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農曆正月初八,盛夏的長篇小說完成了。
這篇小說的初稿原本有三十多萬,盛夏刪刪改改只剩下二十五萬字,前後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總算是寫出來了。
這篇小說相當於是當年那個話劇劇本的擴寫版本,樑雲鳳和黎韶華得知盛夏在籌備這麼一篇小說,一直都很關注。
盛夏寫好了初稿之後,樑雲鳳和黎韶華看過並給出了她們的意見和建議。
看着厚厚一疊紙張,盛夏莫名地有些鼻酸,眼眶也跟着紅了。
賀建軍從外頭回來,見她眼眶紅紅的,頓時着急了:“媳婦,你這是咋了?”
“沒事,真沒事。”盛夏連忙抹了抹臉,“我的小說寫好了,我有點感慨罷了。”
賀建軍確定她不是說謊之後,哭笑不得道:“媳婦,你又不是隻寫這一部小說。”
未來的日子還長着呢,他媳婦還能再寫幾十年的書,哪至於爲了一本書掉眼淚?
盛夏沒說什麼,她的心情說出來,賀建軍也沒法理解。
在黎韶華的幫助下,盛夏的小說送到了首都出版社的總編黃健的辦公桌前,他正忙着看文件。
助理見他在忙,啥也沒說只將稿子放在桌上就走了,他沒怎麼放在心上。
陰差陽錯之下,黃健過了一週都沒看到盛夏的稿子,直到黎韶華等不及了親自給他打電話詢問,他才知道有這麼一份稿子的存在。
距離下班不到半個鍾了,黃健心想着看個開頭幾萬字應該是花不了多少時間,找出了那份被壓在底下的稿子,認真看起來。
剛開始看的時候,黃健只覺得這作者的文風很合他的口味,娓娓道來型的。再一看文筆,簡潔明瞭,行文自成風格,用詞用語很是精準老辣。
第一印象很重要。黃健對這部小說的第一印象挺好,繼續往下看,這一看就看了幾個鐘頭,短短的幾萬字開頭愣是看了三遍。
黃健看了盛夏留下來的聯繫方式,暗暗記在心頭,想了想給黎韶華打了電話過去。
他開口就說:“老黎啊,你這個學生很不錯啊。她這部長篇小說寫得非常好,我打算明天去找她,跟她商量一下出版的事情。”
黎韶華誇他有眼光,還跟他約定好了時間,一道過去找盛夏。
投出去的稿子一個星期沒得到回覆,盛夏難免有些失望,她正準備給第二個出版社投稿。
黎韶華和黃健一道上門來了。
黃健誠懇地向盛夏表達了歉意,並且表明了他對這部小說很看好,希望能將它簽下來。
盛夏沒有立刻答應下來,她出過書,對出版的流程很清楚。
一本書從審稿到發行要經過好幾個步驟,沒黃健說得那麼輕鬆。
盛夏看黃健對她的小說很看好,毫不猶豫把餘下的稿子拿出來,讓黃健先看了再做決定。
她一向謹慎,總歸是讓黃健看過了全文,纔好做決定。
萬一,黃健回去看了後文不滿意,豈不是浪費時間?
黃健心裡樂得如此,接過稿子認真看起來。
黎韶華在一旁看得眼饞,問盛夏有沒有多出來的稿子,也給她拿一份看。
盛夏還真有,畢竟等了一週沒等來消息,她索性又抄寫了一份,準備拿去其他出版社看看。
幾十萬字的稿子,黎韶華和黃健看了大半天,午飯也在盛夏家解決了。
下午三點多,黃健看完了整部小說,他心裡有了成算,說話也不再像早上那樣含糊,直奔主題。
黃健非常看好盛夏的這部長篇小說,同盛夏商量得差不多了,不再久留,返回出版社。
因着黃健是出版社的總編,有他拍案,流程走得很快。
兩天後通知盛夏到出版社去簽訂出版合同,商定支付稿酬的方式。
接下來的事情跟盛夏沒多大關係了,她只需要等着,等到圖書上市。
一本書籍從簽訂出版合同,再到上市,至少要三個月。
盛夏在這三個月裡,以在雜誌上連載的形式,又寫了一冊《冒險童話故事集》。
時隔兩年多又出新的一冊書,可把書粉們樂壞了。
書粉們的信件如同雪花般投遞到出版社,要求他們儘快出書,想要買回家收藏。
接到編輯的出版通知,盛夏有點懵,她以爲隔了這麼長時間沒寫,書粉們都放棄等待了。
盛夏到了出版社,負責她的責編抱了一疊信件過來,笑吟吟道:“盛夏,這些信全都是你的書粉寫給你的。”
看着半尺高的信件,盛夏默默無言。
責編看她不吱聲,調侃道:“盛夏,你被書粉們的熱情嚇到了麼?”
“英子姐,你別笑話我了。”盛夏告饒,“英子姐,得虧你沒把我的聯繫方式公佈出去,不然我豈不得天天收信件?”
兩人說笑了幾句,責編英子說道:“盛夏,我先跟你說一聲,書號申請沒過幾天就能下來了,要不了一個月就能出版了。”
雜誌賣得好,讀者的反響很不錯,很多讀者都是盛夏的書粉,每期不落地買雜誌。
責編英子跟上頭的主編反映了這事兒,早在一個月前便做好了要出版的準備,只是盛夏的稿子沒寫完,她就忍着沒說。
《冒險童話故事集》比盛夏之前那本長篇小說提前上市,首印一萬冊,沒幾天就銷售一空。
責編英子給盛夏打電話分享喜悅,並告知她出版社決定追加兩萬冊。
《冒險童話故事集》出版非常順利,銷量也很不錯。
按理說,盛夏應該很高興,但她卻愁眉不展。
黃健之前跟盛夏說了三個月之內那部長篇小說就能印書成冊,投放到市場上。
現如今四個月過去了,盛夏遲遲沒聽到動靜,又不好麻煩黎韶華,只得耐心等着。
這天,家裡的電話響了,盛夏接了電話,是黃健打來的。
“盛夏,我是首都出版社的總編黃健。是這樣的,我們遲遲定不下這部小說的名字,你有空的話,來出版社一趟吧。我們商量一下。”
到了出版社,盛夏才知道這部長篇小說爲何遲遲沒有印刷成書,原來是因爲黃健對盛夏之前起的書名以及幾個編輯提交的書名都不滿意。
出版社的編輯們開了幾個星期的會,都沒能想出一個讓黃健滿意的書名,只得找盛夏這個原作者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