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二)

他等着看朱元璋自毀江山,那樣,他纔有復仇的快意。你們不是忠臣嗎,不一樣被處死?出乎預料,一直被他打壓的武安國居然給他的黨羽求情,一直對文官看不順眼的徐達、李文忠居然會聯名上書,爲被冤枉者開脫。消息一個個傳來,讓胡維庸幾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而“夢”越來越離奇,接下來,平素和自己交好,但沒有確實證據證明其參與謀反的吉安侯陸仲亨、南雄侯趙庸等人陸續出獄,被髮往遼東軍前聽用,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官復原職。當太子重瞳親照,將最後一批和胡維庸牽掣不深的官員“平反”時,胡維庸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讓他痛恨的是,那些整日拍自己馬屁唯恐落在人後的一些官員,在被夾雜在衆人之間放出後,再也沒回來看望過自己。倒是一些平素不怎麼近的,會不時送些酒菜來。昨日,已經有人把庭議的結果通知了他,出乎他的預料,對胡家人沒像歷朝一樣凌遲,而是念在他輔政多年的份上賜了毒酒。除了嫁入李善長弟弟家的小女兒,一向殘暴的朱元璋居然還給胡家多留下了一點兒血脈,赦免了他未成年的小兒子。難道皇上轉了性了嗎,一切真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之處必然有其可思議之由,胡維庸不傻,對着送消息的灰衣人直接了蕩地問道“皇上還有什麼吩咐”。

來人笑笑,轉過臉,讚道:“無怪聖上總是稱胡相聰明,和聰明人打交道果然不費力氣,皇上讓你最後爲他做一件事,做不做就看胡相的意思了”。

不理會家人在附近牢房生離死別的哭聲,胡維庸滿口子答應。附帶提出的條件是,換一個乾淨的牢房,遠離家人,給家人置一桌酒菜,每人換一身乾淨的衣服。

灰衣人盡數滿足了他的要求。“胡相曾有功於國,這點小事,某家還是能做得了主。那酒一杯落肚,也就半柱香的功夫,胡相不必擔心”。

對於毒藥,此人倒是行家。胡維庸眼中精光一閃,衝灰衣人擺了擺手,轉身拖着鐐銬到一邊養神去了。讓老夫再見見此人也好,老夫此生,也算閱人無數,唯一此次,走了眼。棋差一招,滿盤皆輸,天不佑我,奈何。

“武將軍,能給老夫打開鐐銬,讓老夫舒服一點上路嗎”?在這處臨時騰出來的房間內,胡維庸聽完朱元璋的聖旨,謝完了恩,平靜地對奉旨前來監刑的武安國問。

武安國看看左右隨從官員,揮手招來獄卒除去胡維庸身上的束縛。雖然在戰場上已見慣了敵我雙方鮮血,但從來沒有殺過自己的族人。儘管面前這個人據說是殺死自己沒見過面岳父的仇人,儘管朝野之間很多人認爲胡維庸死在自己手中是天理循環的報應,他還是不願意下這個手。

“坐”,胡維庸舒展舒展被禁錮了好幾個月的四肢,找了個最舒服的姿勢坐下。然後開始招呼起衆人,樣子根本不像一個即將赴死的囚徒,而是像一個宴會好客的主人。

衆人看看胡維庸面前那桌子宋濂念在舊日情分送來的上路菜,尷尬地推辭。

“武侯也不肯賞老夫這將死之人的薄面嗎,老夫和劉基本是同僚,老夫下毒殺他,迫死其子。他的半子來送老夫上路,再公平不過,何必謙讓呢”。胡維庸看着武安國茫然的樣子,開心地說。不知情的人看了還真推測不出是誰監誰的刑。

武安國輕輕出了口氣,對着胡維庸席地而坐。一盞毒酒,一罈陳年女兒紅,擺在二人的面前。

胡維庸抱起女兒紅,給自己和武安國各倒了一碗。舉起自己面前的酒碗,對武安國說:“這第一碗酒,謝武侯出言救我親朋好友,別人怪你害我,老夫卻非不明事理之人”。說着一口喝光,衝武安國亮了亮碗底。

武安國苦笑一下,陪了一碗。二人謙讓着吃了幾口菜,時候尚早,還有時間品評一下大廚的手藝。身後的官員個個搖頭,胡維庸是臨死發泄,你武侯爺跟着發什麼瘋,那是你的仇家啊。

吃了一會,胡維庸又把兩個碗倒滿,舉杯說道:“老夫及中書省諸人數度阻你功名,你非但不計前嫌,反而爲衆人力陳冤屈,這等胸襟,老夫佩服。可惜老夫福薄,終不能讓你爲我所用。來,我們再乾一杯”!

“大膽”,剛剛出獄不久的宋慎大喝一聲,斥責道:“你這老匹夫,叛亂之罪,當株九族,聖上念你有些微末功勞,不滅你宗族,古之仁君,莫過於此。你不思悔改,死到臨頭還做春秋大夢,武侯,不必理這個混人,快快送他上路便是”。說到情緒激動處,一不小心居然踩到武安國的朝服,幾乎把自己絆倒。他是宋濂的孫子,宋濂腿腳有疾,平時都是他與父親宋遂攙扶着上朝,一家祖孫,同殿稱臣,本是當朝佳話。胡維庸平時羨慕宋濂的學問,兩家多有往來。這回祖孫俱被牽連,若不是武安國仗義執言,幾遭橫死。

武安國扶住宋慎,猛然間看到宋慎給正在給自己使眼色。又聽見後邊一人輕咳一聲說道:“枉你叫做慎,怎麼如此不小心”!

輕輕一笑,武安國把宋慎扶穩,口中卻對着胡維庸說:“不敢,武某非心胸開闊,乃是爲國留賢,你是當朝丞相,這些人平時支持你是爲國,並非你的黨羽。古人云:不可以私怨而壞國事,武某給他們求情也是爲了國家,與心胸氣度並不相干”。

“如此一來,老夫更佩服你三分。磊落丈夫,可惜了”。胡維庸橫了武安國身後的人一眼,憤憤地說道:“比起當今皇上,老夫只是差了幾分運氣罷了,如今願賭伏輸,你們這些人平日裡哪個見了老夫不是必恭必敬,現在反過來教訓老夫,老夫若是造反成功了,你們還不是上趕着過來三叩九拜。哼!來,武侯,老夫再敬你不這副不卑不亢的身子骨,老夫若是當了皇帝,也要倚仗你這樣的英雄豪傑”!他本來是文官之首,方面美髯,自有一番氣度。如今放下了生死,反而多生出幾分威嚴,雙目炯炯,逼得衆官員無言以對。

“這碗酒武某不能陪你,丞相自便”!武安國聽身後的人被胡維庸數落的沒了聲音,像似有意給衆人出氣般推開了酒碗。“即使丞相僥倖做亂成功,我等也不會追隨。武某救你家童僕,爲正大明律法也。至於丞相,武某非但不救,還會勸萬歲早日殺你”。

“你已經幫皇上殺了我,老夫不敢怨你,但是想問你一句,爲何不會追隨老夫,難道今上的官就比老夫的官香麼,老夫已經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就不在乎這大逆不道之言。人其將死,其言也善,但請武侯打個比方,打個比方,當今皇上應該不會怪你”!

武安國搖搖頭,嘆息道:“到現在你還不明白,當今皇上舉義師,驅逐韃虜,救我華夏百姓於水火之中,乃蓋世英雄,武某甘願受其驅使。你卻爲一己私利,勾結韃子,私通倭寇,是個知恥的,也不會追隨你,武某大好男兒,肚子中墨水不多,但也知道羞恥二字。要知道天下並非你胡氏一家,用天下百姓的福址,賭你一家的黃袍,難道丞相不覺得此舉卑鄙麼!武某今天明白可以告訴你,莫說你不會僥倖得手,即便你僥倖,武某必興義師復國仇,與你白刃相見”!

胡維庸手抖了兩抖,半碗酒潑到了地上,武安國這幾句話義正詞嚴,讓他臉剛剛建立起來的自尊又被打破。帶着三分賭氣,三分狡辯,胡維庸又說:“當年唐高祖也曾向突厥稱臣,那不過是一時之計耳!胡某得了江山,自然會和蒙古人劃清界限”。

“最後完美的結局,並非來自正確的方法。這個危害才更大。況且唐高祖做得到,未必人人都做得到。當年若不是石敬塘這個不要臉的爲了一己私利割了燕雲十六州,使契丹人居高臨下,我中原百姓也不會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你知道契丹、女真、蒙古鐵蹄下一共死了多少無辜百姓,我告訴你,是六千萬!至今多少年了,河南、河北有些地方還荒無人煙。那些斷壁殘桓你看到過沒有,那些累累白骨你看到過沒有,就爲了你當個狗屁皇帝,爲了你的兒孫一生下來就受人叩拜,讓這麼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你捫心自問,值得嗎!同樣站在蒼天之下,憑什麼整個大地上就你家的幸福如此高貴,別人的幸福可以隨意犧牲踐踏”!

“這”,胡維庸一時語塞,忘了本來的目的。喃喃道:“老夫當了皇帝,不敢說是一代英主,至少不會當庭責打大臣,羞辱斯文”!

“你當了皇帝會好,誰能保證。你不好了,翻臉不認帳了,誰又能監督。退一步說,你當了皇帝會努力做個好皇帝,你能保證你的兒子還是個好皇帝嗎?能保證你的孫子還是個好皇帝嗎,能保證你的子子孫孫都是個好皇帝嗎?不能!既然不能,你就沒資格慫恿別人同你造這個反。既然是爲了一己富貴,就不要找什麼藉口給自己臉上貼金子”!武安國越說越怒,聲音幾乎把房頂震破。衆人起先還想勸他說話小心,後來反到一起聽起他和胡維庸的辯論來。大家說到皇權,一般都要提及天命,唯獨武安國沒有,那大聲的怒喝中,只有對人的關懷,沒有天,沒有命運。這種觀點在衆人眼中真是新鮮,殊不知在武安國的世紀,所有皇帝無論是賢是愚,早被搬下了神壇,在武安國眼裡,只是有稱職的和不稱職的分別,歸根到底都不過是個獨裁者,沒什麼值得稱讚。

胡維庸猛灌自己了幾碗酒,蒼白的臉上慢慢恢復了些生氣。長出了口氣,像似有些不甘心地問,“說別人容易,難道你打到白虎之時,對着如畫江山時,就沒一點點動心”?

屋子間猛然一靜,衆人都從武安國剛纔的話語衝擊下醒來。隔壁的屋子裡椅子吱的一聲,隨即傳來幾聲貓叫,不知是哪爲牢頭閒心這麼大,居然在監牢裡養了貓。

“時候不早了,丞相還是快些上路吧,別讓家人在前邊等得太急”。宋慎重重地咳嗽了一聲,清清嗓子說道。

“不急,老夫只想聽文武雙全的武侯一句真話”。

“我不信天命,那白老虎海外很常見,還會被人圈養,不過是老虎的一種,沒什麼值得奇怪的。至於如畫江山,我的確很愛,正因爲愛,所以我纔不願意看到我們自相殘殺的鮮血把他染紅;所以我纔不能容忍有人爲了一己私利將他出賣;所以我纔不惜一切地去保衛他;所以我才走到哪裡都無法把他忘懷;所以即使遠在萬里之外,聽到他的不幸我亦不能開心。丞相,動心不是要去佔有,而是要去保衛,去建設,去讓他一年年變得更好。這片江山不是哪家哪姓的,是所有華夏子孫的,毀了這片江山,無論你跑到哪裡,有多少錢,當多大官,你的子孫後代一樣被人瞧不起,一樣要背上敗家子這個名號”!

整個牢房靜悄悄地沒了聲息,隔壁的貓兒也被感動了般不再吵鬧。半晌,胡維庸端起酒盞,慘笑了一下,道:“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以。胡某終聞此道,死而無撼矣。此酒不宜相勸”。舉杯一飲而盡。

傍晚,朱元璋坐在御書房的桌前,不住地翻看着桌子上的奏摺。一份是羣臣稱讚其不滅胡維庸之族是古今少有的仁君的,另一份不太規矩,一看就是份密摺,摺子上清楚的記錄了武安國和胡維庸的每一句對話。裝在那間牢房牆上的銅管把二人的交談清晰的傳到了隔壁,幾個高階錦衣衛如實地記錄了整個過程。

你這小子,朕現在也不知你是傻,是忠,還是奸。朱元璋對着武安國的名字,低低的罵道。

第三章中國海(一)上第一章夜航(一)國士(五)較量(三)第十四章(上)中華第十三章路(一)第九章鐵馬冰河(上)第二章除害第二章榮譽(上)儒(七)上國士(五)第十章(下)尊嚴第一章夜航(一)路(八)第十二章(上)杯酒第十二章兄弟(一)第二章儒(一)國士(六)路(七)麋鹿(二)國士(三)第六章槐樹下第八章風起第十六章莫須有(一)鞭子(1 )儒(三)上第十一章(中)如畫江山第三章亂(上)第十章較量(一)第十四章(上)中華第十六章莫須有(一)兄弟(七)復出(二)鞭子(六)鞭子(五)儒(五)第七章廣陵散殤(四)儒(七下)麋鹿(五)麋鹿(二)鞭子(二)第二章除害第三章中國海(一)上路(二)第十三章(下)獻策兄弟(三)儒(七下)亂(中)第十六章海之歌(上)復出(四)亂(中)殤(三)第七章國士(一)第四章棋局(一)第十五章希望(下)莫須有(六)榮譽(下1 )較量(六)鞭子(二)莫須有(四)國士(三)復出(五)長生天(四)儒(三)上第四章棋局(一)儒(二)下儒(一下)較量(四)第十四章(上)中華兄弟(三)兄弟(八)第三章壟畝第七章廣陵散莫須有(三)殤(七)第三章亂(上)殤(四)第十七章揚帆(上)彩雲之南(二)莫須有(三)黑土(下1 )兄弟(七)儒(三)上黑土(下3 )第十六章海之歌(下)第八章風起較量(四)第一章禍不單行儒(二)下儒(二上)政治(五)鞭子(四)殤(八)路(六)第九章鐵馬冰河(上)第十四章生命(一)榮譽(下1 )鞭子(二)
第三章中國海(一)上第一章夜航(一)國士(五)較量(三)第十四章(上)中華第十三章路(一)第九章鐵馬冰河(上)第二章除害第二章榮譽(上)儒(七)上國士(五)第十章(下)尊嚴第一章夜航(一)路(八)第十二章(上)杯酒第十二章兄弟(一)第二章儒(一)國士(六)路(七)麋鹿(二)國士(三)第六章槐樹下第八章風起第十六章莫須有(一)鞭子(1 )儒(三)上第十一章(中)如畫江山第三章亂(上)第十章較量(一)第十四章(上)中華第十六章莫須有(一)兄弟(七)復出(二)鞭子(六)鞭子(五)儒(五)第七章廣陵散殤(四)儒(七下)麋鹿(五)麋鹿(二)鞭子(二)第二章除害第三章中國海(一)上路(二)第十三章(下)獻策兄弟(三)儒(七下)亂(中)第十六章海之歌(上)復出(四)亂(中)殤(三)第七章國士(一)第四章棋局(一)第十五章希望(下)莫須有(六)榮譽(下1 )較量(六)鞭子(二)莫須有(四)國士(三)復出(五)長生天(四)儒(三)上第四章棋局(一)儒(二)下儒(一下)較量(四)第十四章(上)中華兄弟(三)兄弟(八)第三章壟畝第七章廣陵散莫須有(三)殤(七)第三章亂(上)殤(四)第十七章揚帆(上)彩雲之南(二)莫須有(三)黑土(下1 )兄弟(七)儒(三)上黑土(下3 )第十六章海之歌(下)第八章風起較量(四)第一章禍不單行儒(二)下儒(二上)政治(五)鞭子(四)殤(八)路(六)第九章鐵馬冰河(上)第十四章生命(一)榮譽(下1 )鞭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