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緣由

楊侗聽到長孫無忌的話,心裡也是涼了,知道長孫無忌他們是鐵了心不準備前去救援關中了。可是楊侗還是覺得不死心,關中雖然不是自己在鎮守,但也是大隋的徒弟,自己眼睜睜的看着大隋的國都被反賊佔據,他是不甘心的。

蘇威乃是在洛陽的文臣之首,這段時間洛陽的政務一直是由蘇威處理的。楊侗還想要爭取一下蘇威,只要蘇威這位納言同意了,自己出兵的希望還是有的。

遂看向蘇威,努力扮出一副笑臉來,問道:“蘇納言,您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出兵?”

蘇威輕嘆了一口氣,知道自己遲早是要表態的,常年的宦海沉浮,讓蘇威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明哲保身。

這些年來由於宇文化及等人的打壓,蘇威的宦海生涯不是那麼的平順。幼年時候立下的拯救天下蒼生、名垂青史,成爲一代名臣的願望早都不知道哪裡去了。

現在的蘇威心裡所想的僅僅是能夠爲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不要讓自己的一身本事平白荒廢了。被宇文化及等人多年的打壓,讓蘇威的眼光也變得比較的銳利。

從一開始,蘇威就看出,長孫無忌他們根本就沒有出兵的想法,張須陀他們根本就是在白費力。現在的朝堂上,明顯是秦瓊的人佔據優勢,自己如果表態表錯的話,一定會再次受到打壓的,已經被打壓了好幾年的蘇威,不願意再過那樣的日子。

可是名言反對出兵,蘇威又覺得不太好。萬一秦瓊回來追究責任,長孫無忌這些人都是秦瓊的親信,秦瓊就算是處罰也不會處罰的太嚴重。到時候自己可就倒黴了。

斟酌了一下,蘇威出班說道:“殿下,老臣現在也是沒有注意。張將軍所說地一點都沒有錯,大興乃是我大隋的國度。不容有失,若是丟掉了大興,對我大隋的威望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

可是長孫等幾位大人地話也沒有錯,如果去救援關中的話,洛陽就會遇到相當大的危險。很有可能關中沒有救下來,反而失了東都洛陽。”

聽到蘇威的話,王世充在一邊低聲罵道:“老狐狸!誰都想討好,小心到最後誰也太好不了!讓你落一個兩頭空!”

楊侗則是相當的失望的看着蘇威。道:“那老大人您的意思是我們該怎麼辦?”

“老臣覺得我們應該快馬通知陛下和秦大都護,等候陛下的旨意或者秦大都護地命令,然後再說。”

蘇威的這一番話,卻是將所有的問題都退得一乾二淨,誰也沒有辦法抓住把柄。

楊侗是徹底的失望了,王世充是徹底的鄙視。

張須陀有些憤怒的說道:“老大人,您說讓我們派人前去請示陛下和大都護,恐怕等到陛下的聖旨或者大都護的命令到來地時候。關中已經全丟了。到時候就算是有了聖旨又能有什麼作用?”

高士廉出班說道:“我倒是覺得納言大人說的一點都沒有錯,若是沒有聖旨和大都護的命令,一旦丟了東都,誰來負這個責任?我們誰都付不起。還是快馬將命令送到陛下以及大都護手中爲好。”

張須陀這會是徹底沒有話說了。知道鬥嘴皮子,自己一個武將是絕對鬥不過這些文人的。明知道自己地想法是對的,可是在人家口中,好像自己是犯了多大的罪過一樣。好像自己是誠心讓大隋亡國一樣。

沒有辦法說服長孫無忌等人,張須陀只好默默的回到班中。張須陀久在軍陣之中,怎麼會不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呢,若是無法說服長孫無忌等人。自己的糧草根本就沒有着落。仗根本就沒法打。

張須陀回到武班之中,也就是表明主站的一方認輸了。王世充也隨之回到了班中。

看到張須陀認輸了,楊侗一臉的慘淡。看着下面地文武衆臣說道:“向皇爺爺和大都護髮文,告知他們晉陽起兵之事,讓皇爺爺和大都護做決斷吧。”

說完轉身離開了,朝中衆人看着楊侗年僅十八歲,卻顯得有些蒼老地背影,都有些不忍心,可是不忍心又能如何呢?

他們手中一沒有兵馬,而沒有糧草,說什麼都不管用的,之恩那個嘆口氣離開。

朝堂上一番爭論,張須陀等人畢竟是沒有辦法勝過長孫無忌等人。不過散朝之後,長孫無忌、王、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沒有隨同昌平王邱瑞一起隨駕地邱天豹,並沒有各自回家,而是來到了秦瓊的府邸。

這幾位也可以說是秦瓊留在大興最重要地人物,秦瓊這個派系的中堅。

等到衆人都坐下之後,房玄齡有些憂慮的說道:“衆位,我們就這樣完全不管,是不是不太好?一旦讓李淵佔據了潼關,我們以後想要奪回關中就會相當的困難。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合適的時候出兵,拿下潼關,到時候就算是李淵拿下了關中全部,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威脅。

以我西域大軍之精銳程度,出了潼關李淵根本就不是對手。”

房玄齡這個人呢,奇謀妙計那是層出不窮,乃是世上難得的大才。可是房玄齡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房玄齡有是有時候先的過於的謹慎了。

而杜如晦在思慮周密這一方面,比房玄齡弱了一些,不過比房玄齡強的就是杜如晦極爲的果斷。只要別人給出計劃,很快就能做出決斷,哪一個計劃是最好的,最合適的。所以歷史上纔會留下房謀杜斷這樣的評語。

聽到房玄齡的話之後,杜如晦忙說道:“潼關我們是絕對不能要的。我們必須要讓李淵有一定的能力抵擋我們地呃進攻,如果李淵沒有潼關的話,一旦大都護回到洛陽,從潼關發兵。李淵根本就擋不住。

大都護的心思衆位應該都知道,對於兩代帝王的知遇之恩,以及靠山王地恩情是相當看重的。一定會竭力維護大隋的江山,可是大隋的江山現在還能維護的住麼?楚楚反賊。郡郡狼煙,根本就已經沒救了。”

杜如晦剛坐下,長孫無忌就起身說道:“杜公說的一點都沒錯,我們決不能將潼關拿下來,有了潼關,大都護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將關中的李淵擊敗,我們所想地事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了。

只有讓潼關在李淵手中,李淵佔據關中的時間越長。大隋的威望就會降得越低,等到了合適的時候,再加上大都護的威望本來就甚高,根本就不會有人反對的。”

高士廉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無忌,你所說的雖然有一定的道理,可是那潼關天險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拿下來地。

我們現在放任不管,那李淵就可以放心在關中發展。日後我們想要拿下潼關的時候,恐怕就會相當的不容易,而李淵卻可以從潼關出兵,四處攻擊我們。對我們是相當不利的。”

長孫無忌雖然說官職不高,不過由於他特殊地身份,在大都護府中,長孫無忌的地位還是相當高的。敢於直接這樣稱呼長孫無忌,已經沒有幾個了。不過高士廉乃是長孫無忌的舅舅,這麼稱呼倒也沒有人說什麼。

長孫無忌笑着說道:“舅父大不必擔心,那李世民也是見過我西域大軍的。他絕對不敢冒然攻擊我們。穩固關中之後。李淵所做的一定是南下佔據川中蜀地。然後休養生息,等到他們覺得實力能夠與我們相抗衡的時候。纔會出兵與我們大戰。

不過我想我們最近也是沒有什麼機會去攻擊關中地,等大都護回來地時候。關中已經丟失了。沒有陛下的掣肘,大都護一定會先將瓦崗寨、竇建德等人消滅之後再去對付關中地。潼關天險的事短時間內也不用去擔

邱天豹突然開口說道:“幾位大人,那李淵雖然說不足爲懼,可是關中、蜀中本來就是天下糧倉,一旦讓李家放心發展,實力地增長一定會相當快的。我們以後想要平定的時候可要費力不少啊。”

杜如晦笑着說道:“讓他們安心發展?我們怎麼會做這樣的是呢?在知道李淵起兵殺向關中的時候,我們已經派人去通知金城郡守薛舉,讓他在李淵攻略關中的時候按兵不動,等到關中被李淵佔據之後讓他帶兵前去騷擾,讓李淵不能安心的經營關中。”

邱天豹皺了皺眉頭說道:“我曾聽二哥說過,那李淵之子李世民乃是世之英才,那薛舉能擋得住李世民麼?”

長孫無忌想了一下說道:“那薛舉與其子薛仁果被大都護稱爲世之虎將!大都護的眼光想必你們也是知道的,何事曾看錯過人?這父子二人既然能被大都護稱爲虎將,定然有不同凡響之處。

就算是無法戰勝那李世民,給李世民造成一些麻煩還是可以的吧!?”

秦瓊從歷史上知道,那薛舉、薛仁果父子二人乃是相當厲害的,李世民一生之中並沒有吃到多少敗仗,可是在薛舉、薛仁果父子二人手中卻是吃了一個不小的虧,差點連命都沒了。

而且薛舉、薛仁果父子二人在隋末的時候,也算是一方比較強勁的割據勢力。對大隋的震動還是比較大的。

秦瓊雖然想將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可是當時的薛舉、薛仁果父子並沒有反意,平白無故就殺人,秦瓊也不願意做。所以在金城的時候變將薛舉收服,稱爲自己的手下,秦瓊相信見識過自己麾下兵馬的厲害之後,在自己還沒有死之前,薛舉、薛仁果父子是不會有反意的。

如果自己死了……,死了那就一了百了了,什麼事也用不找他來操心了,薛舉、薛仁果父子會去做什麼事,他也管不着了。

可是秦瓊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面前極爲乖巧的兒子秦懷玉並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尤其是長時間和房玄齡這些人在一起,從房玄齡這些人口中知道大隋長久不了之後。卻是起了別樣的心思。

不過秦懷玉也知道秦瓊是絕對不會讓自己亂來的,所以表面上並沒有顯示出什麼來,只不過在私下裡和長孫無忌這個和自己一起長大地最好的玩伴隱隱約約的提過一點,想要取代大隋的想法。

長孫無忌也是大膽之極地人物。聽到秦懷玉有這樣的心思之後,不但沒有阻止,反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清楚西域底細的長孫無忌,在衡量了一番之後,卻是覺得秦懷玉的想法實現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心變也動了。

秦懷玉成爲天子之後,自己長孫家能夠獲得的好處也是可想而知地。長孫無忌第一個想起的拉攏對象便是自己的舅父高士廉。高士廉卻是很爽快的同意了。

對於自己的動作。長孫無忌並沒有隱瞞房玄齡、杜如晦、王這三人。深知這三人本事的長孫無忌也清楚,自己天天和這幾位呆在一起,有什麼動作的話,是不可能瞞得過這三位的。

長孫無忌也分析過這三人地心態,王是不用說了,對大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就算是不加入自己,也絕對不會使壞。

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平常的言論也表明這兩人對大隋不是那麼的忠貞。自己的動作他們說不定也是樂見其成地。

他們兩人現在已經被深深的打上了秦瓊的烙印,與秦瓊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如果秦家能夠取得天下,他們作爲秦家最老的一批臣子,獲得的收穫也是相當大的。

而且這三位不但才能卓絕。在安西大都護府中的地位也是相當高地。如果能夠爭取這三位地加入,自己的計劃實現地可能性也會更大。

而事實也確實如長孫無忌所想的那樣,在發現秦懷玉地動作之後,這三位不但沒有阻止,反而慢慢有向他們靠攏的趨勢,最終在秦懷玉的努力,或者說他們的呃自願下。加入了秦懷玉的陣營。

不過秦懷玉也知道。這些文臣容易拉攏,可是軍中的將領都是聽秦瓊的。自己根本不可能指使的動他們。當然只要自己不對父親做出什麼不利的事,他們也不會反對自己的。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秦懷玉慢慢準備培植自己的勢力,被秦瓊稱讚過的薛仁果自然就走入了秦懷玉的視線。

接到秦懷玉的拉攏之後,薛仁果毫不遲疑的加入了秦懷玉的陣營。而且將這件事告知了父親薛舉,這父子兩人商談一番之後,覺得這件事雖然有風險,可是風險去不是太大,可是收益卻是相當大的。

一樁風險不大但是收益不可估算的投資,自然沒有人會拒絕的。

裴元慶這個他們這一代人之中最厲害的,自然也被秦懷玉收入囊中,不過有區別的是,裴元慶並不敢將這件事告訴自己的父親。

真正讓秦懷玉感覺到驚訝,甚至是有些狂喜的是程咬金。

這位在秦懷玉看來作戰勇猛,但是腦子有些糊塗,完全是靠着父親的提攜才走到這一步的叔父,竟然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動作。

可是秦懷玉卻發現這位叔父出了剛開始對自己擠眉弄眼,弄得自己緊張了一段時間之外,竟然沒有阻止自己的動作,也沒有告訴父親。更加妙不可言的是程咬金對自己的動作竟然是大開方便之門。

作爲安西大都護軍隊中,僅次於秦瓊的第二位人物,程咬金對秦懷玉大開方便之門,對秦懷玉的幫助可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說實話,程咬金的心理,對大隋也沒有多大的歸屬感,只不過是跟着秦瓊,所以表現的比較忠義而已。

皇帝這個位置,既然楊堅可以從別人手中搶過來,那秦瓊自然也就是可以做的。現在秦瓊雖然沒有動作,但是秦懷玉乃是自己的侄子,和秦瓊去做也沒有什麼兩樣,程咬金覺得自己沒有阻止的必要。

程咬金真正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物,秦懷玉的動作雖然極小,但是按照程咬金的話來說。秦懷玉乃是在程咬金地脖子上長大的,秦懷玉只要有心思,程咬金那是一眼就能看出來,小時候這樣。長大了也是不會變。

慢慢的,安西大都護府中手握大權的人物,基本上都加入了秦懷玉這個小圈子。裴仁基在時間長了之後,自然也發現了,可是他卻是不敢說,誰知道秦懷玉地動作是不是秦瓊安排的。

如果是秦瓊安排的,那他裴仁基跳出來是自己找不自在。如果不是秦瓊安排的,所謂虎毒不食子。秦瓊也不會去殺了自己的兒子。作爲秦家長子的秦懷玉遲早是要繼承秦瓊的爵位什麼的,到最後倒黴地還是自己。

至於說直接向楊廣上奏章,裴仁基還沒有這麼傻。自己的身上早就被打上了秦瓊的烙印,秦瓊倒臺了自己也不會落下什麼好。再說楊廣會不會相信也在兩說之間,一旦沒有奈何得了秦瓊,秦瓊爲了保住i的家族,自己是一定要完蛋的。所以也就蒙着頭當做什麼都不知道。

整個安西大都護府唯一被隱瞞的好像就秦瓊一個人,王、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程咬金、李達這些人乃是秦瓊的耳朵和眼睛。現在他的眼睛不像讓他看到這些東西,耳朵不想讓他知道這些事,秦瓊自然是什麼都不知道。

李達雖然沒有加入到這裡面去,但是李達那憨直地腦子裡面。還容不下這麼複雜的東西,秦懷玉就算是在他面前拉攏他的屬下,他也不會發現的。李達心中只要是秦瓊地,遲早都是秦懷玉的,現在秦懷玉這麼做,也沒有什麼的。

更何況秦懷玉最先拉攏的一批人,就是從小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程咬金加的幾個兒子、李達的幾個兒子。秦懷玉覺得這些人是最容易支持自己地。結果自然也是如同秦懷玉所料。

這些孩子從小就聽到地是伯父秦瓊怎麼怎麼樣。從來沒有聽人說過大隋、楊廣,對這兩個名詞根本就沒有概念。

李達的幾個已經長大地兒子、李通、李元、李志高都是秦懷玉那個小圈子的人。李達更加不可能發現不對勁了,他可不是程咬金那種粗中有細地人物。

這次秦瓊突然被調到東都洛陽。防守東都洛陽,讓秦懷玉等人是莫名的興奮。想要爭奪天下,就必須要走出西域,爭奪中原。

可是沒有楊廣的聖旨,秦瓊是絕對不會走出西域一步的。看着中原四處狼煙,各路義軍在爭奪中原的地盤,秦懷玉那個着急啊。

等到天下真正打亂,秦瓊不得不出西域的時候,中原的地盤恐怕就已經被瓜分完了,秦瓊想要奪回來,耗費的精神可不是一般的大了就。

秦懷玉在隨着秦瓊離開之前,就讓長孫無忌等人試着拉攏朝堂上的一干文武大臣。秦懷玉覺得只要自己等人勢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強行將秦瓊推上那個位置,就算是秦瓊坐不上那個位置,也可以成爲周文王爲自己打下基礎,到時候自己上位就是順其自然,沒有一點阻力了。

正是有了秦懷玉的原因,今天在朝堂上知道了李淵的動作之後,長孫無忌等人才會做出這樣的決斷。

讓李淵去攻佔大興,將這座大隋的都城攻陷下來,這樣就可以使大隋的威望大降,自己等人的計劃要實現的話就會更加的容易。

秦瓊在四明山上就一衆反王擊敗之後,便馬不停蹄的向着洛陽趕去,想要將李淵的造反趁早扼殺掉,免得影響到大隋的江山。不過秦瓊也並不是特別着急,長孫無忌等人的能力,秦瓊是知道的,秦瓊不認爲李淵攻陷關中的害處他們看不出來。秦瓊覺得由長孫無忌等人配合,張須陀做大將,李淵不會鬧騰的太兇的。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下的那一羣人已經做出了決斷,斷絕了張須陀出兵的可能,準備讓大隋的威望一點點的往下降。

這一章有些雜亂……

第30章 伐陳10第135章 戰南陽2第123章 圍城第94章 宿命第131章 五招第123章 圍城第106章 預兆第161章 得信第118章 崩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25章 伐陳5採石磯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81章 雙刀會(2)第94章 宿命第29章 伐陳9第172章 議事第27章 伐陳7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95章 李元霸第20章 傳藝第43章 軍法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67章 援兵第153章 亂世開始第137章 戰南陽4第119章 漢王反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15章 人才第76章 認親1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27章 伐陳7第87章 互傳2第161章 得信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26章 招降第70章 平叛第一功(2)第89章 越境第162章 元慶(上)第183章 三雄大戰天寶將1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155章 兩伐高麗第198章 見面第206章 朝議(下)第14章 參軍2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76章 認親1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36章 戰南陽3第一五八章第一六〇章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127章 回京第162章 元慶(上)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3章 起雄兵北周伐齊第58章 江潮第128章 五王第81章 十三太保(下)第65章 勝第209章 人豈可不爲帝第67章 援兵第120章 平叛幷州第148章 機關算盡第43章 軍法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26章 伐陳6第111章 除患(下)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38章 戰南陽5第91章 乞降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128章 五王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93章 李密之死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118章 崩第57章 偷襲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150章 安西大都護第166章 最後的時刻2第46章 傷愈出戰第41章 攻城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61章 水戰(下)第134章 戰南陽1第44章 衝陣第189章 太原第57章 偷襲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58章 江潮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3章 起雄兵北周伐齊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11章 學文
第30章 伐陳10第135章 戰南陽2第123章 圍城第94章 宿命第131章 五招第123章 圍城第106章 預兆第161章 得信第118章 崩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25章 伐陳5採石磯第201章 楊廣之死(上)第181章 雙刀會(2)第94章 宿命第29章 伐陳9第172章 議事第27章 伐陳7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95章 李元霸第20章 傳藝第43章 軍法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67章 援兵第153章 亂世開始第137章 戰南陽4第119章 漢王反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15章 人才第76章 認親1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27章 伐陳7第87章 互傳2第161章 得信第168章 最後的時刻4第126章 招降第70章 平叛第一功(2)第89章 越境第162章 元慶(上)第183章 三雄大戰天寶將1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155章 兩伐高麗第198章 見面第206章 朝議(下)第14章 參軍2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76章 認親1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36章 戰南陽3第一五八章第一六〇章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127章 回京第162章 元慶(上)第9章 回馬槍還看誰使第85章 初到臨渝關第3章 起雄兵北周伐齊第58章 江潮第128章 五王第81章 十三太保(下)第65章 勝第209章 人豈可不爲帝第67章 援兵第120章 平叛幷州第148章 機關算盡第43章 軍法第105章 出征東突厥4第26章 伐陳6第111章 除患(下)第173章 四明山下首交鋒第138章 戰南陽5第91章 乞降第69章 平叛第一功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128章 五王第145章 鬧花燈(中)第193章 李密之死第210章 杜伏威引發的變局第175章 三雄揚威2第118章 崩第57章 偷襲第202章 楊廣之死(下)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51章 突厥牙帳第150章 安西大都護第166章 最後的時刻2第46章 傷愈出戰第41章 攻城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61章 水戰(下)第134章 戰南陽1第44章 衝陣第189章 太原第57章 偷襲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58章 江潮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3章 起雄兵北周伐齊第一四章 戰南陽7第11章 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