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洛陽

“報!”

拉長的聲音,立時讓史天澤瞬間驚起,連忙從軍營之中走出。

“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一把將那傳令兵給抓起來,張口喝道。

那傳令兵頓感害怕,雙腿戰戰兢兢,旋即回道:“啓稟將軍。赤鳳軍已從潼關出兵,目前已經攻破虢州,正朝着陝州進軍!被迫無奈之下,塔海只好率領麾下兵馬一路北逃,目前已然跑到了河東南路的平陽府之中。”

“那傢伙倒是跑得挺快的?”

史天澤立時皺眉,但是也無法說什麼。

這塔海乃是蒙古大將,其實力雖是僅止於人階丹鼎之境,遠遠不及史天澤的實力,但也是蒙古之中的宿將,可不是他能夠輕易調的動的。

腦中思緒一轉,史天澤又是問道:“陝州?對方怎的如此迅速?”

“根據潰兵傳報。那赤鳳軍先是令麾下水軍前出,不過兩個時辰,就來到了虢州城下。塔海雖是派遣士兵前去阻攔,奈何那黃河水勢湍急,尋常小舟根本難以航行。而且那赤鳳軍水軍甚是強大,更在戰艦之上安裝了數十門火炮。火炮威力兇猛,城中士兵難以抵抗,於是便被轟破了城牆。塔海雖是組織人馬抵抗,但無奈那蕭鳳實力驚人,他爲了避免折損兵力,只好棄城逃走。”那傳令兵立時將前線狀況一五一十,盡數說了出來。

史天澤聽罷此言,不禁讚歎一句:“這赤鳳軍當真兇猛。竟然比先前和我軍對壘時候,更是兇猛三分。”

他也不是沒曾和赤鳳軍對陣過,但也未曾料到對方行動如此迅速,對方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直接攻下了城池,這般速度自然是令人驚歎。

於腦中仔細推敲兩軍對壘狀況,史天澤一時間卻是癡了下來,渾然忘卻了周遭場景來。

而那傳令兵見史天澤愣住,更許久不曾有動靜,只好自此離開,去繼續自己的事情去了。

等到那夕陽落下,月輝重新撒落人間時候,史天澤方纔感覺府中一陣飢餓,正欲起身前去吃飯時候,卻覺雙腳一陣痠軟,卻是因爲久站而令身體有些僵硬了,踉蹌了幾步好容易恢復過來,卻見遠處走來一人,手中更是託着一個方形漆盤。

“好香啊。周臣,你究竟準備了什麼菜?”

鼻子一抽,史天澤立時從那漆盤之中,嗅到了一股股香氣來。

被這香氣一勾引,他腹中又是“咕咕”作響,顯然是餓壞了。

“不過是你愛吃的東西罷了。”宋子貞微微一笑,將這漆盤抵到了史天澤身前。

史天澤接過漆盤之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旋即就找了一個乾淨的草地席地而坐,然後將其中放着的碗筷取出,大口大口的吃着其中的飯菜。

正在這時,宋子貞卻是神色嚴肅,忽然問道:“史將軍。你以爲,我們應該如何對付赤鳳軍?”

“赤鳳軍?”被這一問,史天澤一時愣住,腮幫子微微挪動,將口中食物吞入腹中,隨後就露出一些沮喪來,搖着頭回道:“說實在的,我並沒有把握。”昔日他曾經仗着數倍的實力和赤鳳軍打過一場,而那場勝負也不能說是完勝,依舊被對方給逃走了。

現在雙方兵力一致,其軍中武器裝備想必也是更甚從前。

對於這種對手,史天澤並無完全的把握。

宋子貞微微一嘆,搖頭問道:“既然沒有把握,那將軍爲何還有提兵前往?依我看,這一次你完全沒有必要前去迎戰。畢竟對方現在士氣如虹,而這南京路之中,更有無數鄉民支持。以我們現在的狀況,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

“我明白!”

史天澤神色黯然,復有苦笑一聲。

宋子貞自感有些懊惱,又道:“史將軍。非是我無情,實在是就目前狀況來說,我軍上下實在是危險至極。且不說那蒙漢分離制度,便惹的軍中漢民多有埋怨,根本無法融會貫通。就連軍中糧食也已然出現短缺,之前和宋軍一戰之中,更是損失不少的軍械。如此狀況,如何能夠戰勝整軍待發的赤鳳軍?”

“那你覺得我應該如何選擇?”史天澤放下手中碗筷,一時默然,雙目只是看着宋子貞。

“依在下之言。如今時候,最好的方式,不過是另選他人爲依靠。如何?”宋子貞撇了撇周圍,眼見此刻已然是夜深人靜,並無絲毫人影之後,方纔深吸一口氣,低聲訴道。

史天澤雙目睜開,盡是不可思議:“你是說,投降他人?”旋即搖着頭,固執的回道:“不可能。這件事情絕對不可能。”

“史將軍。”

眼見史天澤如此固執,宋子貞又是苦苦勸道:“你也應當知曉,對於蒙古諸部來說,我等不過是奴僕罷了,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你也知曉,我曾經上書嚴明國之弊政,孰料那國君卻冥頑不靈,不僅僅封絕科舉之途,更將權柄爲諸部掌控。等到那貴由上臺之後,其母馬奶真專權爲能,不僅僅逼死耶律楚材,更是殘害忠良,任用小人。如此弊政,豈有長久之策?依在下之間,還不如趁着這個時候,叛出爲妙!”

“哼!”

冷哼一聲,史天澤搖搖頭,神色甚是堅決。

宋子貞卻不罷休,繼續勸道:“以今日將軍之能,若是投降宋朝,至少也能擔任一方節度使。就算是投入赤鳳軍麾下,縱然無法和那蕭鳳並肩,但也能得一生平安。這般抉擇,如何不比和着那蒙古一併隕落來得好?”

“閉嘴!”

眼見宋子貞如此大膽,史天澤立時怒斥道:“我念及你對軍中也有苦勞,所以也不會懲罰你。但你若是敢在別人之前喧囂,那就莫要怪我無情。”目中雷芒乍現,竟然是現出殺機。

宋子貞眼見這一幕,也曉得史天澤斷然無法勸說,便問:“那我不說此事。只是將軍,我卻要詢問你一下,爲何非要如此忠心?”

“不過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罷了。”史天澤神色黯然,聲音幽幽說道。

宋子貞眼珠微動,卻將史天澤的模樣盡數看在眼中,旋即回道:“好吧。我明白了!”隨後,便從此地離開,只留下史天澤一人留在這裡。

看着那冷掉的飯菜,史天澤也沒有了胃口,隨手丟到一邊,自嘲道:“看來,我的劫數也要到了嗎?”

…………

“前方就是河南府?”

騎在戰馬之上,蕭鳳微眯雙眼,看着遠處的矮小城池,卻是一陣唏噓。

此地本是洛陽,只是在宋朝建立之後,以此地爲“西京”爲名,更是朝廷設“國子監”於洛陽,名臣遺老和文人學士多會於此,趙普、呂蒙正、富弼、文彥博、歐陽修都曾居住洛陽。更有理學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陽著書講學。司馬光也在洛陽完成了史學鉅著《資治通鑑》。

等到金朝建立之後,便將洛陽定爲中京,改河南府爲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

時因洛陽舊城譭棄,便在隋唐城東北角另築新城,周圍不足9裡,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僅是隋唐洛陽城的一小部分而已。而在歷經多年戰火之後,此城更是破敗不堪,其城牆僅僅是以夯土所制,渾無隋唐時代,那雄渾壯麗之姿。

但從那些殘垣斷壁之中,卻依稀可見昔日盛景。

秦長卿亦是充滿感嘆,回道:“便是此地。”

當初時候,他來到此地也是頗爲驚訝。

畢竟在史書之中,這洛陽可是號稱“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歷朝歷代之中連續有,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所有又有十三朝古都之稱。

“據守此城者,又是誰?”蕭鳳雙目微凝,又是問道。

“根據線報,自史天澤離開之後,此地便是由張特立等人把守。因爲地處腹心之中,所以城中只有近千於名老弱殘兵把守。若要阻擋我等大軍,那就是螳臂當車了。”秦長卿又是回道。

蕭鳳微微笑起,又道:“既然如此,那不如等上半日吧。看看對方如何打算。畢竟就算是攻城,也要消耗掉許多炮彈。若是能夠和平解決,那自然是上上之策。”

“我等遵旨!”

秦長卿應聲而下,旋即便將命令傳達到全軍之中。

於是,赤鳳軍便在距離洛陽城之外三裡之處駐紮下來,自潼關出兵一來,衆人一路長途跋涉,雖是連連攻佔城池,但這一路也頗爲辛苦,如今時候能夠稍微放鬆一下,也是正好。

至於那洛陽城?

正如蕭鳳所預測的那樣,還沒有過三四個時辰,曾經緊閉的大門便已經打開。

而後從中走出一羣人來,這些人皆是面色紅潤、身着絲綢,顯然並非那飽經風霜的糙漢子,應當是這城中的達官貴族,只因爲害怕赤鳳軍,故此結伴前來,希望能夠逃過一劫。

蕭鳳也不欲理會這幫人,直接就將他們丟給了秦長卿來處理。

秦長卿得此命令,立時便領着一對兵馬來到衆人面前,那些人見到赤鳳軍有人前來,紛紛露出歡喜來,便邁開雙腿一臉諂媚的靠近來,但一陣槍響,卻是令他們紛紛止住腳步。

“各位。我軍自有法度,不許他人擅闖軍營。”

眼見衆人神色有異,秦長卿不覺笑了起來,笑道:“爾等若是有什麼想要說的,不妨和我說罷。”雙手揹負,旋即就領着一幫人,朝着遠處走去。

對於這些達官貴人,秦長卿自是沒有多少興趣,之所以理會他們,不過是爲了能夠從中榨取需要的資源和信息罷了。

第二十七章烽火狼煙又一年,可憐騰挪回原點第二章摩崖刻經藏遺蛻,鉗制奸細有妙物第一百一十四章會議(一)第一百六十八章來自銃槍的誘惑第五十五章暗下絆子第四十八章三人商討中,中華教始立第九十章滅邪第一百七十三章協議成,忠臣離第一百零五章緊急中全真相救,成功後變化再起第四十三章謀叛亂費城中招,暗通曲某局未來第五十五章道歉第九十一章滅親之仇,奪弟之恨第八十四章英雄就義,千古不絕第七十五章英雄末路第五十五章談英雄只論成敗,言辭職不管對錯第五十一章萬馬破軍寨,銳士探位置第七十八章矢志復四川,壯心猶未冷第四十四章安全事宜第三百六十五章求援第九章十年謀劃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四十七章除奸佞,英雄凋敝處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八十三章背後之人第四十八章羣雄顯戰亂再起,各方動天地如爐第九十五章伏兵出劍指潞州,絕響起終章鳴奏第兩百一十二章中華女子學院第十七章大名府衆人初抵,遇公子蕭月難逃第六十八章火馬烈撞破軍陣,詭計出玄機暗藏第三十七章榆社城舊恨泛起,沁州中戰意濃濃第二百五十八章錯了?第二十章大陸澤劍氣縱橫,炫音出無所遁形第二百三十九章廝殺的意義第六十章怨隙悄然出,兇手究竟誰?第二十五章金剛破滅鬥志散,赤鳳消散神魂存第二十八章現玉璽波瀾再興,憶往事沉痾難解第六十二章離開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五十一章氣勢兇,攻城進行時第三百一十一章無言、終局第一百二十一章戰略方向第一百二十章襲擊第五十八章全真欲逃走,兩相起爭執第三十九章鬧騰的人羣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一百零四章鼎軒閣元兇捉拿,論緣由宗族爲罪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一百一十七章聞敵訊兩軍聯合,爭對錯新舊對立第五十八章入京述職第三百二十章擁立新君第一章鐵騎縱橫處,月出星飛揚第五十九章誰是傻子?第一百七十二章終路(十)第一章莫問尊客行,世間無常日第五十七章初戰有大捷,識海現玄種第二百二十章項莊舞劍第二百三十九章廝殺的意義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七十三章洛陽第三十四章窺探玄機設中書,引爆暗線開生路第兩百三十三章搶糧第一百二十四章地**暗藏玄機,壁畫上歷史爲本第一百二十八章爭執中盟約破碎,地宮內屍體遍地第十四章力竭城破平陽陷,清虛觀中議生路第三十四章均州第二章血仇正當時,丹爐照碧霞第九十五章四方提議錢莊啓,新式鎖具保安全第三百九十一章我要殺了你第四十五章城牆復原狀,赤焰滅千騎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三百二十四章泉州之變(三)第三章撤軍第二十七章廢除彈劾案第三十八章狂雷滅萬物,神焰護根本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五十九章瀝青馬路第兩百二十三章謀國第六十章奸商狠巧設暗手,平章怒兵鋒已出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五十三章帳中問身份,亦癡亦癲狂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二十三章纔出鬼門關,又入人間路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三十五章破圍剿李信終叛,釜山上合符驚現第二百二十五章罷黜太子,另立新君第三十七章麥秸妙用覆水壩,水勢洶涌難修復第八十章繼承人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二十二章定方略謀局未來,做嚮導請君入甕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一百七十七章降臣?忠臣?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六十章翰林學士觀沁州,軍心潰散亂象呈第一百三十一章談蒙古緣何南下,說華夷文明區別第九章川蜀之變第一百八十三章熟悉的刺客第三十九章身陷軍陣中,戰意漸高漲
第二十七章烽火狼煙又一年,可憐騰挪回原點第二章摩崖刻經藏遺蛻,鉗制奸細有妙物第一百一十四章會議(一)第一百六十八章來自銃槍的誘惑第五十五章暗下絆子第四十八章三人商討中,中華教始立第九十章滅邪第一百七十三章協議成,忠臣離第一百零五章緊急中全真相救,成功後變化再起第四十三章謀叛亂費城中招,暗通曲某局未來第五十五章道歉第九十一章滅親之仇,奪弟之恨第八十四章英雄就義,千古不絕第七十五章英雄末路第五十五章談英雄只論成敗,言辭職不管對錯第五十一章萬馬破軍寨,銳士探位置第七十八章矢志復四川,壯心猶未冷第四十四章安全事宜第三百六十五章求援第九章十年謀劃第一章風雨飄搖路第四十七章除奸佞,英雄凋敝處第三百三十五章口舌之利第八十三章背後之人第四十八章羣雄顯戰亂再起,各方動天地如爐第九十五章伏兵出劍指潞州,絕響起終章鳴奏第兩百一十二章中華女子學院第十七章大名府衆人初抵,遇公子蕭月難逃第六十八章火馬烈撞破軍陣,詭計出玄機暗藏第三十七章榆社城舊恨泛起,沁州中戰意濃濃第二百五十八章錯了?第二十章大陸澤劍氣縱橫,炫音出無所遁形第二百三十九章廝殺的意義第六十章怨隙悄然出,兇手究竟誰?第二十五章金剛破滅鬥志散,赤鳳消散神魂存第二十八章現玉璽波瀾再興,憶往事沉痾難解第六十二章離開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五十一章氣勢兇,攻城進行時第三百一十一章無言、終局第一百二十一章戰略方向第一百二十章襲擊第五十八章全真欲逃走,兩相起爭執第三十九章鬧騰的人羣第十六章兩萬精兵已入境,兵鋒直指汾州城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一百零四章鼎軒閣元兇捉拿,論緣由宗族爲罪第九十六章萬事定遊戲長安,解鬱悶再觀蹴鞠第一百一十七章聞敵訊兩軍聯合,爭對錯新舊對立第五十八章入京述職第三百二十章擁立新君第一章鐵騎縱橫處,月出星飛揚第五十九章誰是傻子?第一百七十二章終路(十)第一章莫問尊客行,世間無常日第五十七章初戰有大捷,識海現玄種第二百二十章項莊舞劍第二百三十九章廝殺的意義第二百七十二章遭逢故人第七十三章洛陽第三十四章窺探玄機設中書,引爆暗線開生路第兩百三十三章搶糧第一百二十四章地**暗藏玄機,壁畫上歷史爲本第一百二十八章爭執中盟約破碎,地宮內屍體遍地第十四章力竭城破平陽陷,清虛觀中議生路第三十四章均州第二章血仇正當時,丹爐照碧霞第九十五章四方提議錢莊啓,新式鎖具保安全第三百九十一章我要殺了你第四十五章城牆復原狀,赤焰滅千騎第一章兵出涉縣襲邯鄲,赤鳳意欲蝸皇宮第三百二十四章泉州之變(三)第三章撤軍第二十七章廢除彈劾案第三十八章狂雷滅萬物,神焰護根本第四十九章差距第五十九章瀝青馬路第兩百二十三章謀國第六十章奸商狠巧設暗手,平章怒兵鋒已出第一百四十三章謠言四起第五十三章帳中問身份,亦癡亦癲狂第十二章神出鬼沒滅史輯,兵困糧乏守平陽第二十三章纔出鬼門關,又入人間路第一百三十三章遺言第三十五章破圍剿李信終叛,釜山上合符驚現第二百二十五章罷黜太子,另立新君第三十七章麥秸妙用覆水壩,水勢洶涌難修復第八十章繼承人第二百一十章抉擇第六十一章前往延安府第二十二章定方略謀局未來,做嚮導請君入甕第二十一章羣情洶洶,兩面議論第九十四章姚樞歸玄鑰被奪,兩軍動南北夾擊第一百七十七章降臣?忠臣?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六十章翰林學士觀沁州,軍心潰散亂象呈第一百三十一章談蒙古緣何南下,說華夷文明區別第九章川蜀之變第一百八十三章熟悉的刺客第三十九章身陷軍陣中,戰意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