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統天下(四)

哲哲感到自己異常尷尬,她本來是大清國的皇后,應該時時刻刻要以大清國的利益爲重,現在倒好,給仇敵大明當起說客起來,傳出去,恐怕會揹負一個背叛國家,背叛丈夫的惡名,形勢所逼,就算看到別人傳來的那異樣的目光,她也只能裝作視而不見了。

豪格被擒的消息傳到哲裡木,所有吵鬧的聲音都不見了,叫囂着要跟大明幹一仗的人也蔫了下來,誰都知道,漢人喜歡內鬥,但是一旦他們放下內鬥,轉而一致對外的話,恐怕沒有哪一個民族敢說自己能夠擊敗它,那是一座巨山和一個小土坡之間的差距!

戰爭進行到這個階段,已經可以預見其結局了,成立了才短短半年的大清國滅亡已經成了定局,已經是不可逆轉之勢了。

巴達禮親王授命再一次將科爾沁蒙古各部王公們召集起來,商討應付咄咄逼人之勢的大明。

面對明廷苛刻的條件,科爾沁的蒙古王公們反應不像先前那樣激烈了,仔細分析一下,雖然在某些方面明廷的條件十分苛刻,但又在某些方面顯得又比清廷寬容大度的多了,比如清廷不允許蒙古各部隨意遷徙,各部人口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王公繼承人必須是嫡長子以及要有清廷的承認和冊封纔有效,大大的限制了遊牧民族的流動特性,雖然這保持了北方的穩定和撐起了一道有效的北疆邊防屏障,但大大削弱遊牧民族馬背上生活天性,一旦遭受天災,某些部族甚至因爲這些禁令而遭遇滅族之禍,這些東西可不是所有蒙古王公們能有預見到的。

而且各部族的貿易也受到清廷的鉗制,清廷等於說把持了這些部族的財政收入,雖然有“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說法,但這並沒有給蒙古各部帶來多少實際利益,蒙古說實在就是清廷手中的一個工具,一個稍微有點地位的工具吧了,蒙古男人上馬跨刀爲其征戰殺敵,蒙古女人爲其傳宗接代,生孩子。

蒙古人很相信姻親關係,雖然某些時候這種關係也並不牢靠,甚至還會摒棄,但沒有這個,似乎這心裡面就踏實不下來。

巴達禮等蒙古王公提出了要跟大明聯姻的要求,這在以前他們根本都是不屑一顧的,更別說自己會主動提出來了。

朱影龍給予了熊汝霖極大的自主權,但是這個條件讓他有些難以決斷,不過這也難不倒他,熊汝霖搬出了大明新頒佈施行的《新婚姻法》,雖然沒有提出自由戀愛、婚姻自主這一說法,但明確規定了,婚姻是男女雙方的事情,除父母外,任何人都是不能擅自決定別人的婚姻,因此他官小職微,別說皇上了,就連自己的下輩子的幸福還都捏在父母手裡呢,於情於理,於法於度他都不能擅自答應聯姻這一條件。

當然,換做是現在的朱影龍也是不可能答應的,後宮也容不下更多的女人,再說他也不想增加妃嬪的數量,現有的這些就夠他付出相當一定的精力了。

與“改土歸流”不同,這是“旗改縣”,清廷給大明打好了一個基礎,正好拿來使用,將清廷設置的盟旗都改成縣,這樣一旗就是一個縣,設府縣管理,與內地等同,按照朱影龍的想法蒙古太大了,因此足可以劃分爲三到四個行省,按照這個時候分法,朱影龍決定摒棄後世的內外之分,而將蒙古直接劃分爲漠南、漠西和漠北三個行省,科爾沁蒙古屬於漠南蒙古,自然就屬於漠南行省,哲裡木盟十旗被劃分爲三個府十縣,科爾沁一部六旗分左右兩翼各三旗,左翼歸莽古思管轄,右翼歸巴達禮管轄,剩下郭爾羅斯一部兩旗,扎賚特一部一旗;杜爾伯特一部一旗。由蒙袞管轄,府縣以下官員以原來蒙古各部王公充當,人員不足者將有朝廷調派,旗改縣後,蒙古各部族制定的法度只要不跟朝廷中央的律法相牴觸可還遵照施行,牴觸者,一律遵照朝廷律法爲準,違者按照大明律法懲處,蒙古族可保留自己的文字、服裝,信仰以及生活習性等等。

其實除了不可以保留軍隊外,這些蒙古王公們沒有多大的損失,當然沒有軍隊就要受制於人,但遠比現在就要沒命要好多了。

豪格剛剛被成擒的消息還沒有完全通傳整個蒙古,突然間又傳來一個震天伴的消息,科爾沁蒙古率部改弦易轍,整體併入大明,科爾沁所部民衆一下子都變成了大明的公民,所部四萬多精銳的軍隊將會接受大明的改編,以決定去留!

最難以接受這個消息還是察哈爾蒙古部的林丹汗,他原以爲大明與大清一旦開戰,若大清輸了的話,那些迫於大清壓力的蒙古部落必然要尋找新的靠山,而蒙古諸部中,還是以他的實力最大,只要自己不計前嫌,定然將這些蒙古部落收服,說不定一下子就會成爲蒙古中興之主,因此得到大明與大清開戰的消息,林丹汗並沒有立即想要出兵的意思,而是在不斷的觀望中,同時也在抓緊訓練和收攏軍隊,但沒有想到的是大清敗亡的如此之快,短短一個月就到了亡國滅種的關頭,林丹汗等不住了想分一杯羹的時候,突然傳來科爾沁蒙古改弦易轍的消息,而且還有一個人在這一次改弦易轍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這就是皇太極的中宮皇后哲哲。

哲哲這一出現,那些聞風而動的蒙古各部立刻都行動起來了,紛紛秘密派人前往哲裡木盟,與大明商討關於“旗改縣”的條件。

敖漢部、奈曼部、翁牛特部、巴林部、扎魯特部、阿魯科爾沁部、克什克騰部、喀爾喀左翼、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烏殊穆沁部、浩齊特部、蘇尼特部、阿巴噶部、阿巴哈納爾部、四子部、茂明安部、烏喇特部、喀爾喀右翼部等十九部的使者都紛紛匯聚道哲裡木盟,參與到“旗改縣”的會談中。

大明統一蒙古已經成不可抗拒的洪流,勢不可擋了。

當然,海蘭珠和大玉兒的高調亮相,更是令這些本來還有些不安的蒙古王公們心存疑慮,當然這幾年來蘇布地的土默特一部以及額璘臣的鄂爾多斯蒙古一部與漢人和平相處,互通有無,生活日漸富足深深的影響了整個蒙古草原,不少部衆寧願被處罰的危險偷偷跑過去,然後帶着大量的財富衣錦還鄉,已經羨慕了不知道多少普通部衆了,而且不需要搶掠,用物品交換就能獲得鉅額的財富,享受到精美的絲綢和瓷器,這些都勾起了蒙古底層部衆的強烈慾望,所以纔有了這一次水到渠成的會盟。

莽古思從最前的憤怒到傷自尊,到現在的得意洋洋,大明不接受聯姻,但也不反對漢人與蒙古人通婚,而他的兩個孫女卻已經是明帝的妃子了,壞事卻也變成了好事,這天下就要完全變成大明瞭,科爾沁蒙古出了兩個天朝的皇妃,足以榮耀整個科爾沁草原了。

相比於海蘭珠跟大玉兒回到族中收到的待遇,哲哲這個國破家亡的姑姑卻說不出的苦澀,以前自己回到族裡是何等風光,現在呢,風頭都讓兩個年輕的侄女都搶走了,丈夫沒了,國家也沒了,自己今後該怎麼辦呢?

蒙古三個行省還沒有設立,遼寧行省卻是先出來了,十一月十四日,朱影龍宣佈在遼東設立遼寧行省,省府設在瀋陽,同時除去遼東行都司的稱呼,以及將遼東軍區正式變更爲瀋陽軍區。

同日朱影龍在瀋陽接到趙率教攻克義州,大軍進入朝鮮的戰報,清軍潰敗千里,月內便可平定朝鮮,屆時大明又將多出一個行省來。

戰場之上,清軍已經成全面潰敗之勢,而又孤立無援,歸順與大清的蒙古各部紛紛保住了大明的粗腿,就連皇太極的結髮之妻也都背叛了他,大清亡國沒有絲毫的懸念!

清軍中不論被俘的還是投降的,也只有多爾袞此時的心情最是落寞,諾大的一個大清國就這樣往了,在葬送這個國家的過程中,還有他一份功勞,是他親手將這個進程推了一把。

“冷言,我要見皇上!”多爾袞很憤怒,雖然他沒有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只是被軟禁在自己的瑞親王府中,妻子家人都沒有什麼損傷,但明顯的是失去了人身自由。

“你應該知道,皇上這個時候不能見你,你也不能見皇上,皇上將你軟禁在府中,就是希望你冷靜一下,如果你不想你的兄弟和族人戳你的脊樑骨的話!”冷言冷冰冰的道。

多爾袞望着冷言那種公式化的冷臉,再一次頹廢的坐了下來。

“多爾袞,不要以爲是你的原因,大清國才滅亡的。”畢竟相處好幾年,冷言還是很瞭解多爾袞的,有的時候選擇真的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尤其是爲了保存更多人活下來,而需要去做許多違心的事情,甚至出賣自己的國家和親人,這種痛苦他多少還是會明白一些的,於是道,“你應該知道,就算沒有你,大清國一樣會亡,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皇上登基之時就開始謀劃對付你們,從經濟到文化,再到軍事,朝廷對你們的底細根本就是了如指掌,每年單單就是軍情處就有成千上萬的人爲朝廷提供各式各樣的情報,甚至你們一個普通的看庫房的戈什哈每天吃了多少,撒了幾次尿,晚上玩了什麼女人,只要我們想知道的,全部都能知道,而你們,又對我大明瞭解多少呢?”

多爾袞一呆,如此細緻周密的情報工作實在是太恐怖了,確切的說明廷這個軍情司力量實在是太可怕了。

“我知道你擔心阿濟格的生死,你放心好了,只要城破之日,他還沒死的話,就不會死的。”冷言似乎看穿了多爾袞的內心。

“什麼時候,我才能出去?”多爾袞眼神有些傷感的問道。

“你是個人才,皇上多次說過,相信很快就會出去,而且還會獲得重用的。”冷言如是說道。

“重用?”多爾袞悽慘的笑了一聲。

“很快,皇上就會統一全天下,天下就會太平,你們滿族人、蒙古人、朝鮮人,還是我們漢人將會生活在同一個國度裡,不分彼此,我們都曾經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不應該再有爭端和廝殺了!”冷言情緒頗爲激動的道。

“這句話不想是從你這樣一個冷血的人口中說出來的。”多爾袞冷冷的盯着冷言道。

“當然,這些話大部分都是皇上他老人家說的,我一個小小的上校,哪有腦子會想到這些!”冷言咧開嘴衝多爾袞露出一個微笑。

“我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帝王,陰險、毒辣、心機叵測,有的時候卻又不失真性情,寬厚仁慈令人不相信這是同一個人,我八哥雖然也不差這些,但差的是命,還有一顆永遠都弄不明白的腦袋!”多爾袞分析道。

“皇上不是人,是真龍天子。”

“怎麼,這個你也相信?”多爾袞詫異的看了冷言一眼,殺人如麻的冷血殺手居然也迷信這個。

“信,爲什麼不信,難道你有更好的解釋嗎?”

多爾袞神情一滯,吶吶的說不出話來。

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5章 藏寶圖(一)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4章 黔驢技窮(四)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5章 多爾袞(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2章 離京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5章 風暴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2章 袁崇煥(二)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2章 朱恭枵(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8章 救人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7章 絕代雙嬌(六)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8章 日審(一)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2章 朱恭枵(二)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11章 張嫣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4章 挑撥(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0章 扶桑行省(七)第1章 三問(一)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9章 滿漢通婚?(二)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9章 主動權(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五)
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5章 血戰長江(二)第4章 攤丁入畝(四)第8章 湘西長城(一)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3章 直搗黃龍(三)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5章 藏寶圖(一)第10章 佈局天下(四)第11章 父女相見(二)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11章 風流明帝(四)第9章 風生水起(二)第6章 張榜求醫(二)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2章 三方備戰(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4章 黔驢技窮(四)第8章 卓巴歸心(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12章 喜事連連(一)第11章 姐妹團圓(二)第5章 多爾袞(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12章 離京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8章 清獄嚴打(三)第2章 各懷心機(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5章 風暴第9章 微服南巡(七)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6章 沈家秘營(一)第12章 袁崇煥(二)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0章 簽訂協議(一)第4章 黔驢技窮(五)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1章 貿易使司(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6章 伏屍千里(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9章 青城之戰(二)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2章 朱恭枵(一)第11章 風流明帝(三)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12章 逼宮立儲(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8章 救人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疇(二)第11章 西南戰局(三)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7章 絕代雙嬌(六)第9章 風生水起(一)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5章 大清國亡(二)第8章 日審(一)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7章 有鳳來儀(二)第10章 百業待興(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7章 絕代雙嬌(五)第2章 朱恭枵(二)第5章 駐軍琉球(二)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11章 游擊戰爭?(二)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11章 張嫣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10章 如瑩分娩(二)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4章 挑撥(一)第5章 駐軍琉球(三)第11章 聖駕南下(二)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12章 黃紅之爭(三)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3章 兩淮鹽商(二)第11章 風流明帝(五)第10章 扶桑行省(七)第1章 三問(一)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8章 遭遇一戰(三)第9章 滿漢通婚?(二)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4章 黔驢技窮(二)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9章 主動權(一)第3章 湘西局勢(三)第7章 班師返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