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談判

在英、法、美、德、俄五國公使的見證下,清國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握手問好,然後雙方一起步入會場。

會場兩邊,石雲開和乃木希典相向而立,身側是兩排威武軒昂的武士……

清國武士尚能稱得上威武,鼻青臉腫的日本武士就形象不佳,配合着他們矮小粗壯的身材,以及昂首挺胸就差挺腳尖還是夠不到清軍肩膀的身高,說他們“威武”實在是不大合適。

作爲戰地記者,已經成爲石雲開“鐵粉”的凱瑟琳有采訪拍照的權利,凱瑟琳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以石雲開和乃木希典爲首拍了一張兩排武士對峙的照片。

照片中以石雲開爲首的清國武士衣帽整潔、昂首挺胸,下巴和地面幾乎平行,用俯視的目光瞪視對面的日本武士。

而已乃木希典爲首的日本武士,雖然努力做出昂首挺胸的架勢,但是限於他們的身高,以及鼻青臉腫的模樣,那副全力維持的莊重摸樣就全都變成了學生對老師的那種不羈和挑釁。

這張照片後來用一整個篇幅刊登在《紐約時報》上,引起了全球媒體的瘋狂轉載,照片的名字很有象徵意義,叫做“秩序”。

西方有一個習慣,叫做“解讀”。一個眼神,一張照片,一件物品,都能通過不同的角度,通過引申闡發,解讀出不同的結論。

這張照片就被反覆解讀,最終得出了十幾個結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凱瑟琳的註釋。

在註釋中,凱瑟琳寫道:發生在東方的這場戰爭,與其說是宗主國和附屬國之間的交戰,不如說是舊有頑固勢力和新興勢力之間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沒有勝利者,清帝國作爲宗主國,雖然沒有輸掉戰爭,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但同時也暴露了清帝國自身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丟失了在遠東地區的掌控力。日本作爲一個新興國家,雖然沒能贏得戰爭,撕破清帝國最後的遮羞布,但卻揭露了清帝國外強中乾的本質,擺脫了千年屬國的身份,從此在遠東地區,有了話語的權利。

上午十點,談判正式開始。

會場中間是一張橢圓形的長桌,清日雙方代表相對而坐,英法美德俄等國的代表坐在另一張長桌上。

“作爲和談的前提,我們要求清國立即釋放所有的日方人士,歸還所有日方人士的靈柩,歸還所有日方人士的所有隨身物品,並且追究那些虐待日方人士的清軍將領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纔會同意和談繼續進行下去。”和歷史上的伊藤博文一樣,這位大腦門首相一上來就提了一堆條件,並要求清國一方完全接受,只有這樣才肯繼續和談。

縱然是被逼到了談判桌上,伊藤博文還在玩弄語言,想要盡力掙回點面子。這也難怪,清國是有先例的,早在中法戰爭時期,法國人就在談判桌上拿到了戰場上沒有獲得的東西,日本人現在又想複製那一幕。

“伊藤先生所謂的‘日方人士’不知是指的什麼人?清國從來沒有無故扣押過日方人士,不知伊藤先生的所謂‘虐待’又從何說起。”李鴻章雖然年紀一大把,頭腦還是很清晰的。

面對西洋各國的時候,李鴻章或許會縮手縮腳,但在面對同爲東方國家的日本時,李鴻章還是有幾分底氣的。或許是因爲戰爭沒有打輸,給了李鴻章幾分自信,到目前爲止,李鴻章對於日本人針鋒相對,並沒有半點退縮。

“很好,我這裡有一份報紙,是美利堅《紐約時報》的報道,貴國的《申報》也轉載了這份報道。在這份報道里,有翔實的數據表明,就在平壤,發生了嚴重的人道危機,我們的國民不看虐待,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已經有上千人死亡,這一點,中堂大人不會否認吧。”相對於文字遊戲,伊藤博文還是更加重視日軍俘虜的命運。

在這一點上,伊藤博文不願意拉扯太長時間。每過一天,就會有不少戰俘因爲得不到有效救治而悲慘死去,伊藤博文想先把人弄回來,然後再慢慢談。

“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我不認爲這是人道危機。有日軍傷員因病故去,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死亡原因卻不是像伊藤先生所說的虐待,而是因爲傷勢過重無藥可醫。不僅日軍傷員是這樣,我們的傷員也是這樣,每一天都有人死去,每一天都會給一個家庭帶去沉重的打擊,正因如此,我們現在纔會坐在這裡,爲了儘快結束這場無謂的戰爭而努力。”李鴻章據理力爭,不肯在任何一個方面落到下風。

談判是一個長期的鬥爭,任何一方的任何一點退讓,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正因如此,大多數談判都會曠日持久。

“既然中堂大人也是這麼認爲,那麼我認爲我們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我們會釋放在戰爭中俘獲的貴方俘虜,同時也請中堂大人下令交還被貴方扣押的我方人員。”伊藤博文抓住機會,提議雙方交換俘虜。

“我再次重申一點,我們沒有扣押貴方的人員,如果伊藤先生指的是戰爭中的俘虜,那麼我可以回答‘是的,我們確實俘虜了一批貴方士兵’。如果伊藤先生指的是被扣押的貴方人員,我可以明確的回答‘沒有,我們從來沒有扣押貴方的人員'。”李鴻章被稱爲“東方俾斯麥”,性格自然有強勢的一面,面對伊藤博文的不當措辭,李鴻章頗爲強勢。

“這就是貴方談判的誠意?”伊藤博文面色陰鬱,聲音低沉,配合着矮小的身體,更顯虛張聲勢。

對於這次談判,伊藤博文做好了面對困難的心理準備,但是沒想到,困難出現的如此之早。

“在貴方那裡,我同樣沒有看到談判的誠意。”李鴻章侃侃而談,微不可察的搖搖頭,彷彿對於談判的前景同樣不看好。

“很好,既然如此,那咱們就沒有談判的必要,讓戰士們的槍和劍去談判吧。”伊藤博文知道再糾纏下去也不會有進展,乾脆轉身離去。

第一天的談判,沒有絲毫進展。

第256章 不妥協第129章 有的放矢第九十章 關防大印第九十二章 老不修第229章 迎接第115章 裝第108章 打過癮第十八章 熱鬧第107章 橄欖球第125章 不忍言第146章 巡察第281章 制度化第132章 見怪不怪第六十四章 序幕第七十章 炮擊第九十六章 匯票第279章 挖不動第117章 殺氣第160章 告狀第164章 後悔第221章 城裡人第140章 死士第六十二章 備戰第二十三章 糾結第286章 稱帝第158章 借第三十章 點將第五十八章 方法第163章 顫抖第九十三章 大殺器第三十章 點將第 275章 都病得不輕第二十九章 吹打第118章 孤臣第231章 入鄉隨俗第六十七章 趁你病第222章 汽車第二十七章 韓信第二十一章 從軍第210章 不差錢第233章 看似悠閒第230章 好事第二十三章 糾結第七十二章 戰況樂觀第138章 開篇第107章 橄欖球第134章 大將之風第十九章 盛家第160章 告狀第二十六章 外委第五十九章 素質第209章 疤面軍團第263章 勝算第七章 船第186章 悲哀第129章 有的放矢第四十一章 馬革裹屍第283章 形象第195章 造假第八十五章 挖坑第185章 朋友第四十四章 炮兵第五十七章 洗幹剝淨第五十章 誤會第162章 發毛第215章 活路第143章 請安第137章 帷幕第七章 船第273章 戰爭利好第255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外科手術式打擊第163章 顫抖第271章 實力懸殊第六十五章 試探第二十九章 吹打第六十七章 趁你病第199章 脫南者第176章 工業化第七十五章 叔叔第110章 隱患第八章 夜航第150章 談判第二十二章 成軍第八十八章 陷阱第三十四章 鬼子第198章 吞併第251章 冷第126章 俄羅斯輪盤第173章 呵呵第244章 北洋第八十七章 玉碎第270章 看上去不錯第147章 任重道遠第267章 籠絡第九十章 關防大印第236章 證據第八章 夜航第248章 柳京銀行第184章 機會
第256章 不妥協第129章 有的放矢第九十章 關防大印第九十二章 老不修第229章 迎接第115章 裝第108章 打過癮第十八章 熱鬧第107章 橄欖球第125章 不忍言第146章 巡察第281章 制度化第132章 見怪不怪第六十四章 序幕第七十章 炮擊第九十六章 匯票第279章 挖不動第117章 殺氣第160章 告狀第164章 後悔第221章 城裡人第140章 死士第六十二章 備戰第二十三章 糾結第286章 稱帝第158章 借第三十章 點將第五十八章 方法第163章 顫抖第九十三章 大殺器第三十章 點將第 275章 都病得不輕第二十九章 吹打第118章 孤臣第231章 入鄉隨俗第六十七章 趁你病第222章 汽車第二十七章 韓信第二十一章 從軍第210章 不差錢第233章 看似悠閒第230章 好事第二十三章 糾結第七十二章 戰況樂觀第138章 開篇第107章 橄欖球第134章 大將之風第十九章 盛家第160章 告狀第二十六章 外委第五十九章 素質第209章 疤面軍團第263章 勝算第七章 船第186章 悲哀第129章 有的放矢第四十一章 馬革裹屍第283章 形象第195章 造假第八十五章 挖坑第185章 朋友第四十四章 炮兵第五十七章 洗幹剝淨第五十章 誤會第162章 發毛第215章 活路第143章 請安第137章 帷幕第七章 船第273章 戰爭利好第255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外科手術式打擊第163章 顫抖第271章 實力懸殊第六十五章 試探第二十九章 吹打第六十七章 趁你病第199章 脫南者第176章 工業化第七十五章 叔叔第110章 隱患第八章 夜航第150章 談判第二十二章 成軍第八十八章 陷阱第三十四章 鬼子第198章 吞併第251章 冷第126章 俄羅斯輪盤第173章 呵呵第244章 北洋第八十七章 玉碎第270章 看上去不錯第147章 任重道遠第267章 籠絡第九十章 關防大印第236章 證據第八章 夜航第248章 柳京銀行第184章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