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再起波瀾

bookmark

保加利亞的帶路黨的壯大,對羅馬尼亞來說一直是個好事。沒錯就是帶路黨,因爲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一直得到羅馬尼亞的暗中資助。在該黨身上,羅馬尼亞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而這一切幕後主使就是英明神武的埃德爾陛下。

對於埃德爾來講,一直困在黑海會讓羅馬尼亞不能有效的對中東地區施加該有的影響力。也影響羅馬尼亞對廣大的亞非國家和地區的開拓市場的行爲。所以對於保加利亞王國,埃德爾是志在必得。

不過雖然對保加利亞有着野心,不過目前還不是奪取的好時機。因爲目前英法還沒有完全被國內經濟所拖累,還有餘力干預歐洲的事務,而埃德爾也不想羅馬尼亞作爲出頭鳥被針對。另外就是目前保加利亞帶路黨還不夠強大,現在要是展現羅馬尼亞企圖與其合併的野心,會招致劇烈的反抗。

保加利亞民衆雖說目前對羅馬尼亞心生好感,不過到底是祖上闊過,現在還沒有徹底放棄其在國家強大的信心。事實上目前巴爾幹幾個國家都有稱霸巴爾幹的野心,只不過實現讓羅馬尼亞成爲最強大的那個。

還需要再等等,這就是埃德爾對目前保加利亞的態度。

當然讓埃德爾放棄現在與保加利亞合併的原因,除了外部環境之外還有國內的狀況。

雖說目前羅馬尼亞經濟由於政府加大投入,強行拉起經濟的發展。不過這些資金都是來自增發的鈔票,可以說是剪了民衆的羊毛。而體現在市場的是,羅馬尼亞貨幣列伊在外匯市場上貶值了6%。這是市場因素,對這次政府增發貨幣的反應。這也導致國內物價普遍上漲,引起了民衆的不滿。

對於這一情況,埃德爾當然不能置之不理。民衆不滿很有可能引發尋找宣泄口的舉動,不管是他們拿什麼發泄都會對羅馬尼亞造成損失。既然民衆需要宣泄內心的不滿,那麼讓埃德爾來幫他們尋找好了。

你們遭受到的這一切情況,都是一個陰謀,來自紅色蘇聯的陰謀。

沒錯埃德爾選的這個宣泄口就是蘇聯。別誤會,埃德爾並不是要進攻蘇聯,就目前蘇聯的發展狀況來講,兩國全力一戰誰贏這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不可能與蘇聯全力一戰,但是小規模衝突還是可以操作的。

沒錯,埃德爾打算在邊境搞一次小規模衝突。

因爲目前蘇聯正在全力發展國內經濟根本沒有用其他精力針對其他事情,沒看到目前蘇聯一直在修好周邊各個國家的外交關係麼。而且就連羅馬尼亞和波蘭這兩個佔據其不少原領土的國家,斯大林也能放下身段派人秘密接觸,只不過因爲各種原因沒能成功而已。

將民衆對國內問題的視線轉移到國外去,這一招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政府才用過。有的成功了,有的是失敗了。

而埃德爾這次也打算使用這招,所以現在他找來了目前陸軍的三位掌舵人,陸軍部長普烈山元帥、總參謀長費列伊特上將、還有陸軍教育總監曼迪夫上將。

埃德爾早已將自己意圖悄悄告知三位陸軍掌舵人,現在就是聽取陸軍對這次衝突的地點選擇。

在國王辦公室外,侍衛們得到命令鏡子任何人闖入,所以他們警惕的盯着四周,防止任何可疑的任何事物。

而在辦公室內,這裡被放置着一張碩大的作戰桌,上面用一條紅線將上面劃割爲兩部分,一邊寫着羅馬尼亞一邊寫着蘇聯,這赫然是羅馬尼亞與蘇聯的邊境地圖。而在這張邊境地圖上還標註城鎮、軍隊、要塞、道路等各項軍事標記,而費列伊特上將正拿着指揮棒,一邊指着地圖某處,一邊對埃德爾講述着。

“陛下,目前適合小規模衝突的地點,有好幾個。”

“位於捷爾諾波爾的邊境的馬倫河,這裡因爲是丘陵地形不適合大規模戰鬥,完全滿足陛下對不多於一個師兵力的要求。不過缺點是這裡距離敵人重鎮舍佩托夫卡不遠,有可能引起對方的誤判。”

埃德爾聽着費列伊特上將的報告,一邊看着其所指的位置。從地圖上看,馬倫河是羅蘇兩國的邊境線。不過在這裡突然有一個拐彎,讓不少蘇聯領土留在西岸,而軍方的意思很明顯打算利用這一點搞事。

看來陛下不想引起大規模衝突,知道埃德爾心思的費列伊特上將繼續說道。“還有就是文尼察境內的赫梅利尼克,這裡有一段邊境因爲歷史的原因讓兩方都繞過了一座叫赫爾梅克的山嶺,我們可以趁機在該地區製造衝突。缺點是這裡距離基輔最近,而優點是我國在這裡交通較爲便利利於我們的行動。”

埃德爾看到被標註爲赫爾梅克山的地方,距離邊境小鎮赫梅利尼克不遠,而在蘇聯境內道路少了許多。其最近的城鎮卡扎京也有不短距離,十分利於羅馬尼亞的地形。

“還有就是尼古拉耶夫的奧什尼卡,這裡因爲遍佈沼澤,同樣不利於大規模戰鬥,其戰鬥規模最多隻能由一個旅級完成。”

這裡的確被標明是沼澤地形。甚至可以說,這裡除了僅有幾條可供通行的道路,其他地方不是沼澤就是密林,而赫梅利尼克則是這一小塊地區唯一一個城鎮。

埃德爾聽完費列伊特上將的講述後,擡頭問道。“那麼你們的意見是選擇哪一個?”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由普烈山元帥開口說道。“根據陛下的要求,我們的意見是選擇赫梅利尼克的赫爾梅克山。”

接着普烈山說出了選擇這裡的好處。“首先這裡距離基輔最近蘇聯也不可能退讓,利於衝突的爆發。其次這裡地形有利我方,這座赫爾梅克山西緩東陡,而且該地區我方運輸也比對手方便。另外該地區並非戰略要點,對蘇聯來說不是非奪取不可。”

現在的普烈山元帥越來越像已經去世的庫爾圖瓦元帥,基本上都將權力放給了費列伊特和曼迪夫兩位上將,很少有這樣直接說出決定的話,雖然這肯定是三人一起商議後的結果,不過依然難得。

“那就選擇在赫爾梅克山吧,這裡對我們最有利。”

埃德爾指着地圖上的赫爾梅克山,說出自己的決定。

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640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下)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659章 爆發第307章 目標克盧日(二)重要單章,大家務必看看第322章 保加利亞戰役(三)第259章 聖彼得堡暗夜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127章 阿爾巴尼亞問題(二合一章節)第381章 無題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第298章 德瓦戰役(完)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552章 羅蘇局部衝突(五)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764章 激戰(上)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369章 鯨吞(八)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791章 劣勢的英軍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738章 奪島(下)第313章 後續(三)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七十一章 橡膠危機 完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409章 羅烏合並(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231章 新式坦克(上)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742章 南斯拉夫的態度第366章 鯨吞(五)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248章 弗蘭茨·約瑟夫逝世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276章第462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上)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33章 羅馬尼亞新政(二)第650章 劫船(下)第322章 保加利亞戰役(三)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205章 工會(下)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七十六章 小型柴油機第274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下)第609章 新首相第737章 奪島(中)第207章 米茲克第九十一章 奧匈行 下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452章 華沙戰役(三)第三章 採購 下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140章 羅馬尼亞宣戰第781章 密謀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447章 蘇波戰爭爆發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
第106章 巡查軍隊第八十九章 五年總結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653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712章 愛琴海大飆車(下)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269章 談判泄露(上)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640章 R20中型坦克樣車(下)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391章 莫諾爾戰役(下)第659章 爆發第307章 目標克盧日(二)重要單章,大家務必看看第322章 保加利亞戰役(三)第259章 聖彼得堡暗夜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127章 阿爾巴尼亞問題(二合一章節)第381章 無題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25章 英國災難日第327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中)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第298章 德瓦戰役(完)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552章 羅蘇局部衝突(五)第416章 羅蘇衝突(八)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692章 圖靈之死第764章 激戰(上)第723章 厭戰號沉沒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369章 鯨吞(八)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791章 劣勢的英軍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738章 奪島(下)第313章 後續(三)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146章 特爾諾沃戰役(一)第213章 發展的動力實驗室第七十一章 橡膠危機 完第四十六章 新總裁第444章 新型大衆汽車第137章 修改計劃第409章 羅烏合並(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183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上)第231章 新式坦克(上)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687章 歐洲三軸心(三)第742章 南斯拉夫的態度第366章 鯨吞(五)第340章 喀山黃金(四)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319章 蘇恰瓦淪陷第十一章 軍隊亂象第248章 弗蘭茨·約瑟夫逝世第650章 進軍萊茵第511章 戰列艦帶來的反響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276章第462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上)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33章 羅馬尼亞新政(二)第650章 劫船(下)第322章 保加利亞戰役(三)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205章 工會(下)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七十六章 小型柴油機第274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下)第609章 新首相第737章 奪島(中)第207章 米茲克第九十一章 奧匈行 下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202章 糧食採購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452章 華沙戰役(三)第三章 採購 下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140章 羅馬尼亞宣戰第781章 密謀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419章 羅蘇衝突(十一)第447章 蘇波戰爭爆發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