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授勳

軍委會組建後,龍謙高強度地推進建國前的系列工作。

10月16日,龍謙與返回北京的王士珍長談後,以軍委會名義委任王士珍出任北京市副市長。這是北洋系統的高官正式出任政府公職的第一例。作爲交換條件,王士珍提出的允許滿清朝廷主要成員回京的建議得到龍謙批准。經秘書處研究,撥出原恭王府安置清室成員。商定暫按每年60萬銀元的額度作爲清室的“奉養費”。但軍委會隨即對清室回京做出了五條規定:1、暫不接觸新聞媒體;2、安全由北京衛戍區負責;3、原有宮女太監自由選擇離去或者留下,遣散人員可由政府給予安置費,所留人員的費用在給予清室的安置費中列支,政府不另行支付該項費用;4、皇室成員願意爲新政權效力的給予安排;5、清室成員嚴格執行退位聲明的承諾,不做任何反對新政權的言行。

由於清室在保定過的極爲清苦,大批宮女僕役逃亡,急需得到安置,王士珍根據與龍謙談話的要點前往保定與清室洽談。對於旗人所領錢糧,蒙山軍進京即已終止,王士珍估算北京的旗人約爲二十萬,以月費兩石計,月份需銀四十萬兩。但這個要求被龍謙斷然拒絕,旗人需自謀生路,新政府既不歧視之,更不會將他們養起來。

是日,軍委會委任宋教仁爲軍委會宣傳局副局長,段祺瑞爲政務局副局長,譚人鳳爲湖南民政長。

楊度作爲晚清政改的活躍分子,曾熱衷於立憲運動。被宣傳局招錄,職務爲籌備二處副處長,該處的任務是起草憲法草案。

是日,龍謙聽曹敏忠代表總政治部對青軍聯現狀的彙報。目前情況,南方軍和山東軍青軍聯組織發展運行較好,北方軍稍差。南方軍青軍聯成員比例最高。約7,山東軍爲6,北方軍不到3。而且各部隊比例不近相同,其中以第一、第六師最高。青軍聯成員中。普通士兵約佔其成員的45,連排級軍官爲43。成員主要集中於下層。

龍謙對青軍聯的現狀基本滿意。指示總政治部要抽出精力整頓及發展該組織,修訂章程,加入效忠國家的內容,在組織建設方面,特別要提高基層官兵的比例,力爭將普通士兵中青軍聯成員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要規範該組織的運作,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條例,比如繳納會費,以體現組織觀念。至於權利。青軍聯成員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升,優先送入軍校深造。要適當從軍費中列支該組織的活動經費,比如訂閱書報,要給予大力支持。要保證每一個支部都訂閱一份軍內報紙,讓士兵們瞭解和掌握國家大事。說到報紙。龍謙指示總政宣傳局立即以《蒙山軍通訊》爲班底組織出版《國防軍日報》,作爲軍隊的報紙,免費提供官兵閱讀。《蒙山軍通訊》的前身是《第五鎮通訊》,起兵反清後將名字改爲了《蒙山軍通訊》,現在是週報,有時候會加印。但龍謙指示要改爲日報,特別是加強對官兵愛國主義的宣傳。

龍謙特別指示總政治部要設立青軍聯勳章。並統計上報反清起兵以來青軍聯成員立功名單,以確定受勳人員。青軍聯勳章至少分三級,可以設爲金質、銀質及銅質三等。金質勳章只授予極少數立下大功的成員,特別是陣亡成員。具體辦法由總政參照現有的勳章獎章制度制訂。

曹敏忠詳細記錄了龍謙的指示。青軍聯原先是一個以效忠龍謙爲綱領的軍內小組織,曾遭到包括司徒均在內的少數高級軍官的質疑。但更多的高級軍官都是其成員,但一般不參加其活動。現在龍謙似乎要將該組織擴大並進一步正規化了。假如明確規定青軍聯成員有優先提升權。會誘導更多的官兵加入這個組織的。

10月17日,龍謙正式委任許公持爲北京警察廳長,以28旅83、84團約500官兵及原北京巡警組建的北京警察廳正式成立,接管了北京治安。之所以挑選該兩團成員改任治安警察是因爲該兩團在進京後招募了大批新兵,北京居民子弟佔了多數。

同日。蒙山軍總參謀長司徒均率總參機關進京,就任軍委會軍務局長。

18日上午11時,龍謙在中海南岸的勤政殿舉行高級將領授勳儀式,授予魯山、王明遠、寧時俊、司徒均、封國柱、葉延冰六人一級卓越勳章並獎金十萬銀洋。授予石大壽、宋晉國、範德平、吳念、鄧清華、藍心治、胡宗玉、連樹鵬、張玉林、鄭雙慶、姜義柳、曹敏忠、瞿鴻翔、熊勳、程二虎、蔣存先、許公持、韓子英、貢開辰、張振明、丁小富、商鳳春、江雲、樑華達、遲春先、王之峰、杜三立、田書榜、晉瑞功等二十九名將領二級卓越勳章並獎勵銀洋五萬元。以表彰他們在創建壯大蒙山軍所建立的功勳。

因王明遠、封國柱、宋晉國、藍心治、吳念等尚在外地,龍謙只做了宣佈。

獲得一級卓越勳章的六人是的的確確的蒙山軍元老,除司徒均外,資歷與職務都是蒙山軍建軍以來最深最高的,寧時俊是龍謙最早的參謀長,魯山、王明遠、封國柱、葉延冰是最早的連長。以司徒均加入蒙山軍後在歷次戰役戰鬥的貢獻、軍隊正規化及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功績,獲得最高等級的勳章大家也無話可說。

在場的將軍們不約而同地想起兩個人:周毅和馮侖。如果沒有新寧之變,局面將徹底不同。周毅無疑是最高勳章的獲得者,馮侖的資歷也夠,不過就是職務低了些。或許獲得最高勳章的人數不是六個而是八個了。

好在新寧之變並未牽連更多的人。在勤政殿受勳的將軍們很多是周毅的直屬部下,但龍謙顯然並未計較這點。特別是北方軍的將領們,自1903年冬,他們就離開主力獨自闖蕩天下了,原先的隸屬關係已經很淡了。

這份名單是蒙山軍核心團隊的一次大亮相。奠定了後來實施軍銜制的基礎。無數的人分析過這份名單,發現恰恰是早早離開主力到關外開創局面的北方軍系統最據優勢。在獲得二級卓越勳章29名將領中,北方軍系統的佔了10人,如果將長期主持關外情報業務的田書榜算入,竟高達11人。而龍謙親統的南方軍也不過11人而已。山東軍最少。只有3人,其餘如宋晉國、王之峰、江雲、曹敏忠等應當算作總部軍官,不屬於任何一個系統。考慮到蒙山軍開國之戰的三個方面軍兵力大致相等的事實,說明了一個問題。龍謙在確定授勳名單時更多地考慮了資歷而不是職務與戰功。否則,張振明、貢開辰、許公持、遲春先、晉瑞功等人就不應當獲得卓越勳章了。他們在開國之戰的功勞無論如何不如德州血戰立下大功的薛曉才、高虎子兩位旅長。

這份名單也彰示了蒙山軍這個軍事集團的派系分野。獨立發展壯大的北方軍已自成體系,足以與以蒙山軍正統自居的南方軍抗衡了。計算業已公佈的陸軍整編方案,北方軍的勢力更爲驚人。而在開國之戰中立下大功的山東軍則處於絕對的劣勢。北方軍諸將當然服膺龍謙的領導,因爲龍謙是這支部隊的創建者。但當龍謙離開後,中樞就無人可以制約這個體系了。共和國成立後諸多變故的發生,追溯到勤政殿授勳就找到了源頭。

授勳儀式後,龍謙對他的將軍們講了話。

“將軍們,”龍謙神情肅穆,“勳章象徵着榮譽。獎金是對大家跟隨我龍謙南征北戰十年來的獎賞,都是你們應該得的。特別是北方軍及南方軍的袍澤們,拋別自己的妻兒父老,爲我們這個團體、爲我們這個國家浴血奮戰,我龍謙感謝你們。我代表新中國感謝你們!

在這個莊嚴的時刻,我們不應該忘記無數爲了新中國的成立犧牲的戰友們。在二級卓越勳章的名單中,還應當有兩個人,他們就是犧牲在錦州以及德州的盛光和段寶昌兩位旅長,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英名。勳章和獎金也有他們的一份,隨後由總政治部頒發給他們的家屬。

今天的授勳儀式。只授予有正式軍職的將領。其實,大批的文職人員也應該授勳,我跟方聲遠等人商議過了,但他們堅辭不領,認爲他們只是爲大家做了後勤方面的事。但是,我們應該清楚。沒有他們的運籌帷幄,我們是不能夠連戰連捷,取得今天的勝利的。對於文職系統的有功人員,我將另行制定相關的政策,給予有功人員以榮譽上及物質上的獎勵。他們同樣是國家的功臣,同樣應當受到獎賞!

在新中國即將成立的時刻,我將榮譽頒給你們,但也要提醒你們,榮譽只代表着過去,不代表你的未來。而且,國家草創,明面上的、隱藏着的敵人不知有多少,他們不願意看到蒙山軍所建立的新中國的誕生,他們躲在暗影裡謀劃着顛覆我們的新政權,顛覆乃至消滅我們這支光榮的軍隊,你們必須提高警惕,隨時與一切的敵人做殊死的鬥爭。

將軍們,蒙山軍建軍十年了,走過了艱苦、光榮的歷程,但後面的路還很長,戰鬥更艱苦,更偉大。我要你們牢記榮譽,帶好兵,打好仗,保衛並建設我們的新中國。還要你們保持戰爭年代的那股子勁,那股子拼命精神,去爭取更大的勝利,爭取更大的光榮!

將軍們,蒙山軍已經成爲歷史,蒙山軍已化身爲國防軍。軍隊將進一步擴編,進一步正規化,研製裝備更先進的武器,研究學習掌握更先進的戰略戰術。我們還要實行軍銜制,跟世界接軌。一句話,我們的任務還很重,前面的路程還很長。我不希望有人掉隊,被時代所拋棄,請你們記住這一點。

最後,我要說,國家是你們建立的,還要你們來保衛。只要我們這些人保持蒙山整軍的那股子勁,保持戰爭年代的團結奮鬥精神,沒有人會是我們的敵手,我們將所向無敵!”

隨後。魯山代表受勳將領宣誓:忠於國家,忠於最高統帥,爲保衛新生的共和國奮戰到底!

一般不願講話的司徒均發了言:鑑於國家草創,諸事艱難。軍隊要擴編和整編。本人所受的賞金就不領了,願意捐出來支援軍隊的建設。

司徒均帶了頭,魯山、寧時俊等立即響應,表示除了榮譽之外,金錢方面的獎賞就不要了。

龍謙對此表示感謝,“獎金是你們應該得的。在座的大部分都成家了,而且父母長輩也需要奉養,花錢的地方很多。但國家財政困難也是事實。還是按老規矩辦吧,存入你們的戶頭,隨時可以支取。”

10月19日。龍謙在範德平的陪同下赴豐臺檢閱了北方軍區獨立騎兵旅,根據蒙山軍立功條例及北方軍司令部呈報的名單,龍謙授予蔣存先以下123名官兵不同等級的英雄及優異服務勳章。並跟騎兵旅的主要軍官合影留念。

10月20日,北方軍區副司令官兼參謀長範德平率整編完畢的騎兵旅離開了北京北上宣化駐防。下一步,騎兵旅將出綏遠整編當地武裝。整訓部隊,做好進軍外蒙的準備。

10月21日,科民盟總部機關在北舊立。洪粵誠出任科民盟主席並公告科民盟綱領。是日晚,龍謙在居所與洪粵誠、方聲遠、曹敏忠、江雲等人共進晚餐,飯後詳細研究了科民盟的建設問題,決定將侷限於兩廣的地區性政黨儘快擴建爲全國性的大黨。在會上,龍謙談了他對業已返回山東的陳超組建新黨的指示。明確表示。國會既然是代表民衆監督制約政府的機關,以黨派的形式展開權利的述求是目前唯一的方式,國會不能只有一個科民盟,國家大事也不能只由代表士紳和商人利益的科民盟掌控。爲此,龍謙指示洪粵誠領導的宣傳局儘快起草政黨暫行條例,爲開國會奠定基礎。

曹敏忠、江雲在這次小範圍的座談會上沒有發言。但方聲遠及洪粵誠不約而同地龍謙所設計的國家最高權力構架提出了質疑。其中以方聲遠最爲激烈。

“大帥,最近看了鄭孝胥發表在京報上的一篇文章,對共和體制提出了嚴重的懷疑,‘民主就是無主,共和就是不和’。聽起來很刺耳,但我認爲很有道理。東方不同於西方,中國也不是希臘。西方的民主共和文化比我們深厚的多,他們搞共和會成功,我們只適應一個人說了算。‘唯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就是我們理想的政治體制。誠如大帥所言,政黨都是代表某種階層利益的政治集團,中國若是出現幾十個政黨,整日間在國會吵吵嚷嚷,政府什麼事也別想幹了!南劭在司令指導下創建科民盟可以,越之先生搞一個代表工農利益的新黨也可以,再多就不合適了。而且,必須加強對政黨的控制。我認爲,目前情況下,還是大帥一個人說了算最好。舍此都是亂國誤國。”

洪粵誠對此表示贊同,他補充道,“大帥提出還政於民,可能是您生長於美利堅的緣故,但我們的國情確實不能搞幾十個政黨出來。更不能將大政權柄交給國會!真要是那樣,怕是軍隊首先就不答應。”

龍謙微笑道,“所以我對孫文‘軍政、訓政、憲政’三部曲表示讚賞。這也是我要分步走先以軍委會代行政權的根據。可是,將國家前途寄託於明君賢相絕對是一個錯誤,我們的歷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我跟你們說實話吧,創立蒙山軍不是我的理想,率領蒙山軍奪取天下也不是我最終的理想,建立一個擺脫歷史週期律的政權結構纔是我的理想和最高目標。如果這步棋我不走,我們這批人誰也沒機會走出來了。我們所上演的這幕大劇,不過是無數王朝的重複而已,人亡政息怕是難以避免的結果。先生們,人是會變的,包括我。假如沒有強有力的外部監督的話,我們的政權很快就腐化了。蒙山軍十年的發展史是光榮的,大家基本做到了齊心協力。你們也看到了,北方軍長期孤懸關外,並沒有與中樞離心離德嘛。爲什麼?因爲大家都存了一個信念,那就是奪取天下,推翻滿清的腐朽統治,建立一個我們自己的國家。這個過程中,是有人監督我們的,不是曹敏忠領導的軍法系統,而是敵人!先生們,敵人是最好的監督者,他們讓我們不敢犯錯,讓我們不敢腐化。因爲腐化犯錯就完蛋了,將死無葬身之地!國家建立了,公開的敵人被消滅了,一切我們說了算了,我們化身政府了,誰來監督我們?民衆?民衆以什麼形式監督我們?鄭家莊的鄉親們對我們不滿,認爲我們忘恩負義,他們的批評也罷,牢騷也好,我們怎麼聽得見?官員腐化了,貪污了,我們怎麼看得見?靠曹敏忠?曹敏忠有幾隻手?幾個腦袋?萬一曹敏忠自己也變壞了呢?誰敢說曹敏忠不變壞?我看連他自己也不敢保證。怎麼辦呢?怎麼將我們千辛萬苦創建的政權延續下去並且讓百姓滿意呢?只有建立相應的制度。敏忠和江雲是經歷過蒙山整軍的人,當初大家對我建立繁多蕪雜的軍規條例也不適應呢,也是怨聲載道呢。但是,如果沒有那些制度的建立,沒有軍法監督體系的建立,我們蒙山軍就走不到今天。國會是必須建立的,是必須授予國會監督權的,因爲她代表着民衆。一個健全的,強勢的國會不僅是我們這些人頭上的緊箍咒,更是我們的護身符!你們倆剛纔的顧慮我是理解的,也基本贊同。國會的建立難度遠超政府的組建!可能要經歷一個相對長的過程,但是,你們一定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思考我們民族歷史上的死結,思考我們歷史上避不開的週期律!我敢說,如果我們設想的分權監督體系成功了,你們,還有我,將註定以正面形象留於青史,受到子孫後代的景仰。”

曹敏忠在聆聽龍謙訓話的時候,卻在琢磨前日龍謙關於加強青軍聯建設的那番話,覺得很多謎團逐漸解開,對於龍謙的建國及治軍方略心裡更有數了。

10月22日凌晨,東南軍區司令官王明遠電報總部,彙報了兩件事,其一是第一師已經西返武昌,封國柱將先行至北京領受進軍西北之任務。其二是說服浙江和平解決後進入上海的秋瑾部長傳回消息,她已見到孫文等民黨核心人物,闡述了蒙山軍和平解決民國問題的原則。但民黨中樞爭論激烈,她尚在做繼續的努力。爲促使秋瑾部長和談解決成功,也爲秋瑾部長的個人安全,建議第三師及第六師部隊暫時停駐原地,以待局勢之變。

東南軍區的電報是凌晨五時許發至總部的,值班參謀不敢怠慢,立即報告了住在總參的司徒總長,司徒均立即步行到海晏堂,叫醒了尚未起牀的龍謙。

“嗯,明遠考慮的是對的。同意他暫停進攻的請示。覆電吧。”看過電報,龍謙對司徒均說,“估計明遠也是剛收到消息。民黨這幫人哪,我看轉這個彎子難。對了,國柱要回來了,是不是叫吳念也回來?一起商議一下西北的進軍問題。之前,總參要拿出一個總體的意見出來。”

“已經有一個初步的方案了。”司徒均回道。

“嗯,問一下封國柱,他幾時到?睡不成了。”龍謙用手搓搓臉,“還要安排九師北上呢,你跟我一起去九師的幾支部隊轉轉吧。這一次離別,怕是要幾年後再見了。”

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5節 洹上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2節 預備役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8節 兗州行二第5節 南京二第12節 平叛二第5節 探路者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2節 北京二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6節 戰與撤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節 司徒均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6節 風波一第24節 縱論二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9節 變化五第3節 動員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1節 北京一第8節 湖北第9節 沈旦堡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1節 故土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8節 榮軍農場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34節 新廠第七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33節 變化九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節 破莊三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6節 武昌一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11節 故土第22節 擴軍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4節 春節三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0節 戰長沙三第12節 政治版第18節 十月第16節 整編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0節 升允第23節 北京十三第5節 太原第14節 末日一第31節 展望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5節 太原第11節 北京一第13節 重逢第23節 北京十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19節 犧牲三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楊度第3節 總統府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9節 王士珍第12節 回國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7節 軍械組第30節 戰長沙三第8節 奉天第8節 日本
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5節 洹上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2節 預備役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8節 兗州行二第5節 南京二第12節 平叛二第5節 探路者第25節 招商會一第12節 北京二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6節 戰與撤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節 司徒均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6節 風波一第24節 縱論二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9節 變化五第3節 動員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1節 北京一第8節 湖北第9節 沈旦堡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11節 故土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18節 榮軍農場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34節 新廠第七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33節 變化九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節 破莊三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6節 武昌一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11節 故土第22節 擴軍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4節 春節三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30節 戰長沙三第12節 政治版第18節 十月第16節 整編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5節 德州之戰七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0節 升允第23節 北京十三第5節 太原第14節 末日一第31節 展望第27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四第5節 太原第11節 北京一第13節 重逢第23節 北京十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19節 犧牲三第2節 初定軍律第5節 楊度第3節 總統府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9節 王士珍第12節 回國三第21節 北京十一第27節 軍械組第30節 戰長沙三第8節 奉天第8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