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限的的

相比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帝國,前身只不過是區區一座總督府的中華帝國皇宮無疑最不具“帝國氣派”,可即便如此在南京無人敢建議將國都移至北平,以氣派的紫禁城爲皇宮。一方面是民間的反對,而另一方面,無人願意看到一國之都的外國駐軍和形同租界的東交民巷的繼續存在。

至於北平那座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紫禁城,也將在未來幾年對外開放,不是作爲皇家的產業,而是作爲國家博物館的方式的對外開放,

而南京的這座遠不符“帝國氣派”的皇宮,雖說已經徵地向外拓展,但在面積上絕對無法同紫禁城相比,同樣作爲皇帝本人,也不願在宮殿擴建這種“不必要”的事物上浪費多少寶貴的金錢。

畢竟現在是“帝國方定,百廢待興”之時,雖說不體面的皇宮,着實讓一些關心“帝國威望”的仕民們憂心不已,但相應的皇帝陛下本人的那種“臥薪嚐膽”之志,卻讓他們心下感慨不已。

的確,且不說那位一天花了4萬兩銀子,一頓吃一百多道菜“老妖婆”,中華帝國的皇帝一天不過只花幾百元,一頓只有一葷一素兩菜一湯的“貧寒”,卻一直爲民所樂道,甚至於自從執政被選爲皇帝后,便有小報每天都刊出“皇家菜譜”,那菜譜寒酸的讓人覺得有失體面,也正因爲如此,人們纔會對這麼一位胸懷“臥薪嚐膽”之志,一意謀強皇帝充滿了期待。

而此時皇宮內,依帶着殘雪花園石徑上,懷揣着萬民期待之心的皇帝本人——陳默然卻是正心緒煩亂地慢步踱着步,這時他的身上並未穿着軍裝,而是穿着一身黑色的漢服,與過去唯一的不同的是,這身黑色的漢服上繡着暗色的五爪藩龍。

作爲一個“在全民面前就任”的皇帝,他有着自己的煩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他們對皇帝的依賴更多的是傳統上的,作爲一個皇帝,他必須要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自己是萬民期待的“聖君”。

可在過去的一天之中,陳默然卻始終在國力與利益之間糾結着,一方面“元狩計劃”早已經到了非實施不可的地步,部隊的動員、物資的調動、後勤的保障、經費的籌措,這一切都使得計劃到了覆水難收的地步。

而另一方面,泗水僑案,卻又把剛成立不過三天的帝國,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之所以在第一時間派出艦隊,一方面固然是爲了在國民面前擺出政府護僑的決心,藉機收攏民心,而在另一方面,卻是爲了給“元狩計劃”作掩護,相比於泗水,元狩計劃纔將真正決定中國的根基。

“當皇帝果然不是什麼好差事。”

陳默然自言自語道道。

一陣輕輕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他轉身看去,一名侍從武官向他低頭行禮道。

“陛下,管部長來了。”

陳默然揮揮手,低聲咕噥道。

“我就來。”

再露面時,他已是一身戎裝,端坐在紅木的圈椅上,在他的面前,財政部長管明棠兩手撫膝端坐着奏報着財政部債券發行情況。自“元狩計劃”實施以來,除去軍事和基建事物之外,每天陳默然都要垂詢債券發行情況,畢竟說到底,戰爭還是打錢。

“……昨日,政府宣佈,派出艦隊護僑後,南洋各地當天認債券數額達1876.5萬元,截止至少今天中午三時,南洋今日債券銷售超過2100萬元,今天突破三千萬元,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管明棠仍在報告着,陳默然的目光定在了眼前這位棱角分明、面目剛毅的中年人臉上。對眼前的這個不斷給自己驚喜的管明棠,陳默然一直持以他欣賞的態度,一方面是欣賞他做事時表現出的幹練,另一方面更爲欣賞他有駕馭大勢的能力,在很多問題上也頗有遠見。

過去他剛一到產業公司,就對產業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隨後又開始爲公司培養選擇高層主管,正是得益於與,在他離開後,產業公司名下的十幾家公司,才能穩步有序的繼續經營、並進一步擴張。而他到財政部任職之後,讓陳默然印象最深的,怕就是辦培訓班向各省派出稅務官,在“減免苛捐”的名義下,達到稅歸中央的目的,截斷了地方的財權、財源,確保了執政府不至因財務問題陷入崩潰,在減免苛捐雜稅的前提下,又做到了增入而不加負。

用一些外國人的話來說,管明棠的這個財政部長,是執政府保持穩定的根本,沒有錢談何穩定,僅僅只靠自己的錢,根本不可能維持這個國家的運行。

在財政部長一職上的出色工作,使得他在國內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國內外不乏有人認爲,他比張之洞更適合當帝國宰相,留美二十餘年的經歷,使得人們相信他比張之洞更適合主宰這個國家的變革。

但陳默然知道,相比於他,張之洞是未來幾年保持“政體穩定”的臺柱子,他的活動、影響力,可以保持國家的穩定,而這種穩定恰恰是未來幾年,這個國家所需要的,不過張之洞的保守,卻又讓陳默然內心的矛盾,他既希望利用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達到自己穩定士民階層的目的,另一方面,卻又對這些人物充滿不滿和成見,他們實在是太過於保守。

就像張之洞一樣,昨天會議結束後,兩人的對話再一次在陳默然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陛下,臣請陛下爲國三思”

“臣以爲,現今絕不應輕言戰事”

“臣以爲國事絕不容易任何冒之舉”

“臣以爲……”

“張相,你回答我,爲何日人要冒險”

“陛下,中國非日本”

“朕以爲,國民渴望國家尊嚴的重振民族的氣節使得我們不得不去冒險,如果說悍衛國家的尊嚴與權益尚不得值得冒險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值得一試呢?”

兩人間的談話最後,雖以張之洞的妥協結束,但想到他們的那種保守,和未來幾年對張之洞的依持,這種自相的矛盾,常常擾亂他內心的平靜。

“陛下,陛下……”

彙報完畢後,管明棠覺察到陛下似乎有點兒走神。

“啊……”

回過神,陳默然尷尬的一笑,然後開口說道。

“哲勤,”

在私下來,陳默然更喜歡直呼他們的字,而非卿之類的稱呼,正像“朕”一樣的自稱,在大多數時候,他還是稱“我”,一個人連我都不能稱,還有什麼意思,朕這個稱呼太孤家寡人了。

“你覺得他們會相信我們在南洋的舉動嗎?”

陳默然有些不太自信的問道,“元狩計劃”充斥着“投機主義”的色彩,一直以來,這個計劃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幾十萬軍隊的調動,是否會引起他們的警惕,而現在唯一可算是掩護的,怕也只有借泗水作爲掩護了。

“陛下,他們都明白,我們挑戰一個敵人如,原本已屬冒險之舉,可若是同時樹立兩個敵人,那麼無疑於自殺,任何理智之人,都不會做出這個選擇,我相信泗水一事,足以迷惑他們”

“那麼,你覺得我們的勝算有多少?”

聽到這個問題,管明棠終於擡起了頭。但他並未馬上回答,而是雙手搓了搓兩膝,看着面前的陛下,大腦飛速運轉起來。他想摸清皇上的意圖,斟酌好詞句。

“陛下,此次勝利,如利用得當,應有九成希望。但臣以爲,這次勝利,並不存在軍事上的勝利,只有戰略上的勝利,在戰略上,我們可以籍此贏得列強的尊重與正視,同時鼓舞士氣,但最終……陛下,臣以爲,最終決定勝利的不在戰場,而在談判桌上。”

見陛下沒太大反應,一手主導此事的管明棠雙繼續說道。

“臣以爲,對於我國而言,固然一場輝煌的軍事勝利,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但是我們的力量,卻使得我們不可能贏得一次輝煌的勝利,甚至可以說,輝煌的勝利同樣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必須要考慮到,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如果說我們斷然集重兵,擊垮其中一支軍隊,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去考慮到其它因素,也就是艦隊因素……”

說着他又深吸一口氣。

“固然,英國會爲在華利益插手其中,但如果說打痛了對方,像擊潰或殲滅敵軍,便很難保證英國插手的有效性,甚至可能導致對方孤注一擲這恰是我們不願見到的,可如果將戰役控制在一定的規模,我們則正可以英國的介入以及沿海海防工事作爲依持,一方面是英國介入斡旋,另一方面是艦隊進攻可能的遭受損失,這會使得對方心生猶豫,從而爲外交突破獲得機會,當然,假如說,現在我們海軍擁有那怕幾艘戰艦,十幾艘巡洋艦,我們也無需像現在這般小心翼翼,可問題在於,有限的實力,使得我們只能定以有限的目標”

管明棠此時變得謹慎些了。

“陛下,我們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實力和需要,方纔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爭取最大的權益,這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我們的目的不在於擊敗某一個對方,而在於贏得列強的尊重,挽回國家的尊嚴,一場適當的戰爭這些對改善我國的內外部形勢,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嘆”

管明棠的話讓陳默然不禁長嘆一聲,他朝着牆上的一張地圖看了一眼。

“哲勤,你要知道,如果戰爭爆發的話,有時候,我們很難決定如何控制戰爭的規模”

“陛下那麼就盡一切可能去控制,如果我們無法控制戰爭的規模,那麼就不得不去面對一場長期戰爭,甚至於像我們最壞的打算一樣,不得不去面對一場殘酷的本土全面防禦戰”

管明棠再一次警告着陛下,軍人渴望在戰場上獲得不世軍功,尤其是現在帝國之後,面對未來的封爵,軍人希望用軍功證明自己,同樣的陛下也希望靠着一場華麗的、炫目的勝利,獲得國民的崇拜,但在他看來,這絕對是非常危險的。

“陛下,冒險並不意味着要不顧及自身的實力,任何軍事上的冒險都是建立在自身實力和外部環境上的,假如說兩者有任何一者不具備,冒險就會變成“瘋狂”,而瘋狂則會毀滅整個國家,就像是庚子之禍一般,臣請陛下嚴加約束前方將領,必須要嚴格按照參謀部的命令,執行戰區內作戰,在戰區內狠狠的打,爭取戰區優勢”

管明棠的神情一肅,聲音隨之發生了變化。

“任何部隊在戰區邊緣必須構建完備的防禦工事,任何部隊越戰區而動,軍官槍斃,士兵服苦役,絕不能容忍,任何軍官爲了個人的榮耀,陷國家於不顧”

盯視着面前神情嚴肅的管明棠,陳默然明白,他的這番話與其說是勸自己要對部隊施嚴令,實際上卻是希望的自己能夠在榮耀和實力面前三思。

有限的戰爭、有限的目的,最終帶來的長遠的利益,這正是管明棠勁自己打這場仗的目標,管明棠這個人,總在很多時候給自己太多的驚喜,無論是在財政部,或是建議打這場仗,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保持清醒。

隨着計劃的實施,面對計劃的順利施展,從參謀部直到自己,心裡都有一種渴望,那種一戰定乾坤的渴望,可只有管明棠依然堅持着有限的目標,他所考慮的是用最小的代價,贏得儘可能大的回報。

“哲勤啊”

笑看着面前的管明棠,陳默然沉默一會,認真的盯視着他。

“這個命令我會下達,但是,哲勤,如果一但展開的話,在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我希望……”

“陛下,臣以爲,只要你心懷國家,你就能夠冷靜下來軍人可以只考慮軍事上的問題,但是陛下您必須要考慮到整個國家畢竟這是您的帝國”

第120章 江面與江畔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166章 亂起第71章 江船話第124章 情報分析第29章 陷害第71章 江船話第226章 約定!第139章 抉擇(上)第176章 三都澳第75章 亂、亂第127章 去對馬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89章 劉士倫的禮物!第151章 造反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253章 解決之道第246章 殘酷與仁慈第25章 爭論第38章 交易第68章 利益的紛爭第216章 盟友間第2章 選擇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151章 生絲第20章 買辦的心思第135章 真理製造者第54章 見諒第82章 專家第52章 商人第126章 彼得格勒的發現第154章 風雲亂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70章 賭第92章 反應第81章 威脅第127章 皇商的心思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226章 約定!第149章 繼承者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35章 十年之別第82章 專家第244章 第一步第158章 出航第99章 織網第156章 第二第186章 強敵第141章 打撈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29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49章 革命者第5章 書房中第35章 無禮第263章 最後一次第207章 四九城內外第206章 登陸第279章 岸防第226章 欽定第131章 白色黃金第100章 教導隊第17章 齊默爾的……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40章 鏖戰第66章 總理官邸第10章 這是逼我啊第54章 見諒第119章 驚恐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208章 善哉、善哉第201章 爾計我算第148章 集會第145章 使館區第209章 變化第84章 革命者第114章 逼上梁山第126章 捆綁第47章 無以復加第65章 無價第63章 再畫藍圖第70章 非國所能受第19章 外交第87章 好牙口!第28章 推手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137章 到頭了第120章 魔鬼的復活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201章 爾計我算第229章 青春期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30章 驚怒第208章 善哉、善哉第90章 平地驚雷(中)
第120章 江面與江畔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166章 亂起第71章 江船話第124章 情報分析第29章 陷害第71章 江船話第226章 約定!第139章 抉擇(上)第176章 三都澳第75章 亂、亂第127章 去對馬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89章 劉士倫的禮物!第151章 造反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253章 解決之道第246章 殘酷與仁慈第25章 爭論第38章 交易第68章 利益的紛爭第216章 盟友間第2章 選擇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151章 生絲第20章 買辦的心思第135章 真理製造者第54章 見諒第82章 專家第52章 商人第126章 彼得格勒的發現第154章 風雲亂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70章 賭第92章 反應第81章 威脅第127章 皇商的心思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226章 約定!第149章 繼承者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35章 十年之別第82章 專家第244章 第一步第158章 出航第99章 織網第156章 第二第186章 強敵第141章 打撈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29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49章 革命者第5章 書房中第35章 無禮第263章 最後一次第207章 四九城內外第206章 登陸第279章 岸防第226章 欽定第131章 白色黃金第100章 教導隊第17章 齊默爾的……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40章 鏖戰第66章 總理官邸第10章 這是逼我啊第54章 見諒第119章 驚恐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208章 善哉、善哉第201章 爾計我算第148章 集會第145章 使館區第209章 變化第84章 革命者第114章 逼上梁山第126章 捆綁第47章 無以復加第65章 無價第63章 再畫藍圖第70章 非國所能受第19章 外交第87章 好牙口!第28章 推手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137章 到頭了第120章 魔鬼的復活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201章 爾計我算第229章 青春期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30章 驚怒第208章 善哉、善哉第90章 平地驚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