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盛喜和孔氏聽了都不說話,娘倆直到這時候纔想明白,姜採月說得沒錯,從前總覺得許春姑嫁到自己家來虧,連彩禮錢都沒給人家,可是現在已經不是當初了,哄了她三四年,連孩子都生完了,已經定形是姜家的人,就應該好好的,實心實意過日子,可她卻還是這麼鬧那麼鬧,整天說嫁給自家多不甘心,這就是不識擡舉了。
對於不識擡舉的人,還有什麼必要哄呢,又不是自家成心欺負人,這是她自己在作啊。
姜盛喜邊吃邊想,說道:“也是,我都受這麼長時間窩囊氣了,娶個媳婦又不是欠下許家的,這幾年他家啥活不是我乾的,他家兒子都十四五了,一天到晚滿街逛,連院子都得等我去掃,她還埋怨我不去跑山掙錢,他家天天有事,我哪出得去!”
孔氏發愁,說道:“那咋辦,還真就不接了咋的。”
姜盛喜說道:“嗯,先不接,等把家裡地收拾完的,房子也都收拾着,到秋後她要是還不回來再說。”
孔氏想了想說道:“那也行,反正咱家裡都離村近,大不了把順順帶到地裡去玩,就讓人看看,正忙的時候你媳婦跑回孃家去呆着,什麼事都不管,他許家能不能下來這個臺。”
姜採月聽着也只能這樣了,雖然自己和娘仍舊要去幫哥收地,可是哥也和之前說的一樣幫自己和娘收拾房子,就是要管他和順順吃飯而已,和自己的哥哥侄子,還能計較這麼多麼,於是便沒再出聲。
姜盛喜想到不用去許家捱罵,心裡痛快了不少,又多吃了一碗飯,吃完了到下屋把鐮刀都找出來,磨得快快的,準備明天收割用。
第二天一早起來,姜採月和孔氏一起做了飯,全家人吃過,把豬和雞都餵了,姜盛喜一個人先到豆田裡去割豆子,姜採月和孔氏帶着姜順順到玉米田裡去收玉米。
到了田裡,姜採月讓孔氏看着順順,她自己先把玉米割倒一部分,然後讓孔氏在坐在那裡掰玉米棒子,順順在她身邊玩兒,姜採月一個人又繼續向前割去。
割玉米其實是件很痛快的事,鋒利的鐮刀下去,咔地一聲割斷玉米秸,沉甸甸的落在手裡,感覺真的很爽脆。
姜採月越割越來勁兒,一會工夫就割了一個來回。
她家的玉米田在村子東頭,離潘景玉打算“生米煮成熟飯”的那片玉米田不遠,住在村東的人都可以看到她們在田裡幹活。
姜採月割得興致勃勃,轉眼就割了一個來回,她正在割第三趟的時候,見大舅也提着刀來到田裡,到田邊和孔氏說了幾句話就和姜採月一起割起來。
姜採月有些奇怪,雖然大舅人不錯,可是大舅媽心眼兒小,聽說這些日子也逼大舅上山採東西呢,怎麼會讓大舅來幫忙害玉米。
想着問道:“大舅,我大舅媽沒在家啊?”
孔繼德“唔”了一聲說道:“沒在家,昨天回她孃家去了,可能過會回來吧。”
姜採月暗想果然是這要麼回事,說道:“哦,大舅你沒別的活麼,我家這點活不多,我和我娘、我哥就能幹過來,不用你伸手了。”
孔繼德說道:“哪有啥活,我家的玉米沒上好,挺幾天再收,豆子前天收完,都拉到家來了,就是你舅媽讓我上山,現在山裡的東西還少,去了也是白跑,還不如幫你們收地呢,人多幹活快,收到家去省心了。”
姜採月便不吱聲了,她知道孔氏母子三個這些年沒少幫大舅家幹活,大舅來幫點也沒什麼,便和孔繼德一起割起來。
沒用到中午,兩人便把四畝地的玉米割完了,都坐到玉米鋪子旁去掰玉米棒子。
他們這裡正幹着活,張氏從村東的路上走過來,好像剛打孃家回來,到村頭見陳納德幫姜採月母女幹活,她笑呵呵走過來,說道:“玉華這麼早就收苞米了?”
孔氏說道:“嗯,上成了就收吧,這裡離村近,不早點收容易丟。”
張氏說道:“丟啥丟,我和你大哥出門就往這裡看,還能讓你的苞米丟了.”
說着她也坐到孔氏那堆玉米鋪子前掰了起來。
姜採月這個意外就別提了,心中暗想,這可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她不只沒把大舅拉走,竟然還幫自家掰起苞米來,這不符合她的一慣作風啊!
她這裡想着,張氏已經看着她說道:“看採月那麻利勁兒啊,一個頂倆,這孩子越來越能幹了,真是得找個好人家。”
孔氏說道:“找什麼找啊,少讓我鬧點心就成了,就因爲她親事的閒話,昨天和她嫂子拌嘴,把她嫂子給氣回孃家了。”
張氏不在意,說道:“你家春姑就是小心眼兒,回孃家不是常事,過了勁兒就好了,不用惦記。”
說着又看着姜採月說道:“不過說實話,玉華你真應該給採月打算一下了,讓她總這麼被人傳閒話也不好,有合適的不如就定下來吧,親事一定,那些人就都閉嘴了。”
孔氏說道:“哪有什麼合適的,你看咱屯那幾個年歲相當的小子,哪有一個好樣的,都是歪瓜劣棗!”
張氏說道:“咱屯的不行,那就到別屯去找唄,我這次回我孃家,可見到幾個好小夥,要是你們願意,我就給介紹介紹.”
孔氏卻痛快地答道:“行,大嫂眼光好,找的人肯定錯不了,何家屯也比咱村富,採月嫁那兒去也行……”
姜採月聽了可不幹了,在那邊叫道:“娘,我不嫁!我都說了要在家多陪你幾年!”
孔氏回頭朝她瞪眼,說道:“去去去,大人說正事呢,小孩子插啥嘴,痛快回家做飯去,把順順也抱回去.”
姜採月見確實也到了時間,順順玩得有點困,在那裡直嘰歪,只好起身把順順抱起來,說道:“那我先回去了,你們不行再提什麼親事,反正提了我也不嫁!”
孔氏說道:“行行行,回你的吧,話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