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

突厥人雖然戰敗四散而逃,但是秦瓊麾下的騎兵也不敢追的太遠,追上前去將突厥的大營搗毀之後,便都回來了。騎兵,

不論是重騎兵還是輕騎兵,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人借馬勢奔跑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威力,一旦被包圍不得不停下奔馳的時候,比步兵也強不到那裡去。

被步兵包圍的一衆突厥騎士,在喪失了速度之後,看到突圍無望。便都一個個的下馬投降,成爲了俘虜。

隨後整理戰場,大軍押送着俘虜與繳獲的戰馬等物資回到了大營之中。

回到大營之後,楊素一方面着急軍中衆將商議下一步所要做的事宜,另外一方面讓軍中的書記官統計此次大戰得失。

一衆將領坐在楊素的帥帳之中談笑風生,雖然最終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所有人都很清楚這是一場大勝。

雖然這一戰功勞最大的乃是秦瓊與他麾下的左武衛,楊素身爲主帥功勞也是大大的,但是其他人既然參加了這次大戰,那麼功勞也是少不了的。

楊素心中此時也是極爲的高興,讓秦瓊帥騎兵在前與突厥的騎兵正面交鋒,楊素也是擔了很大的干係。

建議雖然是秦瓊提出來的,但是他楊素身爲主帥也是同意了這個建議的,如果此戰失敗,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隋文帝楊堅對楊素的寵信,就算是戰敗了也不會有太大的處罰,但是楊素的面子上還是相當的不好看。

而再次見識了秦瓊的勇猛之後,楊素更加堅定了將秦瓊拉入自己一方陣營的想法。

楊素平日治軍是相當嚴厲地,帥帳之中是絕對不許有喧譁的聲音地。不過今日打了打勝仗,看着帳中衆將興奮地樣子,楊素也沒有過於苛責。

不一會。大戰之中自己的傷亡數字以及獲得的戰功也都出來了。雖然是大勝,但是突厥騎兵的戰鬥力還是相當高地。隋軍士卒在殺傷大量突厥士卒的同時。自己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傷,付出了近兩萬人的傷亡。

這兩萬人之中秦瓊地輕騎兵就佔了近三千人。而重甲騎兵卻是沒有一個損傷。

聽到這個數字,帳中的一衆將領的心也不太好受。雖然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是看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消失。誰都不好受。

不過聽到後面突厥地傷亡數字,以及此次大戰所繳獲的物資的時候,衆人心中又是一陣興奮。其他的不說,光那繳獲的一萬多匹戰馬就讓軍中衆將一陣的興奮。

由於中原的王朝缺少能夠放牧地草場。而且對於訓練戰馬也不是很擅長,所以優秀地戰馬一直是軍中的稀缺資源。

至於兵器等物資,隋軍將士卻是看不過眼。草原名族地兵器向來是落後於中原的王朝,之所以能能夠在與中原王朝的交戰中屢屢得勝。依仗的就是士卒的悍勇。

書記官也很清楚軍中這些將領的心思,所以在報戰功的時候,先報出來的便是繳獲得來的戰馬,隨後才報出殺死的突厥人數以及俘虜。

地上足足躺了有三萬具突厥人的屍首,最後還抓住了四千多的俘虜。這樣的戰功,就是說成是大隋立過以來對突厥的最大勝利也沒有人會反對。

等書記官將所有的數字都報完之後,楊素拍拍手說道:“衆位將領。我等此戰可以說是大勝。接下來我等將如何自處?”

封德彝作爲楊素的第一親信。這時候自然是第一個起身說話。

“大總管,我大軍開拔之時陛下的旨意是讓我等擊退來犯之敵。我等現在可以說已經達成了陛下的目標。應當班師回朝了。”

秦瓊聞言眉頭一皺,說道:“封大人,此次突厥大敗,正是我等趁勝追擊的時候。或許可以一戰解決我大隋邊患,怎麼如此輕易的班師回朝?”

封德彝見楊素手指輕輕的敲擊着面前的案几沒有說話,就知道楊素也是贊成班師回朝的建議的,不過是不好說出來而已。便說道:“秦將軍,下官也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好幾會,但是陛下的旨意是讓我們擊退來犯之敵,並沒有讓我們深入突厥內部。我們若是抗旨不尊,恐怕不太好。”

秦瓊說道:“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戰場上的形勢千變萬化。陛下遠在大興城中,對戰場上的形勢並不是很清楚,如果事事都按照陛下的旨意去辦,怎能獲勝?”

楊素從心裡也是贊成收兵的,此戰已經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自己回到大興之後賞賜是少不了的。

對於秦瓊所說的掃蕩整個突厥,楊素心中雖然是有些心動。但是對於深入突厥內部作戰,楊素還是沒有底,不想冒這個險。

萬一在深入突厥內部之後自己戰敗而回,不但前面所立的功勞都成了畫餅,而且還會受到其他人的譏笑。

可是秦瓊畢竟是自己軍中大將,官職也僅僅比自己小一點。更重要的是秦瓊是楊廣奪位一定要拉攏的對象,楊素也不好將與秦瓊的關係弄得太僵,所以看了封德彝一眼,讓封德彝繼續說話。

封德彝看到楊素的對自己打眼色,心中就更底了。對秦瓊說道:“秦將軍,下官也知道,作爲一員武將,最高的榮譽就是封狼居胥但是秦將軍您不想一想,爲什麼封狼居胥之事自古以來就只有霍驃姚一人完成?草原的地形、氣候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我們都不清楚。

如果冒然進入草原,我們這數萬大軍能夠回來的有幾人?難道秦大將軍您爲了自己的功勳,就要犧牲這數萬士卒麼?”

這個帽子卻是扣得太重了,秦瓊雖然官高爵顯,也不敢背上這樣的名聲。張了張嘴只好輕嘆一口氣坐了下來。

楊素見秦瓊已經坐了下來,就知道秦瓊也已經放棄了深入草原的想法。便笑着打圓場道:“兩位不必爭執了。叔寶是爲了獲得更大的戰果。德彝是求穩妥,都沒有錯。大家同殿爲臣。不必爲了這麼一點小事傷了和氣。”(封德彝姓封名倫字德彝)

楊素一說話,秦瓊就知道楊素也不想深入草原深處。便輕嘆一口氣不再說話。

既然決定了不再前去追擊。大軍第二天便啓程,返回朔方。

朔方城中地漢王楊涼,自從楊素大軍離開朔方之後,便一直坐臥不寧。不停地派人打探楊素的消息,深怕自己一覺醒來門外已經是突厥地戰士。

這天正在府中發愁,就見一名士卒飛速地跑進來,大聲說道:“報漢王殿下。楊大總管在前方大戰突厥,大勝而回。斬殺突厥戰士數萬,繳獲糧草輜重無數,獲得戰馬萬匹。現大軍正在回返的路上!”

楊涼聽到這個消息不禁仰頭大笑。心裡懸着的石頭也終於放下來了。這一戰實在是打的太漂亮了。就算是其他兩路大軍大敗而回,也無所謂了。

更何況以高穎地能力,就算是無法戰勝都蘭可汗,也不可能大敗。自己此次出來可算是出來對了,功勞是少不了自己的。

半月之後,楊素的大軍就回到了朔方城下,漢王楊涼出城三十里相迎。將楊素等人迎回了朔方城。隨後朔方城中軍民同賀。整整歡慶了三天三夜。

在得知楊素的大軍已經勝利地消息,確認自己的安危沒有問題之後。楊涼便派人前去打探尚書左僕射高和上柱國燕榮的消息。

沒有多久,這兩路的消息也都回來了。

高讓麾下大將上柱國趙仲卿將兵三千爲前鋒,一路殺到族蠡山,在族蠡山下(今山西右玉北)與突厥相遇,大戰七天,大敗突厥大軍。

在突厥大軍敗走之後,又追擊至乞伏泊(今內蒙察哈爾右翼前旗東北黃旗海),在乞伏泊與突厥再次大戰三天,擊敗了突厥軍隊,俘虜了一千多人,牛羊過萬。

趙仲卿連續十幾天大戰,軍中士卒也都有些疲憊。趙仲卿便讓士卒稍加休息,等待高穎地大軍到來之後再一起行軍。

沒有想到都蘭可汗的大軍突然到來,將趙仲卿包圍在了乞伏泊。幸好趙仲卿日夜派人在四處巡查,纔沒有出被都蘭可汗偷襲成功。

趙仲卿用戰車等物布成方陣,在方陣內據守待援。整整五天五夜,就在趙仲卿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高穎的大軍終於到了,與趙仲卿合擊擊敗了都蘭可汗。高穎帶領隋軍追過白道(內蒙呼和浩特西北),越過秦山(今內蒙大青山)700餘里。

突厥人害怕了,都蘭可汗被部下殺死,將頭顱送到了高穎的營帳之中,祈求高穎的原諒。

高穎見到都蘭可汗已經被部下殺死,也就不再過分的逼迫,轉而收兵。 ωwш▪ ttκan▪ ¢ ○

三路大軍之中也就只有上柱國燕榮沒有立下什麼功勞,讓燕榮與來護兒一陣地鬱悶。

楊素聽到高穎深入突厥內部,還得到了都蘭可汗地人頭,也是有些嫉妒,後悔自己沒有聽秦瓊的也去突厥境內,現在自己雖然殺傷地人數與繳獲的物資都比高穎多,但是高穎手中的都蘭可汗的人頭,卻是將自己的所有功勞都掩蓋住了。

楊素心中不舒服,麾下的那些將領也是不太舒服。不過漢王楊涼卻是非常的高興,這一場大勝是在自己做統帥的時候取得的,自己的功勞不小。在楊堅與獨孤皇后心中的分量也就越加的重了。

在得知三路大軍都已經迴轉之後,漢王楊涼便下令全軍起行,返回大興城。

隋文帝在大軍迴轉的時候,派出了納言蘇威前去迎接,讓三路大軍在楊涼的帶領下從明德門進城,沿着朱雀大街一直來到朱雀門前。

而楊堅就在朱雀門城樓上接受了凱旋歸來的大軍的朝見。

朱雀大街寬達六十丈(一百五十米),長近乎有三千三百丈(八千兩百米左右),十萬大軍站在朱雀大街上卻是一點都不擠。

看到楊堅的身影出現在朱雀門城樓上,十萬士卒一起行軍禮。在楊涼的帶領下喊道:“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十萬大軍同時出聲,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回聲久久不息。

在周圍圍觀的百姓,也隨着這十萬士卒一起出聲大喊,讓這個聲音更加的雄壯。

楊堅看着面前的十萬大軍,也不由生出一股豪邁之情,對身邊的衆臣說道:“我大隋有如此強兵,如此百姓,何愁不能萬邦來朝?”

等朝見完畢之後,便在楊堅的主持下進行了獻俘太廟之事,雖然對這種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事,秦瓊沒有什麼興趣,但是身爲此戰主要將領的秦瓊還是也要隨之一起去。

等獻俘結束之後,各路軍隊也就都回到了各自的營房,等候着皇帝的獎賞。而秦瓊等大將隨着楊堅一起來到了兩儀殿,準備接受封賞。

此次封賞最耀眼還是楊素,不但自己得到了縑二萬匹,及萬釘寶帶等物,封其子楊玄感位大將軍,楊玄獎、楊玄縱、楊積善皆爲上儀同三司。

秦瓊也應爲戰功成爲了正二品的右光祿大夫,還兼任着左武衛大將軍。作爲官職來說,秦瓊可以說已經到了頂點,大隋的宰相尚書令也不過是正二品的官職。

至於正一品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師,王,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從一品的上柱國、郡王、國公、開國郡縣公要麼是爵位,要麼是榮譽,已經不是輕易就能得到的了。

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93章 回家第122章 無敵(下)第132章 禍端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45章 京口、晉陵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138章 戰南陽5第47章 不戰而勝第124章 轅門第100章 除患(中)第107章 出塵上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143章 洞房花燭第104章 出征東突厥3第50章 強攻1第192章 緣由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203章 逃逸第8章 爲報仇羅藝起兵第81章 十三太保(下)第29章 伐陳9第30章 伐陳10第100章 火第182章 暗箭第52章 強攻3第41章 攻城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56章 糧草第28章 伐陳8第84章 招攬第142章 婚事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112章 小登科第4章 擒齊將楊林顯威第35章 箭術1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12章 習武第95章 李元霸第187章 秦瓊到來第25章 伐陳5採石磯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56章 糧草第41章 攻城第188章 李元霸第138章 戰南陽5第66章 揚名第38章 舉薦第8章 爲報仇羅藝起兵第165章 最後的時刻1第130章 姐妹相逢第127章 回京第79章 認親4第107章 出塵上第138章 戰南陽5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96章 拉攏1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55章 破敵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209章 人豈可不爲帝第16章 列陣第13章 參軍1第153章 亂世開始第90章 新城第76章 認親1第132章 禍端第157章 西行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38章 戰南陽5第82章 五年第14章 參軍2第108章 出塵(下)第50章 強攻1第23章 伐陳3第46章 傷愈出戰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43章 軍法第19章 校場比武3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2章 習武第45章 京口、晉陵第33章 進城第56章 糧草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136章 戰南陽3第83章 出征遼西第38章 舉薦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121章 無敵(上)第187章 秦瓊到來第61章 水戰(下)第131章 五招第138章 戰南陽5
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93章 回家第122章 無敵(下)第132章 禍端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45章 京口、晉陵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138章 戰南陽5第47章 不戰而勝第124章 轅門第100章 除患(中)第107章 出塵上第146章 鬧花燈(下)第143章 洞房花燭第104章 出征東突厥3第50章 強攻1第192章 緣由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203章 逃逸第8章 爲報仇羅藝起兵第81章 十三太保(下)第29章 伐陳9第30章 伐陳10第100章 火第182章 暗箭第52章 強攻3第41章 攻城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56章 糧草第28章 伐陳8第84章 招攬第142章 婚事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112章 小登科第4章 擒齊將楊林顯威第35章 箭術1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64章 紫陽真人(上)第12章 習武第95章 李元霸第187章 秦瓊到來第25章 伐陳5採石磯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56章 糧草第41章 攻城第188章 李元霸第138章 戰南陽5第66章 揚名第38章 舉薦第8章 爲報仇羅藝起兵第165章 最後的時刻1第130章 姐妹相逢第127章 回京第79章 認親4第107章 出塵上第138章 戰南陽5第147章 相府大戰第96章 拉攏1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55章 破敵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209章 人豈可不爲帝第16章 列陣第13章 參軍1第153章 亂世開始第90章 新城第76章 認親1第132章 禍端第157章 西行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38章 戰南陽5第82章 五年第14章 參軍2第108章 出塵(下)第50章 強攻1第23章 伐陳3第46章 傷愈出戰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43章 軍法第19章 校場比武3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2章 習武第45章 京口、晉陵第33章 進城第56章 糧草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136章 戰南陽3第83章 出征遼西第38章 舉薦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121章 無敵(上)第187章 秦瓊到來第61章 水戰(下)第131章 五招第138章 戰南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