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觀察報告

中華帝國是個十分奇特的國家。

一個觀察家剛剛抵達,就會感到矛盾重重。古老的中國依然存在——中古的建築,別緻的農村服裝,乾淨的大城市,井然的秩序,好脾氣,整潔,明媚的風光,安逸的民衆。然而另外還有一層新的、迥乎不同的東西:帝國的統治。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帝國的統治正在一點點的改變着這個古代的東方國家,可是帝國的統治固然在改變這個國家,可它所帶來的改變,使得這個根究竟扎得多麼深,卻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的確,在過去的幾年間,這個國家發生着一系列的劇變。然而在這些外表後面隱藏着什麼呢?是一股強大的發動戰爭的潛力呢?還是大抵上僅僅是表面上的改變?

在美國駐華大使館,馬歇爾這位剛剛抵達中國軍官,一邊沉思着一邊書寫着這份遞交國內的報告,這或許是一個在中國呆了一個月,一直在試圖真正瞭解中國的美國軍官對中國的初步印象。

“衆所周知,自一九0五年以來,在發動一場革命式的民族大起義之後,中國一度曾不計代價的發展其軍備力量,正是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他們可以在對日衝突中擊敗日本人,隨後其出人意料的地開始停止擴充軍備,尤其是海上軍備,而現在其甚至用可以彌補多年損失的決心,進行大規模的重整武裝。

相比於過去,其將軍力僞裝於表面上的和平不同,在過去的三年間中國重新武裝的行動更爲加緊,並且完全公開化了,在經過長期的軍備限制之後,重新欲建立完全武裝的中國,推進武裝力量建設是速度是極爲驚只的。但,現在問題是:這個差距在什麼程度上已被希特勒趕上了?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戰鬥力量是個大規模的工業進程。它需要物資、人力和時間,不管中國的政客們做出什麼樣誇誇其談的宣告。

根據本人所蒐集的事實,可以得出兩個有趣的初步結論:

1.至少在未來數年中華帝國還沒有把差距縮短到足以同英國海軍相抗衡的艦隊。

2.相比於海軍。其陸軍建設,在過去多年間一直都受到某種程度上的加強。

底下五頁包括十年來中國工廠生產、工業擴展以及機器和物資生產的數字——和馬歇爾初來中國時所讀到的許多情報方面的報告大不一樣。他的資料主要來自他自己的閱讀及探索。他將這十年來美、英、中三國的全國生產總額以及陸、海、空軍力量作了比較。這些數字——按他排列出的——表明除了陸軍以及空中力量外,其他各個方面在作戰上都處於劣勢。而他們也並未十分加緊推動工業生產以迎頭趕上。

然後就來到報告中最緊要的一段。打這一段時,馬歇爾停了好多次。打完之後,他又擔心地把這段文字讀了幾遍。

下面轉入預測,因而也可能被認爲是輕率的。或是帶有新聞記者的味道。然而馬歇爾所獲的印象強烈地指向一種可能性,似有必要將此判斷寫入這一報告中。一切跡象都向世人表明中華帝國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着一項旨在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

作爲支持這一看法的論據是——在中國東北、蒙古、新疆三個方向,已經集結了超過三百個陸軍師,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集結,而在伊郎北部。亦有超過二十個中國陸軍師,可以說,中國已經在“援助俄羅斯”的表象下,完成軍隊部隊準備。

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輿論界自從俄國爆發革命之後,就不斷的對俄羅斯臨時政府加以攻擊,儘管中國已經承認臨時政府,而在報告中他還引述了一位在陸軍參謀部處於指揮職位的一名高級軍官的那段話:

“注意俄羅斯。那邊很快就會有所動靜。”

而更爲重要的是。在過去的一年間。通過參與到西伯利亞大鐵路以及中亞鐵路的改造、修建,中國人已經完全掌握了兩條鐵路,至少其未來同俄羅斯發生衝突時,可保證其可迅速控制兩條鐵路。

儘管馬歇爾也承認所有這些都彙集起來既構不成確鑿的情報,也不足以引起大使館職業外交官們的重視。他們說,戲劇性突變的謠傳總是有的。他們堅持要立足於基本事實——對於中國而言。一個混亂的、革命動盪中的俄羅斯,遠好過一個穩定的、蒸蒸日上的俄羅斯。無論中俄兩國在這場戰爭中如何的親密,最終這兩個國家因其地緣原因。仍然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新的對抗。

至於中國可能出兵俄羅斯,在大使館的職業外交官們看來,更是沒有一絲可能性,因爲中國是協約國成員,至少在俄羅斯仍爲協約國成員時,中國絕不會冒着同協約國家開戰的風險,向俄羅斯宣戰。

可是即便是明白這些道理,馬歇爾依舊認爲這樣一個行動不但講得通,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在北方投入了太多的軍隊,而且現在中國又無意在俄羅斯政局恢復穩定之前,向俄羅斯派出遠征軍,即便是所謂的東亞遠征軍,亦停止派出,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仍然不斷的向中俄邊界各地調派着物資。

根據目前的情報,顯示,中國在中俄邊界沿鐵路地區,佈置了超過一百座兵站,每一座兵站都屯積着大量的軍需物資,這些物資足夠進行一場規模前所未來的戰爭,而且,其物資儲備仍然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而我之所以堅信中國很有可能出兵干涉俄羅斯,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俄羅斯被刺殺的末代沙皇米哈伊爾二世的女兒,和中國皇太子之間的婚事,使得中國得已確信,其對俄羅斯政局有充分的理由加以干涉,當然,這只是推測!”

但隨後,馬歇爾又論證道,他從新近看過的大量歷史書中舉了許多例子,而且這種藉助姻親,在動亂時。宣揚自身具備其政權繼承權的事件,在歷史上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一但中國藉助這一理由。入侵俄羅斯,以俄羅斯目前的現況,很有可能會導致一個國家的徹底崩潰。

“總之,現在的臨時政府。根本沒有能力阻止中國軍隊的入侵,即便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年間,俄羅斯亦沒有足夠的能力阻止中國人的入侵……爲避免這一切的發生的,美國必須儘早的做好準備,從而避免界的措手不及!”

在寫完報告之後。馬歇爾把複寫紙撕碎丟進紙簍,把報告的正本和兩份副本揣在襯衫裡,和衣倒在那張紅皮躺椅上睡着了。可是他睡了一會後,卻是睡的很不安寧。等他睜大眼睛時,太陽正從樹梢間射進微弱的霞光。

和以往一樣,馬歇爾先是衝了淋浴,然後換上了一身衣服,把報告又讀了一遍。隨後便把報告放入保險櫃之中。這份報告並不是他這個初級武官能夠遞交白宮的,他必須要等待合適的機會。

因爲大使館內沒有什麼事物,所以,馬歇爾和平時一樣,就離開大使館,然後使館區朝着光復大街走去。一路上,他的腦海中還思索着那份文件。比起他曾研究過的大使館的報告來。他這份是對全面戰略的冒昧的探討,遠遠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職位。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使得他不可能直接把報告交給白宮。

但另一方面,他又覺得他是根據事實來寫的,他覺得做爲一名駐外軍官,他有充分的理由和職責去書寫那樣的技術性報告,而且他還打算寫一份新的報告,是對中國的戰爭潛力的全面分析的報告,當然,儘管他知道自己有這個責任去寫,但是卻並不意識着,他有足夠的權力能夠把自己的報告送交到白宮。

“也許應該可以尋找另一個渠道!”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他人已經走近了光復大道,這條大道時至今日依然是全世界最寬敞、最長的一條街道,在過去的多年間,曾有無數次提議要求將這條大街改名,比如改成“帝國大道”之類的名稱,可是最終所有的提議都被那位改變這個國家的皇帝所否決,而他否決改名的原因非常簡單,正如那些要求改名的人一樣的理由。

光復大街這個名稱可以提醒每一箇中國人不會忘記一個歷史——中國曾遭受異族殖民奴役的歷史,不會忘記國家內亂導致了明帝國的毀滅和漢民族幾近族滅以及文化消淪的事實,也正是他的堅持下,光復大街依然還是那個光復大街,在某種程度上這裡的一切都象徵着這個國家所曾遭受的慘痛的歷史和歷史榮譽,無論是大街兩側的諸子雕塑,還是軍人雕塑,無時不刻的在提醒着人們要注意這一點。

在走到街口時,街口有一座街心花園,而在街心花園內聳立着一座雕像,那是一座無名軍人雕像,花崗石像座上一個衣衫襤褸的士兵,雕像上的士兵顯然是受傷的模樣,可是他的雙手拄持着步槍,神情顯得極爲堅毅,目光更是極爲堅定,似乎傷勢並不能阻擋他的進攻。

像這樣的以軍人爲主題的雕像僅在南京就修建有多達六百餘座,而在全中國,幾乎每一個城市、每一座公園都可以看到軍人雕像,那些雕像中的絕大多數是由皇帝批准的授予某一種傑出的陣亡軍人的紀念碑,當然,更多的卻是無名軍人雕像。

可以說,在中國幾乎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這些軍人雕像,而之所以修建如此衆多的軍人雕像,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爲了提醒中國人注意一點——中華帝國的建立,正是通過這些軍人的犧牲,軍人們的犧牲光復了這個民族,軍人們的犧牲建立了這個國家,同樣也是軍人們的犧牲成就了這個國家的地位。

“自光復起義起至中日衝突,423564名光榮的光復軍戰士和近衛軍戰士爲民族的解放、爲國家的地位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對於軍人,我等國民需永懷感激之心……”

在經過那座雕像時,雖說看不懂中文,但是馬歇爾還是知道雕像下的“聖諭”,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任何一個“昇平時代”會像現在這樣,對軍人極盡推崇,極盡提升軍人的地位,甚至不惜出臺專門的法律以保障軍人的地位。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那位“士兵的皇帝”,那位皇帝對於軍人有一種心理上的偏坦和信任。

“殷股之臣正是朕之強軍!”

或許。正是得益於此,直到現在,軍隊仍然都是皇家最值得信賴的力量,而其多年來也從未辜負過皇家的信任。多年前“西北教亂”期間。無認是國會或者政府都曾經動搖過,可皇帝卻堅決支持鎮壓,而軍隊則是這一政策的支持者,準確的來說,在中國軍隊是皇命的追隨者。爲支持皇帝的鎮壓決定,軍隊派出數十萬軍隊,不惜代價的清剿教亂暴徒,最終,軍隊的刺刀改變了一切。

在去教策化的過程中,軍隊出兵佔領寺院,將寺院改爲學校或者儒教院,同時還派出軍隊保護學校、儒教院。直接保護青少年接受儒教教育。甚至直到現在,軍隊仍然堅定不移的執行着當年的去教化策略,從而最終達到皇帝陛下所說的“去教化目標”。

軍隊支持皇帝,皇帝信任軍隊!

想着在這個東方國家之中,軍隊和皇帝之間那種極爲特殊的信任和那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馬歇爾不禁在心下暗自嘆息。儘管享有獨立地位的軍隊表面上從不干涉政務,可是軍隊卻通過皇帝本人直接干涉政治。這或許是當年這個皇帝的有意爲之,而現在看來。這或許也是一種穩定的政體形式。

皇帝本人依靠着軍隊的支持,在國會和政府之上,處於一種極爲超然的存在,不斷的平衡兩者的權力,這在某種程度上維持了中國政局的某種穩定,同時讓中國這個具有千年獨裁傳統的國家,慢慢的習慣現代政治,進而完成從傳統政治向某種現代政治的轉變。

就像很多觀察家們說的那樣,十二年前在中國沒有人去想象現代政黨政治,但是現在,在中國政黨政治卻正在爲人們所接受,這種變化是穩漸的,而且沒有太多風險的,對於那些政治家們來說,他們除去在國會上爭論之外,似乎沒有其它的任何權力,因爲可能影響國家局勢的軍隊,始終牢牢的控制在皇帝的手中。

可是,政治家們會永遠屈從於此嗎?屈從於軍隊僅只效忠皇帝的局面嗎?隨着政治家們不斷的擴大自身的影響力,貪婪,但凡是人,都有慾望,並隨慾望生出貪婪之心,而政治家們對於權力的渴望,從來都是沒有止境的,在過去的多年間,中國曾有多次政治危機,而每一次都可以看到政治家們的身影。

而每一次,面對政治危機,皇帝總是不斷的釋放出權力,從而緩和兩者的矛盾,可這一切有可能會讓那些自以爲成熟起來的政治家們滿足嗎?

顯然不甚可能,這種漸進式的讓步,不僅不可能讓他們滿足,甚至還會讓他們變本加厲,對於政客,馬歇爾可謂是極爲了解,他們是絕不會僅僅滿足於眼前的,他們渴望着更多的權力。

未來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呢?

會是一個像英國一樣的君主立憲國家嗎?

不!

心下不過只是剛冒出這麼一個念頭,馬歇爾就否決了這個念頭,畢竟,那位皇帝是不可能完全放棄權力的,或許他可以用漸進式的變化讓國民適應現代政治,但這並不意味着他會完全放棄自己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一但政治家們和皇帝發生根本性的衝突的時候,那麼軍隊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在思索着這個問題的時候,馬歇爾卻感覺有些杞人憂天,現在中國政局的穩定,遠超過外界的想象,而且就有兩個多月前,中國剛剛通過社會保險法,開始全面建立社會保障機制,這更是在某種程度穩定工人的心思,使得工人對未來有所期待,而不至於像俄羅斯一樣發生動亂。

正像俄羅斯一樣,如果那些政治家們沒有得到工人的支持,沒有工人和市民的一致行動反對沙皇,又豈有後來的沙皇退位,政治家的行動永遠都侷限於口頭上,而不是實際行動,即便是他們想發動什麼實際行動,可是沒有軍隊的支持,他們又如何能發起什麼樣的實際行動呢?

“考慮的實在是多了一些!”

搖頭輕嘆口氣,馬歇爾發自己正在進入一個誤區,他正沉浸於現在這種通過各方面的分析去看待這個國家,而這些分析往往有點太過於自以爲是了,也許,剛剛書寫的那份觀察報告也是如此。

“或許,自己應該再謹慎一點,再多觀察一段時間!”(未完待續。。)

第73章 人與人第73章 今天與未來第198章 中與德第67章 潛伏者第205章 前夜112章 各有所需求定閱第36章 一千萬第219章 保障第138章 入役第175章 自信第42章 姐妹間!第113章 皇家舞會第70章 能給予的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90章 祈禱第2章 罵摔第181章 赴考第39章 早餐會第97章 斥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45章 命運第111章 征程第243章 袁府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59章 親王的心思第131章 悲涼第238章 留個耿臣第30章 大連內外第72章 反對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21章 死得其所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87章 自沉吧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66章 兩個輸家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232章 流放第157章 總理大臣議糖果 糖果之後論鞭子第135章 大事件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275章 形象與國家第230章 憲法提調第218章 職業化第55章 戰爭的意義第235章 最基本的情感第44章 各有心思第146章 聖裁第73章 人與人第6章 有限的的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154章 風雲亂第150章 另一場戰爭第24章 戰胡兒第23章 民企龍頭第20章 小算盤第247章 下套子第38章 臣與君第5章 書房中第287章 民之帝第115章 對話第180章 微笑第140章 戰爭的目的第151章 生絲第98章 皆是亡國之人第224章 簽字吧!第182章 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第41章 宿命第218章 職業化第234章 西北風第158章 出航第36章 上大菜第96章 第四億五千萬零一兩第79章 可以做第29章 不克第166章 自身之罪第48章 價值第50章 心懷鬼胎第219章 保障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101章 想要什麼?第251章 郵輪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91章 平地驚雷(下)第38章 交易第131章 悲涼第74章 夢幻之地第165章 海容第80章 人才第38章 臣與君第194章 就這麼點骨氣第53章 夢想第99章 複雜化第60章 無可奈何第139章 備第243章 袁府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31章 星夜
第73章 人與人第73章 今天與未來第198章 中與德第67章 潛伏者第205章 前夜112章 各有所需求定閱第36章 一千萬第219章 保障第138章 入役第175章 自信第42章 姐妹間!第113章 皇家舞會第70章 能給予的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90章 祈禱第2章 罵摔第181章 赴考第39章 早餐會第97章 斥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45章 命運第111章 征程第243章 袁府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59章 親王的心思第131章 悲涼第238章 留個耿臣第30章 大連內外第72章 反對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21章 死得其所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87章 自沉吧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66章 兩個輸家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232章 流放第157章 總理大臣議糖果 糖果之後論鞭子第135章 大事件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275章 形象與國家第230章 憲法提調第218章 職業化第55章 戰爭的意義第235章 最基本的情感第44章 各有心思第146章 聖裁第73章 人與人第6章 有限的的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154章 風雲亂第150章 另一場戰爭第24章 戰胡兒第23章 民企龍頭第20章 小算盤第247章 下套子第38章 臣與君第5章 書房中第287章 民之帝第115章 對話第180章 微笑第140章 戰爭的目的第151章 生絲第98章 皆是亡國之人第224章 簽字吧!第182章 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第41章 宿命第218章 職業化第234章 西北風第158章 出航第36章 上大菜第96章 第四億五千萬零一兩第79章 可以做第29章 不克第166章 自身之罪第48章 價值第50章 心懷鬼胎第219章 保障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101章 想要什麼?第251章 郵輪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91章 平地驚雷(下)第38章 交易第131章 悲涼第74章 夢幻之地第165章 海容第80章 人才第38章 臣與君第194章 就這麼點骨氣第53章 夢想第99章 複雜化第60章 無可奈何第139章 備第243章 袁府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31章 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