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 天若有志(上)

墨聖最後的神念中告誡,得其傳承者,除了神念所留下的種種體悟外,尚有墨聖早年所制的一些法器,還有一些法器胚胎。

傳承者若爲人族,當以畢生所學庇佑族羣,但不可支持侵略,可在人族受到異族侵伐時挺身而出,此乃非攻。

傳承者若爲妖族,墨聖則要求對人妖之爭兩不相助,對人妖兩族不分貴賤高低,此乃兼愛與尚賢。

諸如此類,還有一些墨聖對人族如何治理以及發展的思想,正好與孔璋在大楚藏書處看到的墨聖思想紀錄有相近之處。

不過這些都不被他放在心上,對他來說,墨聖這些政治主張,道德思想就像放屁一樣。

孔璋是個完全的利己主義者,不論是道門也好,還是以異端的身份存在多年的魔道邪宗也罷,已經衰落的儒道也罷,又或是墨聖,孔璋都只對他們的法訣功法,如何修煉有興趣,而對於這些宗門所講的什麼共利、大同、兼愛毫無興趣。

如果反倒有點接受的倒是魔道邪宗中那種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的思想,比如大楚藏書中曾經記載玄門中有一位先賢,被如今的魔道邪宗尊崇爲聖極宗的始祖,便曾經留下“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爲”,頗得孔璋贊同。

但墨聖在其後還提到了“天志明鬼”,告誡傳人,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興利除害,對於那些強大而未知的事物應該謹慎對待,不可盡信,亦不可全信。

孔璋對於天志明鬼的理解,第一眼嗤之以鼻,感覺自己就像是幼時逃出金風玉露樓,躲到茶館聽說書先生說書時,某某人得到劍仙傳授,臨別時劍仙囑咐不可用來行惡,否則必遭天譴和因果報應。

當年孔璋在茶館中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最感興趣的不是會不會遭天譴,而是如何得到劍仙傳授。[?]

自從他真正知道姐姐爲了他而屈居在什麼樣的地方後,他就再也不信報應二字。

而今他的成就,又豈止是劍仙。

但若與墨聖相比,卻又差得太遠。

但是比他強大得太多的墨聖卻特地在最後的神念中留下天志明鬼之言,若此等話單純是墨聖爲了擴大自己在人族中的影響,是愚民之言也就罷了。

可是墨聖在這最後的神念中卻又告誡自己,這最後的神念是墨聖對自己衣鉢傳承所暗暗伏下的一步棋,每一分神念所傳達的東西何等寶貴,豈會隨隨便便,更不可能將自己隔世的傳人當成傻子愚弄。

對於孔璋這種人來說,他寧可相信墨聖最後神念中的每句話都有他的含義和希望。

那麼天志明鬼中蘊藏了墨聖的什麼企圖?或者說他想隱晦的告誡自己的傳承者什麼?

孔璋在這無人的荒島上整整想了三天,終於有所明悟。

他緩緩望向天空,雙眸所見無邊無際。

墨聖的天志明鬼之說若對修真界之外的人族來說,不過是其學說的一部份,旨在要人們有所敬畏,相信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相信有強大的未知存在,這樣才能約束自己的行爲,不至於肆無忌憚。

但特地在神念中再次強調,卻定然是有所指。

天若有志,天若有志!

天若有志,豈非天劫?

孔璋悸然而動,從地上一躍而起。

墨聖行將隕落,留下部份傳承,這是因爲諸聖也免不了有私,希望自己一生的道統能有傳承。

但當時明明還有禽滑離這個弟子在,墨聖爲何還要偏偏多此一舉?

除非他早就料到禽滑離遲早也要步上他的後塵,而禽滑離也多半是知道這一點,纔會構建萬象宮,並且在最後劫數關頭,寧可以己身引開劫數,而留下萬象宮這一線機緣,以待墨聖一脈能繼續傳承下去。

天若有志,何其可怕?

天若有志,何其可怖?

對於天劫的認知,孔璋一直以來都認爲這是修煉途中天道法則生出的感應,從而降下的考驗。

雖是劫數,但若能渡過,莫嘗不是機緣。

但天若有志呢?

天若有志,便等若爲人。

凡人者,莫不有私心,聖賢如墨聖,如孔聖,如道門諸祖,玄門諸聖,甚至開創佛宗的龍樹龍華,都不能免俗。

以己度人也罷,孔璋從來不相信人能做到完全的大公無私。

那麼墨聖最後神念中特意再提到天志明鬼,未嘗不是提醒得到自己傳承者不可得意忘形。

能得諸聖傳承者,莫不是有大機緣者,孔璋只是得了部份好處,若按墨聖、禽滑禽的算計,尚有萬象宮諸多法器爲輔,尚有天工造物書這些遺留給他,日後開宗立派,再現墨者風光一點都不奇怪。

但是墨聖想必卻擔心因此而再觸怒天道?

天若有志,前有墨聖、禽滑離的隕落,後來者就算得了傳承,能重新開宗立派,甚至成聖成王,又如何是天道大勢的對手?

如果是這樣,那麼墨聖最後神念便隱隱能說得通了。

墨聖隕落前便預料到了自己和其弟子將要隕落,故留下這一步棋與天道大勢繼續下下去。

他所傳承的這一切固然是不甘心自己畢生的心血化爲烏有,但同時他也不希望給傳承者誤解,以爲得了他的傳承便肆無忌憚。

就算能成聖,頭上尚有天道大勢。

但是天道降下種種天劫到底是爲了什麼?這卻是孔璋百思不得其解之處。

若說私心,總有立場,但當初玄門先聖的各種學說,幾乎已經囊括了世間的種種思想,難道竟然沒有一種是合乎天道的?

這天道大勢到底是什麼?

孔璋迷惑不解,但他卻幾乎可以肯定,墨聖是既擔心,所以提醒,但又不便明說,或許是以爲若直說了,對傳承者有害無益。

但到底是因爲明說了,天道便會察覺,便會將墨聖一脈徹底毀滅,還是擔心若說得太明,傳承者會徹底喪失與天道大勢對抗的決心?

不合於天必亡,若人知道自己明日必死,會如何?

就孔璋所知,恐怕大多數人會恐懼,會崩潰,會盡情的瘋狂享樂,甚至作出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一些事,稍有理智的則可能會去完成一些自己平時沒有勇氣做的事。

凡人有生必有死,但對於修士來說,修煉首先的好處是對長生的不斷追求,人族也罷,妖族也好,在修煉的過程中,從感應、煉氣,到真人,再至天人,最後成就聖階,便可接近不朽,更具有強大到難以想象的力量,甚至足以毀滅衆生。

然而卻有天劫如時刻懸掛在修士頭上的一柄利劍,一旦斬下,這一切便化爲烏有。

這一刻,孔璋想起在天劫雷光中高吟長歌,奮而問天的素玄機,想起在星界祭祀中身亡的黑光道尊。

那御盡萬法根源智經說不定與天道大勢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隱晦關係,所以纔會如此神秘,又如此深不可測,連黑光道尊那種天人境修士都不堪一擊。

他再望向天空的眼眸中便有了敬畏之色,口中低吟道:“天地不仁,何爲芻狗?”

他的身子微微的顫動起來,眼神卻慢慢變得兇狠,與敬畏交織在一起。

若此時孔幽在,會發現這般眼神與當初她帶着孔璋留在金風玉露樓中,最初孔璋屢被茶壺哥欺負時的眼神一模一樣。

他的心中所想是墨聖思想中的最後一個主張,墨聖思想對他來說是所託非人,因爲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唯一可能有些例外的只是對自己的姐姐。

但這最後的一個主張卻是甚得孔璋之心,那就是非命,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與孔璋突破命魂境界時所悟何其相似!

所以天道大勢哪怕再強大,再不可逆,再令人敬畏,但如果執意要老子孔璋亡,那說不得也只有鬥上一鬥,逆上一逆了。

天若有志,何其怖!

但天若有志,便爲人。

若是與人鬥,孔璋何曾懼過?

墨聖借自己下棋也好,天道大勢操縱棋局也罷,但自己既然入局,便從來沒有隻甘心當一顆棋子的意思。

孔璋長長的吐出一口氣,頭上的天空已經漆黑如墨,他這一番思索竟然又是一個晝夜過去了。

遠處幾道如流星般的劍光向這邊掠來,孔璋收拾好心情,萬象宮所得,這幾日所思所悟都是他現在不亞於魔質的秘密,不可泄漏半分。

本身也是互相關聯,因爲在葉孤等人眼中,是一妖族捷足先登入了萬象宮,若是被人知道就是他,還不知道會生出什麼樣的風波來。

那幾道劍光飛至小島附近,立時便發現了孔璋,內中似乎有人識得孔璋,劍光一滯,有人朗聲道:“下面可是蜀山派孔道友?”

孔璋沉穩的拱手道:“正是孔璋,敢問閣下是?”

“在下是無量府門下畢華生,與其他同門奉宗主和牟師兄之令四處搜尋救助同門,因爲聽牟師兄說起過孔道友的形貌,所以纔敢一問。”劍光中的年輕人道。

孔璋微微點頭,那畢華生與另兩道劍光落下,另外兩人卻俱是他的師弟。

第209節 美人兒師傅(下)第258節 鬥法(二十二)第256節 幫手(七)第254節 蜀山會(二)第258節 鬥法(十八)第16節 逃亡(下)第249節 孔夙夙(中)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上)第142節 道門行走(下)第28節 鬥蛇(中)第190節 奪符(上)第102節 議事(上)第11節 上路(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230節 互噬(四)第187節 貝葉靈符(下)第113節 鬥妖魔(五)第13節 得寶(上)第175節 救人(中)第180節 脫身(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一)第115節 攤牌(中)第244節 劫殺(下)第103節 十年(上)第115節 攤牌(中)第118節 首功(下)第132節 論功行賞(下)第36節 結盟(上)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258節 鬥法(五)第92節 交易(下)第203節 風雪(下)第107節 狙殺(中)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下)第258節 鬥法(二)第223節 在路上(中)第76節 延壽丹和御空符(下)第25節 選法(下)第115節 攤牌(中)第170節 故人(下)第160節 天志明鬼(上)第198節 壓力(中)第182節 識破身份(上)第240節 鬥法(上)第33節 宗門獎勵(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五)第223節 在路上(中)第132節 論功行賞(上)第71節 天問(上)第174節 劫殺(下)第198節 壓力(下)第153節 法會(中)第197節 潛入(下)第185節 宮變(上)第56節 下山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91節 討價還價第215節 交易(下)第149節 舊帳(二)第42節 雙修提議第238節 會京師(上)第241節 開始(下)第10節 種魔大*法(上)第42節 雙修提議第45節 窺窳現身第180節 脫身(下)第26節 修煉(下)第72節 原始魔質(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下)第256節 幫手(八)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77節 抉擇(上)第40節 嶺南溫家(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九)第164節 局(中)第119節 內應(中)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230節 互噬(六)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251節 南方(下)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114節 妖魔鬥(中)第29節 外門集市(下)第162節 歸還(下)第78節 趕屍之術(下)第260節 亂乾坤(三)第95節 蜇伏(上)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第47節 海底雙修(下)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四)第192節 天魂(中)第104節 起程(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258節 鬥法(五)第170節 故人(下)第200節 毀器(下)第138節 渡劫(中)第11節 上路(上)第111節 龜蛇之相(下)
第209節 美人兒師傅(下)第258節 鬥法(二十二)第256節 幫手(七)第254節 蜀山會(二)第258節 鬥法(十八)第16節 逃亡(下)第249節 孔夙夙(中)第196節 一雷天下響(上)第142節 道門行走(下)第28節 鬥蛇(中)第190節 奪符(上)第102節 議事(上)第11節 上路(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230節 互噬(四)第187節 貝葉靈符(下)第113節 鬥妖魔(五)第13節 得寶(上)第175節 救人(中)第180節 脫身(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一)第115節 攤牌(中)第244節 劫殺(下)第103節 十年(上)第115節 攤牌(中)第118節 首功(下)第132節 論功行賞(下)第36節 結盟(上)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258節 鬥法(五)第92節 交易(下)第203節 風雪(下)第107節 狙殺(中)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下)第258節 鬥法(二)第223節 在路上(中)第76節 延壽丹和御空符(下)第25節 選法(下)第115節 攤牌(中)第170節 故人(下)第160節 天志明鬼(上)第198節 壓力(中)第182節 識破身份(上)第240節 鬥法(上)第33節 宗門獎勵(上)第191節 人妖之戰(五)第223節 在路上(中)第132節 論功行賞(上)第71節 天問(上)第174節 劫殺(下)第198節 壓力(下)第153節 法會(中)第197節 潛入(下)第185節 宮變(上)第56節 下山第134節 問訊傳法(中)第91節 討價還價第215節 交易(下)第149節 舊帳(二)第42節 雙修提議第238節 會京師(上)第241節 開始(下)第10節 種魔大*法(上)第42節 雙修提議第45節 窺窳現身第180節 脫身(下)第26節 修煉(下)第72節 原始魔質(上)第184節 百仙大會(下)第256節 幫手(八)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77節 抉擇(上)第40節 嶺南溫家(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九)第164節 局(中)第119節 內應(中)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230節 互噬(六)第31節 比武較技(下)第251節 南方(下)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114節 妖魔鬥(中)第29節 外門集市(下)第162節 歸還(下)第78節 趕屍之術(下)第260節 亂乾坤(三)第95節 蜇伏(上)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第47節 海底雙修(下)第110節 雷芒峽之戰(四)第192節 天魂(中)第104節 起程(上)第123節 血陽氣相(上)第258節 鬥法(五)第170節 故人(下)第200節 毀器(下)第138節 渡劫(中)第11節 上路(上)第111節 龜蛇之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