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雲時不時的遮住日頭,所以這光影也時不時明暗變幻。照在牆外竄的比屋子都高的竹子上,映的這院子比別處更微涼些。
坐在亭子當中的就是張家二小姐張文,下人傳言她木訥少言,輕易不愛出門。李媽媽送妙洵來,門都不得進。不過二姑娘向來如此,除了熟慣的幾個貼身女婢,其他人是懶得見的,這點底下的奴僕日久也就習慣了。
妙洵在亭子臺階下磕了一個頭,便擡起上身跪着讓二小姐端詳。
“你幾歲了?”二小姐幽幽的問道。
“十四了。”
“姓什麼?全名又是......?”
“奴婢姓劉,本名妙洵。”
“哪個洵字?”二小姐問道
“《詩經》言‘洵美且異’,奴婢父親便是取得這個‘洵’字。”妙洵回答道。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你父親是誇你呢。看你應該也讀過幾年書吧?”
“跟隨父親念過幾年書,識得幾個字。”
“你不必自謙。大姐挑你來,估計也是看你文墨略強,能堪驅使。”
妙洵行禮不言,亭子下的二小姐接着說:“剛纔聽他們說,你曾也是富貴家的女兒,想必自然比粗鄙出身的丫頭不同了。”
“回稟二小姐,婢子家父家母去的早,家中又無兄弟姐妹支持。外祖母不忍我飄零,特接到外祖家中供養,奈何去歲祖母、舅舅接連去世,舅母不容,轉而發賣於我到府上......”妙洵含淚說道。
二小姐張文聽言又參詳了妙洵許久,說道:“你既已可憐,來到此處便是你我的緣分,我這裡也不會忒意的難爲,就日常好生伺候吧。”轉頭又對引妙洵進來的蓮兒說:“蓮兒,上月素喜嫁出去。你房裡現還空着,就讓她和你住一個屋子罷。還有,‘妙洵’這名字極好,別叫‘洵兒’了,還是叫‘妙洵’的好,我喜歡。今天你先歇着,蓮兒你安排她明天當值就可。”張文又回看着妙洵說道。
“謝二小姐,奴婢告退。”蓮兒帶着妙洵告禮退下,又穿過兩道門在院子西北的一個偏房住下。蓮兒出去又回來給妙洵帶了一套被褥,又給了些替換的衣裳,指示好收納的箱櫃之後,這才告訴妙洵好生歇着後,自己依舊去前面伺候了。
妙洵收拾好牀鋪,已是中午時分,蓮兒送來吃食之後又走罷,妙洵這才最終得了一絲安靜。
後院都是丫鬟們住的地方,屋子比前面略矮些。因爲整個院子四周都被竹子環繞着,所以這後院也是僻靜的很。蜀地潮溼,院子水井邊已是滿滿的綠苔,倒也青翠的可愛。妙洵收拾完坐在窗前許久,想起父親母親曾經也是在自家院子裡陪自己玩耍的快樂,也想起龔哥哥在自己情竇初開的那些時光裡的山盟海誓,都禁不起這時運的變幻摧殘,這些消失的像煙雲一般,從此再也尋覓不得了。
......
時間也過得快些,妙洵在二小姐院子裡倒也安生。張文不愛交際,日常都是大門緊閉。也就是時不時的大小姐張佩來找妹妹聊些,三小姐和二小姐脾性不投,所以也來的少,來了也是拌嘴居多。所以關起門來,小院子裡的主僕們日子過得就像小溪流水般波瀾不驚。妙洵日常也只是照顧二小姐張文起居,侍奉些茶水。加上妙洵心思細,手勁也柔巧,所以日子幾天下來,二小姐張文喜歡上了妙洵給自己梳頭,力道恰當,梳的髮髻也規整。以至於之後每天早上自然都是妙洵伺候。
自開始伺候二小姐不足一月的某日早上,妙洵正伺候着張文用早飯。今天小廚房準備了碧粳米素粥,伴着昨天大小姐特意送來的酥餅,二小姐吃的也清爽。還未盡時,就聽見二小姐貼身丫頭名喚芹兒的還沒進屋,在院子裡喊着:“大少爺回來了,大少爺回來了,小姐!”
待芹兒一進屋,二小姐就不免向芹兒發嗔道:“知道大少爺回來了,進屋稟了我知道就行了,院子裡喊什麼,沒規矩!”
芹兒聽罷吐了吐舌頭,笑着站在餐桌旁邊低下頭應是。
“大少爺到哪兒了?”二小姐張文問道。
芹兒擡起頭接着繼續說道:“大少爺現估計已到了青白江,早早打發小廝來報府上,用不了多久就要進益州城。大小姐特遣人來告訴姑娘和三小姐說,料大少爺該照例應了益州同僚老爺們的應酬,晚上才能到家,讓二姑娘和三姑娘晚上一起聚聚給大少爺接風。”
張文聽完也面露喜色的說道:“知道了,大哥哥千里迢迢回來,作妹妹的是要歡迎一場的。妙洵一會兒你也告訴蓮兒,好生的準備準備,晚上你倆一塊兒跟着我去迎接大哥哥。”
妙洵也隨之應是。服侍二小姐用完早飯,又轉告蓮兒,剩餘準備之事,不一而足,在此不作細表。
當日夜裡,天剛擦黑。大小姐張佩早命後園正廳灑掃乾淨,擺下宴席等候大少爺回府。婆子丫鬟們也是來回端端遞遞的。三姑娘早早便跑來了,二姑娘帶着蓮兒和妙洵坐着軟轎也緊接着到了。
酉時初刻,前院小廝遞話進來,說大爺已然進城,同僚在府衙內聽大爺宣讀和商討朝廷旨意併爲大爺接風,還要耗費些時辰才能回府。特派人囑咐姑娘們不必特意的等他。大小姐張佩說了聲知道了,依舊坐在席桌旁不動。三姑娘早就跑到後園門口候着哥哥來。二姑娘陪着姐姐坐在廳上品着杜媽媽親手點的好茶,有一嘴沒一嘴的聊着,等着大哥哥進門。
蜀地入夏的夜晚,日常都是熟悶。今天倒是有些許微風,吹在身上也是意外的清涼。大小姐張佩早已命人把鄰水而建的廳堂窗戶都打開,垂下硬紗防着蚊蟲滋擾。才讓燈火照耀通明的大廳,映照在水面上也是亮堂堂的。
大小姐和二小姐並坐在桌子旁,旁邊妙洵和十幾個丫鬟以及婆子們都是垂手而立,除了兩位姑娘時不時說笑兩聲,廳堂上倒也安靜的很。時間長了,久久不見大少爺進得門來。那邊大小姐就要打發人去叫三小姐回來,略吃些東西墊墊肚子,省的一會兒餓的緊。這邊又叫人去準備些點心先擺上,讓姐妹們和底下奴婢先吃着等大爺回來。
丫鬟們一陣子進進出出,不一會兒桌子上的便擺了七八碟點心並着新添上的湯水給姑娘們吃。三姑娘一邊嘀咕着大哥哥怎麼還不到這般話,一邊掀簾子進屋坐下。
待到吃完又是一通等待,直到入了戌時,纔有小廝傳話到後園垂花門讓裡面知道,大少爺已經進了府門,洗漱更衣後就來見姑娘們。
聽得人回來了,三姑娘早就竄起來,帶着兩個貼身的丫鬟就要往前院跑。後邊大小姐張佩連忙喊道:“三妹妹,哥哥已然進門了,你便不必再去迎他,咱們就在此等着。可莫去前院!快回來!”
“大哥哥進得門來,府門就關了。沒事的......”還沒說完,三小姐就跑的不見了身影。大小姐和二妹知道勸她不住,只能由着她去了。
不多時,隔着門簾子恍惚就見三小姐手牽着一個個兒高高的男子,後面五六個女婢隨着進得園子裡來。人還未進屋,就聽見男子一邊走着,一邊笑道:“哥哥來遲了,害妹妹們等了這些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