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

此次朝議的主題自然是平定天下的大略問題。是優先平定北方還是南方,平定河南之東的瓦崗軍還是關中的李淵集團擺在了衆人面前。

對於第一個問題,包括楊廣從江都帶回的一些大臣百官在內,殿下幾乎所有官員都沒有異議,自然是要先北後南的次序來。北方平定,南方傳檄而降是水到渠成的事。甚至在南方僅僅依靠江都總管府之力就可能平定江表的林士弘集團和荊州的蕭銑集團。

衆臣的爭論都集中在第二點上,如今北方雖說有大小上十路反王。但真正對大隋朝構成威脅的卻只有東邊的瓦崗軍和西邊已入關隴的晉陽李淵部。

楊廣如果只從純戰略的角度考慮,當然是先擊敗剿滅瓦崗軍合適,因爲剿滅瓦崗軍就可以奪回洛口糧倉,打通通濟渠,連貫江都,非常容易獲得天興城的系統支持。船隻一週就能從江都城直接駛入洛陽城,而不用走上千裡的“淮汝水道”再轉運百餘里的陸路。

但是楊廣沒有忘記此行回來的目的,那些驍果軍將士已經數年未入家門了,他們太想念關隴老家,若是先打瓦崗軍,至少需要一年半載才能平定,甚至數年之久都有可能,這顯然就違背了他此次北返還京的初衷。

想到這,楊廣喝止了衆臣的爭論,斬釘截鐵的說道:“朕意已決,先平定關隴,再行剿滅瓦崗。”衆人見楊廣已做好出決定,都默然無語,殿下已是寂靜一片。

此時,一個鬚髮皓白的老者卻從行列中站了出來,楊廣定睛一看,原來是檢校侍中裴矩。

裴矩拱手將奏板立起說道:“既然聖上已然決心先行平定關隴。那老臣有一事要稟明聖上。”

楊廣和顏悅色的說道:“裴侍中有何言諫,只管說來。”

“陛下,其實朝廷平定那李淵之叛並不一定要用刀兵。李淵自太原晉陽起兵,到入主關中,扶持僞帝楊侑爲帝確乃反叛之實。但畢竟他自始至終未敢公然改旗易幟,反叛大隋朝廷,並且依舊遙拜聖上爲太上皇。所以這其中還留有餘地。”

楊廣點點頭說:“裴侍中是要朕先給李淵一紙詔書嗎?實際上,朕離開江都之前,一些臣子也這樣給朕建議過。”

裴矩繼續滔滔不絕的說了下去:“不錯,臣正是此意。但不一定能叫李淵投降。他既然已經邁出那一步,想必他不會因爲一紙詔書就讓輕易完全重新臣服於陛下。我們能把他嚇退出關隴就算是功成一件。”

楊廣心想:【若能不用什麼傷亡就將李淵趕出關隴也不錯,至少能了結驍果禁衛的心願,而後我再平定瓦崗軍,最後再掃滅周邊各路反賊也是條合理方略】於是他連忙向裴矩問道:“那就請裴侍中將你的方略仔細說予朕聽。”

裴矩回道:“據臣所知,那李淵在去年七月西渡黃河之時僅有兵力三萬,到十一月才完全佔領西京大興城,距今僅僅半年不到。因此不算各郡縣守軍,他所實際能動用征戰的兵力不會比三萬更多。

而他之所以能控制整個關中,甚至梁州巴蜀的地方官員也聽命於他。不是因爲他的武力,而是因爲當初聖上遠在江都,他能依仗西京關中之地利,挾皇孫以令諸侯耳。而如今聖上已經安然返京,再次坐鎮於這天下中樞之地,他的這些優勢已然喪盡。

如今陛下可以先下詔書給梁州巴蜀以及非李淵親自掌控的關中諸郡官員,赦免他們的罪過,令他們重新歸順聽命於東都朝廷,先去掉李淵的氣勢。而後,我東都兵出潼關壓境形成威逼之勢,此時再下一道詔書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

楊廣耐心聽完裴矩如此一大篇宏論,方纔說道:“此計略甚好,那朕就看在親戚的份上給李淵這一個機會。若在我大軍壓境之時,他還是不思悔改,我大隋雄師自會順勢奪取西京,剿滅李氏,誅其三族!”

他說這些話時,炯炯眼神卻從羣臣面孔上掃過。楊廣假設這殿下有與李淵互通耳目之人,這些話自然是他有意說給殿下羣臣聽的。

說罷,他對身邊的長秋監劉文山使了個眼色。劉文山扯起嗓子唱道:“退朝!”

……

一騎騎御使懷揣着詔書策馬陸續飛出洛陽城西門和南門。他們有的身着便衣,有的身着鮮明官服。身着便衣的是前往關中各郡縣或梁州西北部各郡縣傳詔。身着鮮明官服的則是從汝水河谷南下再西進南陽,過漢水入梁州巴蜀傳詔。他們每個人的旅途都是千里迢迢,兇險無比。爲此楊廣承諾他們完成使命後都會被封爵。

幾乎同一時間,在汝南爆發了一場規模不大卻驚動楊廣的戰役。瓦崗軍大將秦瓊秦書寶帶着大軍已經抵達汝南。此時的汝南縣城已換防爲由淮南調來的三千隋軍兵士,面對一萬瓦崗精兵,絕難持久抵抗。幸而有維京快船日常來往汝陽與汝南之間,迅速將此情報飛報給東都。

秦瓊並不知道數日前王伯當慘敗於汝州的消息。他還是依照計劃,從汝水入淮口起,沿河搜索瓦崗衆將想象中的,戰船停泊,糧草堆積轉運的場所。其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

秦瓊不甘心白來這一趟,轉而將進攻目標定爲附近已被隋軍佔領的汝南縣城。秦瓊也曾是隋朝武官,在去年大業十三年四月,隨自己的上官裴仁基投了李密開始反隋。屬於瓦崗軍衆將中少有的官宦出身。

他認識到,當下如果楊廣無論是否僥倖安全返回東都。都必須佔領汝南全境,這樣才能完全阻絕江都與東都的聯繫,才能讓隋朝的統治碎片化,徹底瓦解隋朝的統治根基。

秦瓊對汝南縣城觀察多時,發現此城城防嚴密,城牆高大,沒有大型攻城器械絕難以攻下。隧做出長期圍攻的打算,令兵士們在汝南縣城旁安營紮寨,構築營壘,打造攻城器具。同時派快馬向滎陽李密去信,說明了自己想法,並請求給予輜重補給。

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六章 卻月陣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四十章 韃盡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
第八章 揚子江水戰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六章 卻月陣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七章 柔福帝姬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章 毒計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三十四章 金墉城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三十章 京城保衛戰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八章 男女大防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十九章 稠桑塬函穀道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七章 兵入關中第三十二章 進退不得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七章 又一座小城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四十三章 河北戰場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四十章 韃盡第四十七章 重騎衝鋒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第二十六章 火槍之威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第二十三章 行走的城堡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三十四章 攤牌第三十二章 廣陵之圍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四十一章 初定關中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十九章 金山銀山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五章 隔代對射第六十二章 圖謀巴蜀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二十九章 帝姬與傳國玉璽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二十章 援助劉表第三十九章 設幕立僚第六十七章 環狀營壘第三十八章 連夜築壘第五十章 軍中紅顏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八章 上雒戰李蒙第八十四章 飛奪洛陽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十一章 圍攻相府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