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熊文燦的目的

正月底,熊文燦忽然來到了淮安。

被免去一切的職務,成爲老百姓之後,熊文燦是應該回到老家四川瀘州的,熊文燦是萬曆三十五年的進士,就算是被免官了,但還是士大夫之中的一員,回到家鄉去之後,生活不應該存在什麼問題,只是還能不能再次進入朝廷爲官,那就說不清楚了。

熊文燦來到淮安,讓鄭勳睿有些吃驚,他親自在總督府接待。

熊文燦的氣色不是很好,這是在預料中的。

剛剛進入到書房,熊文燦就開口了,說話的語氣低沉,情緒也顯得消沉。

“鄭大人,在下內心一直難以安寧,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在下每每想起麾下的三萬弟兄,都是因爲在下的輕敵,讓他們致死都不得安寧,皇上和朝廷如何的處置在下,在下都是沒有怨言的,可是這三萬將士,朝廷對他們不公啊。”

鄭勳睿的神色同樣嚴肅,他本來以爲熊文燦會爲自身鳴不平,畢竟多爾袞率領十五萬大軍入關的時候,北直隸衛所軍隊,全部都是躲避,根本不敢和後金韃子廝殺,唯有熊文燦率領大軍義無反顧的進京抗擊和抵禦後金韃子,而且在救助被圍困的洪承疇及其麾下大軍的時候,監軍高起潛明顯是逃避廝殺的,這樣的情況之下,熊文燦遭遇到慘敗,也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在下被看押在大牢的時候,就專門上書給皇上,還寫信給內閣的楊嗣昌大人,在下可以接受朝廷的任何懲罰,但陣亡的近三萬軍士,還是應該得到補償的。在下從大牢之中出來,也專門找到了楊大人,說及了陣亡的軍士。可都是石沉大海。”

鄭勳睿沒有開口說話,他感覺到了熊文燦的真心。的確是愧對陣亡的軍士,不過熊文燦採取的辦法不是很正確,萬一朝廷肯定了陣亡軍士做出的貢獻,豈不是否定了很多人,包括監軍高起潛都是要承擔責任的,再說肯定陣亡的軍士,卻嚴厲責罰了主帥,這在外人看來也是不倫不類的。說到底,想要爲陣亡的軍士爭取利益,熊文燦就不該親自出面。

很可惜熊文燦也沒有其他的辦法,虎落平川遭犬欺,被投入到大牢之中的熊文燦,已經失去了一切的依靠,當初舉薦他的楊嗣昌,也是避之不及,唯恐自身遭受到牽連,肯定不會幫助熊文燦的。至於說其他人,看到高起潛成爲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就明白了一切。也不可能出面說這樣的事情。

“熊大人是不是想着我能夠爲這些陣亡的將士說話。”

“在下本來是有這等的想法,故而專程趕赴淮安,不過在路上的時候,在下就仔細思索過了,這件事情在下恐怕想的太過於簡單了,要求大人幫忙呼籲,也是行不通的。”

熊文燦不是無名之輩,當年出任福建巡撫的時候,成功招撫了福建海盜鄭芝龍。讓海患徹底消除,一時間名動福建等地。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功勞,被提拔到京城出任兵部左侍郎。可惜此次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的時候,遇見多爾袞率領後金韃子入關劫掠,其麾下的三萬大軍遭遇後金韃子的進攻,幾近全軍覆沒,其率領的密雲衛和營州衛的兩萬軍士,不服從指揮,臨陣逃脫,最終投降後金韃子,引發了巨大的風波。

要說熊文燦能夠被放出大牢,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若不是鄭家軍縱橫北直隸,打的多爾袞倉皇的撤離,大明朝廷在此次對陣後金韃子的時候,算是獲得勝利,恐怕熊文燦難以保全住性命。

熊文燦到淮安來,肯定是有什麼事情的,或者是有什麼話語想說,否則不會千里迢迢的跑過來,至於說究竟是爲了什麼事情,鄭勳睿猜不到,也不想去猜測,他認爲熊文燦一定會說出來的,人家要是不想說,詢問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接下來,熊文燦發出了頗多的感慨,鄭勳睿偶爾回答幾句話,安慰一下熊文燦,言下之意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過於掛心,至於說對於已經陣亡的近三萬軍士,能夠有這個心就可以了,達不到目標也沒有辦法,反正已經盡力了。

熊文燦說話的時候,有些心不在焉,好像一直都在猶豫着什麼,他的這個表現,被鄭勳睿敏銳的察覺到了。儘管覺察到了不對,可鄭勳睿一直都沒有詢問原因,依舊不緊不慢的與熊文燦寒暄,既然熊文燦不急於開口,怕是還有什麼顧慮。

果然,一刻鐘時間過去,熊文燦終於轉移了話題。

“鄭大人可否知曉福建總兵鄭芝龍。”

“聽說過,不過從未謀面。”

鄭芝龍的大名,想不知道都不大可能,其兒子鄭成功是名族英雄,曾經打敗了佔領臺灣島的荷蘭人,在明朝已經滅亡的情況之下,依舊長時間抗擊大清。

鄭芝龍是熊文燦招降的,熊文燦這個時候提到鄭芝龍,這是什麼意思。

鄭芝龍率領的水師力量強悍,幾乎統治了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的大部分海域,其麾下的水師縱橫這一片海域,不管是什麼商船,也不管是誰的商船,經過這些海域的時候,都是要繳納保護費的,鄭芝龍由此富可敵國。

如今的鄭芝龍身爲福建總兵,日子過的倒也逍遙。

不過鄭芝龍海盜的特質是不可避免的,其最爲突出的表現就是說過一句話: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換個主子嗎。在鄭芝龍看來,什麼都是可以拿來交換的,只要能夠獲取到自身的利益,能夠保住自身的利益,其餘事情不在乎。

熊文燦嘆了一口氣。

“在下到淮安來,就是想着懇請大人提攜一下鄭總兵的。”

鄭勳睿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或許熊文燦覺得鄭芝龍和他都是姓鄭吧,以爲說到這件事他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鄭勳睿對鄭芝龍的印象並不好,鄭芝龍這類人,依靠着自身的實力打打殺殺,開創出來一片天地,他們的骨子裡沒有願意效忠誰的思想,時時刻刻都是想到自身的,你可以說他們是因爲缺乏學識,也可以說他們看透了一切,他們完全以自身的利益爲重,這類人你也不能夠完全說他是錯了,用儒家的思想去桎梏他們,沒有多大的作用。

孔有德、尚可喜與耿仲明三人,與鄭芝龍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處,歷史上這四個人,全部都投降了大清國。

熊文燦懇請鄭勳睿提攜鄭芝龍,應該是有多重的想法,藉着鄭芝龍讓皇上想起過去的事情,繼續啓用他熊文燦也是可能的,當然希望鄭勳睿的實力能夠更加強大,讓鄭芝龍來依附同樣也是可能的。

鄭勳睿正在花費大氣力創建與以往全然不同的水師,淮安火器局正在針對各類不同的戰船研製火器,一旦這些火器配備到戰船上面,水師的力量將變得空前強大。

到了那個時候,鄭勳睿會命令水師控制山東、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乃至於朝鮮的大片海域,不允許任何其他的力量存在,也就是真正到了那一天,鄭芝龍也是鄭家軍水師需要剿滅的對手。

從這樣的角度出發,鄭勳睿是不會想方設法的收復鄭芝龍的。

“熊大人,我和福建的鄭總兵不熟悉,很多的事情尚不瞭解,貿然之間向朝廷舉薦鄭總兵,恐怕不是和合適,再說朝廷之中有些事情和苗頭,熊大人也是清楚的,就算是我想着舉薦鄭總兵,怕也是適得其反啊。”

鄭勳睿說的非常乾脆,幾句話將方方面面的可能性都堵住了,如此一來,熊文燦自然是明白其中的意思。

熊文燦稍稍愣了一下,臉上隨即出現如釋負重的表情。

“都是在下唐突了,給大人提出來這等不合實際的要求,鄭家軍驍勇無比,威震大明,在下相信有鄭家軍鎮守大明江山,後金韃子絕不敢覬覦的。”

鄭勳睿的臉色也變化了,他想到了一件事情,熊文燦實際在臘月就被放出大牢了,按說是應該趕赴四川瀘州家鄉去的,從暗線得到的情報來看,熊文燦一直都留在京城,從臘月到正月底,這段時間熊文燦究竟做了一些什麼事情,與什麼人有過接觸,自己如果不拒絕熊文燦提出來的這個要求,熊文燦還會不會提出其他的事情來。

“熊大人在京城這段時間,怕是想到了更多的事情,我之直爽人,熊大人若是還有什麼自身的想法,完全可以提出來,我盡力幫助,若是其他方面的事情,那就算了。”

熊文燦沒有生氣,臉上依舊帶着笑容。

“鄭大人,在下剛剛已經說過,此番有些唐突了,說出來的話語,有什麼不當之處,還請大人諒解,在下有幾句話,不吐不快,上至皇上,下至朝廷,都是看着大人的,鄭家軍的驍勇,衆人皆知,如此情況之下,出現衆多的猜忌和議論,也就不足爲奇了,在下以爲,這大明百姓之禍福,皆是掌握在大人的手中,何去何從,還請大人三思啊。”(。)

第671章 督戰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97章 吉榜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3章 黑子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225章 突破口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25章 突破口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73章 戒急用忍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144章 拜服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84章 納采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43章 旅順口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第755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1)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130章 上任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23章 秦淮河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852章 山傾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837章 潼關之戰(3)第787章 勸服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322章 黑幕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88章 當頭一棒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335章 洪門第787章 勸服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10章 東林黨第467章 乾脆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6章 揣摩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19章 震驚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47章 震撼第49章 徐州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669章 揚威南直隸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517章 邊緣第51章 壯士(2)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502章 恐金症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
第671章 督戰第917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3)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97章 吉榜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3章 黑子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225章 突破口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805章 強力推進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25章 突破口第509章 情勢危急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73章 戒急用忍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144章 拜服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84章 納采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973章 大清國繼任的皇帝第343章 旅順口第735章 我行我素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929章 落後的代價第755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1)第816章 自負的代價(2)第130章 上任第989章 遲到的統一第348章 用兵當用強(2)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603章 迫不及待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23章 秦淮河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425章 一見如故第228章 蛇鼠一窩第852章 山傾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837章 潼關之戰(3)第787章 勸服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322章 黑幕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88章 當頭一棒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335章 洪門第787章 勸服第125章 三月修撰第705章 局勢的突然變化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10章 東林黨第467章 乾脆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6章 揣摩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19章 震驚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841章 漸入絕境第959章 多鐸的末路第47章 震撼第49章 徐州第253章 暫緩反擊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669章 揚威南直隸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935章 規矩是人定的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517章 邊緣第51章 壯士(2)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502章 恐金症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876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1)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