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海軍的準備

在對紅色政黨的審判,在羅馬尼亞國內鬧得轟轟烈烈,不過都是對其的罵名。

對於敢勾結蘇俄政黨,與其達成協議將西烏克蘭與東摩爾達維亞作爲酬勞,邀請其幫助自己成爲羅馬尼亞統治者的紅色政黨,每一個作爲有良知的羅馬尼亞人無不對其咬牙切齒。

這是羅馬尼亞固有的領土,是自古以來羅馬尼亞族生存的地方,這些該死的賣國賊們居然敢這樣做,不能原諒應該統統被絞死。爲此不少被矇蔽的該黨成員,在法庭上留下了懺悔的淚水,他們聲情並茂的講述了自己被該組織騙過的經歷。

於是法庭本着懲救的態度,給予他們寬大處理的判罰。這些迷途知返的人將被處於5-15年的勞動改造,並且在此期間將每天學習對愛國精神。而對於那些不知悔改的人,法庭也嚴厲的處罰。他們將以叛國罪被處於極刑,並且剝奪政治權利終生。而對於還沒有抓捕歸案的該政黨頭目卡爾·摩爾利等人,法庭也缺席對其處以極刑的宣判。

法庭的審判也讓這個紅色政黨出現在衆人面前,同時接威懾了不少別有用心的人。根據事後調查,不少新領土的匈牙利人匆匆帶着家人離開了。

當羅馬尼亞國內因爲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在華盛頓關於各國海軍的談判也接近了尾聲。

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五個海軍強國,在一番你爭我奪的談判後簽署了條約。條約主要規定了各國的主力艦總噸位爲;美國,525,000噸(533,400 公噸);大英帝國,525,000噸(533,400 公噸);法蘭西,175,000噸(177,800 公噸);意大利,175,000噸(177,800 公噸);日本,315,000噸(320,040 公噸)。

而且各國單艦不得超過35000噸(35560 公噸),並且各國的戰艦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406毫米)。而且一萬噸以上爲主力戰艦,這也將開啓重巡洋艦的時代。

除此之外,對於新出現的艦種航空母艦,各國也做了規定,單艦不得超過27,000噸(27,432 公噸)。

同時各國的航空母艦總噸位也做了規定,美國,135,000噸(137,160 公噸);英國,135,000噸(137,160 公噸);法國,60,000噸(60,960 公噸);意大利,60,000噸(60,960 公噸);日本,81,000噸(82,296 公噸)。

其中對於已經已經超標建造出來的戰艦,各國在談判也進行了激烈的爭吵,其中英美兩國要求拆除,而日本方面要求保留,理由是其長門級是小學生捐款來的,他們不能拆解了該級戰艦。面對日本死硬不退的態度,最終協商的結果是保留。

不過日本只能保留兩艘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而作爲應對,美國也將保留三艘科羅拉多級(科羅拉多號、西維吉尼亞號、馬里蘭號),而英國則可以建造兩艘納爾遜級(納爾遜號、羅德尼號)。這七艘最爲強大的戰艦,也被海軍人士稱爲“Big Seven“(七巨頭)。

而各國除了在海軍上達成一致之外,也對遠東勢力劃割達成了意見。各國在太平洋地區所佔島嶼要塞一律維持現狀,不得建立新的海軍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羣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除外。

另外在中國問題也成爲各國商談的核心,對於日本強佔的山東,各國都表示要求其退出,並且其與民國簽署的二十一條,也必須廢除一些條款。面對各國的施壓,日本代表幣原喜重郎發表聲明,廢除向中國派遣顧問、中日合辦警政和兵工廠,以及鐵路建築權等條款。

同時各國還簽署了九國公約,條約主要內容有:締約各國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的完整;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工商業機會均等的原則;各國不得在中國謀取特殊權利而損害友邦人民的權利,不得鼓勵有害友邦安全的舉動;除中國外,各國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求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專利或優越權。

這份條約的確認各國在中國實行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它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在中國佔有的優勢地位,使中國再次成爲列強牟利的對象。

對於這份條約,各國基本算得上比較滿意。英國再一次確定了自己世界第一海軍的地位,儘管是與人分享的。而日本則憑藉這份條約確立了自己西太平洋的地位,保證了在遠東地區的優勢(美國需要照顧兩洋)。

而美國對此也非常滿意,這也使其成爲海軍世界第一的存在,哪怕是並列第一這也是第一。除此之外自己還拆散了英日同盟,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決定。(英日同盟規定在遭到任何第三國進攻時,即應提供軍事援助)

兩個與自己有利益爭奪國家的有限同盟,在美國看來也是非常刺眼。

當這份被後世稱稱爲海軍假日的條款送來埃德爾面前時,看着這些如前世相差無幾的條款,他感到羅馬尼亞追趕的時機到了。

不過華盛頓條約墨跡還沒有幹,羅馬尼亞造艦計劃還需要緩慢進行,不過相關準備需要加快。

所以埃德爾立刻叫來海軍部長洛莫丹中將、以及艦隊司令內斯塔庫中將。

“關於華盛頓條約,你們看過沒有。”

“已經看過了。”

對於目前世界影響最大的事,兩位羅馬尼亞海軍高層當然看過。他們不止看過,還對其做過分析,認爲未來萬噸以下的重型巡洋艦,將成爲未來十多年裡,各國關注的重點。

“既然各國已經停止繼續建造主力艦,那麼許多人才、設備和技術你們都需要關注和引進。”

兩人都不是笨蛋,埃德爾話中的意思已經表露的非常明顯。

“陛下請放心,海軍一定不會辜負期望。不過目前海軍經費有限,對於額外的支出,不知道能不能想想其他辦法。”

面對洛莫丹中將的叫苦,埃德爾想了想之後說到:“我會讓政府提供一筆計劃外的經費,不過這是本年度最後一筆對海軍的經費。你們需要用好這筆錢,爲海軍引進足夠的人才、設備和技術。”

面對埃德爾的告誡,兩人立刻保證到。

“請陛下放心,海軍一定不會辜負期望,必將爲羅馬尼亞的利益而抗爭。”

聽着兩人的保證,埃德爾揮了揮手吩咐道:“沒什麼事就下去吧。”

送走兩位興高采烈的海軍高層,埃德爾看着眼前的地圖沉思起來。

黑海內羅馬尼亞所面臨的威脅不多,土耳其和俄國都只有一到兩艘早期的無畏艦。不過未來羅馬尼亞不應該被關在黑海內,地中海乃至相鄰的大西洋和印度洋也必須有羅馬尼亞的身影。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目前還是先打好基礎才行。

海軍假日的到來,不僅給世界帶來了和平,也給了羅馬尼亞追趕的機會,一切都在這十多年內。

第312章 後續(二)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465章 行政改制(上)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245章 胡狼坦克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366章 鯨吞(五)第365章 鯨吞(四)第八十章 嘉獎第373章 流感爆發第731章 最後通牒第697章 戰爭爆發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四十二章 波黑問題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644章 擴軍計劃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707章 出逃華沙的波蘭政府第703章 騎兵大戰坦克(中)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520章 農業改革(二)第443章 大衆新產品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十八章 演習 下第181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上)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177章 夢想(上)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647章 空軍(中)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739章 溫泉關(上)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479章 經濟與民族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289章 突襲(一)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284章 準備(四)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239章 葬禮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154章 停戰第264章 加速進程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七十九章 普洛耶什蒂機械廠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二十五章 貨車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396章 衝突第205章 工會(下)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210章 難民(下)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304章 德瓦保衛戰(五)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299章 增員計劃
第312章 後續(二)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465章 行政改制(上)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802章 中東戰役(二)第三十三章 金融動盪 下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245章 胡狼坦克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366章 鯨吞(五)第365章 鯨吞(四)第八十章 嘉獎第373章 流感爆發第731章 最後通牒第697章 戰爭爆發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四十二章 波黑問題第542章 再起波瀾第644章 擴軍計劃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430章 威廉港的寒冬(下)第732章 希臘戰役(上)第707章 出逃華沙的波蘭政府第703章 騎兵大戰坦克(中)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331章 保加利亞戰敗(下)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642章 1935編制(中)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534章 羅馬尼亞新政(三)第167章 重卡遇冷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520章 農業改革(二)第443章 大衆新產品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197章 國王的逝世第341章 喀山黃金(五)第510章 米爾恰級戰列艦第十八章 演習 下第181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上)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453章 坦克騎兵會戰(上)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177章 夢想(上)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157章 布加勒斯特談判(三)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647章 空軍(中)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739章 溫泉關(上)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227章 國民教育(中)第397章 伊斯坦布爾?第479章 經濟與民族第521章 土地改革(三)第688章 歐洲三軸心(四)第693章 新的希望第289章 突襲(一)第654章 來自羅馬尼亞的援助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284章 準備(四)第223章 嬰兒潮(上)第239章 葬禮第390章 莫諾爾決戰(中)第455章騎兵大戰坦克(下)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154章 停戰第264章 加速進程第235章 羅馬尼亞的試探(上)第九十五章 首相的權力第七十九章 普洛耶什蒂機械廠第795章 突尼斯角海戰(中)第二十五章 貨車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396章 衝突第205章 工會(下)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四十八章 超前的飛行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427章 羅馬尼亞共產黨(上)第254章 後續影響第210章 難民(下)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304章 德瓦保衛戰(五)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458章 蘇軍的崩潰第299章 增員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