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望洋興嘆

七月初六,投降的流寇反叛了,這時候距離他們投降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流寇殺死了安撫官,還有押解的五千餘官軍,重新舉起了造反的大旗,他們選擇的第一個攻打的城池,就是鳳翔府轄下的麟遊。

鄭勳睿的分析是完全準確的。

流寇拿下了麟遊縣城,得到了糧食和裝備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朝着南面,殺向西安府所轄的永壽、淳化、耀州和白水等地,一路向西直接殺向了鳳翔府,當然流寇作戰的重點是非常明確的,他們的主力大都是在南面,北面只是圍困鳳翔府城。

告急文書迅速到了五省總督陳奇瑜的手中。

看到了文書,陳奇瑜的臉色發白,身體顫抖,幾路大軍悉數都撤回去了,車箱峽之戰,繳獲了流寇大量的金銀珠寶,這些金銀珠寶獎勵給了幾路大軍,大家都歡天喜地的回去了,出來作戰這麼長時間了,誰都想早些回去。

再次召集幾路大軍作戰,可能性是不大了,一旦撤軍之後,戰鬥氣息在短時間之內難以積聚起來,再說流寇已經進入到相對平緩的地方,而且是兵分兩路作戰,採取四面合圍的方式沒有多大的作用了,唯有采取追擊戰的方式,可除開盧象升麾下的天雄軍有着這樣的能力,其餘幾路大軍缺乏這樣的能力。

再說派遣的押解流寇的五千大軍,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被打敗了,可見流寇的戰鬥力是非同一般的,也就是說車箱峽之戰,流寇的精銳沒有遭受到什麼打擊。

想到流寇走出車箱峽的時候,蓬頭垢面,和流民完全一樣,那個時候爲什麼沒有想到,其實流寇是保存了實力。

任何一個人遇見這樣的局面,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大軍迅速去圍剿,至少需要做出樣子來,可惜指揮了車箱峽戰鬥的五省總督陳奇瑜,這個時候卻出現了幼稚的錯誤,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卸責任。

陳奇瑜如此處理事情,有很大的過錯,但也不能夠將責任全部都推到他的身上,朝廷對這方面的責罰是非常厲害的,有些時候甚至是不講原因的,陳奇瑜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保,這也算是正常。

可人的精力有限,陳奇瑜將重點放在了推卸責任方面,自然就忽略瞭如何迅速召集軍隊剿滅流寇的事宜。

朝廷接到奏摺之後,大爲震驚。

如此好的剿滅流寇的機會失去,誰都會生氣,皇上也不例外,盛怒之下處理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皇上暫時顧不上處理陳奇瑜,因爲後金韃子開始進攻宣府和大同一帶了。

後金韃子進攻宣府和大同的時間是七月初八,距離流寇再次造反僅僅兩天的時間,這讓朝廷陷入到兩面作戰的窘境之中,相對來說,後金韃子的威脅更大,故而皇上和朝廷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到宣府和大同一帶去了。

三邊總督洪承疇駐守在大同,他麾下最爲得力的將領就是曹文詔了,故而大同主要的防禦事宜,都是曹文詔直接負責的,曹文詔固守懷仁,這裡距離大同不到七十里地,是大同城池最爲關鍵的防禦地點。

曹文詔不負衆望,守住了懷仁,後金韃子進攻沒有得到好處,開始在大同其他地方劫掠,七月十五,後金韃子攻陷大同得勝堡,讓京師震動,接着後金韃子又攻陷了靈丘縣,讓皇上更加的憂慮,下旨要求遼東、宣府和大同等地,加緊防禦,絕不準讓後金韃子深入關內,甚至是直接威脅到京師。

朝廷的敕書源源不斷的來到了延綏巡撫衙門。

榆林邊鎮同樣有邊關守衛的任務,而且是緊靠着大同邊鎮的,後金韃子也許會到榆林邊鎮甚至是延安府劫掠,所以邸報上面,對延綏巡撫衙門也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必須要鎮守榆林邊鎮,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問題。

鄭勳睿是真正的陷入到苦惱之中了。

史書上沒有後金韃子與流寇勾結的記載,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也不可能發生,關鍵是後金韃子瞧不起流寇,他們本就看不起大明的軍隊,就更不要說流寇了。

可是鄭勳睿卻發現了另外的端倪,那就是後金韃子選擇進攻大明邊鎮,或者是深入關內劫掠,總是能夠找到最好的時機,崇禎二年末和三年初,袁崇煥斬殺毛文龍,讓後金韃子沒有了後顧之憂,長驅直入,進入關內劫掠,甚至直接威脅到了京師,崇禎六年,後金韃子接受了孔有德與耿仲明的投降,趁着旅順兵力薄弱的時機,依據拿下了旅順。

如今後金韃子進攻的時間,正好是朝廷大規模剿滅流寇的時間。

難道皇太極是神仙,能夠在大明遭遇到困窘的時候進攻,每次都掐住了大明的脖子。

這不可能,唯一能夠解釋的理由,就是皇太極注重情報事宜,能夠從關內獲得諸多的情報,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

鄭家軍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廝殺了,鄭勳睿是希望和平的,可惜他所處的時代,沒有和平的可能,越是往後面去,面臨的局勢越是嚴酷,不知道有多少慘烈的廝殺等着鄭家軍。

流寇在鳳翔府再次造反之後,鄭勳睿是做好了一切準備的,他認爲陳奇瑜應該是再次組織大軍進行圍剿,而且會迅速給朝廷寫去奏摺,請求調動榆林邊軍,不過這個情況一直都沒有出現,相反因爲後金韃子的入侵,榆林邊軍被限制在榆林鎮周邊,動彈不得。

此時的鄭勳睿,只能夠望洋興嘆了。

且不說後金韃子的劫掠,就說流寇的規模,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再次發展起來,鳳翔府和西安府遭受了災荒,朝廷的救濟不能夠及時到位,而且大軍在剿滅流寇的過程之中,殺良冒功,很多的流民被無辜殺害,這個時候流寇來了,流民紛紛加入到流寇的隊伍之中,讓流寇的隊伍在短時間之內壯大起來了。

巡撫衙門,廂房。

鄭勳睿的臉色很不好,走來走去,徐望華、鄭錦宏和楊賀等人,也是一臉的悵然,他們都做好了準備,以爲鄭家軍這一次能夠開拔,去剿滅流寇的,誰知道局面出現如此重大的變化,至於說鄭勳睿的判斷能力,他們是深信不疑的,流寇在鳳翔府和西安府的活動線路,全部都是按照鄭勳睿的分析進行的。

“唉,流寇怕是會成爲朝廷的心腹大患,其威脅甚至要超過後金韃子了。”

鄭勳睿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徐望華大爲吃驚,在他的印象裡面,朝廷大軍剿滅流寇的戰鬥,全部都是佔據優勢的,只是因爲時機把握不好,再說流寇和後金韃子的戰鬥力,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爲什麼鄭勳睿會說流寇的威脅大於後金韃子。

鄭勳睿看了看衆人,神色凝重的解釋了。

“流寇活動的地域廣闊,所到之處,府州縣衙門幾乎都是被直接摧毀的,而且流寇還帶動了當地的流民造反,這樣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北方很多地方連連遭遇到災荒,朝廷拿不出來錢糧救濟,就算是救濟也是杯水車薪,百姓本來就沒有活路了,不造反能夠怎麼辦,而且流寇是得到百姓同情的,甚至朝廷之中都有大人如此的認識。”

“反觀後金韃子,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百姓是痛恨後金韃子的,不會有誰去支持他們,而且後金韃子的劫掠,一般都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幾個月時間過去,就要回去的。”

“此次車箱峽之戰,陳大人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恐怕是難以逃脫朝廷的懲罰了,我聽說陳大人還在爲自身辯解,將責任推到他人的身上,他想的太簡單了,這麼大的事情,身爲五省總督,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不管怎麼推脫,都必須承當最大的責任。”

桌上的圖上上面,畫出來的線條更多,鄭勳睿看着圖紙,微微搖頭,一臉的苦笑。

“按照我的預計,陳大人被朝廷責罰之後,洪承疇大人很有可能出任五省總督,其實之前朝廷就有大人建議,讓洪大人出任五省總督。”

徐望華稍稍思索了一下,開口詢問了。

“大人以爲,洪大人若是出任五省總督了,是不是能夠順利的剿滅流寇。”

鄭勳睿搖搖頭。

“怕是沒有那麼簡單了,流寇在車箱峽遭遇到慘重的打擊,肯定會吸取教訓的,今後的作戰,流動性更強,這就讓朝廷處於很難的境地,大軍剿滅流寇,必須緊追不捨,如此的作戰糧草必須要充足,北方各地遭受災荒,糧食本來就不足,這個時候若是全力保證大軍的供給,老百姓怎麼辦,老百姓沒有糧食吃了,成爲了流民,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朝廷豈不是越剿流寇人數越多。”

“好了,我想後金韃子退兵之後,朝廷很快會關注榆林邊鎮的,鄭錦宏、楊賀,你們做好一切的準備,我想鄭家軍出征的時間就要到來了。”

已經是崇禎七年的八月,鄭勳睿清楚,鄭家軍必須要開始發威了,否則後面的局勢就真的不好收拾了。

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83章 戰遼河(5)第651章 露崢嶸第308章 談判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514章 慘敗(3)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188章 計謀第871章 歸宿(1)第649章 驚豔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733章 亂象第376章 平衡術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655章 攪局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331章 黃道周其人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225章 突破口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588章 痛心(1)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53章 絕唱(1)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75章 不可忍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0章 心思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852章 山傾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390章 煽風點火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115章 當值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636章 用強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240章 慘烈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271章 慘敗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39章 小私心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515章 慘敗(4)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10章 東林黨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427章 想不到第309章 寒心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755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1)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778章 閃電戰(8)第248章 動手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404章 欠債還錢
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83章 戰遼河(5)第651章 露崢嶸第308章 談判第162章 不一般的嗅覺第180章 緊急赴京第514章 慘敗(3)第262章 一錘定音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188章 計謀第871章 歸宿(1)第649章 驚豔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733章 亂象第376章 平衡術第219章 不算勝利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655章 攪局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331章 黃道周其人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225章 突破口第699章 如願以償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218章 殊死抵抗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588章 痛心(1)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451章 突然而來的變故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610章 必須調整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804章 你儂我儂第818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1)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923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999章 瀋陽之戰(3)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53章 絕唱(1)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75章 不可忍第815章 自負的代價(1)第20章 心思第200章 破除牽制第852章 山傾第795章 不一般的調整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390章 煽風點火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115章 當值第385章 明確的要求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636章 用強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205章 行軍路上第217章 不好的苗頭第240章 慘烈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271章 慘敗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39章 小私心第251章 防患於未然第994章 豐鎮之戰的翻版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515章 慘敗(4)第157章 招募軍士第10章 東林黨第22章 教訓和教誨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173章 情報網絡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427章 想不到第309章 寒心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755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1)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778章 閃電戰(8)第248章 動手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404章 欠債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