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

張昭給王承裕喊回來,苦笑一聲。今天不說點東西估計老泰山是不會放他走,道:“泰山大人,我在天子面前的承諾是不費朝廷的錢糧。但我沒打算通過屯田去積攢。”

那是扯談和糊弄朝堂上反對者的話。否則,這個國策那裡那麼容易通過?

正是因爲劉大夏等人以爲他最少要三到五年才能發起對朵顏三衛的進攻,才肯通過。

朝廷之中,不願意打仗的文臣一大把。當然,國庫裡沒錢糧確實也打不起。

王承裕一拍桌子,來了興趣,笑道:“我就說。那你準備怎麼籌措錢糧?”

張昭吐出兩個字,“海貿。”

屯毛的田。靠屯田的稅收,他何年何月才能積攢到北上剿滅朵顏三衛的錢糧?

張昭這兩個字是兩層意思。第一,通過海貿賺錢。第二,通過海貿運糧來永平府這裡。

這兩層意思,不管那一層,都是可以做,但絕對不能說。

目前,明朝還處在明面上禁海的狀態。但是東南沿海的海貿生意紅火的如同金銀在流淌。張昭沒打算去那邊攙和一手。但是在天津衛搞碼頭,往高麗、東瀛去做生意,一樣利潤豐厚。

另外,大連、秦皇島,這都是很優質的港口啊!都在他目前的管轄範圍內。

至於說張昭賣什麼。

國泰商行的核心產品還是有不少的。玻璃、美酒、刀劍、布匹。再加上國內常見出口品:絲綢、瓷器。去高麗、東瀛可以換回藥材、金銀等物。

王承裕一代名儒,智商是不差的,當即就領悟過來,恍然的道:“怪不得。”

張昭道:“泰山大人,不是我不肯說,而是說不得。錢糧到位之後,如何解決朵顏三衛。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我們要將永平府這裡打造成反擊的基地。”

ωwш.TTKΛN.c ○

打開明王朝的地圖就可以發現,朵顏三衛佔據着大寧都司舊地,在秦漢時設置的是遼西郡。

即今承德、赤峰、朝陽、阜新、通遼這幾市的區域。

在地形圖上看,就是明長城和大興安嶺之間夾着的這片區域。這裡最主要的河流就是遼河。

所以,此時弘治十五年,明王朝和朵顏三衛分別對應着的主要邊關隘口分別薊州鎮的“古北口”,同樣屬於薊州鎮但在行政區劃上屬於永平府的“喜峰口”。

這兩個關口是不是很熟悉?明末之時,滿清常常從這裡入關搶掠啊!因爲可以繞過防守嚴密的遼錦防線。

而張昭的想法就是要從喜峰口北上,順着洪武年間運糧到大寧城的路線出塞。

這裡出塞對着的是朵顏衛的地盤。

因遼河河套一帶地形複雜。屬於朵顏三衛的泰寧衛、福餘衛並沒有貼近明長城,而是在鬆嫩平原中放牧。即今赤峰、通遼、白城一線。

前文說過遼東都司的範圍,大致是今遼東省。所以遠在松花江邊上的福餘衛要搶掠的話,都是進來搶女真人。

而在通遼附近的泰寧衛就會順着鬆嫩平原過來,往鐵嶺、瀋陽方向攻擊。這裡屬於遼河平原。明王朝在這裡修建了長城。

所以,整個薊州鎮和遼東鎮的地形決定的,張昭會把反擊基地放在永平府,準備從喜峰口出塞。

如果從鐵嶺衛,瀋陽中衛出塞,補給線拉得太長。距離京師和港口太遠啊。要知道邊鎮苦寒,根本無法爲大軍提供補給。現在還是手工業時代。

遼東鎮日後會是重工業基地。但在這個時候,礦產資源又不能拿來吃,鐵路又沒修建,農業開發又不夠。

張昭需要先把遼東這邊的經濟、人口提起來。通過屯田、開墾實現糧食上的自足,纔有可能從瀋陽、鐵嶺衛一線打出去。

王承裕這段時間沒少看遼東鎮的地圖,大致上知道張昭的意思。雖然對軍事不懂,但他相信張昭的判斷,點點頭,“那第二步呢?”

張昭就笑,豎起兩個手指頭,道:“第二步就是向外開拓,屯田,誘使朵顏衛主力來攻擊。朝廷並沒有賦予我主動攻擊朵顏三衛的權限。我在準備好之後,上報朝廷才能率軍出塞。但是,邊境衝突、反守反擊這是被允許的。”

“第三步,把朵顏衛打殘之後,我就會奏請朝廷出兵。從古北口、喜峰口兩路夾擊,沿寬城衛、會州衛、富裕衛,直抵大寧都司舊地。在此築城、屯糧。然後橫掃整個鬆嫩平原,滅掉泰寧衛、福餘衛。”

王承裕看着神采飛揚的張昭,提出問題,“這只是軍事上的勝利。你給朝廷承諾要新增二十萬戶在籍的百姓。這如何解決?”

張昭道:“泰山大人,富饒的鬆嫩平原在手,二十萬戶百姓算什麼難事?屆時還請泰山大人巡撫遼東,負責此事。”

王承裕無語,道:“那按照你的計劃,我們根本無需移民遼東都司啊。北直隸衛所數百萬人口先安置在永平府?然後,往大寧都司那邊遷移?”

張昭搖搖頭,“不是。永平府根本吃不下幾百萬人口的。必須要移民遼東。大明想要長久的佔據大明都司舊地,也就是元中都、鬆嫩平原一線,遼東這裡必須要變得富饒、強大。如此纔有一個穩固的後方。”

所謂元中都,就是承德。

承德避暑山莊大名鼎鼎啊!曾風靡全國的《還珠格格》主拍攝地就是這裡。我大清的皇帝年年會往這裡跑。

這一帶是高原地區。京師的物資、兵力想要增援鬆嫩平原非常困難。屆時,韃靼人越過大興安嶺麻煩就大了。破壞總比建設容易。所以,當年宣德皇帝打贏之後,也沒把這裡收回來。

但是,握有遼東的話。就可以很好的支援鬆嫩平原。

王承裕想一想地圖,沉吟半響,道:“子尚,不只這些把?”

張昭笑道:“泰山大人,奴兒干都司如此遼闊,其中不乏膏腴之地。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我既然總督遼東鎮,奴兒干都司的土地自然要收回來。”

東北平原,是由三大平原組成的。即遼河平原(遼東)、鬆嫩平原(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都在這塊區域)、三江平原(佳木斯、共青城)。

另外,宣德皇帝在大明全盛時期採取收縮的策略,放棄了安南布政司,廢止奴兒干都司。

奴兒干都司雖然廢除,但下面的衛所都還存在。這些衛所都歸遼東都司管。換言之,都隸屬於遼東總兵。也就是說,現在歸張昭管。

他憑什麼不要這些地?

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七章 劉大戶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服岳父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六十章 壓制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兩百五十章 衛所制度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三百八十五章 宮中議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五百七十二章 終章(上)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鋒(七)-大寧總兵人選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第九十三章 新遊戲(中)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子監改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七十三章 生員(十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願效法前賢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
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七章 劉大戶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服岳父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六十章 壓制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兩百五十章 衛所制度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場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兩百章 張昭的打算第三百八十五章 宮中議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兩百三十四章 集體婚禮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五百七十二章 終章(上)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鋒(七)-大寧總兵人選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四百八十章 交鋒(三)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五百一十六章 會說話的庫門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第九十三章 新遊戲(中)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國子監改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來處理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七十三章 生員(十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願效法前賢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