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初會陳超三

陳超的院落在莊子的中心,一座青磚兩進的四合院,在多是石砌房屋的陳家崖顯得鶴立雞羣。院落的位置和建築材料都彰顯了陳超的地位。

因爲陳家崖的地勢所限,陳家四合院就與北方平原的格局有所不同,整套院子因地形落差北高南低,南面的前院顯然是下人所居,登上三級條石砌就的臺階,從南院正房房西側一道月亮門進去,就是主人所居的主院了。

北院顯然比南院整潔大氣,院子也寬敞的多。一溜正房五間,便是主人所居了,“龍先生,請,”將客人領至正院的陳超對龍謙做了個手勢,龍謙剛要說話,門簾一挑,一個身材高挑的女孩子出來,看到院子裡的兩位生人,禁不住“啊”了一聲,然後問,“他們是誰呀?”

“淑兒,”陳超似乎對女孩的失禮表示不滿,“這兩位是剛結識的朋友,快給我們煮水沏茶。”說完對龍謙歉意地一笑,“她是我的侄女,失禮之處莫怪。”

“豈敢,陳先生過於客氣了。”龍謙笑笑,尚未看清女孩子的面容,她已經答應一聲轉身朝東廂房而去,那條粗黑的大辮子調皮地一甩,留給龍謙一個婀娜的背影。

陳超將客人讓進客廳兼書房,這是位於正房西首的兩間屋子,青磚鋪地,四白落地,正面是一張八仙桌和兩把太師椅。八仙桌背後的牆上,掛着一副山水閒居圖,紙質已經發黃,看上去有些年代了。畫的兩邊,是一副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古樸的隸書,不知是否這位陳莊主的手書。

“龍先生請上座,”陳超讓座,“這位小哥也請坐。”

“多謝。”龍謙也不客氣,在客位坐了,閃目觀瞧屋子的佈置,見東牆底擺着木製的書架,上面擺了半架子線裝書。一張漆成棗紅色的書桌擺在書架前,上面整齊地擺着文房四寶。龍謙注意到書架邊上兩個木製的方型盒子,由於年代久遠,被摩挲成暗紅色,估計是一副圍棋。

久居山寨,看到這樣雅緻的書房,不由得心生親切,“陳先生雅人啊,住在這世外桃源,清茶一杯,書卷在手,真乃神仙般的日子。想來陳莊主應當有功名在身吧?”

“說來慚愧。兩次進京,都失意而歸,科舉一途,於我陳超已是無緣了。”

“原來是舉人老爺,失敬。失敬。”龍謙微微欠身。

“休提什麼舉人了,”陳超一臉蕭索。

門簾掀起,一位下人打扮的中年婦人端着茶盤進來,將三杯熱茶擺在八仙桌上,“客人請用茶。”婦人用地道的魯南方言說了聲,轉身而去。

“龍先生清喝茶。此茶乃朋友所贈採自今春的新茶,路途可不近啊,是福建捎來的。看味道如何?”

龍謙端杯小酌一口,讚道,“好茶。名茶多產自南方,在這兒喝到地道的白茶,真乃一大快事。”

“不知龍先生祖籍何處?這番來山東,只是爲了遊山玩水嗎?”

“鄙人祖籍山西太原府。不過,先祖那代已離開原籍,先到廣州,然後去了南洋經商。先父又橫渡大洋到了那美利堅國。說來慚愧,龍某今年二十有五,對故土卻是陌生的很了。”

“原來如此,”陳超盯着龍謙,直覺此人面帶滄桑,看上去絕對比他自講的年紀爲大,“我亦聽說那美利堅乃新興的強國,國勢好生興旺,爲何先生又要回國呢?”

“說來慚愧。父親早亡,留下的生意交給我,卻不善打理,算是那種正宗的敗家子吧。母親去年又意外病故,頓覺心灰意懶,於是蒙生回國之念。其實還有另外一層原因。中國人,就算是加入了美國國籍,在白人眼中,仍是異族。不免受到歧視啊。哪如回國,同文同種,舉目都覺得親切。”

“原來如此。”陳超點點頭,“龍先生是見過大世面的,而陳某久居這荒僻山野,兩耳不聞窗外事,很多事想討教龍先生。”

“不敢,陳先生客氣了。”

“先生一定聽說過‘新學’吧?”

“我在美國時,並未聽說過‘新學’一詞。反而是回國後方才聽說。在上海,廣州,士人多熱衷於‘新學’”

“何謂‘新學’?陳某山野村夫,早已想一探究竟了,請先生教我。”

龍謙瞟一眼陳超書桌上攤開了書報,心想此人雖居深山,卻不像是那皓首窮經的腐儒,稍一斟酌,“不敢。我這個人對學問一途是不大感興趣的,不然也就不會虛擲年華,四處亂跑了。所謂新學,我看是針對舊學而言的,在美國的華人,都將舊學呼爲國學,我覺得很貼切。經史子集,多是國內知識分子畢生鑽研的學問。而新學,卻是對西方知識界自然和社會科學的總稱,社會學的學問,有些有礙朝廷禁令,不說也罷,但自然科學,學問淹深,卻是我國之短處。比如物理學,化學、數學、天文、地理等,我們確實不如泰西諸國。”

“龍先生對新學的解釋,令我茅舍頓開。不瞞先生,鄙人也覺得西學大有過人之處。龍先生剛纔談及教育,頗有見地。先生是否認爲,比如鄙莊這般私塾教授,是否白費工夫?”

龍謙當然不能說私塾的壞話,何況私塾至少對於掃盲有着積極的意義,“白費工夫當然不是。身爲中國人,老祖宗的典籍文化,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根,蒙童學習,至爲必要。不過,僅靠聖人的文章,卻是救不了時弊。何況,”龍謙嘆了口氣,“此番回到母國,感到識字率極爲低下,公民不識字,新學也罷,舊學也好,我看根本談不上。私塾對於掃盲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是功德無量之舉。不過,這弊端嘛,恕我直言,怕是也有不少。”

“哦,願聞其詳。”

“當今之天下,乃是弱肉強食之世道。都曉得列強仗着船堅炮利,屢次犯我中華,道光,咸豐年的兩次鴉片貿易引起的戰爭,尤其是五年前的甲午一戰,更是慘痛異常。於是朝廷痛定思痛,決心學習洋務,以夷制夷。洋務運動搞了三十年,槍炮廠建起來了,鐵甲兵艦也買回來了,應該國防無虞了吧?誰知甲午一戰,將洋務運動的內庫,徹底撕得粉碎。”

陳超心底微嘆,“此人見識不俗,但久居海外,未得我聖學薰陶,說話不免粗俗。”心裡這般想,嘴上卻不說出來,仍舊傾聽龍謙關於洋務運動的解釋。

“北洋艦隊據說是世界第六,亞洲第一,比那日本艦隊的噸位還要大許多呢。我們這些海外華僑聞聽,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海軍如此,據說陸軍裝備與兵力更不次於日本。但朝廷上下,自洋務強軍以來,未免沾沾自喜,自覺得雖然打不過英法德美等西洋強國,對付日本一彈丸小國,自然穩操勝算。所以朝鮮畔起,朝廷上下竟是一片求戰之聲。結果如何?葉志超在朝鮮,畏敵如虎,不戰而退還謊報軍情,艦隊呢,大東溝一戰,就算是損失超過了日人,也未必沒有一戰的餘地,李中堂卻心疼銀子堆出來的艦隊,嚴令龜縮于軍港,坐等艦隊覆滅。殊不知海軍的意義,就在於出海,縮回軍港,那就是一道僅供欣賞的風景了!最後受陸戰失利的害,被日本人堵住了大門,自沉的自沉,投降的投降……那水師提督丁汝昌,最終也落個自殺殉國的下場。朝廷費盡民脂民膏打造出的艦隊,竟然如此結局,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帶來的後果呢?臺灣澎湖被日本人割去了,若不是惦記遼東的人另有其在,怕是東北膏腴之地,已不復我中華所有。而賠償金額竟達兩億五千萬兩白銀,相當於清廷三至四年的歲入,這些損失,最終還要落在小民身上﹍﹍”

琉球說到這裡,瞧陳超微閉雙目,一副痛苦不堪之狀,於是便守住了口。

甲午之敗與次年的馬關條約,是陳超尤爲心痛之事。雖居深山,但十分關注,卻沒有聽過如此簡潔的評述,尤其是對於陸戰與海戰的大致過程,陳超還是第一次聽說,“龍先生果然見識廣博。昔日聽來訪的友人說,是朝廷爲了籌備太后壽辰,挪用了海軍軍費,導致海軍無船無彈,才﹍﹍”

“此種傳聞,龍某亦有耳聞。不過,就龍某來看,假若真的挪用軍費建那頤和園,實非壞事。”龍謙很不禮貌地打斷了陳超的話。

“喔,爲何有此一說?”

“先進的武器,只有掌握於先進思想之人,才能發揮出應有之威力。以朝廷上下的顢頇,即使多幾艘艦船,最終的結局,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龍謙微微一笑,“建那頤和園就不同了,園子修在那裡,只要不再有咸豐年間慘事,有朝一日,或許可開禁作爲國民自由遊覽之勝地,若是再收取幾分門票以補貼國用,還是一利國利民的好買賣呢。”

這話卻不免刻毒。不過陳超並未生氣,“龍先生真是出語驚人那,就不怕陳某告你個誹謗朝廷之罪?”

“陳先生扶危濟困,惠及鄉里,聲名遠揚,乃一真正的大儒。自不會作此無聊之舉。另外,朝廷做了對不住黎民之事,就不能不讓小民發發牢騷啊。”

陳超哈哈一笑,“陳某當不得先生如此讚譽。不過,先生所言,又與剛纔所言私塾問題有何聯繫?”

“陳先生所問,乃一絕大之問題。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明,另外,其間有幾個關竅,龍某也沒有搞明白﹍﹍龍某敢問陳先生,對‘天下’一詞,怎麼看?”

“這個﹍﹍”陳超一愣,不知如何回答。身爲儒生,當然曉得天下的含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再加上“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構成了儒家的基本道德規範和人生理想。若按字面上理解,“天下”就是中華版圖,所謂“平天下”不是平定世界,而是削平割據,一統中華。但這位不速之客提出的天下,顯然不是中華一隅﹍﹍“龍先生所言天下,大概是指新學所言的五大洲吧?”

“正是。”龍謙微微頷首,“長期以來,中國自認爲所居在世界中央,乃有中國之名。其實呢?中國所居,不過亞細亞洲東部而已,亞洲除卻我中華,尚有數十個國家。更不要說還有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了。”

陳超頓感興趣,“昔日讀明史,有名爲利瑪竇的夷人來華,爲萬曆皇帝畫過一幅地圖,引起了很大的麻煩﹍﹍”

“我沒有讀過明史。不過這件事是聽說過的。那個利瑪竇是歐洲人,其國名爲意大利,在歐洲的南部,國土大部分伸入大海中。利瑪竇如實地畫出了中國在世界的位置,朝廷一看,怎麼將中國畫在了邊緣而不是中心?這還了得?自覺惹了禍的利瑪竇又重新繪製了一副世界地圖,這回學了個乖,將我國畫在了世界的中央,但是,哈哈,晚了。利瑪竇的世界地圖給朝廷的震撼是難以形容的。”

“龍先生博聞強識,令人欽佩。”陳超讚了一句。他涉獵甚廣,對於“世界”一詞是懂的,該詞本是佛經用語,如“大千世界”,此處代指天下,倒也貼切,“龍先生的意思是,天下強國甚多,不獨我中華一國罷。”

“正是此意。中國的地理位置和農耕文化的發達,導致了其封閉的特徵。歷朝歷代,危險都來自於北方大漠的遊牧民族南下,所以自秦始皇起,築長城以保衛自己的農耕文明。你瞧,龍謙用手指沾了早已冷卻的茶水,在案几上畫出了中國的地圖,“東南均是大海,西面是人類難以翻越的高山雪嶺和一望無際的沙漠,只有北面是遼闊的西伯利亞平原。所以,漢民族的危險總是來自北方。本朝源出滿洲,建政後對蒙古採取聯姻等政策,北方的危險暫時是消除了。沒想到更大的危險出現了,那就是海上﹍﹍”

“淑兒,”陳超突然喊道。

“哎,”脆生生的一聲答應,門簾挑處,剛纔那個大辮子姑娘進來。

“淑兒,快給客人換杯茶來,另外跟你嬸孃說一聲,午間殺只雞,燙壺老酒,我要跟龍先生對酌幾杯!”

“唔。”女孩子瞄一眼尚未乾透的几案上的圖案,不由得看了一眼龍謙,正與龍謙目光相遇,急忙低頭而去。

“陳先生不必客氣﹍﹍”龍謙將望向女孩的目光收回,對陳超微微一笑。

“有朋自遠方來,當得。久居深山,難得有如此暢快的交談。”陳超笑笑,“關於海上的危險,不必說了,現在怕是有海無防了吧﹍﹍龍先生繞了半晌,是說當今之世,再學那經史子集已是完全無用了?”

“龍某昔日遊歷海外,深知西洋強國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船堅炮利,其社會穩定、文化昌明,均非我中華可比,其國百姓之生活水準,實非我國人所能想象。便以那美利堅國爲例,其國在大洋彼岸,若是坐上大海輪從上海出發,橫渡那太平洋,也需走上月餘。其國之面積,比咱中國小一點,但也小不了多少。其國之富裕強盛,實非一般國人能想象。彼國立國不過二百年,但已富庶非常,瀕臨大海有許多的大都市,人口之密集,簡直是摩肩接踵。街道之寬闊,樓房之高聳,非親眼所見,萬萬難以想象。其國之交通便利,火車、輪船就不必說了,還有一種叫做汽車的東西,已經走進了其普通百姓之家。那汽車長不過丈,寬四五尺,不要牛馬拖拽便能行走如飛,人坐在裡面,上班會客,不知道有多方便,一家四五口,可以全部坐進去,禮拜日舉家出遊,實是一件大大的美事。幾百里路,兩邊見日頭。若是從這裡到濟南府,早飯後出發,午飯就在濟南府的老店用餐了,這是行。再說住,我們晚間照明都是用油燈,若是點上一支洋蠟,就很是享受了。但其國電氣正在普及,鄉村不好講,但其城市,已經用上了電燈,這麼大的一個燈泡,通上電後,滿屋子照的亮亮堂堂,男人看書寫字,女人裁剪衣衫,全然不受夜晚的影響;還有水,家家都引入了自來水,一根水管接進來,水龍頭一擰開,乾淨的水便嘩嘩流出來,用之不竭。你想生活該有多方便?還有一種電話裝在家裡,足不出戶就可以與遠在百里外的友人通話,宛如就在眼前﹍﹍”

陳超聽的目瞪口呆。便是一直安靜坐在角落裡的江雲,也是心神大震,但龍謙卻不容他們開口質疑,繼續講道,“說實話,我們是大大的落後了。陳先生請想,船堅炮利的背後,是科學技術的昌明,礦石如何開採,鋼鐵如何冶煉,完全是鋼鐵製成的艦船如何浮在水中而不沉?如何讓電燈亮起來,電話又是什麼原理?這些東西,老祖宗可沒有教我們,四書五經,朱子家訓,也沒有講過﹍﹍”

這一番話不止讓陳超目瞪口呆,連江雲也呆若木雞。跟隨龍謙已久,從來沒聽龍謙講過,正要開口,只聽簾外脆生生道,“你真會編故事兒蒙人,哪有這般新奇的玩意?不用牛拉馬拽,車子如何可以行走?不用油,燈又如何能亮?還有什麼電話,更是瞎編了”﹍﹍門簾一挑,剛纔那位大辮子姑娘走進來,直直地看着龍謙。

“淑兒,不得對客人無禮﹍﹍”

龍謙算是正面看清了女孩的相貌,只見她十八九歲年紀,瓜子臉上一雙睫毛老長的大眼,靈動有神,大概是久居鄉間,皮膚呈健康的黑紅色,手裡拎着茶壺,直直地看着龍謙。

“這是我侄女,小名淑兒,”陳超乾咳一聲,“還不快給龍先生道歉?”他似乎已忘了曾給龍謙做過介紹了。

“無妨。姑娘的疑問很正常,我這小表弟,不是也一臉寫着不信嗎?非是親眼所見,龍某哪裡能編出這許多的故事?”龍謙微微一笑。

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26節 平定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8節 陳家崖第7節 這一仗一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7節 犧牲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節 國會二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3節 和平堡壘第24節 春節前二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2節 繼位爲誰第3節 國會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節 北京二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2節 陛辭第7節 天津一第9節 秘子第3節 喀山二第6節 讓步第7節 要價第10節 天津四第2節 陛辭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13節 橡膠危機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4節 起因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8節 十月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20節 秋瑾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15節 突圍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6節 袁世凱第22節 擴軍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3節 蒙山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5節 彼得堡一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5節 要塞五第4節 陸軍整編第10節 寺內第4節 無錫二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3節 和平堡壘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4節 風箏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8節 奉天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節 要塞二第30節 戰長沙三第5節 要塞五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節 國會三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5節 方時俊第37節 大勢六第9節 整編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2節 蔡元培第35節 大勢四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5節 南京二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節 抗洪二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7節 王士珍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3節 機場宣言
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26節 平定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8節 陳家崖第7節 這一仗一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7節 犧牲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節 國會二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9節 兗州行三第3節 和平堡壘第24節 春節前二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2節 繼位爲誰第3節 國會三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節 北京二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2節 陛辭第7節 天津一第9節 秘子第3節 喀山二第6節 讓步第7節 要價第10節 天津四第2節 陛辭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13節 橡膠危機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4節 起因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8節 十月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20節 秋瑾一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15節 突圍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6節 袁世凱第22節 擴軍第15節 黃興入粵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3節 蒙山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5節 彼得堡一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5節 要塞五第4節 陸軍整編第10節 寺內第4節 無錫二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4節 貪腐案三第3節 和平堡壘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4節 風箏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8節 奉天第11節 大衛,叛逃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節 要塞二第30節 戰長沙三第5節 要塞五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23節 韶關會議第3節 國會三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5節 方時俊第37節 大勢六第9節 整編第14節 新局面二第12節 蔡元培第35節 大勢四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5節 南京二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2節 抗洪二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17節 王士珍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3節 機場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