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頓

午後的陽光靜靜的照落在含元殿外的露臺中,湖波浩渺,風景宜人。

弘治皇帝溫和的笑着,他最近心情不錯,看着小廳中的羣臣,溫聲道:“鹽法關乎國計民生。如今京中報紙上也是議論紛紛。

北直隸這裡的鹽法改革一個月以來,暫時看來還算可以的。朕打算委派張昭去江南整頓鹽法,召集諸卿來議一議。查漏補缺。”

劉大夏當仁不讓的道:“陛下,江南江北風俗不同。在北直隸執行的不錯的鹽法到江南地區未必能行。張昭去江南查幾個鹽商可以,改鹽法,臣以爲當慎重。”

劉大夏雖然總是被張昭搞的七竅生煙,但張昭一年到頭在京師中上朝的日子有幾回?張昭常年在外征戰。他是如今實際上的外朝第一重臣、能臣。

張昭的重兵在京師,輻射整個北直隸,外加稅務司正盯着的,誰敢違背新鹽法。到江南地區那可未必。強行推行只怕會搞的江南大亂。而江南是大明的賦稅重地。

戶部尚書侶鍾最近春風得意,稅務司的成立令他大展手腳,正追着北直隸的鹽商們窮追猛打。而他正“野心勃勃”的想要推行“一條鞭”法,正在遊說各方。

侶鐘不滿的道:“劉大人,鹽法改革利在當代,功在社稷。豈能因爲有阻力、困難就不去做?慎重自然是應該慎重,但還是要慢慢推行下去。”

焦芳笑眯眯的。戶部尚書侶鍾如今和張昭走的很近啊。這令張昭在某些事情上的話語權大增。

謝遷道:“侶大人,就事論事。張昭,新鹽法的構想是你提出來的。你府裡的真理報也在報紙上狂吹。你來說說,你去江南準備怎麼改鹽法?”

張昭拱手一禮,道:“謝閣老,下官近來也是思索過。改鹽法,動的是鹽商們的利益。而鹽商們往往會和當地的權貴連接成一體。所以,動鹽商的利益,就是在動當地權貴的利益。

京師這裡,聖天子明照萬里,霄小無所遁形。但到了金陵,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發出來,矇蔽聖聽,並且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給朝廷施壓。

這是新鹽法指定長蘆鹽場、兩淮鹽場執行後,兩淮至今毫無動靜的原因所在。”

焦芳捧了一句,“所以,張大人打算如何破解這個局面呢?”

張昭道:“這要分兩步。第一,鹽業利益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鹽場。掌握鹽場就掌握着主動權、談判籌碼。

第二,改革鹽法,當地的利益集團肯定不會願意。在朝廷佔着大義名分的情況,他們最可能用的手段就是鼓動百姓、士子鬧事。

那麼,要維持地方上的穩定必然是要出動軍隊的。要重新分餅,靠言語是說不動的,得用刀子。”

劉大夏冷哼一聲。說的輕巧,你用軍隊殺一個士子試試?或者殺幾個百姓試試?屆時天子都保不住你。

李東陽搖頭,“此法不可行。”

張昭道:“元輔,江南是大明的江南,而不是某些人的江南。朝廷還是要下定決心打破那邊的利益集團,否則將來恐怕會興起一支政治力量,左右朝局。”

東林黨的興起,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萬曆皇帝縱容言路攻擊宰輔的緣故,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江南縉紳集團在謀求政治上的地位、利益。

萬曆年間,在江南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啊。

想想看,西方近代史上的資本家們是怎麼一步步奪權的?用金錢控制報紙,掌握輿論。

東林黨是不是就是幹這個的?

李東陽微微沉吟,並沒有往心上去。地方上的利益集團,哪個朝代沒有呢?削不掉的!

謝遷說話就直白的多,他是不介意言語打擊張昭的,道:“張昭,你多讀點書。兩漢有豪強,唐有世家,藩鎮,宋有士紳集團,我大明同樣有縉紳。人家沒有違反大明律,你打算怎麼整治?”

張昭當然知道地方利益集團是不可能消除的。鷹醬稱霸全球,他自己家裡的州,不是一樣不賣聯邦政府的帳?包括德國,地方上還有政府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但是,問題就在這裡。

地方利益集團當然可以存在的。但是其權利必須要受到限制。鷹醬的聯邦政府是不是有稅收、貨幣、軍事等權利?德國的也一樣。

而大明朝的江南縉紳集團呢?

看看明末東林黨乾的那些爛事!他們不僅僅是搞對抗,收稅收不上去,搞一個“五人墓碑記”。其實就是抗稅啊!然後,居然能影響內閣首輔人選。再黨同伐異。

這能想象?

必須得整死啊!

張昭道:“謝閣老,地方上的利益集團確實沒有辦法消除,但是必須要給他們劃線,那些權力是屬於中央政府,屬於朝廷的,那些纔是他們的。

按照我們歷朝歷代的傳統,鹽鐵、賦稅、軍隊、教育、輿論、律法等,這些統統都是中央政府的權力。但是閣老且看江南縉紳集團侵佔了多少?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明中期的大臣們,那都還是要臉的,心懷天下。等到東林黨上臺,那真正的是顛倒黑白。只關注自己利益集團的利益,而將大明朝的利益拋棄。

一座利稅幾十萬兩的茶山到東林黨手中,一年利稅幾兩銀子。這白紙黑字的記錄在案。吃相太難看了。

張昭這個“劃線”的論調,讓三名閣臣,侶鍾、劉大夏都是認同。當然,劉大夏不會點頭表示認可。

按照張昭的說法,江南的縉紳集團確實有很多過線了。別的不說,就礦山這一條,新的礦山法頒佈之後,北方這一塊就執行的非常好。江南那邊就很差勁。

李東陽道:“子尚,按照你的推論,鹽法一改,士子和百姓必然鬧騰,但以兵鎮壓實在不妥。讀書人是大明的根基所在。”

根基個屁啊!他們就是大明的掘墓人。張昭拱手道:“元輔,這方面手段可以緩和一下,只誅首惡。畢竟他們也是被鼓動的。但幕後者必須要清理掉。還請元輔支持。”

李東陽點點頭,向弘治皇帝奏請道:“陛下,老臣以爲當如張昭所言。”

弘治皇帝一直在聽張昭說,這時笑道:“以張昭爲欽差,賜旗牌、尚方寶劍,調新軍營一個團聽命,往江南整頓鹽法。”

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齣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十五章 青龍鎮之行(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而滅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願意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開平中屯衛見聞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衆多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齣第三百七十七章 開平中屯衛見聞第六百章 強買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假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圖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
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三百五十八章 落幕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兩百六十一章 沒法折騰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齣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五十七章 院試開始。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鋒(四)-劉大夏的反擊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九十二章 新遊戲(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十五章 青龍鎮之行(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而滅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五百零五章 遼東巡撫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願意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開平中屯衛見聞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衆多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齣第三百七十七章 開平中屯衛見聞第六百章 強買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假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圖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