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說”最早由庫利克教授提出,隨後,費辛科夫對彗星本質的研究材料使這一學說得到發展。根據他的研究,通古斯隕石的重量不小於100萬噸,飛行速度約爲30-40公里\/秒。
在通古斯爆炸區域發現了細小的硅酸鹽和磁鐵礦圓珠。從外表上看,這些圓珠很像彗星粉塵或者彗星爆炸產生的顆粒。爆炸後夜空中的光亮很可能是由這些顆粒組成的彗尾在大氣層中散射陽光的結果。對通古斯隕石的研究還遠沒有結束。有些傾向“彗星說”的考察成果,還有待進一步證明。此外,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研究者們也曾提出過許多其他的假設。不過,這些假設同樣沒有在細節上得到證實。
當時俄國的沙皇統治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無力對此組織調查。人們籠統地把這次爆炸稱爲“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於1921年派物理學家庫利克率領考察隊前往通古斯地區考察。他們宣稱,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隕星造成的。但他們卻始終沒有找到隕星墜落的深坑,也沒有找到隕石。只發現了幾十個平底淺坑。因此,“隕星說”只是當時的一種推測,缺乏證據,庫利克又兩次率隊前往通古斯考察,並進行了空中勘測,發現爆炸所造成的破壞面積達20000多平方公里。同時人們還發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如爆炸中心的樹木並未全部倒下,只是樹葉被燒焦;爆炸地區的樹木生長速度加快;其年輪寬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區的馴鹿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皮膚病棗癩皮病等等。不久二戰爆發,庫利克投筆從戎,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摺疊相關說法
1、有一種說法認爲,通古斯隕石是由“反物質”構成,通古斯隕石墜落過程中的爆炸是地球上的“物質”與隕石的“反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這種相互作用伴隨着巨大能量的爆發。但是,類似這種“隕石核爆炸”的提法與事實不符。調查表明,在通古斯隕石墜落地區,沒有發現放射性提高的現象,岩石里根本沒有放射性物質。如果“核爆炸”假設成立的話,通古斯一定會出現異常的放射現象。另有一種假設“黑洞說”,認爲通古斯隕石本身是一個微小黑洞,它從通古斯進入地球,然後從大西洋穿出。但是,通古斯隕石墜落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黑洞”運動應該造成的後果。因此,這種假說也不能成立。
2、除此之外,有關通古斯大爆炸還有着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假設。民間曾經流傳着“上帝降世”、“火龍飛舞”、“第二次日俄戰爭開始”等說法。此後,又出現了一些似乎更爲合理的解釋,如隕石墜落、閃電球爆炸、隕石爆炸、不尋常的地震、火山噴發等等。然而,“通古斯大爆炸”發生至今已近百年,儘管科學家們對其也已進行過多次考察研究,但“大爆炸”原因仍然是個謎。
3、通古斯大爆炸的是外星人在通古斯隕石觸地前撞毀了隕石
4、另一種可能,則是由於尼古拉-特斯拉的實驗造成的。
大爆炸又一種說法
1908年6月30日凌晨,一場罕見的慘禍降臨到西伯利亞偏僻林區的遊牧民頭上。有幸逃脫這場災難的謝苗諾夫回憶說:“當時天空出現一道強烈的火光,剎那間一個巨大的火球幾乎遮住了半邊天空。一聲爆炸巨響之後,狂風襲來……”爆炸產生的衝擊波,一直傳到中歐,德國的波茨坦和英國劍橋的地震觀測站,甚至華盛頓和爪哇島也得到了同樣的記錄。
與廣島核爆的相似點
前蘇聯對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二戰以後,前蘇聯物理學家卡薩耶夫訪問日本,1945年12月,他到達廣島,四個月前美國在這裡投下了原子彈。看着廣島的廢墟,卡薩耶夫頓然想起了通古斯,兩者顯然有着衆多的相似之處:
爆炸中心受破壞,樹木直立而沒有倒下。
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輻射燒傷造成的。
爆炸產生的蘑菇雲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
特別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樹林立、枝幹燒焦的照片,看上去與廣島上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卡薩耶夫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認爲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駕駛的核動力宇宙飛船,在降落過程中發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場核爆炸。
此論一出,立即在前蘇聯科學界引起了強烈反應。支持者和反對者乏善其人。索羅托夫等人進一步推測該飛船來到這一地區是爲了往貝加爾湖取得淡水。還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區馴鹿所得的癩皮病與美國1945年在新墨西哥進行核測驗後當地牛羣因受到輻射引起的皮膚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區樹木生長加快,植物和昆蟲出現遺傳性變異等情況,也與美國在太平洋島嶼進行核試驗後的情況相同。
五、六十年代,前院多次派出考察隊前往通古斯地區考察,認爲是核爆炸的人和堅持“隕星說”的人都聲稱考察找到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對於沒有找到中心隕星坑的情況,有人認爲墜落的是一顆慧星,因此只能產生塵爆,而無法造成中心隕星坑。
大爆炸的新見解
1973年,一些美國科學家對此提出了新見解,他們認爲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個小型黑洞運行在冰島和紐芬蘭之間的太西洋上空時,引發了這場爆炸。但是關於黑洞的性質、特點,人們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問。因此,這種見解也還缺少足夠的證據。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謎仍未解開。
“和通古斯大爆炸差不多的事件還有一個……那就是死丘事件。”局長頓了一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