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正門外的太學生們,等回了他們送進宮的四位代表,四人帶回了官家的旨意。
學生們將四個人分別圍住,聽他們大聲講述着在朝堂上的所見所聞。
這些人都是每天專注於讀書的人,又值青春年少,記憶力遠超常人。
所以他們複述朝堂上發生的事情,把朝堂上雙方的談話說了個八九不離十,諸般細節,歷歷在目。
原本聽到皇帝沒有當場響應民意做出裁斷,太學生們還心有不甘,但是聽說促使官家做出這一決定的是楊沅時,大多數學生激憤的心情便平息了下來。
不管是做爲三元及第的狀元,還是自入仕以來所做種種,楊沅都已是這些學生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英雄,是他們的偶像。
而且,今日這般舉動的促成,楊沅也是關鍵。
如果不是他迅速破獲了樞密院夾壁牆藏屍案,如果不是他憤慨於大理寺的不公判決,堅決與之抗衡,又怎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
況且,今天朝堂之上,楊狀元顯然也是完全站在他們這一邊兒的。
所以,楊狀元既然這麼說、這麼做,雖然大家不理解,卻還是覺得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利用思維相對簡單、而且很容易熱血上頭的學生來做一些事,通常都會成爲一柄雙刃劍。
他們有滿腔的熱血,有正義感、有責任感,但是哪怕他們通古博今、學富五車,在閱歷、經驗和沉穩上,卻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
這樣,他們的行爲就很容易失控。
所以,別人很難能夠成功利用他們的力量,因爲這把火點起來容易,卻很難在需要的時候再把它平息下去。
可楊沅是個例外。
人羣中,樊江聽說最後關頭是楊沅出面,將他們只要一豉作氣,就能促使天子下旨的局面緩和下來,雖然不解其意,卻也堅信楊沅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自己只是過於愚鈍,難解其中道理罷了。
於是,樊江馬上也出面勸說大家隱忍,官家既然說盡快做出決斷,那麼大家就安心等候天子下旨好了。
因爲一句“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樊江現如今在學子中也是聲望甚高的儒士。
他的許多金句已經被學子們牢牢記在心上,既然做爲自己陣營的一員,他也是這麼認爲,那就很有說服力了。
這般情況下,雖然還有少數學生亢奮過頭,總想幹點什麼,但大多數人都已決定回去等候消息,他們也就翻不起什麼風浪了。
衆人準備散去的時候,太學、武學、國子監的教授、學官們,騎驢的、坐轎的,先後趕了來,一個個氣急敗壞的。
待見伏闕上書已然結束,天子並沒有龍顏大怒,學生們也正要返回學府,他們又不禁轉怒爲喜,連忙對各自學府的學生誇耀慰勉一番,然後便哄着他們趕緊回去。
……
朝會結束了,百官紛紛退出金殿。
鵝王趙璩心裡說不出的難受,那種感覺,就像今年秋上,他剛剛納了一個年輕貌美的高麗婢時一樣。
當時,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嚐個鮮,攜美登榻,一番鏖戰,正要攀上極樂之巔,他那年僅四歲的三兒子趙師淪,突然就跑進來了他的臥室。
臨門一腳被打斷了,害得趙璩不上不下的,說不出的難受。
此時的情形,何其相似。
“子嶽,你站住!”
楊沅還沒走到金水橋,就被趙璩追上來喊住了。
“子嶽,你是怎麼回事,我們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呀!只要大家再加把勁兒,本王順勢敲個邊鼓,官家就能一言而定,爲何你要勸阻官家,容後再定呢?”
楊沅微笑着向他施了一禮,道:“大王,我等君臣所爲,都是爲了大宋的江山社稷,不是爲了個人的快意恩仇。
如果趁着衆大臣措手不及,倉促通過新制,我們固然達到了目的,可是他們回頭想來,必然心有不甘,到時或再上書反對,或者陽奉陰違,遺患豈不無窮?
如今他們的氣焰已經被打擊下去,而且對士大夫犯法也可以優容……,不,不是優容,那是包庇,本就名不正言不順。
他們所謂的祖制,也被這些精於考據的太學生們駁得體無完膚。這個時候,他們心虛的很,再想反駁,理不直氣不壯,節外生枝的可能並不大。
到那時,官家再做出公斷,以《皇宋刑統》對我大宋四民一視同仁,便能叫他們心服口服。於國、於君、於民,於新制的推行豈不更好?”
“嗯……我是個急性子,恨不得今日事,今日了……”
趙璩揮了揮袖子,對於楊沅的考慮,他是有些不以爲然的。
不過事已至此,再說什麼也沒有用了,便點點頭道:“那就先這樣吧,我去尋皇兄商議一下。”
楊沅道:“好,這‘不殺(枉法)士大夫’的所謂祖制,終究還要官家斟酌,最終決斷。
如今大勢,下官倒是可以借用一下,下官先回都察院,啓動都察院的督察並參與斷案之權,趁熱打鐵,敦促大理寺做出一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的公正裁決!”
……
楊沅乘車離開皇宮,沿御道行不多遠,路邊便有人喊:“司公。”
楊沅聽到聲音,便知是樊江在等他,便揚聲道:“上來。”
車子停了一下,轎簾一掀,離開學子隊伍後,便滿腹疑惑地候在路邊的樊江登上了車。
楊沅向側邊指了指,讓他坐下,不等他問,便笑道:“你是在疑惑,即將大功告成之際,我爲何突然勒馬?”
樊江拱手道:“正是,學生知道司公必有深意,只是學生愚鈍,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想請司公解惑。只是其中緣由若不便讓學生知道,學生也是不敢動問的。”
楊沅搖頭道:“我原本是打算一鼓作氣,鼎定大局的。只是忽然想到一件事頗爲不妥,這個原因,對你倒是不必瞞着……”
楊沅的真正理由,對趙璩是不方便說的。
不是他不信任趙璩,而是由於趙璩特殊的身份和立場,有些話不適合說給他聽。
但樊江,他就不必有此顧慮了。
而且,接下來他還要靠樊江去做一些事情,若是樊江知道他的顧慮所在,做事也能更好的拿捏分寸。
車輪轆轆,漸漸駛入一片喧囂之中,已經進入御道的鬧市區了。
楊沅道:“你可記得,上一個伏闕上書的人是誰?”
樊江微微一愣,想了一想,回答道:“太學生陳東?”
楊沅點了點頭,道:“不錯,本官原定的計劃,琢磨了所有人該有的立場和反應,唯獨少算了一人。金殿之上,我突然想起了曾經伏闕上書的陳東,這才臨時改變了計劃。”
樊江訥訥地道:“司公,學生……還是不太明白。”
楊沅搖搖頭,道:“陳東和結局如何?”
樊江恍然,這才明白楊沅在忌諱什麼,但他不以爲然,他們怎麼能和陳東相比呢?
樊江道:“司公,陳東是因爲上書請求天子復李綱官職,罷黜黃潛善、汪伯彥兩個庸官,並且一力主戰。
如此種種,有悖於高宗皇帝的心意,因而才遭致殺身之禍。可我們請求撤銷對於士大夫違法的優容特權,這對皇帝也是有利的呀。”
楊沅搖頭道:“李綱是臣,黃汪二人也是臣,用誰不用誰,也都是臣。黃汪二臣又不是高宗皇帝的心頭好,陳東上書言事,指斥二臣之非,高宗又何必動怒殺人?
戰是國策,和也是國策。是戰是和,全看天子權衡利害,以及對於自己所掌握的力量的強弱的評估。
即便官家認爲自己不具備一戰之力,卻也清楚上書言事的陳東,完全是因爲忠君愛國之心,縱然他的上書不合自己的心意,又何必爲此殺他,惹得一身騷?”
“這……”
“陳東先後六次,領數百上千的太學生,裹挾數萬百姓伏闕上書,他請復李綱官職,請誅六賊,在遭到拒絕後,激憤的民衆還曾打死宮門外十幾個太監,砍了他們的人頭,提頭宣講,慷慨激昂。
李綱最終被複職了,六賊也陸續被懲辦了,陳東呢,不僅依舊是太學生,而且還加授了迪功郎、賜了他同進士出身,又賜大宅一座,結果很圓滿對吧?
可是,他第六次伏闕上書時,只是爲再次被罷官的李綱鳴不平,其言其行,比起前五次鬧出的動靜要小的多了,怎麼就會被殺了呢?”
樊江皺起了眉頭。
楊沅道:“我想了想,換作是我,我也要殺!”
樊江大驚,愕然看向楊沅。
楊沅道:“都察院中有監察御史蕭毅然,盧承澤,皆爲本官下屬。本官決定重用盧承澤,伱和王燁然覺得本官所用非人。
於是,你們帶人圍了我的府邸,打死我家門子,逼我重用蕭御史,只因你認爲蕭御史一貫擁戴本官,用他對本官來說纔是最好的結果。你覺得,本官該如何待你?”
“這……”
樊江忽然便渾身燥熱起來。
楊沅道:“本官知道你不懼生死,全是爲了本官好。於是,捏着鼻子認了,遂了你的心意。
又過幾年,本官決定棄文就武,接受軍職。可你覺得本朝崇文,從軍不是好前程,於是又領了一羣人,再度圍了我的宅子,逼我就範,你覺得本官又該如何對你?”
樊江額頭已經沁出了涔涔冷汗。
楊沅嘆息道:“有悖上意,並不是陳東被殺的理由。就算他每次伏闕上書,全都合乎天子的心意,他也一樣要死!”
“朝廷大員的任免,怎麼可以任由他裹挾民意,逼迫天子就範呢?你今天可以脅迫天子從了你這件事,明天是不是就可以脅迫天子從了你另一件事?
當李綱復職不是來自於天子之意,而是因爲受到了一些人的裹挾,他的二次免職就已無可避免了。
所以,陳東看似挽救了李綱的仕途,實則是斷送了李綱真正起復的可能。所以李綱復職爲相僅兩個月,便再次遭到了貶謫。
所以,當陳東第六次伏闕上書的時候,高宗皇帝已經忍無可忍。所以,陳東那一次的事由明明比前五次要輕微的多,但他還是死了。”
楊沅盯着樊江的眼睛道:“恩,當自上出。”
楊沅的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樊江的心裡,此後一生,他再未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