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審

保定城郊一所蒙學裡,背對着學生的李君在沉默了一會後,卻在面前的白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字來。

“漢”

轉過身,看着眼前的這些年大者不過十歲的蒙生,李君表情嚴肅而認真,寫下這個字後,足小半晌卻未說出話來。

稚少的二十幾個蒙生大都看着這白紙上的字,這個字他們並不陌生,漢人、漢家、漢字、漢語等等,若是讓他們組出詞,怕即便是最稚少的蒙生也能組成十數個之多。蒙生們看着這個字,卻是在那思索着老師寫出這個字的用意。

在蒙學外也站着幾人,他們大都詫異這李涼心今日的舉動,也想不明白,今天他又爲何寫下這個字來,想及近時的市裡坊間的爭論,隱隱的蒙學外站着人心下一緊。

“漢”

讀出這個字時,李君的聲音稍顯深沉,看凝視着室中的蒙生。今天的他和往日有些不同,頭上的瓜皮帽也被摘掉了,一頂儒巾戴於頭上,一身青色漢式襴衫立於教室間,只讓衆人在驚訝時,卻又爲其揪起了心來。

“漢”

蒙生們跟着讀出這個字來。

“漢室威隆,因之以族名著,我等皆爲漢人,自漢高祖劉邦定鼎中原,成漢朝起,漢即爲我華族之族稱”

李君的聲音不大,但卻是足以讓蒙學內的學生和外間站着的人聽着清楚。

雖是十月的天,本就帶着寒意,可在他這句話說出後,蒙學外站着的數人,卻只覺渾身冒出一陣冷汗,胸前背後涼個透,那稚少的學子,卻是認真的聽着老師的講解。

在保定城內外,大都知道這李君像來是人如其名,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君子,而他卻字涼心,若是按着字面上說,李君的心可是涼透了,他所辦的事卻比說空話的人心更熱。

因李家祖上遺資頗豐,家有良田數百畝,去年早便得了舉人功夫的李君並未沿着那登進之路,而是在自家閒宅裡辦起了這所蒙學,除去教其它蒙學所學外,還教算術、地理等新式學堂才教之課,爲此其甚至曾得直隸總督之賞。

在接下來的長達幾個小時中,蒙學裡的二十多個學生坐着,蒙學外站着的人也越來越多,李君在那裡說着。從三皇五帝說起,到那漢邦威儀,再到那大唐之盛、大宋之文,再到明代逐蒙之激昂,他在那裡說着漢事,告訴着這些學生,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之事,告訴他們何是正統,何是殖民,告訴他們,他們又是什麼樣的人。

初時在蒙學外只站着數人,而到時近晌午時,整個教室都被一種不同尋常的莊嚴的氣氛所籠罩。不僅蒙學外卻站滿了人,此外,教室裡,那些平常空着的凳子上,也坐進一些默不作聲的人,有年長者的街坊、有年少的少年,無一例外的,當李君請到甲申年崇禎吊死煤山、跑馬圈地、剃頭易發之禍時,這些人都顯得很憂傷,神情中稍帶着些許的憤慨。

“……清軍集中大炮轟擊城東北角,城牆崩塌,清軍蜂擁而上,江陰失守。陳明遇巷戰而死,閻應元負傷後投湖,被清軍從水中拖出,不屈遇害。清軍屠城至二十三日午後才“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李涼心只是坐在那說着,看着眼前的這些學生,他必須要說下去,因爲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說的話,便無機會可說,無論這些學生能記住多少,終歸,他們只要他們記住是自己是個漢人,生於廝長於廝的漢人。

終了隨着一聲嘆,李涼心餘光撇見蒙學外一陣騷動,接着幾名保定巡警營的巡警出現在蒙學的門口,其中一人見着李涼心依然端坐在那裡時,先是一詫,隨後又是搖頭一嘆,面上盡是可惜之色。

在巡警的身影出現在蒙學時,蒙學內一陣騷動,而李涼心卻依是端坐不動,他看着自己的學生,看着教室內外的圍觀的民衆,反而是在那裡開口唱起了歌來。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廣袖飄飄,今在何方。幾經滄桑,幾度哀鴻。衣裾渺渺,終成絕響。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

此時他的聲音由於激動而顫抖,聽起來甚至顯得有些滑稽,但是卻無人敢笑,蒙生們跟着老師的歌聲在那裡唱起了這首他們並不陌生的歌,甚至於蒙學裡站着的人也跟着唱了起來。

歌聲唱完了,蒙生們看到淚水從他們的老師臉上滑落了,或許他們並不能理解的老師此時的心情,但看着老師的時候,在這些年幼的孩子的心裡,那一個字卻被永遠的埋下了。

望着學生,李君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的面色十分蒼白,但是臉上卻帶着一些笑。一些熟悉李君的人這時才發現,這瘦削的身軀此時顯得是這麼的高大。

“我,”

面上依着淚痕的李君,掃視着眼前的學生。

“我……我……”但是,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他的喉嚨。他沒能說完這句話。這時,他轉過身子,又拿起那支毛筆,使盡了全身力氣,在紙板上儘可能大地寫下幾個字:

“大漢光復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裡,頭靠着牆壁,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用手向學生們擺了一下。

“課完了……你們走吧。”

沒有學生離開,這會學生們看着那巡警,看着靠着牆的老師,稚少的臉龐上滑出了淚珠。學生們恭敬離座,跪於走道間,向老師叩着頭,

“回家吧記住,今天老師所說之話記住你們流得是什麼血說的是什麼話”

安受了學生的這一禮,李君看着進入蒙學後一直未曾言語的的巡警營巡警,左手置於身後,再一次擺一下手。

而跪於堂間的學生在擡起頭時,看着老師稚嫩的聲音在教室裡響了起來。

“師爲漢,學生亦爲漢,師即爲入獄,學生亦願隨之”

稚嫩的聲音只驚得室間衆人一陣心驚,其中一些學生家長立即撲上去急忙拉着自家幼子,這會功夫他們卻是後悔起爲啥把孩子送進李君這學堂了。

“都回去吧有從師之心,師感之,然師所想,卻是……記住,老師今天所說,記住你們是漢人就……”

就在這會,一個少年卻推開門走了進來,同樣是頭戴儒巾戴,一襲青色襴衫,是李君的兒子。

“爹爹”

說罷,李子丘便跪拜於地,恭敬的叩起一個頭來。

“子丘……你……”

“爹爹欲成忠義,兒自願隨之,甲申至今李家先人兩人出仕滿虜,今日不孝兒亦願隨父進衙,以弱頸洗李家之辱”

兒子的話讓李君面上露出些痛苦之色,他的手顫着似想撫一下兒子的腦袋。

“徐哨長……”

一個巡警見着這一幕,剛欲開口說話,帶頭的巡警卻是搖搖頭,雙眼直視着那跪拜於地的幾名學生和李子丘,還有站着的李君,這幾具瘦削的身軀中,所蘊藏着的力量,卻是他不願去面對的。

殘酷總是需要面對的,同胞們早已麻木的心靈,需要仁人志士之熱血去喚醒。徐久銘拳頭一握眼簾一搭,李君之所以留下來,或許正是爲了用自己的血去喚醒同胞吧。

但……看着那跪拜於地,面色倔強的李子丘,這不過就是一十五六歲的孩子,心想着他上前一步,右手成掌用力朝着李子丘後腦一擊,正倔強的看着爹爹的李子丘只覺眼前一黑,便摔倒於地上。

“謝……”

看着昏倒於地上的李子丘,李君驚訝的看着徐久銘,臉上露出絲慘淡的笑容。

“有勞”

說罷李君便在衆學生的叩頭中,走出了教室,而在他身後卻跟着幾名巡警,而周圍的人則目光復雜的看着這李君,當一行人走於市上,路邊李君的一些同窗見其這般,往往先是一驚,隨即卻雙手抱拳,舉至頭頂衝着李君便是長長一鞠。

保定總督衙門正堂豁然洞開。三班六房執事衙役們,手持黑紅水火棍集合在堂口兩側。見袁世凱走了過來,衙役們低吼一聲:“噢——”就依序按班站定。衙門口站着的大小官吏,也全都恭候在堂下。

三通堂鼓響過,袁世凱才穩步出堂,在居中“明鏡高懸”匾額下就座。兩旁公案邊,則坐着書吏和師爺。一時間,直隸總督衙門內倒是莊嚴肅穆,咳喘不聞。

這是件久拖數月的大案,事雖僅涉一人,可現在這案子卻是轟動全國,上達天廷的大案。原本的這發生的保定的“李君”案,並不會引起太大的轟動,甚至可以說完全可被地方壓下,可偏生上海、天津諸報幾在李君於蒙學被逮捕後,便是連篇累讀,其影響幾不在數月前《蘇報案》之下,於報紙看來“李君”幾成民族之英雄。

也正因如此,面對愈演愈烈的輿論壓力,朝廷直接來了廷令,着直隸總督速決此案。可是說是打從庚子年後,這諾大的大清國最爲轟動之案。一聽說總督衙門今天要了結此案,保定全城百姓奔走相告,真是人人關注,個個動心,不僅如此,甚至遠來自天津、上海等地中外記者。

剎時間,傾城出動,萬人空巷,雖說天空飄着雪,天寒地凍的。可還是有上萬百姓遠遠站在總督衙門前,擠過來,擁過去,誰不想親眼看看這難得一見的大案,看看那“李君如何慷慨陳辭斥那袁世凱”。

身爲巡警營管帶的徐久名又要維持治安,又要看守人犯,早就累得汗透重衣了。聽見堂鼓聲響,他連忙告訴巡警們。

“給我攔住人羣,不準靠近。有踏過石灰線的,就給我用鞭子狠抽”

說罷他便自己卻大步流星地進到大堂,行了參見大禮後說。

“啓稟總督大人,外邊看熱鬧的人太多,卑職不能在這裡站班侍候,請大人鑑諒。”

聽着衙外的喧譁,袁世凱只是皺着眉說了一聲。

“難爲你了,你去吧。”

說完,他突然轉過臉來,“啪”地一拍驚堂木,斷喝一聲:“帶人犯”

“扎”

衙役們轟然一聲,帶着一名人犯,鐵鎖銀鐺地進來。此時的李羣不知過了多少次堂,也不知受了多少酷刑,一瘸一拐的被拖走上了堂,面上雖全無血色,可卻不似過往囚犯一樣半死不活地委頓在地下,早已經衣衫襤縷的李君站在那,曾戴着方巾早已沒收了,而頭上的頭髮雖是凌亂,但卻還挽着髮結插着一根小木棍,渾身滿是血漬,周身濁臭不堪,而站於衙外的中外記者紛紛用照機爲這些人拍起了照來。

此時,只聽袁世凱吩咐一聲。

“徐師爺,你來宣示他們的罪行。”

“是,大人。”

徐捷藩答應一聲,便從案頭接過一份長長的摺子唸了起來。十八名待決囚犯的姓名、年齡、籍貫、案由,足足有兩萬多字。這些,都經知府、巡撫衙門各司廳覈審過多次。

不過,徐捷藩的神色看來卻有些恍惚,他甚至不願意面對這些十八名待決之人。他強打精神,唸了一個多時辰纔算唸完。

犯由終於宣讀完了。袁世凱黑着臉盯着那勉強站起身來,受盡酷刑的李君,這會他還真佩服起這個文弱書生來,當初自己賞他辦蒙學授新學時,怎麼就沒看出這李君竟然有這般的氣節。

“人犯,見本官,爲何不跪”

話剛出口袁世凱便是連腸子都悔青了,這李君的腿是怎麼斷的,可不就是在巡撫衙門被打斷的。

“李某堂堂漢人,豈會拜你這認賊做父之賊人”

李君直視着臺上袁世凱。袁世凱被這李君盯視着,沒來由心中一陣哆嗦,卻不敢與他照起面,這會他心裡不斷的罵着娘,這狗口的慶老四,非他讓審這個案子,這個案子就是燙手的紅芋,老佛爺和不知多少王公大臣想讓他死,可民間卻是一片叫好聲。這李君一堂課,兩衙審,審出了名聲、審出了氣節來,可臨到頭來,朝廷卻是想讓他袁世凱背這口黑禍。

“漢是夏滿是夷,漢是中國正朔所在滿是外逆,故項城子賣身事清於文化上是棄夏歸夷,於大節是正統之叛臣逆子,大事之驅不能成其降清託詞。大節既虧,身名瓦裂,士大夫名節已壞”

勉強站立於堂上,李君依然如過去一般慷慨陳詞,他的話只諷的袁世凱面色一時青一時紅,瞅着這李君,別說是上大刑了,便是現在一刀把他給砍了,怕也難解心頭之恨,可他卻未像其他人一樣,惱羞成怒喊着上刑,而且冷看着李君,這個人是非殺不可,不殺他,老佛爺不滿、朝廷不滿意,就由他說吧

“……豈可洗卻貳臣之污名耶”

終了,李君說完了,衙外頓時一陣叫好聲來,叫好聲只讓李君心下一慰,他冷看着端坐於臺上的袁世凱,袁世凱冷笑着,他卻是譏笑着。

“若大人還念及這軀內所流之血,還念所從之姓、所立之地還請大人以北……”

未待李君說完已經被他的話給嚇的面色蒼白的袁世凱,他突然把驚堂本一拍,“啪”的一聲,震得滿屋的人無不變色,這也打斷了李君的話,驚堂木響起後,旁邊坐着徐捷藩便連走到袁世凱身後,貼耳輕語。

“大人,這樣的人才,正是大人之所需,還請大人爲國惜才”

徐捷藩同時又看了一眼,面無異色的李君,心下爲這人可惜着。

而袁世凱卻是板起臉,眼盯着李君。

“如此人才,若是留給革命黨,豈不是爲虎添翼,那還了得?”

立即提筆判處死刑。隨即袁世凱又咬着牙獰笑道。

“嘿嘿嘿嘿……好一個豈可洗卻貳臣之污名耶。來人,將這人犯拉出,拖出梟首示衆”

“哼哼”

李君冷哼兩聲,盯着臺上的袁世凱全無任何懼色。

“今日,索虜之奴才,欲殺我之,豈知這中華之地億萬漢人早已覺醒,又豈是這刀所能殺勁李某勸大人一語,若是大人識事務者,必起兵反清方能的得已自保,又可洗卻貳臣之污名……”

這會已經阻不了這句話的袁世凱盯着站於堂上的李君,站起身來,手一抱拳。

“袁某世代受朝廷大恩,當以忠義報之,爾等作亂小人,竟於堂上亂語,僅殺你一人,不足以平民憤。”

咬咬牙,狠狠心,袁世凱提筆不顧衆人的驚詫,修改起了判詞來。

“保定蒙學教讀李君謀逆本官自將請旨朝廷依大清律,誅其九族,九族皆斬之”

滿堂的官吏與堂外的記者的,一聽這話全都驚呆了,而徐捷藩更是驚出了一身大汗,他扭頭看着臺上站着大帥,轉瞬間明白了大帥的用意。

語說的是義正詞嚴,可袁世凱的心裡卻是暗自叫起了苦來,他又何嘗想誅其九族,又豈不知這誅其九族之事,在這大清國可是多年未見之事,可偏生這廝說出這番話來,若是自己不有所動,只怕……袁世凱清楚的知道他最重要的保證,是在於爭取西太后的信任。

可惜了瞅着那大笑的李君,袁世凱忍不住在心下長嘆一聲,同時他卻雙是在心間冷冷一笑。

“想跟爺玩,你們還嫩了點”

嘸呼昨天的月票成績不甚理想,呵呵,無語依然在努力中,很快一切就會展開,希望大大們繼續支持無語,支持滿江紅求月票)

第117章 善意第117章 善意第180章 微笑第39章 收美鈔不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75章 一事相求第1章 人性貪第145章 冷靜?冷漠?第168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第141章 抉擇(下)第14章 遼河兩岸第286章 新軍艦第146章 疑惑第179章 目標:敷島第150章 開局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88章 決定權第138章 界線第161章 1對7第217章 讓步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47章 殺個人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33章 他們不知道……第161章 1對7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144章 飛吧第229章 青春期第88章 心腹之患第105章 寶藏!第207章 四九城內外第179章 目標:敷島第269章 在關東第186章 強敵第132章 虎口狼羣第149章 秋山真之的選擇第32章 化學戰第157章 交叉第44章 各有心思第236章 彼此之局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205章 做嫁衣!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65章 在盛府第2章 罵摔第22章 針氈也要坐第180章 微笑第12章 打贏這一仗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205章 前夜第100章 革命者的抉擇第115章 官與兵第137章 到頭了第12章 心有餘悸第30章 大連內外第170章 賭第117章 石油第59章 親王的心思第33章 肖炘韌的敬酒第55章 戰爭的意義第77章 陸戰之王第60章 時間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129章 就在這第101章 想要什麼?第222章 騎虎難下第47章 理由第209章 陰謀現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99章 麻煩第102章 上鉤第43章 天女散花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105章 勞動者聯合報第184章 夜戰第113章 生活所迫第122章 絕不可能接受第82章 櫻花的本意第62章 彰德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15章 決定第86章 奸第54章 見諒第17章 虎口奪食第11章 準備好了嗎?第212章 矛盾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150章 開局第27章 看你的了第16章 沒必要第4章 正確迴應第35章 十年之別第23章 民企龍頭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8章 必須承受第225章 絕非君臣!第115章 官與兵
第117章 善意第117章 善意第180章 微笑第39章 收美鈔不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75章 一事相求第1章 人性貪第145章 冷靜?冷漠?第168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第141章 抉擇(下)第14章 遼河兩岸第286章 新軍艦第146章 疑惑第179章 目標:敷島第150章 開局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88章 決定權第138章 界線第161章 1對7第217章 讓步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47章 殺個人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33章 他們不知道……第161章 1對7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144章 飛吧第229章 青春期第88章 心腹之患第105章 寶藏!第207章 四九城內外第179章 目標:敷島第269章 在關東第186章 強敵第132章 虎口狼羣第149章 秋山真之的選擇第32章 化學戰第157章 交叉第44章 各有心思第236章 彼此之局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205章 做嫁衣!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65章 在盛府第2章 罵摔第22章 針氈也要坐第180章 微笑第12章 打贏這一仗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205章 前夜第100章 革命者的抉擇第115章 官與兵第137章 到頭了第12章 心有餘悸第30章 大連內外第170章 賭第117章 石油第59章 親王的心思第33章 肖炘韌的敬酒第55章 戰爭的意義第77章 陸戰之王第60章 時間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129章 就在這第101章 想要什麼?第222章 騎虎難下第47章 理由第209章 陰謀現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99章 麻煩第102章 上鉤第43章 天女散花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105章 勞動者聯合報第184章 夜戰第113章 生活所迫第122章 絕不可能接受第82章 櫻花的本意第62章 彰德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15章 決定第86章 奸第54章 見諒第17章 虎口奪食第11章 準備好了嗎?第212章 矛盾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150章 開局第27章 看你的了第16章 沒必要第4章 正確迴應第35章 十年之別第23章 民企龍頭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8章 必須承受第225章 絕非君臣!第115章 官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