問李明峰該如何辦。

“如果不殺,如何能取得朝廷信任?在下投清,就是因爲天王猜忌,楊輔清謀害,如果投降了朝廷,朝廷也猜忌在下,那可如何是好?”韋志俊皺着眉頭問到。

李明峰心中暗自琢磨該如何把話說圓,因爲他從一開始也沒想把這支軍隊送到清朝。這麼多百戰精兵,這麼多優秀將領,如今肯投降自己,要是再把隊伍交到朝廷,那可不是老李的作風。可是讓人家堂堂的太平天國五方重將之一,統帥十萬大軍的人物在自己麾下效命,那這個事就難辦了許多。

“韋將軍可想過即使朝廷信任將軍,那又將會如何處置將軍帶去的衆將?”李明峰問到。

韋志俊嘆了口氣說到:“哎我們畢竟是長毛,朝廷必定對我們有所防備。讓我們大部分軍人卸甲歸田,小部分人繼續爲清軍效命這是最好的出路。弄不好,可能就是大部分人遣散,小部分也打散了歸入清軍各營。我等衆將,有賞,最高不過能封參將一級,若是怪罪我等昔日殺戮清軍將士,我等能混個平頭百姓平安過一生便是福分了。”

李明峰沒想到韋志俊估計到自己的未來處境如此惡劣還肯投降,看來洪秀全和楊輔清給韋志俊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韋將軍想必是沒聽過我這支洋槍隊?”李明峰問到。

韋志俊尷尬的笑了笑說到:“在下確實孤陋寡聞,竟不知道清軍中有如此強悍之軍。”

李明峰聽了這話,也不禁老臉微紅,說到:‘韋將軍別笑話明峰了,我這就是個雜牌軍罷了,哪裡強悍。”

“李大夫客氣了,三河一戰,名震天下的湘軍第一猛將李續賓都被圍殺,而大人的洋槍隊能從十萬太平軍中殺出,還能成功渡河,這等戰功,天下少有。”韋志俊還不曉得李明峰是因爲李續賓的‘殿後’才跑出來的,還以爲他是憑精銳戰力殺出來的呢。

李明峰不好意思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連忙說到:“我這洋槍隊之所以戰力頗強,是因爲裝備了西洋武器。”

“西洋武器我也見識過,確實厲害,不過洋人不肯賣給我等,天王也瞧不上蠻夷的東西,所以我軍並未裝備。在下聽說就是朝廷也買不到洋人火器,沒想到李大人竟然能全軍裝備,果實清軍精銳啊”看來韋志俊等太平將領也逐漸開始重視西洋火器了。

“洋槍隊並非什麼清軍精銳,明峰實話實說,咸豐皇帝還調不動我的洋槍隊”李明峰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啊?”這話剛說完,韋志俊和衆將都驚訝萬分,面面相覷。

聽這話,李明峰竟然不是清廷的將領,那自己這方苦口婆心的說了半天還有什麼用?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這支軍隊不隸屬於清廷,也不隸屬於天國,這怎麼可能?

第325章 內亂第204章 圍殺第78章 北上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1章 夜宴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94章 葉海亞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236章 太陽城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23章 廣州富商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53章 夜談(上)第5章 兵進廣州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33章 再會二相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44章 蒙時雍第143章 乾清宮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96章 挑撥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66章 翻臉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66章 翻臉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122章 追擊第251章 女營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23章 落難第27章 龔半倫第23章 廣州富商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96章 挑撥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48章 赴死第139章 覆滅第114章 鴉片館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82章 長春園第252章 擒獲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3章 再遇敲詐第48章 赴死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92章 埃米爾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49章 遇刺第86章 通州之戰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21章 醇郡王
第325章 內亂第204章 圍殺第78章 北上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248章 洪氏諸王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1章 夜宴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294章 葉海亞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236章 太陽城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23章 廣州富商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53章 夜談(上)第5章 兵進廣州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33章 再會二相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44章 蒙時雍第143章 乾清宮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96章 挑撥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66章 翻臉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66章 翻臉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122章 追擊第251章 女營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23章 落難第27章 龔半倫第23章 廣州富商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96章 挑撥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48章 赴死第139章 覆滅第114章 鴉片館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82章 長春園第252章 擒獲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3章 再遇敲詐第48章 赴死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92章 埃米爾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49章 遇刺第86章 通州之戰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21章 醇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