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重心調整

奧匈軍隊在特蘭西瓦尼亞慘敗的消息,隨着克盧日被攻克而讓奧匈高層震驚。

其中要說最爲難受的就是匈牙利王國,作爲二元制帝國支柱之一,布達佩斯對於逼近匈牙利大平原的羅馬尼亞軍隊有些畏懼。在克盧日被攻克後其首相蒂撒(匈牙利有單獨的首相,奧匈帝國除了君主,政府、議會都各有一套)就已經給卡爾一世發給三次電報,希望能夠獲得足夠兵力保護匈牙利。

這讓一直集結兵力和物資準備着意大利戰役的卡爾一世非常不滿意。而當薩姆中將的第十集團軍也敗退到阿德拉的時候,來自布達佩斯的電報就達到了一個巔峰,在短短的七天之內共有五份請求援軍的電報,抵到了皇帝卡爾一世面前。

爲此卡爾一世非常不滿,他甚至在和陸軍部長弗里德里希大公討論意大利戰局時親口抱怨。“這些匈牙利人難道沒有一點戰略眼光,看不出來羅馬尼亞人沒有可能對匈牙利領土有威脅。”

面對皇帝在大庭廣衆之下抱怨匈牙利人的驚慌失措,弗里德里希大公解圍一般的勸說道。“陛下,匈牙利有不少人都已經看了出來。不過普通人就沒有這樣的眼光,所以爲了安撫這些人,布達佩斯方面也必然做出請求援軍的舉動……”

說到最後弗里德里希大公講到。“而且匈牙利大平原是我們爲數不多的產糧地區,所以對於布達佩斯方面的要求我們需要慎重對待。”

面對陸軍部長的勸說卡爾一世有些無奈,匈牙利王國在帝國版圖中太重要了。不管是兵員、糧食、還是政治等考慮,都需要顧及到匈牙利人的感受。所以卡爾一世考慮再三,忍痛從自己準備作戰的軍隊中抽調一支滿足匈牙利人的願望。

當然心不甘情不願讓卡爾一世抽調的增援部隊,也別想是什麼精銳,不給新組建的部隊就不錯了。所以組建快一年,之前一直擔任預備隊的第十六集團軍就被抽中,作爲匈牙利的援軍。

這個集團軍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問題,除了訓練強度較差(兵員素質較差,主要是因爲當時奧匈將徵召年紀擴大所致),配屬的火炮、機槍等支援武器較少之外也沒有什麼大問題,進攻上可能還有些欠缺,不過做防守還是錯錯有餘。

當然十多萬人的一個集團軍調動當然是大事,其中車皮準備,人吃馬嚼的生活物資準備,安撫士兵的情緒等等都是需要去做的。這些也都會暴露在有心人面前,而羅馬尼亞就是目前對奧匈軍隊情況最熱心腸的人之一,另一個當然就是以屢敗屢戰的著稱的意大利。

當奧匈抽調了第十六集團軍作爲援軍增援匈牙利的消息,傳到了布加勒斯特之後,羅馬尼亞上下都歡欣鼓舞。看來奧匈帝國現在重點還是意大利方面,這是個絕好的消息。爲此普列山上將可以大膽的抽調,目前雲集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精銳填補其他方向的空缺。

如禁衛二師、三師、七師十二師等,都已經安排列車轉運靠近保加利亞一線,這是在爲即將展開的保加利亞戰役做着準備。而六師、九師、十六師等部隊,也因爲擔憂德軍的進攻在向摩爾達維亞轉移。

大量的軍隊調離,當然也有大量的軍隊調動到特蘭西瓦尼亞,諸如三十四師、四十七師,六十一師、六十九師等,大量新組建的部隊都被安排接替抽調部隊的空缺。

所以現在羅馬尼亞的運輸情況,比開戰後更加的忙碌,這尤其讓負責此事的總參謀部交通處托裡斯處長又扯掉了不少頭髮。

這裡多說一句,按照羅馬尼亞軍方對於編制的劃分,由民兵加少量現役軍人組建之後的部隊都是使用三十到五十九的師集編制單位。而完全由徵召士兵和少量軍官組成的部隊,都被冠以六十之後的師級編制。

所以就能夠看到少將、中將是師長,上校中校也是師長的局面。不過按照軍方默認的規矩,當然是常備師指揮新組建的部隊,而缺少常備師時,由民兵組建的師指揮預備役組建的師。

當然除了抽調部隊之外,負責指揮作戰的集團軍指揮官也是有新的安排。其中提出引誘奧匈第十集團軍出擊,派出部隊偷襲克盧日的費列伊特中將已經卸任集團軍司令一職。處於對他敏銳的戰場洞察能力的考慮,費列伊特將擔任保加利亞集團軍的指揮官。負責和盟國合力進攻保加利亞,以達到讓其退出戰爭的目的。

而之前擔任中央集團軍指揮官,親自攻佔克盧日的安德魯中將,也將被派往摩爾達維亞方面給庫爾圖瓦上將當副手。主要考慮是因爲他擔任過突襲任務的指揮官,對防守德軍可能的突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經驗。這也能看出目前羅馬尼亞軍方,對於機動作戰大師馬肯森元帥率領精銳德軍的忌憚。

至於薩拉米克上將則負責新奪取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整體的防禦任務。這也是充分考慮到之前老上將閣下在德瓦以劣勢軍力和奧匈軍隊作戰了那麼久,爲快速奪取克盧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老上將閣下在防止敵人奧匈第十集團軍撤退上吃過一些暗虧,不過這都是不打緊,只要完成作戰目的就是好的指揮官。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之前南方集團軍各部傷亡不小急需修整,這也是一大因數。因爲目前即能獲得修整機會又要擔任防守任務的地方,就只有特蘭西瓦尼亞地區。而薩拉米克上將之前就擔任其指揮官,那麼繼續負責指揮以南方集團軍爲骨幹,組建的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作爲能夠快速奪取特蘭西瓦尼亞的誘因,負責拿下德瓦的安科達爾中將也獲得了提升,現在他成爲了新組建的特蘭西瓦尼亞集團軍副司令。從高配師長到集團軍副職,安科達爾中將已經很滿意。原本他還以爲會在戰爭後獲得職務的提升,沒想到現在就有了機會,要知道戰爭中職務提升和戰後是兩個概念。

他能成爲負責在戰爭中指揮完成戰略計劃的一員,比指揮一個師作戰要強多了。前者是軍隊計劃制定和實施者後者是執行者,這就是地位的差距。

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336章 俄國近況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552章 羅蘇局部衝突(五)第九十三章 新的執政方案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245章 胡狼坦克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743章 美援?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210章 難民(下)第210章 難民(下)第101章 婚禮 上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709章 空襲 (終)第537章 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第154章 停戰第378章 巴黎和會(中)第五十八章 大衆新目標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405章 撿漏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677章 鈾礦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686章 歐洲三軸心(二)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499章 美國行(四)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195章 新的生命 (二更求月票)第331章 薩洛尼卡停戰協議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400章 間隙第二十六章 起步的大衆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二章 採購 上第120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三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248章 弗蘭茨·約瑟夫逝世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432章 風起華沙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474章 發現(上)第187章 一戰開幕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393章 戰敗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602章 截胡(上)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73章 華盛頓會議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101章 婚禮 上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435章 利沃夫(下)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111章 羅保談判 上(求訂閱)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483章 趁火打劫(下)第十六章 演習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498章 美國行(三)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
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379章 巴黎和會(下)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336章 俄國近況第311章 目標克盧日(完)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174章 土地關係的缺口第676章 薩洛尼卡(下)第552章 羅蘇局部衝突(五)第九十三章 新的執政方案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245章 胡狼坦克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743章 美援?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210章 難民(下)第210章 難民(下)第101章 婚禮 上第256章 列寧回國第295章 德瓦戰役(五)第709章 空襲 (終)第537章 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第154章 停戰第378章 巴黎和會(中)第五十八章 大衆新目標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508章 外來勞工的問題(下)第405章 撿漏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404章 烏克蘭亂局第五十四章 電廠競標第450章 華沙戰役 一第170章 履帶裝甲車第677章 鈾礦第221章 隱形整編(下)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686章 歐洲三軸心(二)第623章 向索菲亞進軍(二)第499章 美國行(四)第219章 隱形擴編(上)第四十七章 石油公司第195章 新的生命 (二更求月票)第331章 薩洛尼卡停戰協議第180章 埃德爾的野望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400章 間隙第二十六章 起步的大衆第631章 噴氣式的首飛第二章 採購 上第120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三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248章 弗蘭茨·約瑟夫逝世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432章 風起華沙第358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第115章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求訂閱)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474章 發現(上)第187章 一戰開幕第804章 中東戰役(四)第393章 戰敗第164章 新領土(下)第602章 截胡(上)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473章 華盛頓會議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486章 訪問波蘭第789章 空軍第12維京聯隊第386章 干預匈牙利 (四)第101章 婚禮 上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435章 利沃夫(下)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十四章 問題轉移第111章 羅保談判 上(求訂閱)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524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下)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483章 趁火打劫(下)第十六章 演習第768章 在利沃夫(下)第498章 美國行(三)第七十二章 新型飛機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