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場)太后

忽必烈的母親莊聖太后貼妮,全名唆魯禾帖妮別吉,是克烈部首領汪罕的侄女,也就是左相窩闊臺的堂姐。帖妮父母早亡,是叔叔汪罕撫養長大的,所以兩人雖然名義上是堂姐弟,實際上跟親姐弟沒什麼區別。

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後,把帖妮賜給了自己的兒子拖雷爲妻。拖雷死得早,帖妮帶着四個兒子艱難度日。最後在她的一再請求下,當時的蒙古大汗,拖雷的哥哥窩闊臺(也叫窩闊臺,蒙古人中很多同名的),很不情願地賜給了她一塊封地,地點在真定,那裡是漢族聚居地。因此,帖妮和她的兒子們成了漢族農民而不是蒙古草原遊牧民的領主。

帖妮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女人,她認爲因地制宜,採取農耕法,而不是像別的佔據漢族土地的蒙古貴族那樣,強制實行蒙古式的遊牧業,更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領主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賦稅。後來證明她的政策是對的,當其他領主土地上的漢族農民紛紛逃亡的時候,她的領地反吸納了更多的人口,她鼓勵他們開墾荒地,新開墾的土地免徵三年的賦稅。這樣不到十年,真定成了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

有了錢糧,就能招兵買馬,擴充軍隊。帖妮的兒子們長大後個個驍勇善戰,先是大兒子蒙哥取代伯父窩闊臺成爲蒙古大汗,蒙哥戰死疆場後,忽必烈繼立爲汗。在他的帶領下,蒙古軍迅速擴張土地,鐵蹄幾乎踏遍了整個歐亞大陸,不僅滅掉了南宋,統一了中國,甚至遠征日本,安南,爪窪,建立起了幅員遼闊的大元帝國。

在忽必烈兄弟成功的背後,站立着他們偉大的母親。當年帖妮守寡後,窩闊臺曾幾度逼她下嫁拖雷的其他兄弟甚至子侄,這在蒙古是風俗,別的死了丈夫的女人一般都會聽從家族首領的安排,讓她嫁誰就嫁誰,只有帖妮,以死相抗,只想一心一意地撫養自己的四個兒子。窩闊臺一開始不給她土地羊羣,讓他們母子飢寒交迫,也就是爲了逼她就範。後來實在拗不過了,才遠遠地給了一塊土地把他們母子趕出了當時的蒙古國都上都。

這樣的母親,在兒子心目中,以及在整個蒙古民族的心目中是個什麼地位可想而知,差不多等於活菩薩了。所以太后牽掛喜歡的人,連皇上也不敢怠慢。

這也是左相窩闊臺權勢熏天的一個重要原因,對蒙古人來說,他不僅戰功卓著,還是皇親國戚,按漢人的說法叫國舅。他率領的克列部,也是僅次於蒙古皇族乞顏部的顯赫部落,封地直逼忽必烈的兩個親弟弟。

官居左相,又統領着一個強悍部落的男人,沒有子嗣的確是一件很傷腦筋的事情。雖然他的弟弟們都有兒子,可侄兒畢竟是侄兒,不是他的親骨血,連太后都替他可惜。直到帖木兒出生,才填補了這一巨大的遺憾。

帖木兒之名也是太后親賜的。左相之子帖木兒出生十二年後,忽必烈的嫡長孫出世,太后和皇上商量的結果,還是給這孩子取名爲帖木兒。

左相窩闊臺帶着他的兒子帖木兒到達莊聖太后帖妮的慈福殿時,太后正坐在一把紫檀木椅上教六歲的皇太孫帖木兒認漢字。一見到窩闊臺父子倆,尤其是見到他後面的帖木兒時,當即笑逐顏開地說“今天可好了,兩個帖木兒,一個大帖木兒,一個小帖木兒。”

說着就把大帖木兒拉過去從頭到腳好一番打量,嘴裡心疼地說“你到底跑哪兒去了?弄得這麼瘦,害得你阿爸像得了失心瘋一樣,每天想你都快想死了,你這孩子,怎麼一出去就不知道回來了呢?”

窩闊臺見堂姐用的是微帶責備的語氣,忙陪着笑替兒子解釋“他跟着師傅在山上學藝,師傅規矩嚴,不准他下山,這次回來給他娘拜壽,還是師傅特許的呢。“

太后眉頭一皺,不以爲然地說“堂堂的武威候,又是克列部的族長,跑到山上去跟人學什麼藝?身邊多帶幾個高手保護就行了。”

窩闊臺又趕緊出來替兒子說話“正因爲是武威候,是大族長,所以更需要學好武藝啊,不能因爲過了幾年太平日子,就偷懶起來了。如果我大元的武威候和克列部的族長還要人保護的話,那說出去不是丟死人了。”

太后撇了他一眼,嘆着氣說“你就知道寵着他,真要學武藝,我蒙古武士中高手如雲,隨便找一個就能教他,何必一定要跑到荒山野嶺去?還一年都不回來。”

帖木兒站在一邊一直沒吭聲,聽皇太后這口氣,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是出去學什麼了,只以爲是學藝。看來阿爸也不敢說真話,只敢告訴她是出去學武藝了,這倒還算一個理由。

太后數落完了,回頭又摩弄着帖木兒說“在家不好嗎?非要跑出去,你看你阿爸都七十歲了,人越老越想兒孫繞膝。你今年也十八歲了,該娶親了,你阿爸在你這個年齡,都娶好幾房太太了。”

窩闊臺急得滿頭大汗,心裡直後悔不該帶兒子來。太后平時老唸叨他,他就特意帶來了,誰知道來了只是數落教訓。如果對方不是太后,他會立即拉着兒子走掉,他的兒子,他捧在手心裡還怕化了呢,哪容得了別人教訓。

見太后還在羅嗦,似乎卯足了勁要幫他調教“不聽話”的兒子,窩闊臺越發慌了這樣鬧下去,萬一惹惱了兒子,待會兒一出宮就跑了,再也不回家了。

但這些話又不能對太后明說,那麼,惹不起,總躲得起吧,於是他拉起兒子急急地向太后告辭“太后,臣弟這就帶帖木兒去見皇上了。”

太后卻說“不用去的,既然你們來了,我就在這裡設個家宴,請皇上和皇后也一起過來。皇后的兩個妹妹圖雅和索佈德在這裡,正好介紹給帖木兒認識。”

窩闊臺一聽趕緊看了看兒子的臉色,帖木兒則開始頭皮發麻起來。這個太后姑母,從他記事起,就不停給他介紹女孩兒認識,差不多他每進宮一次,都能認識幾個同齡的女孩。

這也只怪皇上的女人太多了,各部族都把自己的女兒送進宮來跟皇家聯姻。這些妃子既然好多是部落的公主,在宮裡的地位就不能太低,所以元朝的宮廷和漢人的宮廷有所不同,妃嬪等級劃分沒那麼詳細,很多都是某某妃,似乎地位是平起平坐的。她們的孃家也不斷地把女兒送進宮來,有的一住就是好幾個月甚至幾年,無非就是想爲女兒尋個好姻緣。

窩闊臺家的獨子對這些女孩來說,絕對是萬中選一的人選。這麼小就已經受封侯爵,還是一個大部落的族長,最難得的是,他還是獨子!是除蒙古王族之外最顯赫的部落克列部唯一的繼承人。別的部族也許顯赫,但哪個族長不是兒女成羣?餅再大,那麼多兒子分,每個人能分到的也就很少了。

帖木兒在蒙古貴族女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還因爲他的俊美無匹和純淨善良。蒙古貴族的男子都是多妻的,有的在正式成婚前之前房裡已經有了一大堆侍妾,就跟分餅原理一樣,餅再大,分的人多了,每個人輪到的也就少了。

這正是聞訊趕來的圖雅和索佈德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皇后察必看着兩個妹妹那喜形於色的樣子,心裡不禁暗暗擔憂。蒙古族少女若是動了春心,那肯定是熱情似火的,可惜窩闊臺的兒子帖木兒一副絕塵脫俗的清冷樣子,只怕兩個妹妹越熱情,他越是跑得快。

——————————囉哩吧嗦的分割線——————

、真定,今河北定州一帶。

2、蒙古人叫帖木兒的很多,翻開《元史》,時常會蹦出一個帖木兒。但“帖木兒”的本意只是“鐵”,以鐵爲名,應該是取強韌不折的寓意吧。其他如察罕帖木兒,意思是“白鐵”;擴廓帖木兒,意思是“青鐵”;妥歡帖木兒最妙,意思是“小鐵鍋”。

第四折(第十六場) 通州(第十四場)父子第八折(第二十六場) 信念第九折(第十九場) 談戲俏枝兒番外—— 歲華搖落鉛霜洗第四折(第一場) 驚亂(第十二場)避禍第七折(第七場) 賭氣(第二十七場)比如(第三十一場)挾持第三折(第十八場) 遺孤(二)第六折(第二十三場) 救場第八折(第二十七場) 打算第七折(第二十五場) 祈願(第十八場)鬧事(第二十九場)懺悔第九折(第十一場) 存疑第八折(第十七場) 尋找(第二場) 排戲第八折(第二十九場) 遠行(第二十七場)一瞥第四折(第八場) 迴歸(三)第六折(第十七場) 狹路第三折(第十三場) 大內(一)第八折(第五場) 打擂(二)(第二十九場)星空(第二十五場)登臺(二)(第十七場)太后第四折(第二十六場) 漏了第三折(第七場) 宴會第八折(第十場) 打擂(七)第三折(第十一場) 關府第七折(第十四場) 相惜第九折(第十九場) 求去(第十九場)守株(第二十七場)比如第五折(第八場) 公公?(二)第七折(第十八場) 彆扭(一)第三折(第二十三場) 猜測(一)(第六場) 入班第九折(第三場) 盧府(一)第七折(第二十二場) 妓院(三)第六折(第七場) 南戲第八折(第十七場) 尋找第六折(第十六場) 路遇(第二場) 十一第九折(第十六場) 驚變(四)第七折(第二十二場) 妓院(三)第三折(第十一場) 關府(第十五場)送歸第三折(第二十場) 詭異(一)第九折(第十七場) 悲憤(一)第八折(第二十二場) 意外(第五場) 蘊華第三折(第九場) 領悟(第三場) 繡球(第九場) 意外第七折(第十四場) 菊香(第三場) 師姐第四折(第十六場) 通州(第十一場)無賴第四折(第十二場) 勸退第七折(第二十七場) 中秋(一)第四折(第一場) 驚亂第七折(第二場) 慶功(二)第八折(第六場) 打擂(三)第七折(第二十九場) 中秋(三)第九折(第七場) 師姐(二)第六折(第十六場) 路遇第八折(第十三場) 真相第七折(第四場) 一夜(二)第五折(第一場) 雨中第三折(第二十四場) 猜測(二)(第十三場)色藝第五折(第一場) 雨中(第十八場)鬧事(第十三場)新家第七折(第二場) 慶功(二)第七折(第三十場) 中秋(四)第八折(第十場) 打擂(七)第八折(第二十四場) 唯一第四折(第二十一場) 偶遇第三折(十六場) 大內(四)第七折(第十六場) 寬恕第四折(第十三場) 爭執(第二十五場)登臺(二)第八折(第六場) 打擂(三)(第三十二場)求婚第六折(第十場) 藏嬌第四折(第二十場)第四折(第十一場) 虛驚第九折(第二十三場) 終章(二)第三折(第四場) 綠袖(第二十九場)星空第四折(第四場) 暗室(三)第三折(第二十四場) 猜測(二)第九折(第十五場) 驚變(三)第七折(第二十五場) 祈願(第五場) 蘊華第九折(第二十三場) 終章(二)
第四折(第十六場) 通州(第十四場)父子第八折(第二十六場) 信念第九折(第十九場) 談戲俏枝兒番外—— 歲華搖落鉛霜洗第四折(第一場) 驚亂(第十二場)避禍第七折(第七場) 賭氣(第二十七場)比如(第三十一場)挾持第三折(第十八場) 遺孤(二)第六折(第二十三場) 救場第八折(第二十七場) 打算第七折(第二十五場) 祈願(第十八場)鬧事(第二十九場)懺悔第九折(第十一場) 存疑第八折(第十七場) 尋找(第二場) 排戲第八折(第二十九場) 遠行(第二十七場)一瞥第四折(第八場) 迴歸(三)第六折(第十七場) 狹路第三折(第十三場) 大內(一)第八折(第五場) 打擂(二)(第二十九場)星空(第二十五場)登臺(二)(第十七場)太后第四折(第二十六場) 漏了第三折(第七場) 宴會第八折(第十場) 打擂(七)第三折(第十一場) 關府第七折(第十四場) 相惜第九折(第十九場) 求去(第十九場)守株(第二十七場)比如第五折(第八場) 公公?(二)第七折(第十八場) 彆扭(一)第三折(第二十三場) 猜測(一)(第六場) 入班第九折(第三場) 盧府(一)第七折(第二十二場) 妓院(三)第六折(第七場) 南戲第八折(第十七場) 尋找第六折(第十六場) 路遇(第二場) 十一第九折(第十六場) 驚變(四)第七折(第二十二場) 妓院(三)第三折(第十一場) 關府(第十五場)送歸第三折(第二十場) 詭異(一)第九折(第十七場) 悲憤(一)第八折(第二十二場) 意外(第五場) 蘊華第三折(第九場) 領悟(第三場) 繡球(第九場) 意外第七折(第十四場) 菊香(第三場) 師姐第四折(第十六場) 通州(第十一場)無賴第四折(第十二場) 勸退第七折(第二十七場) 中秋(一)第四折(第一場) 驚亂第七折(第二場) 慶功(二)第八折(第六場) 打擂(三)第七折(第二十九場) 中秋(三)第九折(第七場) 師姐(二)第六折(第十六場) 路遇第八折(第十三場) 真相第七折(第四場) 一夜(二)第五折(第一場) 雨中第三折(第二十四場) 猜測(二)(第十三場)色藝第五折(第一場) 雨中(第十八場)鬧事(第十三場)新家第七折(第二場) 慶功(二)第七折(第三十場) 中秋(四)第八折(第十場) 打擂(七)第八折(第二十四場) 唯一第四折(第二十一場) 偶遇第三折(十六場) 大內(四)第七折(第十六場) 寬恕第四折(第十三場) 爭執(第二十五場)登臺(二)第八折(第六場) 打擂(三)(第三十二場)求婚第六折(第十場) 藏嬌第四折(第二十場)第四折(第十一場) 虛驚第九折(第二十三場) 終章(二)第三折(第四場) 綠袖(第二十九場)星空第四折(第四場) 暗室(三)第三折(第二十四場) 猜測(二)第九折(第十五場) 驚變(三)第七折(第二十五場) 祈願(第五場) 蘊華第九折(第二十三場) 終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