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可憐的母子

和我兒子打架的孩子,難道真不知道他打的人是誰麼?就算他不知道,學校的那些老師可都知道!事後,就算那孩子不害怕,學校的老師能不害怕麼?事實上,那孩子剛和我兒子打完架就被老師請去辦公室,告知我兒子的身份了。不僅如此,老師還讓孩子的母親到學校處理這件事,不然就要那孩子退學。打了丞相的孩子,豈能當小事看。說是一視同仁,可那些的老師,對官宦子弟和世家子弟還是頗有些畏懼的。

說起與我兒子打架的孩子也挺可憐,他出生沒兩年父親就死了,一直很母親相依爲命。原本他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家族的偏支,就算沒有父親也應該生活無憂,可是不知道爲什麼,他不被族長所喜,更被族人排斥。他母親希望他能有地方學習。可是被族長所歧視的人,又豈能得到家族的幫助?他們母子的生活已經飢寒交迫,哪裡有餘錢請先生!就在此時,他的母親聽說洛陽和長安興辦起了學校,這個學校就是一個超大的私塾,還提供三餐,他的母親猶豫了,想帶孩子去,卻沒有盤纏。

終於有一天,一個看見自己心愛的兒子被人欺負的母親,忍受不了兒子被人欺辱,便爆發了。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龍,既然在族裡得不到好的待遇,他們留下來也沒意思,於是這個堅強的母親毅然帶着孩子離開了家族。她把家裡所有東西都變賣了,勉強湊齊了盤纏,她只想把孩子送進洛陽的學校,至於以後怎麼樣,她沒有考慮,只是希望兒子能夠出息,讓他們母子不再受人欺凌。來到洛陽後,她兒子因爲聰慧,被學校的校長所看重。雖然她不明白校長是什麼,但是她知道,兒子進學校沒問題了。安心下來的她,在洛陽找了一份爲人縫縫補補的活計,依靠着這份活計和兒子優異的成績,她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且她還聽說了,洛陽的學校,不光有貧民子弟,還有世家大族高官子弟,甚至學校曾經放出話說,無論什麼出身,都一視同仁!她作爲一個貧民,並不指望兒子能和世家、高官子弟平起平坐,她只希望,若是有一天,她兒子有本事,能在這些世家、高官子弟身邊謀個差事,她就心滿意足了!可惜好景不長,有一天她竟然發現兒子身上有傷。她以爲孩子被人欺負了,可是兒子卻告訴她,他和別人打架,對方傷的更嚴重!她擔心了,洛陽學校裡的水很深,她擔心自己的兒子不知好歹,打了哪個世家子弟,甚至是高官子弟。可是她又不好訓斥自己的兒子,因爲她瞭解自己的兒子,他不是喜歡惹事的人!

果然,第二天學校就派人來請她了。她懷着緊張的心情來到學校,看着嚴肅的老師和站在一旁不服氣的兒子,她豈能不知道是爲了什麼!當老師告訴她,她的兒子打的是大漢丞相之子的時候,她差點昏死過去!以前在家鄉,只是一個縣令,取人性命都易如反掌,何況大漢的丞相!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帶孩子逃離洛陽,逃出司隸,可是再一想,進來的時候已經是層層盤查,出去豈不是更嚴格,她的兩條腿怎麼也跑步過我軍騎兵的四條腿!而且就算能跑掉,外面兵荒馬亂,他們母子如何生活?

學校的老師雖然有些古板,還有些迂腐、畏懼權貴,但他並不想看着一個母親如此擔心,更不想看見一塊美玉就這樣被糟蹋。老師告訴孩子的母親:“丞相氣量甚大,兩個小孩子打架或許不算什麼,只要她能爭得丞相的原諒,基本就沒事了!”孩子的母親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回家洗刷了一下,便帶着孩子往我的府上趕來,可是洛陽內城,豈是她一個平頭百姓可以進來的?內城的守衛將她擋在了城外!一個驚慌失措的母親,看着自己的兒子將失去最後的希望,她跪在門口,對着衛兵就不停的磕頭,希望他們能通融一下。衛兵們雖然很同情這對母子,但是誰敢違犯軍紀,放她進城?要知道,內城可都是朝廷重要官員的家眷,傷了一根毫毛,都不是這些小兵吃罪的起的。孩子的母親磕的一頭鮮血,引起了路人的圍觀,孩子見自己的母親如此悽慘,對自己做的事情也十分後悔,於是他也跪在地上,和自己的母親不停的磕起頭來。

說來也是這對母子的運氣,今天關羽和張飛兩人約好去打獵,回來的時候,正好看見這對母子在磕頭。關羽這個人欺強而不凌弱,更同情弱小,他看這對母子如此可憐,便向人打聽前因後果。當關羽和張飛知道是因爲這個孩子與我兒子打架,還打傷了我兒子的時候,都有些猶豫。照理說,傷的是我兒子,他們的子侄,他們應該生氣,可是看着這對母子的慘象,他們又有些同情,若就這麼不管,卻非關羽、張飛的性格,特別是張飛嫉惡如仇,關羽同情弱小。張飛想了想說:“二哥,我看這對母子不像壞人,不如我們把他們帶進內城交給大哥處置,也好過他們這樣有礙大哥的仁愛之名!”關羽覺得張飛的辦法很好,就把這對母子帶進了內城,直奔我的府邸。

我昨天剛收了一個愛徒,今天正興沖沖的給他上課呢。我還發現小姜維,不僅頭腦好用,武學資質也十分上乘,由他的資質看來,我更確定他就是歷史上的姜維。怪不得歷史上的姜維,只是練了幾年野路子就能和趙雲一較長短,或許那時候趙雲的確老了,可姜維的年歲也不是很大,這讓我對他不禁的期待起來。歷史上的姜維並沒有好老師,他也是成年以後才遇見諸葛亮的。如今,他才四五歲就遇見了我,雖然我不是很擅長教孩子,但是後世的教育方法我也知道一些,若是調教得當,或許我能再得到一個趙雲,甚至他能僅次於我,至於青出於藍,我倒是沒想過。

(人才滿地都是,呂峰築巢引鳳,又一朵鮮花要插上了!)

第360章 董承事發第532章 驚詫第479章 訪賢第219章 略施手段第210章 華雄逞威第144章 魏續叛丁原第178章 董卓霸京師第242章 飛將復生第24章 整頓軍紀第608章 鳳棲第593章 兄弟情第692章 大將第246章 縛王司徒於陣前第769章 整軍入荊第546章 黑山張燕第860章 會獵壽春第751章 倭國請求第393章 火燒大營第686章 審正南第629章 讓江夏第226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245章 董卓之死第878章 一統天下,呂峰登基第798章 猜測第386章 甘寧逞威第650章 侯成被俘第680章 譚尚相爭第348章 遭遇夜襲第217章 釋公孫(下)第684章 敗袁尚第64章 許老丈第442章 冤大頭第175章 洛陽亂第443章 指南針第296章 宏願第54章 糜府第39章 投效第456章 華佗(上)第322章 劉繇第865章 偷斬夏侯第357章 許昌來使第628章 孫策出征第294章 情報部第544章 強攻虎牢第507章 智將第402章 登基大典(上)第836章 戰第546章 黑山張燕第160章 潁川遊第190章 張機第589章 共伐第653章 凝聚力第875章 勸降孫策第380章 滿寵使袁第797章 涪水關第823章 離開江東第791章 封王第84章 賜婚第520章 趙雲求援第823章 離開江東第357章 許昌來使第446章 暗殺孔明第653章 凝聚力第43章 井中豬肉第8章 天降神兵第327章 許田第326章 劉皇叔第593章 兄弟情第113章 九原歡聚(上)第750章 倭使覲見第154章 太平清領道第553章 外族背盟第19章 丁原和呂布第223章 劉備出戰第105章 欲往幷州第476章 徐母之怒第50章 太史子義第31章 白虎殺神第659章 變心第551章 計劃第486章 張鬆第422章 九品制第53章 將進酒第746章 工部月英第64章 許老丈第871章 劉協之死第459章 奸細第139章 重回洛陽第847章 患難第793章 魏王第755章 齒冷第165章 詰問第723章 暗害第58章 臧戒第253章 錦馬超第659章 變心第502章 仇讎第781章 荊襄文星第327章 許田第668章 心狠手辣
第360章 董承事發第532章 驚詫第479章 訪賢第219章 略施手段第210章 華雄逞威第144章 魏續叛丁原第178章 董卓霸京師第242章 飛將復生第24章 整頓軍紀第608章 鳳棲第593章 兄弟情第692章 大將第246章 縛王司徒於陣前第769章 整軍入荊第546章 黑山張燕第860章 會獵壽春第751章 倭國請求第393章 火燒大營第686章 審正南第629章 讓江夏第226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245章 董卓之死第878章 一統天下,呂峰登基第798章 猜測第386章 甘寧逞威第650章 侯成被俘第680章 譚尚相爭第348章 遭遇夜襲第217章 釋公孫(下)第684章 敗袁尚第64章 許老丈第442章 冤大頭第175章 洛陽亂第443章 指南針第296章 宏願第54章 糜府第39章 投效第456章 華佗(上)第322章 劉繇第865章 偷斬夏侯第357章 許昌來使第628章 孫策出征第294章 情報部第544章 強攻虎牢第507章 智將第402章 登基大典(上)第836章 戰第546章 黑山張燕第160章 潁川遊第190章 張機第589章 共伐第653章 凝聚力第875章 勸降孫策第380章 滿寵使袁第797章 涪水關第823章 離開江東第791章 封王第84章 賜婚第520章 趙雲求援第823章 離開江東第357章 許昌來使第446章 暗殺孔明第653章 凝聚力第43章 井中豬肉第8章 天降神兵第327章 許田第326章 劉皇叔第593章 兄弟情第113章 九原歡聚(上)第750章 倭使覲見第154章 太平清領道第553章 外族背盟第19章 丁原和呂布第223章 劉備出戰第105章 欲往幷州第476章 徐母之怒第50章 太史子義第31章 白虎殺神第659章 變心第551章 計劃第486章 張鬆第422章 九品制第53章 將進酒第746章 工部月英第64章 許老丈第871章 劉協之死第459章 奸細第139章 重回洛陽第847章 患難第793章 魏王第755章 齒冷第165章 詰問第723章 暗害第58章 臧戒第253章 錦馬超第659章 變心第502章 仇讎第781章 荊襄文星第327章 許田第668章 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