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祈禱

“帝國建始元年,即在亞洲捲起了戰爭的風暴”

炎黃4603年,對於任何一箇中國人來說,都是銘心刻骨的一年,這一年,正月十四日,帝國建始,這一年,面對國家的尊嚴,這個曾被異族奴役達260年之久,異族的愚民政策的統治下,早已經是虛弱不堪的國家,仍然選擇用戰爭維持國家的尊嚴。

面對東北交戰的日俄兩國,面對國家尊嚴遭受踐踏的一幕,除去戰爭之外,中國別無選擇,可是面對擊敗了歐洲傳統列強俄羅斯的日本,這個可以說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十年前被日本擊敗,被列強視爲魚肉的中國,有可能挑戰他嗎?

可被外界視爲弱者的中國卻主動發起了挑戰,在戰場爆發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懷疑這或許又將是一次“庚子年的瘋狂”,可不顧一切的衝過去一打,居然屢戰屢勝,一下子,突然的勝利,讓這個飽償對外戰爭失敗的國家變得忘乎所以了,中國人第一次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國民的亢奮。

怎麼不是這樣呢?

中國人在中華帝國之前,從未來有過“國民”的體驗,生活在毫無國家的概念的時代,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頂多是家庭的一員、家族的一份子,直到光復期間的“民族主義”灌輸,中國人第一次真正擁有了“民族”、“國家”,這一現代觀念。

而中華帝國政府爲了給中國人灌輸國家和國民的觀念可謂是煞費苦心,對於政府而言,政府需要愛國的、忠誠的、並願意爲國付出的“國家公民”,先有國家再有公民,國爲根,民爲本。

而對於皇帝本人而言,他所希望培養出的是——“皇帝陛下的臣民”,這一觀念相比於執政府時期提出“國家公民”更容易被人理解,被民衆接受,畢竟忠義觀念是中國人刻到骨子裡的傳統思想,相比於“國家公民”,“皇帝陛下的臣民”反倒更爲民衆所接受。

滿清時代的屈辱賠款,讓“臣民”們體會到了什麼是“國家恥辱”,而洋人的橫行,更讓他感覺到國家衰弱帶來的個人恥辱,而異族奴役260年的屈辱歷史,更是讓他們明白,國家與個人的關係。

知恥近乎於勇,國家與個人的關係在無形之中,通過民族主義的宣傳得到了一種平衡。而來自戰場上的屢戰屢勝使得“皇帝陛下的臣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國家的榮耀,戰爭的勝利帶來的興奮,又讓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國家和國民到底是什麼概念。

也正是那“人頭一兩”的賠款之恥,支撐着這支年青的有些出奇的軍隊不斷戰鬥下去的意志,得益於迫擊炮、輕重機槍的大量應用,擁有超過這個時代任何一支軍隊火力的近衛軍,奇蹟般的奪取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前恥的警示、勝利的鼓動,正是這支軍隊戰鬥下去的最根本的支撐,對於一支剛剛被灌輸了民族主義思想的軍隊來說,這已經實屬不易了。

在平壤,瀰漫數日的硝煙終於散去了,硝煙散去、槍聲平息,只留下一地的彈坑、戰壕以及被血染紅的土地提醒着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撤退的命令來得十分突然。昨天師參謀部剛剛下達了修築第二道防禦工事的命令,在彈藥不足的時候,必須要構建起第二道防線,從而達到以複雜防線體系補充火力的目的,甚至於師輜重兵們,繼續拆着朝鮮人的房屋,紮起了木筏,以便在夜晚的掩護下,渡過大同江,從江對岸到到補給,但是現在撤退的命令卻下達了,

“爲什麼要撤軍?”

當命令下達到的40師的時候,每一個士兵的都問出了同樣個問題,他們翻山越嶺不顧一切的打到大同江以南,對平壤的日軍形成包圍,儘管從一開始,受限於後勤供應,他們只能依託防線進行防禦,但撤軍的命令下達後,這些鬆了一口氣的士兵,卻怎麼也無法理解長官們的命令。

理解也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這就是軍令。

軍官們並沒有給予士兵太多的解釋,出發的時候,每個人攜帶180發子彈,這會最多也就只剩下十幾二十來發,迫擊炮早沒了炮彈,甚至就連近衛軍戰鬥核心的機槍也沒有了彈藥,這個時候再不撤退,他們恐怕真的就被包圓了。

“要離開了朝鮮了”

而對士兵們的憤怒,最終軍官們還是向他們儘量解釋着離開朝鮮的用意。

嗯,因爲南京那邊簽署了聯合公報,日本人從滿洲撤軍,所以我們要撤軍。

這不是該死的當官的出賣了我們了嗎?

當然不是,除了日本人撤軍外,他們還把臺灣歸還給我們了。

最終,在軍官們的解釋下,士兵們終於確信了一件事,他們沒有打敗仗,他們還是贏家,一個輸了260年的民族,他的心靈脆弱到根本無法接受任何失敗。

儘管有了一定的解釋,儘管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理解,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道軍令。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內心深處已經完全將自己和國家融爲一體的軍人。

在 師師司令部前的曬場中,數千名官兵默默的站在曬場和曬場周圍的水稻田上,儘管天氣晴郎,可任何人都能感覺到現在一種莫名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憤怒的情緒卻正在官兵們的心頭中醞釀着。

憤怒每一個的臉上都帶着憤慨之色,官兵們赤手空拳,看着前方,儘管他們始終未發一言,雖說從始至終他們只是說要見長官,但任何人都不懷疑,當怒火燃燒起的時候,他們赤手空拳都能撕開敵陣。

站在師司令部外的憲兵們,大都是無奈的看着眼前的這些神情悲憤的戰友,儘管可以理解他們的行爲,但軍令就是軍令,作爲憲兵他們必須要維持軍法的尊嚴,近衛軍的軍紀嚴酷,足以讓這幾千名士兵全部被判處死刑。

“師長,如果再不制止他們的話,怕就要出大亂子”

“是啊,師長,現在至少有一兩千人在外頭,如果……”

“再發展下去,就……就成軍變了”

師司令部外的官兵們悲憤填膺之時,在司令部內,面堅參謀們的吳祿貞卻是閉眼不語,甚至充耳不聞,直到參謀長吐出軍變的時候,他才微微張開眼睛。

“如果發生軍變的話,那……他們就不佩穿着這身軍服。”

冷言冷語就差沒從吳祿貞的口中吐出一句“如果演變成軍變,所有人就應該被槍斃”了。

“長官,軍中軍法苛酷,軍法不容情,這大家都明白,可……”

不待參謀長把話說完,吳祿貞便直接打斷了他的話。

“怎麼?法不責衆是嗎?”

眼睛一掃,吳祿貞又嘆了一聲。

“軍法就是軍法,從古至今,多少譁變,多少潰逃,那些人有幾個不是抱着法不責衆的念頭,今個,我就要從根上打消他們的這個念頭。”

就在那種憤怒繼續在人們的心間縈繞時,師司令部的大門廊下走出來的是一名配帶上校軍銜的將軍,一看到這個軍銜,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身份 師師長吳祿貞,當年的日本陸士三傑。

一見長官走出了指揮所,在指揮所外對峙的憲兵和前來詢問的官兵同時立正致敬,沒有任何的遲疑。

“長官好”

軍隊之中的秩序並沒有因爲之前的對峙受到的損壞,畢竟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是近衛軍軍人,紀律仍然是他們最根本的榮譽,他們來這裡是爲了討一個說法,而不是的發動軍變。

“告訴我你們是什麼人”

冷眼看着眼前這些來師部討要說法的官兵,吳祿貞的聲音中未帶有一絲感情色彩。

“報告長官,中華帝國近衛陸軍軍人”

一名年歲只有十七八歲上尉邁步走隊伍喝聲回答道。

“你們還知道自己是近衛軍軍人嗎?看看你們現在做的都是什麼事情質疑長官命令,圍峙指揮部這是什麼行爲說輕了是質疑長官命令說重了,就是軍變沒想到近衛軍初成,軍變之先河,竟出在 師,看着你們,我都替你們燥得慌告訴我你們曾經的誓言是什麼告訴我”

吳祿貞在說話顯得有些憤怒,眼中似乎都要噴出火來。

“長……長官,……”

上尉吱嘸着說不出話來的時候,卻一個士兵走了出來,他的臉上帶着難掩的悲憤之色。

“長官,爲什麼要撤退我們還能打下去”

“長官這……咱們不是說過,要打下朝鮮,要復故藩嗎?撤退咱們近衛軍中,不是永不會有撤退的命令嗎?長官只要您一聲令下,兄弟們就游到江對岸去,也能把平壤打下來,然後咱們一直打到釜山”

士兵的話說的到是再理,當初是長官們一遍遍的告訴他們,近衛軍的字典中,不存在撤退兩字,只有進攻、進攻,而現在呢?長官們卻告訴他們,要撤退了,就在他們以爲能打下整個朝鮮的時候。

從入朝起,長官們一再的告訴他們,朝鮮是中國的千年故藩,十一年前,滿清無能丟了朝鮮,現在他們要打下朝鮮,臉在那丟的,就在那裡找回來,對於這些剛剛把個人同國家聯繫在一起的士兵來說,他們怎麼也無法接受撤退的命令。

“長官,長官們告訴我們,外交部和日本簽了聯合公報,咱們從朝鮮撤軍,他們從東北還有臺灣撤軍,長官,俺當過兵,才學的識字,書唸的少,可也知道個理字,就算要撤軍,那也是日本人撤,咱們撤那門子軍,朝鮮是中國的,臺灣是中國的,咱那有拿自家東西,去換回讓強盜搶走的東西的理最起碼,這個理字,說不通”

一句話,把吳祿貞的下話給堵住了。

對於這些剛剛通過軍官的教導和不斷的勝利,好不容易纔樹立起“軍人榮譽”的士兵來說,他們簡單的意識裡,覺得這拿朝鮮交換臺灣,無疑於在他們的臉上狠狠的抽了一個恥光,這不是明擺着說他們無能嗎?

要是有能耐的話,國家至於吃這麼大虧嗎?所以無論是爲了國家的面子或是個人的裡子,他們都希望能戰鬥下去。

“撤退的命令已經下達了士兵們的確,有人稱今天是一場勝利但是我卻將今天視爲恥辱,請你們一定要勞勞的記住這一天炎黃4603年的5月15日”

吳祿貞看到士兵們在聽到自己這麼說時,臉上的悲憤之意更濃了,而戰時他身後的參謀們卻大都露出不解甚至不安之色,吳 想幹什麼?難不成他想煽動士兵造反?

“無論是對於中國或是陸軍軍人,這都是恥辱奇恥大辱,因爲我們和強盜進行了交易,而代價是士兵的鮮血和國家的領土”

隨着吳祿貞的話語,空氣中的悲憤之氛更濃了,師司令部前的官兵們呼吸變得急促,面上的怒意已經到了怒不可抑的地步。

“恥辱啊怎能不是軍人奇恥大辱呢?怎能不是國家的恥辱呢?”

深吸一口氣,吳祿貞這會變得也有些激動了,甚至在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雙眼禁不住閃動起些許淚光。

“長官,我們能打下去我們能打下朝鮮”

人羣中傳出一聲吼喊,悲憤的吼喊。

“是我們現在是能打下朝鮮,陛下不會懷疑你們的能力,陛下相英勇的戰士一定能做到這一點,可爲什麼,爲什麼國家寧可承受這奇恥大辱,陛下寧肯蒙受此等屈辱,做出這一艱難的選擇?”

這會吳祿貞似乎比所有人都更瞭解陛下一般,比南京的政客們、外交官們更瞭解簽署那聯合公報的原意來。可士兵們願意聽他說,願意聽他去解釋,不同於那種官方式的解釋。

“是爲了我們,我們打下了朝鮮,可我們沒有強大的海軍去保衛沿海,只要日軍在我們後方來個登陸,就能斷我們的後路,就能讓我們白白戰死在朝鮮”

“我們不怕死”

“是,你們不怕死,我也不怕死,可國家怕啊陛下怕啊他怕自己的士兵白白送死,他怕國家好不容易積聚的力量,就這麼消耗在的朝鮮死很容易一眨眼就行了,不惜一切打下朝鮮也很容易有了你們這羣不怕死的、愛國的士兵,別說是朝鮮,就是歐洲也能打過去可我問你們,咱們中國的敵人,就只有一個日本嗎?咱們來的時候,打天津過的時候,沒看着八國聯軍的軍營嗎?威海衛、香港、九龍,都讓英國人佔着青島德國人佔領着,就是長江,外國人的兵艦大搖大擺的,想過過,想走走,咱們的首都可都在那,若是說如果我們都死在了這,那最高興的是誰?是那些佔着咱們國土的洋鬼子,到那時,誰來保衛祖國,誰來把洋鬼子打出國你們誰來告訴我”

看着眼前的這些戰士吳祿貞大聲吼着,如果說需要給他們一個理由的話,國家的時局就是唯一的理由。

“大局,什麼是大局,這就是大局我們這個國家早已經被滿清糟蹋的千瘡百孔,強國又豈是一朝之功,帝國近衛軍是什麼?就是國家最根本的支撐,只要我們在,任何國家就不敢進犯我們,我們在朝鮮在東北狠狠的教訓了日本人,就是殺雞給猴看,等到將來,別說是朝鮮,就是安南,就是尼泊爾,就是江北之地,咱們早晚都得打回來但是現在……士兵們,我們必須要保存實力留待他日再決勝負”

沉默,這一次原本悲憤不已的官兵們猛然靜了下爲,他們看着面前的長官,想着國家的時局,緊緊的咬着嘴脣,不甘的淚光在他們的眼中閃現着,悲憤的的嗚咽聲從他們嗓間發出,那是強自壓抑的嗚咽聲。

“哭什麼哭有淚,過些年,讓日本人、讓那些洋鬼子去哭去,把你們的淚都給我收回去,男兒流血不流淚,別忘了你們是軍人”

吳祿貞嘴上這麼說着,可自己卻也忍不住流着淚,他說的那番理由不是說給士兵聽的,更多的卻是他的心中所想。

“是”

衆人齊聲吼喊着,眼中的悲憤這會變成了抑怒,這怒火卻只是針對外國人。

“諸位皆是近衛軍人,即爲軍人,必知軍令如山諸位雖事出有因,但羣起而行,違反軍令,吳某負管教之責,處笞刑二十,其它人等,士兵笞刑五。尉官七,校官十”

吳祿貞適時的下達的懲處的命令,這時原本圍着師司令部的官兵們先是一愣,但旋即還是選擇了服從,軍令如山,這是他們當兵之後,學會的第一個道理,在軍隊之中,唯一的道理就是軍令,而他們所犯之罪,往重了說,即便是殺頭也不過份。

而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軍法官卻走出來,衝着的吳祿貞開口說道。

“長官,您負管理不嚴之責,需處笞形四十其餘官兵加倍懲處”

他的一句話換來的是官兵們的怒視,而吳祿貞面容一板,冷喝一聲。

“行刑”V

第131章 悲涼第124章 背叛第216章 盟友間第199章 談判第189章 兩個人第175章 湖南夜第34章 老閘巡長第50章 家第121章 無奈的輪迴第243章 袁府第131章 白色黃金第230章 槍與筆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226章 欽定第168章 算術第220章 敲打第168章 算術第93章 會師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219章 只是意外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67章 狩獵第1章 人性貪第144章 飛吧第21章 轉變第272章 啓航與美齡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225章 欣賞與現實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31章 夜探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70章 能給予的第30章 驚怒第142章 輿論第75章 亂、亂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236章 我的帝國!第141章 打撈第200章 暴雨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287章 民之帝第76章 道德問題第71章 三都澳第212章 矛盾第31章 自縛於前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83章 餘地第121章 打頭陣第49章 中國需要一個獨裁者第218章 職業化第263章 最後一次第192章 白色的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203章 權賊第113章 生活所迫第155章 北南難第166章 國民的沸騰第230章 憲法提調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127章 皇商的心思第118章 得願第198章 中與德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36章 對馬(下)第196章 清流縣第268章 庫倫城第103章 革命者的遠征第79章 轉變第185章 混水摸魚第53章 巴格達第125章 勾勒幾筆第44章 陰謀第56章 初見上將第130章 劇變第21章 死得其所第188章 決定權第114章 陰影第193章 炮擊第206章 登陸第26章 友誼第45章 無純潔之人第47章 無以復加第13章 前夜之夜第4章 德屬東非第53章 夢想第86章 局座沉思謀陰謀 木偶犧牲有價值第142章 輿論第126章 捆綁第106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172章 反他孃的第13章 有骨頭第72章 反對第66章 兩個輸家第148章 選擇第72章 反對第260章 艱難的選擇第2章 出發吧
第131章 悲涼第124章 背叛第216章 盟友間第199章 談判第189章 兩個人第175章 湖南夜第34章 老閘巡長第50章 家第121章 無奈的輪迴第243章 袁府第131章 白色黃金第230章 槍與筆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226章 欽定第168章 算術第220章 敲打第168章 算術第93章 會師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219章 只是意外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67章 狩獵第1章 人性貪第144章 飛吧第21章 轉變第272章 啓航與美齡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225章 欣賞與現實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31章 夜探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70章 能給予的第30章 驚怒第142章 輿論第75章 亂、亂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236章 我的帝國!第141章 打撈第200章 暴雨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287章 民之帝第76章 道德問題第71章 三都澳第212章 矛盾第31章 自縛於前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83章 餘地第121章 打頭陣第49章 中國需要一個獨裁者第218章 職業化第263章 最後一次第192章 白色的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203章 權賊第113章 生活所迫第155章 北南難第166章 國民的沸騰第230章 憲法提調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127章 皇商的心思第118章 得願第198章 中與德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36章 對馬(下)第196章 清流縣第268章 庫倫城第103章 革命者的遠征第79章 轉變第185章 混水摸魚第53章 巴格達第125章 勾勒幾筆第44章 陰謀第56章 初見上將第130章 劇變第21章 死得其所第188章 決定權第114章 陰影第193章 炮擊第206章 登陸第26章 友誼第45章 無純潔之人第47章 無以復加第13章 前夜之夜第4章 德屬東非第53章 夢想第86章 局座沉思謀陰謀 木偶犧牲有價值第142章 輿論第126章 捆綁第106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172章 反他孃的第13章 有骨頭第72章 反對第66章 兩個輸家第148章 選擇第72章 反對第260章 艱難的選擇第2章 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