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風起靈州(中)

孔幽以爲王啓年是爲孔璋來見過她而生氣,這一次卻是錯了。

雖然王啓年最不喜道門中人,但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倒不至於到這地步。

只不過人人皆知王啓年反對道門,如果讓人知道他卻有個道門修士的大舅子,他面便不大好過,是以他從不在人前提。

這次他攜家眷來靈州,孔幽本來是有些悶悶不樂的,畢竟靈州哪比得上雲京。

何況依孔幽的想法,王瑞便不用跟來了。

但王啓年卻不同意,擔心兒子不跟在身邊,獨處雲京,沒了自己盯着,被什麼紈絝子弟拐帶壞了,所以卻是堅決要舉家而來。

不過現在王啓年卻着實有些後悔舉家遷來,因爲這一年下來,他知道自己掌握的情況非同小可,早知道不如自己獨自一人前來。

若是他肯退一步倒也無妨,但王啓年適才對孔幽說的那番話就已經表明了心意。

只是如此一來,王啓年自知不但自己涉險,而且連帶家人也置身於險境中了。

從他掌握的情況來看,靈州一地之前靈石礦的開採,明面上雖然是掌握在官府手中,但實際卻是上下勾結,把持在兩宗一門中。

四象門、流雲宗、天狼宗。

細究起來,會造成現在這個局面,是由於大楚忌憚道門,因此對於一些地方上的靈石礦開採便不肯讓道門沾手,而是想自行開採。

但是武帝將道門排斥在外,命地方官府主持,卻是面臨地方官府對於靈石開採實力不足。

靈石的開採、儲存、分割、運輸,從前都是由道門派人主持,地方官府接手後,由於並無經驗,光是開採一項,就做不到像從前道門一樣派人以神念探測,區分富礦和貧礦,就只有加大人手,增加數量和頻次來彌補產量上的損失。

更不用說從前道門主持時,還可以在靈州就地煉丹、煉藥,甚至籌劃在靈州開建煉器。

如此一來,地方官府便只有與當地宗門合作。

靈州附近這兩宗一門便是如此得勢的,流雲宗和天狼宗是正經的宗門傳承,四象門卻是舉門都姓向。

有了兩宗一門相助,地方官府纔在較短的時間恢復開採。

但是開採過程卻也被兩宗一門滲透嚴重,所以纔會出現王啓年所發現的奇異現象,探礦之人探到富礦區卻不採,命人去採窮礦區,讓兩宗一門的人乘機先採,待採完後,留下爲數不多的靈石礦,官府主持的再回採。

這樣,靈州的靈石礦產量便較從前下降了許多,向上稟報卻說是前期開採太過,儲量已經不足。

當然,這樣操作,兩宗一門的風險也不小,是以中間打點不說,還需得與大世家建立良好的關係。

皇室之下,朝中還有幾大世家,兩宗一門聯繫上的正是雷家。

王啓年雖然迂腐,但是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這次揭開的蓋子不小,要麼就裝不知道,要麼就得作好應對。

他寫好的奏章明日便會遣人送往雲京,交給那位楊任武大人,由其轉交給自己這一派系,由其發難,揭開此事。

另一方面,如果到時驚動了雲京,可能便會派下人來巡視,那麼自己得掌握好證據,到時對質。

他現在擔心的就是兩宗一派狗急跳牆,毀滅證據,或者乾脆在朝廷來人之前,舉家舉宗遁向西域。

靈州離西域已經不遠,不到兩百里,西域小國林立,更有妖族在諸國之西。

大楚爲了邊境,一直採取扶植這些小國家抵禦妖族,如果兩宗一派遁入西域,以西域之廣,要尋找起來卻是麻煩許多。

所以王啓年纔會約見本城道術仙官曹正和城中領軍的校尉,兩宗一門在靈州附近勢力極大,如果沒有道術仙官和領軍校尉的支持,王啓年也沒法可想。

不過與仙官和校尉密談了一次之後,王啓年才知道事態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嚴重。

兩宗一門在靈州實力之強,就算有仙官府和守軍的支持也未必拿得下來。

靈州是近西域的大城,因此鎮守靈州的仙官和衛軍都不算太弱。

鎮守靈州的仙官曹正有真人境的修爲,而且不是出自巡天仙府,卻是出自大楚爲攬材而御封的真人法師一系,這位曹正的封號便是真人。

原本各州的仙官基本上都是出自道門一系,但武帝之後,爲遏制道門,便開始直接從自己收攬的人中派遣前往擔任仙官。

這些仙官名義上雖然還是要受巡天仙府監察節制,但是卻是不太會直接聽令於仙府,而是接受皇室之令。

如此使大楚王朝得以收回部份權力,但是也有弊端。

那就是從前的仙官雖然都出自道門,但也是有好處的,基本上同聲共氣,都在一個體系中,所受過的訓練也相差無幾。

而武帝開始派出仙官後,這些仙官卻是各地投靠王朝的修士,良萎不齊。

像這位曹真人來到靈州後廣收門徒,若是再等上數年,說不定兩宗一門之外又要多出一個小宗門了。

王啓年要攜家前來,拗不過王啓年這個拗相公,孔幽自然是有些不太開心的,畢竟在雲京已經習慣,加之連帶兒子都要前來,更是有些心疼。

但是快離京的時候,孔幽卻突然間心情好了起來,以王啓年對孔幽的熟悉,自然也就猜到幾分。

孔幽婦道人家,成天就在內宅之內,能讓孔幽開心的左右不過自己、兒子,再算上她的那個弟弟,兒子沒什麼可讓她開心的,自己還因爲要來靈州惹得她不開心,那麼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不過王啓年這次卻的確不是不待見孔璋,而是相反,他甚至有點想借助孔璋之力。

即使是王啓年厭惡道門,但也知道蜀山派的威名,執道門之牛首。

他雖不知道孔璋的修爲和在宗門中的地位,但是如果能借助孔璋之力,料想這兩宗一門必生忌憚,要處置起來也就容易許多了。

只是王啓年一時也拉不下這臉,況且這也與他平日所說相違,平時極度反對道門,臨到頭了卻要去求助道門中人,傳出去當真是羞死人了。

剛纔他躊躇再三,本想探下孔幽的口風,卻被孔幽誤解了,兩人不歡而散。

王啓年重重的嘆了口氣,熄了藉助這位大舅子的想法,自己抑道復儒叫了一輩子,總不能臨老卻變節。

只是事關家人,若真衝突起來,未免有些放心不下。

這一夜,王啓年書房的燈火一直就通明着。

第二日,天剛亮,王啓年便命人請來那位衛隊長。

知州上任,按慣例,除了自家的家僕外,大楚王朝會配置一隊護衛。

王啓年上任的靈州已算是邊陲地帶,而且離西域不遠,因此這一隊護衛足足比一般多了一倍,足有兩百人之多,個個都是出自軍中精卒,即當初兩個皇子在星界爭鬥時帶去的那類標準。

這種士卒身體強健遠勝一般士卒不說,而且會使用一些附帶了簡單道術的兵器箭矢,如果遇得巧了,有那些在宗門修行過,已經絕了晉升大道希望的門人投軍,裡面出現十來個有煉氣境修爲的人也是毫不足奇。

像這位衛隊長即是一例,有煉氣境頂階的修爲,只是出身旁門,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悟性突破真人境,索性投軍。

大楚西、北兩方向,每三年便會輪換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內地各軍州廂兵上陣,與妖族相持,甚至主動侵攻妖族,也算是一種練兵。

這衛隊長正是被輪換下來的,不過纔在內地呆了一年半,立即就接到任務,作爲王啓年的護衛隊長重回西陲。

“郭將軍,我叫你來,是有一點事想和你商量。”王啓年和顏悅色的道。

衛隊長姓郭名晉,論官職只到都尉,連校尉都不是,比城中的司隸校尉奕諍都還低了一級,只不過他的身份是王啓年的親衛隊長,奕諍也指揮不了他。

郭晉一凜,這一路上過來,加上在靈州相處了大半年,他是有些瞭解自己這位知州老爺的脾氣,平時都是板着個臉,少有如此好說話的樣子。

現在居然稱自己爲將軍長將軍短的,莫不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大人請說,小的只是大人的衛隊長,在軍中是都尉一階,算不上將職。”

王啓年老臉微紅,他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差別,不過這次算是有求於人,想不到難得低聲下氣一次,卻被人這麼給頂回來了。

他咳了一嗓子,始道:“有一件事想勞煩一下將軍,不,郭都尉。我之前把家人從雲京帶來,是捨不得夫人,又怕我兒在雲京胡鬧,不思上進。不過現在夫人不太習慣這氣候,瑞兒明年也要參加科舉,因此我想送他們回雲京。”

郭晉一怔,他對王啓年的古板性子沒什麼好感,但對內宅那位夫人卻也是極具好感,感覺是位心慈面軟的婦人。

“大人的意思是希望我帶人送他們回去?”郭晉試探的道。

王啓年微微點頭,“正是此意,有勞郭都尉。”

第170節 故人(中)第183節 通關碟文(中)第32節 晉升內門(上)第215節 交易(下)第197節 潛入(下)第6節 脅迫(下)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172節 手鍊(上)第46節 請君憐惜第26節 修煉(下)第17節 交*媾(下)第223節 在路上(下)第60節 退敵(下)第105節 初臨貴境(下)第1節 他鄉遇故知(下)第107節 狙殺(上)第252節 壽誕(九)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191節 人妖之戰(七)第139節 暗盟(上)第78節 趕屍之術(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258節 鬥法(八)第200節 毀器(上)第242節 選擇(上)第228節 地肺之行(中)第122節 火中取栗(中)第16節 逃亡(上)第88節 救人(下)第248節 降臨(五)第224節 黑風峽(下)第142節 道門行走(上)第131節 爭祭(三)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96節 煉丹(下)第166節 日後再說(下)第51節 舊事(上)第127節 援軍(中)第120節 指路(上)第220節 神識融合(上)第8節 捕蟬(上)第203節 風雪(上)第200節 毀器(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下)第159節 爭奪(下)第95節 蜇伏(上)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90節 奪符(中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二)第138節 渡劫(中)第209節 美人兒師傅(中)第231節 太古隱秘(中)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楔子第88節 救人(下)第236節 千魔法會(下)第56節 下山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38節 僬人(上)第156節 內外交戰(上)第103節 十年(上)第117節 調教(中)第68節 鼎生種滅(上)第231節 太古隱秘(下)第180節 脫身(中)第45節 窺窳現身第207節 援手(下)第107節 狙殺(下)第185節 宮變(中)第20節 引薦(下)第65節 天蠱星(上)第199節 闖殿(下)第205節 求助(上)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260節 亂乾坤(四)第233節 拜謁(上)第203節 風雪(下)第17節 交*媾(下)第115節 攤牌(下)第168節 談判第254節 蜀山會(五)第233節 拜謁(下)第258節 鬥法(一)第98節 試丹(下)第168節 談判第260節 亂乾坤(四)第112節 疑竇橫生(下)第130節 報訊(上)第248節 降臨(一)第24節 入閣(上)第235節 禍亂天下(中)第193節 脫身(上)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172節 手鍊(下)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3節 鬥妖魔(四)第85節 絕戶(上)第152節 稷下學宮(上)第256節 幫手(六)第198節 壓力(中)
第170節 故人(中)第183節 通關碟文(中)第32節 晉升內門(上)第215節 交易(下)第197節 潛入(下)第6節 脅迫(下)第113節 鬥妖魔(一)第172節 手鍊(上)第46節 請君憐惜第26節 修煉(下)第17節 交*媾(下)第223節 在路上(下)第60節 退敵(下)第105節 初臨貴境(下)第1節 他鄉遇故知(下)第107節 狙殺(上)第252節 壽誕(九)第113節 鬥妖魔(六)第191節 人妖之戰(七)第139節 暗盟(上)第78節 趕屍之術(上)第69節 返回宗門(下)第258節 鬥法(八)第200節 毀器(上)第242節 選擇(上)第228節 地肺之行(中)第122節 火中取栗(中)第16節 逃亡(上)第88節 救人(下)第248節 降臨(五)第224節 黑風峽(下)第142節 道門行走(上)第131節 爭祭(三)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96節 煉丹(下)第166節 日後再說(下)第51節 舊事(上)第127節 援軍(中)第120節 指路(上)第220節 神識融合(上)第8節 捕蟬(上)第203節 風雪(上)第200節 毀器(上)第173節 各有打算(下)第159節 爭奪(下)第95節 蜇伏(上)第114節 妖魔鬥(上)第190節 奪符(中下)第191節 人妖之戰(二)第138節 渡劫(中)第209節 美人兒師傅(中)第231節 太古隱秘(中)第112節 疑竇橫生(上)楔子第88節 救人(下)第236節 千魔法會(下)第56節 下山第173節 各有打算(上)第38節 僬人(上)第156節 內外交戰(上)第103節 十年(上)第117節 調教(中)第68節 鼎生種滅(上)第231節 太古隱秘(下)第180節 脫身(中)第45節 窺窳現身第207節 援手(下)第107節 狙殺(下)第185節 宮變(中)第20節 引薦(下)第65節 天蠱星(上)第199節 闖殿(下)第205節 求助(上)第238節 會京師(下)第260節 亂乾坤(四)第233節 拜謁(上)第203節 風雪(下)第17節 交*媾(下)第115節 攤牌(下)第168節 談判第254節 蜀山會(五)第233節 拜謁(下)第258節 鬥法(一)第98節 試丹(下)第168節 談判第260節 亂乾坤(四)第112節 疑竇橫生(下)第130節 報訊(上)第248節 降臨(一)第24節 入閣(上)第235節 禍亂天下(中)第193節 脫身(上)第146節 死亡道(下)第172節 手鍊(下)第30節 宗門小比(下)第113節 鬥妖魔(四)第85節 絕戶(上)第152節 稷下學宮(上)第256節 幫手(六)第198節 壓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