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沉吟道:“想必王妃娘娘正在爲郡主的親事操勞,哎!可惜,因爲我的關係郡主她與我哥哥輩分差了一截,不然到也是一樁好姻緣。”
春嬤嬤笑着道:“怕是禮親王妃一時半刻沒有想到那上頭去,等她下回來了老奴會先在一旁提一提的,免得最後她說了一樁好事,太后又覺得不妥當,駁了她的臉面。”
三娘笑了,果然這春嬤嬤能在太后身邊伺候幾十年,是個再伶俐不過的人了。
她剛剛僅僅在太后那裡打了預防針並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爲萬一禮親王妃還是對太后提出了這件事情,太后娘娘最後也不是就沒有準了的可能。畢竟禮親王妃是從來不輕易開口的人。
所以三娘剛剛在太后娘娘面前那麼說,並不是寄希望於太后最後能駁斥了禮親王妃,而僅僅是想要從太后那裡討一個態度罷了。
這件事情的關鍵還是禮親王妃,必須要禮親王妃自己打消了這個念頭才行。
王妃即便是再想要王璟娶惠安縣主,卻不得不考慮太后這個皇室尊長的態度,若是她明明知道太后對這樁婚事不是特別贊同,最後還拿出來說的話,那就不是禮親王妃了。
爲尊爲長者,即便是一句話也不說,聰明的下屬和後輩也應該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所以三娘其實只是想要讓禮親王妃最後沒有辦法開這個口。
但是還需要一個人將太后娘娘的態度透露給禮親王妃。
在皇宮中求生存的人,自有她們的一套生存法則。
比方說,上面主子的意思,該不該透露出去,該透露出去多少,是有一定的規矩的,坐到了春嬤嬤這樣一個位置的人,自然是心中有一杆稱。
有些事情,是打死了也不能說出去的。這是爲人奴婢的本分。
但是有些事情必須適當的透露出去,而讓下面的人知道上位者的態度,好辦事情。這樣主子們的心裡舒坦了,下面的人也會記着這個好心提點之人的好。這是互利互惠的好事。
剛剛三娘說的關於惠安郡主的婚事的事情。恰恰就屬於可以透露出去的那一種。
春嬤嬤將太后對這件事的態度告訴了禮親王妃,即在禮親王妃面前得了好,又能讓禮親王妃不影響太后的心情。這種事情,春嬤嬤平日裡沒有少做。
三娘從來就不會指望她與春嬤嬤這種由人牽線而建立起來的融洽關係,會在關鍵時候讓春嬤嬤不顧主子和她自己本身的利益而站在她的一邊。
即便是爲了她而開罪禮親王妃春嬤嬤也是絕對不可能去做的。
她與春嬤嬤沒有那麼深的牽扯,三娘也沒有那麼自戀。
懂得怎麼樣讓兩方互惠互利纔是用人的長久之計。
春嬤嬤自然也是十分樂意當這個好人的。
如此,王璟的婚事問題纔算得上是圓滿的解決了。
三娘正要往正殿裡去見太后和老王妃。轉眼卻是見又有一行人進了慈安宮。
春嬤嬤趕緊迎了上去,笑道:“太妃娘娘,您不是身子不適麼?太后娘娘讓您多休息,您怎麼過來了?”
來的那一行人,爲首的是一個身穿玄色繡金鳳袍的婦人。這種顏色的衣裳,一般都顯老氣,年紀太輕的人一般又壓不住,但是穿在這婦人身上卻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聽說靜太妃當年還是先皇的貴妃的時候。也是豔冠後宮的人物,如今美人雖然早已遲暮,但是五官當中還是隱約能見當初的豔色。難得的是身爲寵妃居然能與正宮皇后相處融洽。這也算是一段佳話了。
靜太妃容貌雖然好,但是卻是不愛說話的性子,三娘以前在太后的宮中見到她的兩次,她都是在一旁坐着,聽太后與老王妃說話,不怎麼插嘴。但是太后對她卻一直和顏悅色,即便她不開口也不會將她忽視在一邊。
三娘不敢怠慢,忙上前去給靜太妃請安。
靜太妃鳳眸在三孃的身上一掃,略略點頭:“你是阿媛的孫媳婦,我記得你。”說着也不等三娘說什麼。便徑直往太后的殿裡去了。
三娘只得跟在她身後進去。
太后見了靜太妃來了很是高興:“剛剛還與她們說起你呢,你就來了。你不是身子不適嗎?怎麼又過來了?”
靜太妃朝太后行了一禮,起身才道:“躺了一會兒,更不舒服了,想了想還是起來走走,或許會好一些。”
殿裡的另外幾位後來的夫人原本正要告退。見太妃來了,便行了禮才相伴着退了出去。
太后見殿裡只剩下幾人了,才笑着對身邊的老太妃道:“還當她年紀大了之後,性子真沉靜下來不少,不想還是與年輕的時候一樣。”
說到這裡太后像是想起了什麼有趣的事情一般:“說起來,她的這個封號還是當年先皇爲了取笑她給封的。說是火爆的性子,給個文靜的封號試試看能不能給她鎮住。”
老王妃聞言也笑得不行。
“我也記得她當初非鬧着要學什麼騎射,歌舞,茶藝,可是每次都堅持不了幾個月,有一次心血來潮還跟着進宮來的道婆學起了看風水,之後就非得要將宮裡她看不過眼的擺設全都換了,還美名其曰是爲了皇宮的風水好,也幸虧太后您性子好任着她胡鬧。聽說最近又喜歡上了佛經,我早就想要與她說了,趕緊的歇歇,別糟蹋了佛祖的東西,那可不是鬧着玩兒的。”
三娘聞言暗中驚奇,靜太妃年輕的時候竟然是這樣的性子麼?現在卻是怎麼也看不出來了。
不由得看向太妃,卻見她面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太后每次在說起已故的建武帝的時候總是懷戀中又帶着些尊敬的,但是這種感情似乎在靜太妃身上找不到。
三娘不由得暗中腹誹,一般妻妾爭端都是由於爭奪同一個男人才產生的。太后和寵妃的關係這麼好,難不成是寵妃心裡沒有把皇帝當一回事麼?事實證明,三娘也擺脫不了身爲女人,天生的八卦性子。
“太后娘娘,臣妾有一事相求。”太妃沒有被太后的玩笑話逗笑,反而在太后與老王妃兩人笑完了之後,屈膝跪到了地上。
她玄色繡金的衣襬鋪設在暗紅底色花樣繁複的氈毯上,竟是那麼的相得益彰,彷彿某些人天生就適合這世間最景盛的繁華。
太后的殿裡突然就靜了一靜,剛剛歡快的氣氛像是突然被個什麼東西給掐斷了。
太后半響才反應過來,皺眉道:“你這是幹什麼,有話起來好好說。”
三娘老老實實的在老王妃身後站了,低頭裝木頭樁子。她正想着要不要主動退出去,給這幾位上司一些說話的空間,以免聽到什麼不該聽到的事情的時候,靜太妃已經開口說話了。
“太后娘娘,臣妾是真的有事情相求。臣妾說完自己的請求再起身,無論您答不答應臣妾,臣妾都會起身。”
靜太妃擡頭看着太后娘娘,皺起來的眉間皺紋顯露了她的真實年齡,眼中的神色卻是有些悲涼:“臣妾今日聽聞……安兒她的孩子過一陣子可能會進京來朝見皇上。我……臣妾想,能不能讓臣妾見他一面。臣妾就只是悄悄見一面而已,看看他長的什麼樣,與我的安兒像不像,臣妾可以不露面的。臣妾這一生已經沒有辦法再見到安兒了,能見一見她的孩子,臣妾……將來也可以瞑目了。”
靜太妃說到這裡,眼中的淚水再也忍不住,落了下來。
太后在上面看到靜太妃的模樣,眼中也流露處不忍之色。
靜太妃只生了一個女兒,就是當年遠嫁蒙古和親的安定公主。只是安定公主嫁到蒙古沒有多久就病逝了,留下了一個尚在襁褓中的二王子。
這次朝廷軍隊幾次大敗蒙古軍,蒙古內部關於這場戰事也產生了分歧。其中安定公主的這位皇子,就是主和的一派。
這次蒙古會派使團進京,主事之人是這位二皇子?
靜太妃說完了自己的請求就真的站起了身來,她看着太后,目露懇求。
太后嘆息了一聲:“當年先皇不得已讓安定遠嫁蒙古,你因此與先帝爺置氣,之後得知安定她……你便對先帝避不相見,連他最後殯天之時想要見你最後一面,你也沒有露面。你性子倔強,認死理兒,可是我也是做母親的,雖然不認同你的做法,卻能體諒你的心情。罷了,這麼些年除了安定遠嫁的那一件事外,你從未求過我,而安定的事情,我當年也無能爲力。這次,我就盡力幫一幫你吧。”
靜太妃眼中一亮,忙朝太后行謝禮:“臣妾多謝太后。”
太后搖了搖頭:“你我相伴這麼多年過來了,也一起也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這謝字,便罷了吧。當年,我艱難之時,別人都是落井下石,只有你願意助我,這份情義我都記着呢。”
果然,皇宮裡就沒有什麼事情是簡單的,她纔在這站了這麼會兒,就聽到了這麼多的當年隱秘,三娘低頭看腳,十分無奈……感謝……逃跑的安,瀾源三位親親的粉紅票~
謝謝……親的兩張平安符~
今天好早啊~^^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